第212章 后生可畏,讲座提前-《重回九零,带着青梅读大学》

  片刻后。

  屋子里又多了一个目瞪口呆的人。

  等到朱仰文好不容易接受了此陈长河就是彼陈长河,准备与陈长河探讨一下问题时,敲门声又响了。

  在罗志旺三人期待的目光中,陈长河再次去开门。

  这一回,是两名女士,也是来拜访“陈长河老师”的。

  她们自我介绍,一名是川渝大学的教授,叫李秀珍。

  另一名来自川渝省计委经济研究所,叫何文敏。

  这俩人,陈长河没印象,应该是没和自己通过电话。

  “二位请进……”

  陈长河邀请他们进来。

  罗志旺倒也认识这两位,只是不熟,朱仰文和钱永康也一样。

  他们互相打过招呼。

  “罗教授,我们想来认识一下回校的陈长河老师。”

  何文敏对罗志旺说道。

  “其实前几天,我给贵校教务处打过电话,询问过陈长河老师的办公室电话号码。

  可贵校教务处也不知道怎么搞的,竟然说没有这个老师。

  过了会儿还特意给我打电话说,经核实,陈长河不是老师,是个大一学生!

  各位,你们说,这不是胡闹嘛!

  没办法,我只好等到今日,来与陈老师当面交流了……嗯?”

  说到这里,她诧异地看着罗志旺三人,纳闷道:“为什么你们的表情这么古怪,看起来都像是在憋笑啊?我刚才说错什么了吗?还是说,我脸上有什么东西?”

  说着,她还摸了摸脸,又看向李秀珍:“秀珍,我脸上有东西吗?”

  李秀珍摇摇头:“没有啊。”

  “那……”

  “哈哈哈……”

  罗志旺三人终于忍不住了,笑出了声,并且愈发响亮。

  陈长河无奈一笑。

  得,没完了。

  由于两篇关于国企改革的论文给经济领域带来的震动太大。

  这一个下午,陆陆续续又有十几个人来拜访陈长河。

  既有大学教授,又有各地经济研究所的领导,还有企业代表。

  每一个人在见到陈长河后,都免不了震撼于陈长河的年轻,露出各式各样的夸张表情。

  罗志旺起初每次都笑得很开怀。

  后来就笑累了。

  只是笑呵呵地帮着解释、证明。

  但他心里还是非常开心的。

  看着那些既惊叹又羡慕的人,脸上满是骄傲得意之色。

  怎么样?

  这就是我们江北大学的学生!

  你们没有吧?

  由于所有从外地前来参加经济改革研讨会的人,全都住在经济研究所招待所内,消息很快就传开了。

  到了晚上,就算那些研究方向不是国企改革方面的人,也都听说了江北大学有个大一学生写了两篇特别有指导意义的论文、受邀前来参加研讨会,并且要在研讨会上开设讲座。

  其中不少人特意打听到他们的住处,前来拜访,看看陈长河是什么样子的。

  见到陈长河那张年轻的脸后,很多人在觉得不可思议的同时,多多少少也会生出些许怀疑。

  但当大家坐下来,与陈长河聊上一会儿后,这种怀疑就会渐渐消除。

  因为陈长河懂得太多了。

  不仅对于国企改革方面的问题有着深入研究,对于其他经济改革发展相关的问题,也都能聊几句。

  并且旁征博引、谈吐自如、思维敏捷、逻辑清晰。

  这是做不了假的。

  晚上八点多。

  经济研究所所长、《经济研究》杂志主编程宗源在获知消息后,一路小跑从经济研究所来到招待所,见到了陈长河。

  “长江后浪推前浪,后生可畏啊!”

  程宗源握着陈长河的手,满眼欣赏地感慨。

  “现在大家对你的好奇感与期待感都很强烈!”

  他说道:“原本,我们给你安排的讲座时间是后天上午,但鉴于大家的热情,我决定将你的讲座时间提前到明天上午。

  明天上午八点,咱们会在经济研究所大礼堂召开一个集体会议。

  十点,你的讲座就直接在大礼堂举行,有没有问题?”

  “没有问题。”

  陈长河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自信地笑道:“我已经准备好了。”

  “我很期待!”

  程宗源环视周围那些人,笑道:“我想,大家也是如此!”

  周围响起一片附和声。

  大家都想看看,这个仿佛火箭升天般突然在经济学领域窜起来、惊艳整个经济学领域的天才新秀,在研讨会上的讲座,会讲些什么内容。

  一夜过去。

  陈长河睡得香甜,次日清晨起床后,精神抖擞。

  倒是罗志旺,想想自己的学生就要在研讨会上开设讲座了,而且是本次研讨会的第一个讲座,就激动地不行。

  他昨天心潮翻涌,好长时间都没睡着,今天醒了后,时不时地打个哈欠。

  招待所里给大家准备了早餐。

  早餐后,众人前往经济研究所。

  一路上,陈长河与钱永康、朱仰文等人谈笑风生,不卑不亢,从容不迫,这种心性不禁令大家对他更加高看了几分。

  来到经济研究所签到时,陈长河请各位大佬们先签,最后在“江北大学陈长河”后面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嗯?”

  负责签名工作的人年龄不大,二十多岁的青年,估计是经济研究所里的硕士生或博士生。

  他看到年纪轻轻的陈长河也签了名,不禁一愣,提醒道:“同学,你怎么……”

  今天到场的,除了经济研究所的研究生,以及各方大佬外,也有外面的一些年轻面孔。

  他们都是京城几所大学的学生,这几所大学与经济研究所提前约定好的,每所大学派一些学生过来听听讲座、增长知识、开拓眼界。

  他以为陈长河就是这样的学生,跟着某位教授过来的。

  因此,起初对陈长河并未在意。

  但陈长河竟然拿起笔签名了!

  这不禁把他吓了一跳,连忙提醒陈长河不要胡闹。

  不过。

  话没说完,他突然注意到,陈长河签名的位置是“江北大学陈长河”后面,而所签之字正是“陈长河”。

  他愣了愣,抬起头,难以置信地看着陈长河。

  “你是陈长河?”

  “是啊。”

  “江北大学的陈长河?”

  “对啊。”

  “写了《国企改革应该“抓大放小”》和《关于国企改革“抓大放小”若干问题的思考》两篇论文的陈长河?”

  “没错。”

  “这……这……”

  青年双目迷茫,看看陈长河,再看向罗志旺等人。

  “小伙子,他就是陈长河。”

  “没错,就是他。”

  “我们都可以证明。”

  “哈哈哈,对,我们都可以证明,他就是名单上的陈长河!”

  众人看着这位青年,想到自己昨天初见陈长河时的反应,不禁莞尔,发出阵阵轻笑。

  见有这么多大佬作证,青年不敢再怀疑,只是内心犹如翻江倒海一般,怔怔道:“您、请、请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