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年底年初-《重回九零,带着青梅读大学》

  12月份中下旬,以及1月上旬。

  陈长河都在实施投资的过程中度过。

  他所规划的四项投资,全部落实了下去,只是最终结果与预期有所偏差。

  浦东新区的地皮,只拿到了1.5个亿。

  主要是在新区正式批复设立后,许多有敏锐商业嗅觉的人都意识到这里的地价肯定会大幅上涨,一窝蜂地来到这里抢地。

  在竞争激烈、利益交易复杂的情况下,他靠着过去一年多时间里在政府机关和商业领域积累下的人脉和声望,才拿下了1.5亿的地皮,再多就很难了。

  与之情况相似的,是浦展银行投资。

  这一块,想投资入股的人也不少。

  陈长河最终只投进去3000万,拿到了3%的股份。

  不过。

  在南岛房地产领域,他顺利投进去整整2个亿。

  现在的南岛房地产行业,市值泡沫已经达到了数百亿,他这2个亿投进去,根本没有泛起多大的浪花。

  最后,他往云海市和申城几个正在进行股份制改革的企业里,投了2.2亿,拿下了这些企业5%-15%不等的股份。

  如此,花掉了6个亿。

  国内银行里的存款,在去掉要划拨给麦麦食品饮料公司和江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资金后,只剩下了2000多万。

  之所以要强调国内。

  是因为,12月底时,他在国外银行开了个户。

  1月上旬,戈登出版社第一次结算的版税分成,打到了他的国外银行账户里。

  《双城1》的英文版,虽然是由戈登出版社独家出版,但在各个英文国家、地区的售价,并不完全相同。

  就像同一部电影,在不同国家地区上映,票价也是有区别的。

  《双城1》的售价,换算成美元后,单册最低价格为15美元,最高价格为20美元。

  本次结算的100万册,罗伯特送来了详细的销量清单,最终统计的销售总额为1780万美元。

  按照12%的版税分成来结算,就是213.6万美元。

  这笔稿酬,也是要交税的。

  按照《双边税收协定》,稿酬属于特许使用权费,适用10%的预提税率,这就意味着戈登出版社要代为扣除10%的税率。

  而由于国内的稿费税率是11.2%,陈长河在拿到戈登出版社支付给的90%稿费后,还要在国内补交1.2%的税。

  因此他最终可以拿到的稿费比例,还是和在国内一样,也是88.8%。

  具体到这笔稿费,就是189.7万美元。

  只不过,实际操作时。

  陈长河在拿到戈登出版社汇给的90%稿费,也就是192.24万美元后,就把这些钱全都存起来了。

  在向税务部门出示了收入凭据后,用国内的钱,补交了那1.2%的税。

  现在国家已经不是严重缺乏外汇储备的年代了,他这一百多万的美元,对于国家来说没什么用处。

  他自己也不缺钱花。

  因此,这些钱暂时没必要兑换成龙币。

  以美元的形式,存在国外银行账户就行了。

  这些美元,他以后会有用处。

  忙完各项投资事宜后。

  时间已经是1月中旬、腊月二十了。

  陈长河在江北大学经济研究中心开了个年终总结会议,给大家放了年假后,关注了一下江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和麦麦食品饮料公司的情况。

  江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建设工作还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不过,这个公司的技术含量高,建设进度相对较慢,预计要到4月左右才能完成主体建设。

  届时还需要水电安装装修、设备采购引进调试等工作。

  等到正式投入运营生产,得是下半年的事情了。

  这还得看企业和国外谈判引入设备和技术的进展怎么样,如果谈判顺利,时间或许有希望提前到年中。

  如果谈判不顺利,搞不好要到1994年才能开工生产。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毕竟现在国内的半导体技术落后国际主流太多太多了,要建设六英寸晶圆生产线,就只能从国外买设备。

  从国外买,就很容易被卡脖子。

  麦麦食品饮料公司方面,各项进展倒是都很顺利。

  主体建设和装修工作已经完成,目前正在进行生产线的购置安装、人员招聘等工作,预计3月份就能正式运营、开工生产了。

  转眼到了腊月二十六。

  陈长河和沈麦麦给奶茶店、串串香店、食品饮料公司的员工们都放了年假。

  同时表示,等到年后,三个串串香店就不继续营业了。

  经过两年多的发展,现在的美食街上,以及四周区域,大大小小的串串香店已经有了十几家,蓝海变成了红海,竞争激烈,收益已经远不如从前。

  既然如此,就没必要搞了。

  不如精简产业、集中精力到奶茶方面。

  美食街上的两个店退租。

  长宁街上的店改成奶茶店。

  像柴小清、柴小雅等串串香店的员工,如果打算跟着他们干,年后可以去奶茶店或者食品饮料公司上班。

  如果不打算跟着他们干,过年这段时间就可以另找工作了。

  不过,所有的员工都表示会跟着他们干。

  毕竟,像他们这种阔绰大方的老板,可不好找。

  “小清小雅,还有吴梦娟,我打算让她们去食品饮料公司的行政部工作。”

  从云海市返回老家的路上,沈麦麦对陈长河说道:“小清小雅的年龄虽小,但经过两年多的锻炼,已经都有独当一面的能力了。

  吴梦娟更是比她们还要突出,我打算让她做行政部的副经理,负责内外沟通与应急处理方面的工作。”

  “挺好的。”

  陈长河点点头:“吴梦娟的工作能力很不错,再加上是姜厅的儿媳妇,负责这方面工作很合适。在这个岗位上锻炼一年半载后,甚至可以考虑继续提拔到经理的位置。”

  “我也是这么打算的。”

  沈麦麦盈盈一笑,又看向陈长江:“长江,你年后也来公司这边上班吧,先去生产部工作,再陆续调动到其他部门,把各个部门的业务都熟悉一下。

  还有吕青也去。

  至于那十几个奶茶店,选个业务能力突出的店长提拔一下,做负责人就可以了。”

  “好。”

  陈长江乐呵呵道:“我早就觉着管理奶茶店已经不足以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了,就该去公司这种更大的舞台展现一下!”

  “嘚瑟。”

  陈长河笑了笑,却并未对其加以指责、教育。

  一方面,他知道陈长江是在开玩笑。

  另一方面,这两年里,陈长江先是在奶茶店里干了一年,又做了一年的管理工作,还在他和沈麦麦的影响下读了不少书,能力远超从前。

  奶茶店的那点儿工作,对陈长江来说,确实起不到什么锻炼作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