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盗墓界网红:阿宁求合作》

  “易中海,你还是人吗?东旭好歹是你徒弟,他现在瘫在床上,你居然要赶他走!你丧良心啊,畜生不如!”贾张氏爬起来,指着易中海的鼻子破口大骂。

  贾张氏双手叉腰,唾沫横飞地叫嚷着。

  可没骂多久,她脸上的肉瘤突然胀痛起来,只得悻悻住口。

  易中海面色铁青。

  贾东旭确实是他的徒弟——厂里跟他学钳工的人不少,名义上都算他徒弟。

  当年老贾也是钳工,去世后岗位由贾东旭顶替。

  易中海为了拉拢贾东旭,便主动教他手艺。

  他盘算着,将来能让贾东旭给自己养老。

  可惜他打错了算盘:贾张氏绝不会让儿子给别人养老,而贾东旭骨子里就是个忘恩负义的主。

  至于傻柱,原本是易中海最看好的养老人选,奈何这家伙不争气,最终也被放弃。

  如今看着傻柱在街上扫垃圾,易中海只觉得庆幸。

  阎埠贵凑过来对易中海说:老易,明天我陪你去街道办。

  易中海点点头。

  贾张氏捂着红肿的瘤子,憋着一肚子火却不敢发作。

  院里众人对贾家早已怨声载道。

  傻柱虽然贪恋秦淮茹的美色,但对贾家母子同样厌恶。

  易中海拿定主意,明天就以一大爷身份去街道办反映情况。

  若能赶走贾家自然最好,但这并不容易——秦淮茹还在厂里上班,贾东旭又是工伤致残。

  虽说贾张氏劳改过,棒梗进过少管所,但凭这些就想把人撵走,理由还不够充分。

  至于贾张氏举报阎埠贵的事,在外人眼里反倒是立功——毕竟她举报的是个搞封建迷信的臭老九。

  李家屋里,李卫国正给两个孩子擦洗。

  于莉提议:阎家最近困难,要不送点玉米面?

  随你。

  李卫国头也不抬。

  他们平日不吃粗粮,家里的玉米面囤了不少。

  于莉便装了十斤,拎着去了阎家。

  阎家一片愁云惨淡。

  阎埠贵老两口闷坐着,阎解成兄弟俩也阴沉着脸。

  只有年幼的阎解旷兄妹早已睡下。

  听到敲门声,三大妈开门见是于莉。

  这点玉米面您先拿着。

  于莉递过袋子。

  十斤粮食不算多,但足够解燃眉之急。

  若是送得太多,反而显得突兀——毕竟只是邻里之交。

  三大妈接过袋子,连声道谢。

  虽然三大妈热情地邀请于莉去阎家坐会儿,但于莉还是直接回了自己家。

  于莉前脚刚走,易中海后脚就来了,他也给阎家送了十斤玉米面。

  没过多久,又有两个人陆续送来一些玉米面。

  一下子收到二十多斤粮食,阎家上下都乐开了花。

  一夜无话,转眼到了第二天清晨。

  李卫国醒来第一件事就是签到。

  今天运气不错,系统奖励了一张钳工卡和一张幻术卡。

  使用钳工卡后,李卫国的钳工技术明显提升,估计已经达到六级水平。

  接着他又使用了幻术卡,瞬间掌握了幻术技巧。

  所谓的幻术,其实就是魔术,通过巧妙的手法迷惑人的眼睛,让人产生错觉。

  洗漱时,李卫国碰见了阎解成。

  阎家最近日子不好过,阎解成也是愁容满面。

  看着他这副模样,李卫国突然有了主意。

  阎解成,想不想跟我学焊工?李卫国主动问道。

  没错,他打算收阎解成当徒弟。

  在这四合院里,能有个徒弟也挺好。

  阎解成先是一愣,没想到李卫国会愿意教他焊工技术。

  这对他来说可是天大的好事,于是他惊喜地答应了。

  等李卫国洗漱完回家时,阎解成也兴高采烈地往家走。

  三大妈已经煮好了一锅玉米粥当早饭。

  粥稀得能照见人影,每人分到一碗。

  阎埠贵老两口只能吃个半饱,倒是阎解旷和阎解娣两个孩子还能吃饱。

  爸,有个好消息。

  阎解成笑着说。

  捡着钱了?阎埠贵随口问道。

  李卫国答应教我焊工了。

  阎解成兴奋地说。

  大家都知道李卫国是轧钢厂的高级焊工,想拜他为师的人多了去了。

  正在喝粥的阎埠贵猛地抬起头。

  三大妈也放下碗:李卫国真愿意教你?

  要是儿子能跟着李卫国学手艺,对阎家可是件大好事。

  老两口顿时紧张起来。

  千真万确,他亲口答应的。

  阎解成肯定地说。

  太好了!真是太好了!阎埠贵高兴得直搓手。

  儿子能跟李卫国学焊工,既能学到真本事,又能减轻家里负担,还能拉近和李卫国的关系,简直是一举多得。

  又聊了一会儿,眼看时间不早了,阎埠贵赶紧把剩下的粥喝完。

  他还要赶去学校打扫厕所呢。

  几口扒完粥,阎埠贵匆匆出门上班去了。

  阎埠贵走后不久,棒梗背着书包也出了四合院。

  刚走出胡同没多远,他就发现地上躺着一毛钱。

  棒梗远远瞧见地上有个一毛钱硬币,心头一喜,转念又迟疑起来——该不会是张假票吧?

  他三步并作两步上前,弯腰就要捡。

  指尖刚碰到,却觉触感黏腻。

  定睛细看,哪是什么钱币,分明是滩发臭的狗屎!

  大白天活见鬼了!棒梗手一抖,后背唰地渗出汗来。

  他慌忙甩掉 ** ,在衣摆上胡乱蹭着手。

  这自然是李卫国使的障眼法。

  轧钢厂焊工车间里,阎解成正跟在李卫国身后打转。

  七号钢板递过来!换焊枪头!用五号扳手紧螺丝!李卫国每喊一声,阎解成就小跑着张罗。

  虽说才当几天临时工,倒是学了些皮毛,不过离正经焊工还差得远。

  厂里编制紧俏,阎解成这临时工每月才挣十三块五,比扫街的傻柱还少几毛。

  但这份收入对阎家可是及时雨——他还没分家,工资大半都得交公。

  下班铃响,李卫国蹬上自行车扬长而去。

  阎解成还得收拾工具,等走出厂门时,正撞见傻柱挥着扫帚。

  放着大厨不当来扫街,真是榆木脑袋。

  阎解成撇嘴冷笑,就这也配跟我师父叫板?

  车间另一头,转正的王学军正在新岗位忙活。

  逢年过节,他总不忘给李卫国捎份礼。

  阎解成瞧在眼里,心里拨起了算盘——阎家祖传的过日子秘诀: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才受穷。

  即便李卫国倾囊相授,阎解成想在短短几天内掌握一级焊工技术也是痴人说梦。

  阎解成忙前忙后,虽然疲惫不堪,却从不叫苦,浑身充满干劲儿。

  对李卫国而言,收阎解成为徒,既能在厂里多个跑腿的,又能在四合院多个跟班儿。

  况且,阎解成并非孤身一人,背后还有父母和弟弟妹妹。

  阎家如今日子艰难,李卫国收了阎解成,也就牵扯到阎家的利益。

  此外,李卫国已是四合院的三大爷。

  自他当上三大爷,四合院的风评也稍有改善。

  要知道,李卫国几乎月月都是厂里的先进,如今名声相当不错。

  而当年败坏他名声的贾家,如今早已臭名远扬。

  昔日贾家跳得越高,现在摔得就越惨。

  贾家想和李卫国和解?难如登天。

  两家的梁子结得太深,随便就能化解?绝无可能。

  不过,按傻柱的话说,李卫国心眼儿小,可在众人眼里,傻柱跟个傻子没两样。

  被个有夫之妇迷得神魂颠倒,傻柱还不如何大清呢!

  厂里的铃声一响,李卫国便放下手头的活儿。

  再过一会儿就到饭点了。

  有阎解成打饭,李卫国自然不用跑去食堂。

  他坐在车间的小凳上,摸出香烟,点燃一支吞云吐雾,一脸惬意。

  还没等这支烟抽完,阎解成就拎着四个饭盒往食堂跑——两个是李卫国的,两个是他自己的。

  烟抽完,李卫国顺手拿起工程师的书翻看起来。

  他可不是止步不前的人,九级工程师正是他下一步的目标。

  虽说九级工程师是最低级别,可也不是轻易能拿下的。

  ……

  食堂里,阎解成正排着队,冷不丁瞧见秦淮茹插队。

  她直接挤到郭大撇子前头。

  “秦淮茹,你凭什么插队?”

  “插队的滚后边儿去!”

  “太不像话了!”

  几个工人立刻嚷嚷起来,秦淮茹却满不在乎,理直气壮道:“郭大撇子替我排着呢!”

  众人齐刷刷看向郭大撇子,只见他两手搭在秦淮茹肩上,一脸得意:“没错,我替我妹子排的,她是我妹妹。

  ”

  “呸,什么玩意儿!”

  “妹妹?怕是姘头吧!”

  “贾东旭真是倒了八辈子霉。

  ”

  “工伤残废不说,媳妇还到处勾搭。

  ”

  “她进厂第一天,我就看出是个狐狸精!”

  ……

  阎解成算是开了眼。

  阎解成曾经以为秦淮茹是个贤惠的女人,如今看来简直可笑。

  “贾东旭娶了她真是倒了血霉。

  ”阎解成暗暗腹诽。

  轧钢厂里寡妇不少,可像秦淮茹这样四处勾搭的却不多见,更何况她男人还没死呢!

  阎解成懒得再看她惺惺作态,嫌恶心。

  秦淮茹也瞧见了阎解成,却装作没看见。

  贾家早就把阎家得罪透了,她可不想自找没趣。

  如今阎解成必然恨透了贾家。

  更让她恼火的是,李卫国竟然收了阎解成为徒。

  虽说阎解成现在只是个临时工,但保不准过个一年半载就能转正。

  想到李卫国日子越过越好,却不肯帮自己一把,秦淮茹心里就窝火。

  以她的性子,帮了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

  有些事一旦开了头,就没完没了。

  秦淮茹不仅贪得无厌,还心肠歹毒,表面一套背后一套。

  原着里,她吸傻柱的血也就罢了,毕竟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可拿娄晓娥的钱充好人算怎么回事?用仇人的钱养着仇人,简直诛心!就这,大伙儿还夸她善良,说她畜生都是侮辱了畜生。

  打完饭,阎解成径直回了车间。

  午饭后,李卫国小憩片刻。

  下午一点多,他又继续干活。

  ……

  下班后,李卫国骑车回家,阎解成则步行回去。

  到家时,于母正和几个大妈在院里闲聊。

  李卫国的两个孩子躺在婴儿车里,睁着圆溜溜的眼睛,手脚不停扑腾。

  营养充足,两个孩子养得白白胖胖,招人喜欢。

  停好车,李卫国放好工具箱和饭盒,转身就去抱儿子。

  谁知于莉抢先一步抱起了小家伙。

  李卫国笑了笑,转而抱起闺女。

  逗弄了一会儿,他把孩子放回车里。

  “卫国,我想吃橘子。

  ”于莉突然说。

  家里水果不少,唯独橘子吃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