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三国:棺中修炼三百年》

  此时,寨外响起了刘备的声音。

  他们抬头看去,只见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正朝这边走来。

  “拜见主公!”

  朱灵、吕虔、典韦等将领纷纷行礼。

  刘备挥手示意众人不必多礼,他亲自上山,迎接第一寨和第二寨的渠帅李大目和郭大贤。

  两位渠帅向他行礼,刘备满意点头。

  接下来的对话是关于青徐黄巾中的老弱妇孺的情况。

  刘备告诉他们,这些人在迁徙路上或渤海境内的袁绍手中丧命,还有一部分被司马俱带到了泰山郡内。

  剩下的则分散到中山郡境内。

  他宣称不论老弱妇孺,照单全收。

  这个提议震惊了李大目和郭大贤。

  刘备解释道他将进行屯田,老弱妇孺负责后勤,稚童另有安排。

  他们得知蔡邕和他的老师卢植回来后更加信服刘备。

  李大目代表黑山军全体表达感谢后,刘备询问是否有人愿意前往第三寨和第四寨劝说剩下的黑山军投降。

  李大目表态愿去。

  郭大贤现身在刘备旗下,心怀立功之志。

  一声赞赏之后,他便踏步向前,决心亲自出征。

  刘备对此深表赞许,末将便迅速着手准备出征事宜。

  不久,郭大贤策马直向第三寨青牛角方位而去。

  跋山涉水之后,于日暮之时方到达。

  但出乎意料的是,他在寨门处被两名黑山军拦下。

  青牛角渠帅亲自出马,质问郭大贤为何投降中山郡官军。

  面对青角牛的质疑,郭大贤试图解释,却被对方直接打断并绑缚。

  随即命令将其押入大寨深处。

  青牛角决定待赶走官军后再处置郭大贤。

  而后他召集众人至大寨正中寨堂开会,讲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大渠帅安排他和雷公、李大目以及郭大贤驻守太行山脉北部,分守四寨。

  然而如今,李大目和郭大贤先后叛变投敌,而郭大贤甚至在亲自前来劝降之前还试图说服他归降。

  多年来,黑山军一直在山中艰难生存,官军屡次进山 ** 我们的弟兄,血海深仇,青牛角坚决不投降。

  气氛渲染下,大家都与青牛角立场一致,坚决不投降。

  青牛角对此很是满意,既然大家的想法一致,那就来探讨一下应对策略。

  中山郡的官军进山,意图剿灭我们。

  青牛角询问大家有何良策。

  寨堂内先是安静一会儿,随后大家各抒己见。

  有首领提议偷袭官军的粮道,认为只要官军的粮草一断,他们就只能下山。

  也有首领认为坚守营寨更好。

  青牛角沉吟一会儿,表示对于偷袭粮草的计划持保留意见。

  他提到刘备在历史上的几次大战中,对粮草极为看重,且多次成功保护自己的粮草并抢夺敌军粮草,因此偷袭粮道有可能被刘备算计。

  大多数人认同青角说的在理,支持偷袭的人不多。

  接着,大家开始讨论是主动出击还是坚守营寨。

  青牛角开始沉思。

  有首领建议坚守营寨。

  经过重新整理与改写,文本更为流畅:

  据逃回的弟兄们报告,郭大贤主动出击的行动已经失败,且遭遇了刘备兵马的埋伏。

  此消息一出,虽然大家都知道情况不妙,但仍有人持不同意见。

  青牛角便是其中之一。

  他提出,中山郡的官军可能并未料到他们敢再次出击。

  若出其不意地发起攻击,或许能取得大捷。

  他的观点成功说服了大部分人,于是众人决定再次主动出击。

  随后,青牛角开始部署任务。

  他麾下的六个首领中,留下两个负责留守山寨,其余四个则带领兵马跟随青牛角连夜偷袭中山郡官军。

  一路上,青牛角不断派出探子打探消息。

  探子们回报说中山郡的官军在寨中欢庆,疏于防范。

  得知这一消息,青牛角大喜,判断这是他们夺取营寨的好机会。

  于是,他下令加速前进,决心一举冲进郭大贤所立的营寨,擒获中山郡官军的指挥大将,特别是叛徒李大目。

  数千黑山军在夜色掩护下悄悄接近中山郡官军的山寨。

  随着距离的拉近,青牛角甚至能隐约听到营寨内传来的欢呼声和觥筹交错的庆祝声。

  这时,一名小首领提醒青牛角再靠近可能会被对方发现,建议直接下令强攻。

  青牛角点头同意,随即下令全军冲锋,朝着灯火阑珊的营寨发起猛烈进攻。

  呐喊声中,黑山军如潮水般涌入营寨。

  青牛角持刀在前,率先冲进中军大帐,却发现帐内空无一人。

  他顿时心生警惕,怀疑自己的夜袭策略已被对方预判。

  不断有小首领报告左右寨无影无人的情况,让他更加惊讶与困惑。

  正当众人疑惑之际,后寨突然涌现大量官军兵马,这突如其来的情况让众人惊慌失措。

  青牛角虽有决断,但仍需面对这出乎意料的局面。

  在混乱中,他稳定军心,决定以前、左、右三寨为据点进行抵抗。

  在一片混乱与紧张中,青牛角展现出冷静的指挥能力,众将士也有了主心骨,据守各自营寨,企图阻挡后寨官军的进攻。

  此时,刘备在一山坡上俯瞰下方的混战,对青角军的战斗力表示赞赏。

  他意识到青角比李大目和郭大贤更为镇定,估计郭大贤可能已被青牛角拿下。

  他也预见到吕虔和朱灵短时间内可能无法战胜青牛角。

  关羽抚须眯眼,对着兄长说道:“兄长,请允许我去一趟,很快就能回来!”

  随即,关羽提起青龙刀,飞驰下山坡,直奔营寨。

  他单枪匹马闯入寨中,大喝一声:“关羽在此,青牛角在哪里?”

  一进营寨,关羽就开始大显身手,他的青龙刀犹如雷霆般劈下,所向披靡。

  青牛角看到关羽的勇猛表现,心生佩服,同时也愤怒不已。

  他冲向关羽,挥刀交战。

  关羽与青牛角首次交锋,青龙刀猛烈劈下,青牛角后退数步,但他并未退缩。

  关羽点头称赞:“你有资格成为我的对手!”

  青牛角听后愤怒无比,发誓要打败关羽。

  两人再次交手,关羽再次展现出其强大的武艺,青牛角虽然硬碰一刀,但抵挡不住关羽的攻击,被震得吐血。

  此时,关羽的刀法已经让青牛角无法抵挡,但他仍然坚守立场,拒绝投降。

  关羽质问青牛角:“你是否愿意投降,为死去的袍泽 ** ?”

  青牛角回应说:“中山官军杀我袍泽,此仇不共戴天。”

  关羽反驳道:“你只记得官军杀你袍泽,却无视黑山军下山劫掠,多少无辜百姓死于非命!”

  他的话深深触动了青牛角。

  最终,青牛角坚定表示要战斗到底。

  “言辞虽华丽,实则空洞无力。”

  关羽一剑挥出,震天动地。

  青牛角被强大的力量击飞,如陨星般在空中飞行数米后重重落地,尘土飞扬。

  落地的青牛角滑行一段距离才停下。

  关羽迅速奔至其身旁,青龙刀横挡在前。

  “来人,将他拿下!”

  官军迅速上前,将青牛角制服。

  “敌军已擒青牛角,其余人等,投降免死!”

  关羽在马背上宣布消息,任何阻碍者皆被其果断斩杀。

  这消息与青牛角的被擒,令黑山军的士气瞬间崩溃,纷纷选择投降。

  吕虔和朱灵则从后方杀出,接管战场,处理战俘。

  随着战场的清理,已至黎明时分,东方开始泛白,太阳即将升起。

  在大寨中堂,刘备高坐于首位。

  青牛角被两名甲士带入,此时的他披头散发,精神恍惚。

  “将他身上的束缚解开。”

  刘备下令。

  青牛角重获自由后,刘备俯视着他,“青牛角,现在你有两个选择。”

  “第一,归顺我。”

  “不必多说,我选择第二项。”

  青牛角神色决然,面对死亡无所畏惧。

  “青牛角!”

  张飞立刻拔剑相向。

  “翼德,稍安勿躁。”

  刘备挥手制止张飞。

  “既然你选择了第二个选项...”

  刘备沉思片刻后继续道,(接下来的内容请自行补充)。

  刘备奉上一杯酒,递至青牛角面前。

  青牛角无言,饮下此酒。

  然后,他静待死亡的到来。

  过了许久,身体却毫无异样。

  他疑惑,这是何等的毒酒,竟无法置人于死地?

  正当他困惑之际,刘备却告知他可以回去了。

  青牛角大脑一片空白,难以置信。

  张飞怒斥他的迟疑,青牛角才反应过来,确认刘备要放他走。

  带着不敢置信的心情,青牛角离开了大寨。

  进入山林后,他不敢松懈,迅速赶路,只想尽快回到第三寨。

  就在他即将翻越最后一个山头之际,前方出现了一道身影。

  那是一个在烈日照耀下、悬浮在半空中、毫无影子的身影。

  青牛角惊恐万分,想要拔剑应对,却想起自己已被刘备放走,身上并无兵器。

  他质疑对方的身份,究竟是人是鬼?

  那白衣身影背对着他,双方就在烈日下僵持不下。

  最终,那身影叹息一声。

  青牛角在太行山脉偶遇刘胜,得知他在追随云长之前曾在黑山待过,这让青牛角颇为意外,因为他一直以为刘胜只是普通的黄巾军。

  然而,刘胜并未透露更多过往经历,只是以一句话警告青牛角:“虚幻之术,别在此装神弄鬼,出来!”

  青牛角面对这种挑衅,虽然表面上强硬,但内心却感到恐惧。

  刘胜似乎知道青牛角藏匿在附近草丛里,让他无处遁形。

  青牛角脸色苍白,毫无血色。

  这时刘胜提出了一个地址:“冀州中山郡定州城外靖王陵墓下方三重棺嗀,扫榻相迎。”

  似乎是要挑战青牛角的态度和决策能力。

  之后刘胜的身影渐渐消失,仿佛从未出现过一样。

  留下青牛角心惊胆跳地离去。

  他心里想着,“真是白日见鬼”

  返回山寨的路上他一直警惕万分。

  见到山寨两个小首领询问情况时他只含糊回应弟兄们中了计,将经历暂时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