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三国:棺中修炼三百年》

  至于农人最关心的问题——耕种所得粮食的去向问题,若耕种期间使用了官府提供的牛等生产资料,则收成后官府拿六成粮食,耕田者得四成;若未使用官府牛只等生产资料,则官私平分粮食收成。

  毛玠宣布田地赋税及粮食分配政策。

  不用官府牛耕者收成平分,官府得半,耕田者亦得半。

  政策讲解完毕后,他匆匆离去,留下众人热议。

  家中劳动力充足者,选择人力耕种;人力不足者,则只能依靠官府牛耕。

  就在此时,有人提出疑问:何时分配田地以及何处领取?这让众人开始焦虑起来,渴望早日领到田地开始耕种。

  于是有人提议向城内的新任将领询问。

  廖化提醒众人,如今已不再是山贼,应改称校尉。

  随即他和其他原黑山军将领如周仓、李大目、郭大贤等,负责召集各自原先的民众队伍,准备领田。

  最终,刘备召集这些原黑山军渠帅,让他们到城外去认领自己麾下的民众。

  随着廖化的一声令下,民众队伍迅速排好队伍等待分配田地。

  众多队伍汇聚一堂,民众各自站在其渠帅的身边。

  廖化下令:“以十人为单位,组成家庭队伍!”

  迅速,一个个家庭队伍便形成。

  接着,廖化要求每个家庭队伍选出代表。

  所有选出的代表均为男性。

  廖化带领众人前往军屯区,指导他们领取田地。

  在军屯区,管承和徐和正在处理民众的抱怨。

  民众对于将开垦的田地分给黑山军表示不满,认为这是对他们的不公平待遇。

  管承听到有人抱怨“厚此薄彼”

  他怒喝道:“刚才抱怨的是谁?站出来!”

  一人战战兢兢地站出来。

  管承质问:“当初在渤海郡走投无路时,是谁不辞辛劳,前来接应我们?”

  那人低头不语。

  管承继续训斥并追问,那人回答是当前的郡守。

  管承进一步追问:“当初我们初到中山,面临无数困境,是谁力排众议,解决我们的生存问题?”

  现场一片安静。

  那人回答,是当前的郡守怜悯我们。

  管承点头表示满意,然后严厉地说:“你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都是主公的恩赐。

  对于主公的决策,你们可以有意见,但绝不能公开抱怨。”

  他站在高处,面对所有民众,再次强调:“你们要知道,你们的一切都是主公给的!”

  管承正言辞激烈地训斥众人,强调主公之威严与决策之不可质疑。

  他强调田地乃主公之田,借给黑山民众耕种或是剥夺,皆为主公之权。

  任何质疑者,都将被逐出中山。

  之后,他命令迎接黑山军的代表廖化、周仓等人进入中军大帐。

  在军屯地图前,管承展示了主公对西北区域的深思熟虑,并将其赋予了黑山军。

  这令黑山军的将领们感到震惊并暗自佩服主公的决策。

  面对廖化的疑惑,管承表示主公的决策不可更改。

  面对周仓的询问关于是否有怨言的声音,管承断然回应抱怨者并无资格,因主公之慈怜使他们得以存活。

  他清晰地区分事情之轻重缓急,赢得廖化等人的敬佩。

  他们表达对青徐兄弟的感激,并承诺日后宽裕后将恩债一并还清。

  当晚,廖化、周仓等人领着手令前往军屯区领田。

  夜深时,刘备罕见地亲自来到定州城外的军屯区大本营。

  他询问管承:“军屯区域,民众情绪如何?”

  管承回答:“大部分民众皆称颂主公英明,暂无怨言。”

  刘备却轻轻摇头,心知管承有所隐瞒。

  他明白,只要有人存在的地方,就一定有利益冲突,不可能完全没有怨言。

  刘备表示他已了解到实情,并坦言此次造访的目的:“今日,我特地前来,是为了向青徐兄弟展示我的诚意,并实际解决一些问题。”

  管承深受感动,并询问具体计划。

  刘备详细解释:“我打算将青徐民众中的稚童送入官学,让他们读书识字明理。

  官学的搭建已在筹备中,教书先生方面,蔡邕和卢植也在协助招聘。

  目前,只待统计适龄入学的稚童数量。”

  听完这些,管承明白了刘备的意图,并问道:“主公打算先从青徐民众中挑选适龄稚童入学?”

  刘备点头笑道:“正是。

  春季先试行官学,秋季再向整个中山郡开放。”

  这是他与蔡邕、卢植商议后的决定。

  因缺乏管理官学的经验,春季与夏季之际,蔡邕与卢植一边教授知识,一边寻求管理经验。

  对此,管承表示理解并深感谢意。

  他感谢刘备栽培之恩,表示愿为其效劳。

  刘备则让他统计五岁至十五岁的人口数量,作为日后复兴汉室的基础力量。

  夜深人静之时,刘备得知蔡邕与卢植有事找他。

  他们提及在城北找到一理想之地欲建官学,不料该地属城中士族陈家所有。

  在得知他们的意图后,陈氏拒绝售卖地皮用于官学建设。

  刘备听闻蔡邕解释后眉头紧皱,得知是本地士族陈氏反悔,心中不满。

  卢植预料到士族的反对,认为他们垄断知识传播,与官学的宗旨相悖。

  刘备决定亲自拜访陈氏,了解具体情况。

  太阳初升,刘备带着随从赶赴陈氏府邸。

  位于城北的陈府规模宏大,超过郡守府。

  刘备的到来让陈氏家主陈进略感意外,随即热情接待。

  二人寒暄过后,刘备表明来意。

  陈进虽对刘备建立官学的举措表示支持,但明确表示陈氏不会出卖地皮。

  刘备深知士族的顾虑和利益,决定以理服人,希望能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刘备直接提及城北郊外的地皮争议。

  他询问:“听闻城北陈氏拥有一块风水宝地,是否属实?”

  陈进确认后,他表示愿意转让该地块。

  但强调,除搭建官学外,其他用途不受限制。

  刘备明确表明他的需求是建立官学,但陈进坚决反对。

  典韦对此感到愤怒,陈进平静应对。

  最终,刘备无奈叹息,准备离开并询问陈进的底线。

  陈进直言拒绝并提出反对建立官学的立场。

  面对此种僵局,刘备决定放弃此事并返回郡守府。

  典韦质问刘备:“主公,在中山郡内,你的言行举止是绝无仅有的。”

  你为何先前阻止我行动?

  当时,在陈府大殿,我已有意拿下陈进。

  若不是你的一声叹息,陈进已受到我的教训。

  刘备,你称呼我为“恶来”

  我明白你的意思,因为我有古之恶来的称号。

  关于掌控中山郡或周围任何一郡,对我们来说轻而易举。

  然而,仅凭武力管理一个郡是远远不够的。

  这个道理你非常清楚,所以我之前的行为你并未赞同。

  那你难道容忍陈氏在定州城内如此嚣张吗?我难以忍受。

  你回应我:“不会。”

  你命令我去请田丰、沮授、刘晔三位先生到郡守府上商讨策略。

  很快,这三位智者来到了你的面前。

  你向他们叙述了官学之事,提到卢植与伯喈先生看中了城北的地皮来建立官学,但陈氏拒绝出让。

  你询问他们有何对策。

  你清楚,若可简单粗暴地解决问题,你根本无需与他们商讨。

  但官学之事已触动士族的敏感点,他们竭力垄断知识传播。

  田丰建议我们坚决要地,建立官学,不必顾忌陈氏的反应。

  他主张采取强硬措施,无视可能的反抗。

  兵来将挡,土掩不惧。

  坚决推行官学教育计划。

  刘备询问有无更柔和的策略。

  沮授与刘晔交谈后,沮授向刘备提出一种策略。

  刘备听后大喜,询问具体方法。

  沮授回答:“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民众。”

  并贴近刘备耳边细说。

  刘备听后觉得此计策极佳,决定采纳。

  他立刻传唤锦衣卫总指挥使史阿到书房。

  史阿向刘备汇报了锦衣卫的最新发展情况,各地都有他们的暗哨。

  刘备对史阿的工作表示满意,然后告知他一个新的任务。

  他在城中策划一些事情,需要史阿协助。

  具体事宜,刘备低声吩咐。

  朝阳初升,霞光四溢,照耀定州城外军屯区域。

  耕种于此的屯田军将士们议论纷纷。

  传闻郡守欲在中山郡内兴办官学,首期学生拟从迁徙而来的青徐民众中挑选。

  然而,官学的建设似乎遇到了阻碍。

  据传伯喈先生已选好官学地址,但陈氏拒不售卖。

  管承正想上前劝众人专心劳作,锦衣卫史阿却突然出现,声称要教训陈氏这个不听号令的人。

  管承疑惑,仅仅口头教训能否让陈氏低头。

  史阿冷声回应,中山郡内唯主公马首是瞻,如有不服,可直接铲除。

  管承虽有心强硬,但终究未敢轻举妄动。

  在定州城内的集市茶肆里,人们也在热议这个话题,纷纷指责陈氏不识大体,阻碍了子孙后代读书的机会。

  陈家的家主陈进接到消息后并未慌乱,只是淡定地表示不予理会。

  又有一名小厮通报家主消息,徐和黄巾贼首率人马来访。

  陈进刚起身,便见殿外涌入一批人。

  徐和质问陈进意图何在,陈进则指责徐和作为黄巾余孽擅自闯入陈氏府邸。

  双方争执之际,徐和属下的士兵怒斥大汉私闯民宅之律法,随即挥动武器欲显示力量。

  陈进镇定自若,麾下家丁持棍棒与徐和部下对峙,情势紧张之际双方尚未发生摩擦。

  陈进看清徐和此行或许经过刘备允许后并未贸然动手。

  最终徐和留下一句挑衅之言,率部离去。

  陈进内心明了局势的利害,即便面对徐和的挑衅也保持冷静。

  徐和出城后,在屯田区的营帐内愤慨地破口大骂陈进的隐忍之举并未达到预期计划,当下计划转为利用狠话挑衅激怒陈进达到最终目的。

  对方未如预期般中计,任由徐和离去。

  管承对徐和的策略提出了质疑:“你这种手段,太拙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