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三国:棺中修炼三百年》

  韩馥命幕僚闵纯呈上官印佩绶,但闵纯失踪。

  士兵搜寻后回报,称闵纯被捆于家中承重柱上,官印佩绶已失窃。

  众人闻讯震惊,急忙赶往闵纯家中。

  到达后,闵纯叙述了强盗闯入府中夺走官印佩绶的经过。

  袁绍因失去官印佩绶而极度焦虑,迫切希望找到犯人以证实身份。

  朝廷被董卓控制,董卓会同意韩馥和袁绍的行动吗?恐怕会以丢失官印为由,号召冀州附近的诸侯共同惩治他们。

  当前形势紧急,韩馥和袁绍正在设法应对。

  他们原本计划通过设宴来接触董卓派来的人,却不料被董卓的手下识破,城中酒楼伙计被利用来传递消息。

  韩馥意识到事态严重,向袁绍解释了自己的计划。

  袁绍决定查封全城,开始搜查。

  然而人手不足,需要从城外调兵进城。

  韩馥请求冀州大将潘凤等人协助搜查,但之前为了避免打扰到重要人物,他们并未在大殿待命。

  袁绍要求他们立刻出动协助搜查。

  韩馥派人通知潘凤等人加入搜寻队伍。

  城北一间民居内,史阿安置好冀州牧官印和佩绶的箱子。

  甄尧提出城中封锁无法出逃的问题,史阿心中有底,并不慌张。

  他询问是否有会写字的酒楼伙计,甄尧说有三五个。

  史阿要求他们立刻誊抄信件。

  他拿出一封耿武起草的韩馥提议刘备接任冀州牧的信件,命令伙计们复制多份,暗中张贴于各巷道入口。

  搜城的颜良发现此信后大怒,将信件带回州牧府上给韩馥看。

  韩馥看完后震惊且否认自己有过此想法,他声称信件被人篡改。

  袁绍看过信件后也满脸不敢置信。

  韩馥坚称此事非自己所为并誓言无需如此大费周章。

  然而袁绍对此并不信任,并质疑韩馥丢失官印和佩绶也是预谋已久的行为。

  韩馥的背叛,袁绍震惊不已。

  士兵急匆匆来报,冀州大将潘凤等人已率兵攻至城下,欲诛袁绍。

  韩馥欲辩解,却被袁绍斥退,被颜良制服。

  鸣金声响起,城外的文丑得知主公遇险,立刻率军攻入城中。

  与此同时,审配也闻讯赶来,与文丑一同冲入城内救援袁绍。

  面对城外的冀州大将潘凤等人的进攻,形势万分紧急。

  潘凤等人包围州牧府,质问袁绍:“袁绍何在?”

  赵浮愤怒地表示对袁绍觊觎冀州的痛恨。

  程奂主张直接进攻擒贼,却遭到潘凤的警告。

  袁绍从府门走出,后方跟随五花大绑的韩馥。

  潘凤意图趁袁绍进城之际突袭斩杀他,逼韩馥对立。

  但因冀州官印丢失引起城中戒备而受影响。

  之后,潘凤联手赵浮、程奂围攻州牧府。

  然而,他们未料到韩馥也在府上被袁绍控制,因此犹豫不决。

  袁绍提议撤兵则释放韩馥,但被指责不可信,颜良表示短时间内三人难以攻破府邸,袁绍以援兵即将到来威胁三人。

  然而,潘凤等人表示决心坚定,甚至提及刘备兵马已入侵魏郡。

  他们以嘲讽的态度质疑冀州是否真的被袁绍掌控。

  他封锁了刘备兵马进攻魏郡的消息,并未向韩馥汇报。

  潘凤的话:“死又何惧,还能拉你垫背。”

  令袁绍和韩馥大惊。

  韩馥责问潘凤为何隐瞒消息时,潘凤表示现在说什么都迟了,今天一定要 ** 袁绍。

  他提议杀掉袁绍后与刘备合作,共同抵御公孙瓒的进攻。

  程奂和赵浮也不服袁绍,直接违背韩馥的意愿私下做决定。

  袁绍因此怀疑韩馥暗通刘备,愤怒之下决定 ** 所有人,包括韩馥。

  他命令颜良关闭府门,等待文丑率军前来后一举 ** 所有人。

  然而,就在此时,文丑带领的军队突然杀到。

  潘凤命令士兵拦住文丑,但后方军队溃败,混乱中文丑冲破防线闯入府内。

  弩手放箭射击文丑,但文丑躲避并冲进旁边的巷道中躲避箭矢,身上还是被扎进了两根箭矢。

  文丑愤怒至极,持盾牌步战冲入人群之中,冀州军无法阻挡他的进攻。

  文丑率领将士同心协力,层层推进。

  相较之下,潘凤一方却是节节败退。

  潘凤自知不敌文丑,环顾四周后决定撤退。

  他命令道:“撤往旁边的巷道,据巷而战!”

  程奂急忙阻止,担心撤退会导致袁绍陷入险境。

  潘凤解释道,他们的撤退是为了连通州牧府后院巷道与原本幕僚闵纯的府邸,边战边退,以确保袁绍的安全。

  文丑成功撕裂包围圈,进入州牧府内。

  袁绍询问是否能杀出去,文丑摇头表示,所有人都可以出去,但主公不能。

  因为潘凤手中有强弩,能直接击穿盾牌,他们正等着袁绍露面发动攻击。

  袁绍深感被韩馥算计,情绪失控,猛烈拍桌。

  韩馥极力解释自己的清白,对潘凤的自作主张感到不可思议。

  然而,韩馥的解释在现场的混乱中显得苍白无力。

  袁绍怒斥韩馥,指责他背叛袁氏的恩情。

  韩馥表示从许攸劝说后,他就打算归还冀州,是潘凤等人引导了这场 ** 。

  韩馥仍在尽力撇清自己的关系。

  袁绍曾经因误会遭受损失,如今不再轻信韩馥所言。

  韩馥再三表明自己没有暗中勾结刘备,但袁绍仍持怀疑态度。

  韩馥的话语被忽略,命令手下封住他的嘴巴。

  这时,袁绍回想起手下的将军潘凤的消息,听说刘备军队已进入魏郡。

  这时,许攸提出分析,认为即使刘备带来大量兵马,短时间内也无法攻下邺城。

  袁绍听从了他的建议,命令军队进驻邺城,同时招降冀州军。

  随着袁绍的命令,城外军队进驻邺城,并控制粮仓等重要设施。

  傍晚时分,渤海大将淳于琼在城头巡逻时,发现远处地平线上出现大量骑兵和步军,其中赵云、华雄、胡轸等将领带领骑兵率先抵达,随后是朱灵、吕虔和张燕带领的接近两万步军将士以及张燕麾下的八千兵马。

  两路兵马齐聚邺城外,展示强大的武力。

  战马奔腾,步卒呐喊,声势浩大。

  城头之上,渤海大将淳于琼质问赵云身份。

  赵云回应,渤海兵马侵犯冀州治所邺城,迫使冀州牧退位,刘备率军支援,责令对方投降。

  淳于琼被骂后,向城内袁绍汇报。

  袁绍闻讯,盛怒之下昏厥,醒后更怒,欲亲自上城头应对刘备。

  此时隔壁府邸箭矢飞来,文丑及时拉住袁绍提醒风险。

  袁绍此刻心有余悸,愤恨于潘凤等人的暗中威胁。

  袁绍破口大骂焦躁不安。

  审配和众谋士劝其耐心等待,等城中局势明朗,再出府邸。

  袁绍虽有疑虑,但仍听从审配之计。

  审配分析敌我兵力对比,指出我军占据优势,并给出策略:让颜良到城中征收民夫运粮,同时趁潘凤分兵之际,我军可一举出击,各个击破。

  袁绍同意此计。

  隔壁府邸的潘凤与赵浮、程奂商讨对策。

  当前局势下迫切需要粮食,但若派人出去运粮,府邸兵力会严重不足。

  潘凤深思熟虑后,提出找一些灵活的人分散出去寻找冀州牧官印抢夺者。

  然而赵浮和程奂对此策略感到困惑不解,询问为何要寻找这些抢夺者。

  程奂震惊询问。

  这帮人夺取了冀州牧韩馥应交付给袁绍的官印和佩绶。

  如何能够信任他们?然而,潘凤坚定地认为,“敌人的敌人,即是朋友。”

  他认为这帮人与袁绍对抗,应是袁绍的敌人。

  于是潘凤提议联系这些人,让他们协助解决城中的粮草问题。

  现场一片沉寂后,赵浮提出疑问,他们真的会帮忙吗?潘凤反驳说,事到如今,不尝试怎会知道结果?程奂于是决定试一试,派出五名精干的士兵到城中打探消息。

  在邺城的北门,许攸受袁绍之命来到城头与刘备交涉。

  刘备质问许攸为何谋反,许攸则指责刘备身为冀州一郡守却意图谋反。

  刘备回应称他听闻冀州牧有难,特来支援,而冀州各郡太守也响应支援冀州牧的行动。

  城头上的许攸对此极为愤怒,命令弓箭手对刘备射箭,但刘备早已撤离射程之外。

  张飞大声质问许攸,并挑战城中兵马一战。

  张飞的箭雨回应后,他继续受到猛烈的辱骂。

  “胆小如鼠,退缩如同乌龟!”

  “不敢迎战,就回家种地吧!”

  “无能小儿!”

  这些叫骂声在城头上回荡,大将淳于琼愤怒难抑,欲出城与张飞决战。

  然而,许攸及时制止了他。

  许攸警告道:“现在出城,岂不是正中了刘备的圈套?”

  随即下令禁止任何人出城交战。

  城头上的人只能默默忍受张飞的挑衅。

  半个时辰后,张飞的声音才逐渐消失。

  在刘备军营的中军大帐内,刘备对沮授表达了担忧:“如果袁绍的军队一直龟缩在城内,依靠邺城的丰富粮食与我们消耗,我们该如何应对?”

  沮授对此表示并不担忧。

  他透露儁乂的军队已经进城,加上史阿等人的锦衣卫以及甄尧手下的人马,城中的局势混乱不明,这正是儁乂发挥的机会。

  他猜测可能是冀州牧韩馥的军队与袁绍起了冲突。

  沮授安慰张飞说三五日内定会有结果,只需耐心等待。

  与此同时,在邺城内,颜良率领军队进入民巷,强行征召民夫协助运粮、烧火、做饭,他在亲自挑选人手时要求找手脚麻利的人,老弱病残不要。

  颜良组建了一支五百多人的运粮兼做饭队伍。

  在指示一名中年百姓带领这支队伍前往城中粮仓时,他严令所有民夫服从指挥。

  很快,满载粮食的粮车从粮仓被运出,队伍开始生火做饭。

  饭香四溢,连颜良的肚子都饿了。

  他提醒士兵忍耐,等待主公吃饭。

  第一批饭菜做好后,颜良派副将带领一百多名民夫通过侧面墙壁的墙头将饭菜送到州牧府。

  然而,副将和民夫们遇到了难题,因为墙头上有潘凤的兵马放箭。

  尽管饭菜已经运到府邸旁,却无法送入府内。

  有人建议撬开墙壁钻入,但此举仍需谨慎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