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三国:棺中修炼三百年》

  接下来,刘备宣布渤海治所南皮已被拿下,还需拿下彰武、东光、新乐、高城、重合、阳信等县。

  公孙瓒主动请缨领兵攻打这些城池,刘备同意了,并让他率领白马义从及八千步卒。

  当晚,刘备在渤海郡的郡守府内休息。

  刚刚入睡就进入了梦乡,在梦境中,他在棺中小世界见到了老祖刘胜,他恭敬地向刘胜行礼。

  待伯珪归来,冀州全境将被玄德完全掌控。

  接下来的步骤如何?刘备向刘胜询问。

  刘胜点头表示满意,并对刘备成功收服公孙瓒感到意外。

  虽然他曾给公孙瓒一张世界地图,但并未抱太大希望。

  在他看来,诸侯有其尊严,不会轻易投降。

  或许是刘备的仁主天赋发挥了作用。

  否则,谁又能驯服桀骜不驯的公孙瓒呢?

  刘胜提醒刘备,尽管已拿下冀州,但仍需一段时间来消化。

  历史上的曹操,在攻克冀州后花了七年时间来巩固。

  如何消化?刘胜表示并不困难,只需在冀州境内实施中山郡的政策后,便会明白如何操作。

  刘备听后立刻明白了刘胜的意思,通过颁布政策来解决不服或挑事的人,从而巩固冀州的统治。

  刘胜认为公孙瓒不适合留在汉域斗争,他的杀戮之心太重。

  建议刘备将公孙瓒调往草原、西亚或欧洲进行战斗,去杀胡人、蛮夷。

  同时,刘胜手 ** 现一张精密的世界地图,令刘备大惊失色。

  地图上揭示了广阔的土地,包括草原以北、西域以西、东海以东以及交州以南。

  刘备心中越发惊骇,意识到汉域只是众多区域之一。

  刘胜嘱咐刘备先巩固冀州的统治,预计长安即将有变。

  王允即将在长安施展计谋铲除董卓。

  一旦董卓失势,长安将陷入混乱。

  趁此良机,刘胜计划让刘备前往冀州接回刘协,以天子之命平定叛乱。

  刘备得知消息后感到震惊,但在得到老祖刘胜的安抚后稍感心安。

  眼前的景象忽然模糊,视线扭曲,刘备被带入梦境之中。

  醒来后,手中仍握着世界地图。

  他仔细审视地图后,将其郑重收起。

  不久,捷报频传,公孙瓒成功拿下渤海郡最后一座城池,冀州已全面归刘备掌控。

  刘备召集众将商议驻守渤海的人选,公孙瓒主动请缨。

  刘备展现其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风格,欣然同意公孙瓒驻守渤海,并留下严纲辅佐。

  之后,刘备对冀州各地进行细致的安排,包括田豫、田楷、田畴驻守河间郡,审配、颜良驻守甘陵郡等。

  在完成所有安排后,刘备带领其余文官武将及袁氏家眷返回魏郡的邺城。

  在州牧府中,沮授向刘备汇报近期城中的流言。

  章节 刘备听闻传言后心生好奇,遂向沮授询问细节。

  沮授道出城中流传的流言,称关于册封刘备为冀州牧的圣旨并未带有玉玺大印,且冀州牧一职并未配备官印、佩绶。

  这些流言愈演愈烈,甚至有人质疑刘备担任冀州牧的正当性。

  张飞闻之怒不可遏,欲揪出散播流言之人。

  刘备则冷静应对,命令锦衣卫总指挥使史阿调查此事。

  史阿透露流言的源头来自冀州世家。

  张飞等人主张严惩不贷,而刘备则陷入沉思。

  关羽在一旁默默关注,或许在心中权衡应对之策。

  面对这样的局势,刘备该如何决策?是严惩散播流言之人,还是采取其他策略应对?

  话未说完,气氛便已紧张。

  小说内篰群热闹异常,突然静默的郭嘉大笑起来。

  众人惊讶不已,张飞更是瞪大眼睛质问郭嘉:“大哥遭人污蔑,你还笑得出口?”

  郭嘉却淡定回应:“主公所想与诸君所想不同。”

  他明白刘备的意图,也清楚刘备正在等待他的解释。

  郭嘉接着说:“单纯的应对之策只能治标不治本。

  主公深谋远虑,欲连根拔起顽疾。”

  一番话让众人恍然大悟,沮授亦点头表示认同。

  张飞急不可耐地催促他们快些说出具体对策。

  然而郭嘉只是微笑不语,沮授一时语塞。

  张飞只得催促他们快些说明白。

  次日,阳光洒满大地,晨光照耀下的邺城如同被金边镶嵌一般。

  城门缓缓打开,长街开始热闹起来。

  商贾和农夫带着货物蔬菜进入城中,在菜市口和商铺周边摆摊售卖。

  城中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在菜市口的公告栏前,围满了围观的人群。

  一名文吏将公告张贴于此,人们纷纷询问公告内容。

  此时一名老先生挤进人群,仔细看着公告上的文字后告诉大家:“冀州牧将在全冀州推行官学、屯田政策。”

  此言一出,人群中立刻引起一片哗然。

  魏郡百姓得知全境推行官学,无不欢欣鼓舞。

  屯田政策亦受到广泛欢迎,人们憧憬着有田可耕的未来。

  然而,关于何时真正推行这些政策,人们的疑惑颇多。

  面对这些疑惑,一位老者细细端详公告上的冀州牧官印,确认其真实性后,人群瞬间沸腾起来。

  老者的断言让谣言不攻自破,关于玄德公没有冀州牧官印的传闻瞬间消散。

  人们议论纷纷,公告内容引发全城热议。

  傍晚时分,逢氏府邸内,家主逢化正与诸多子弟焦虑地讨论着刘备推行官学和屯田对他们世家及豪强的影响。

  议论声中,他们达成共识,必须设法阻止刘备得逞。

  逢化在思考对策的同时,也倍感烦躁。

  他深知,刘备杀其族内子弟逢纪之仇不可不报。

  他决定必须让刘备付出代价。

  城中流传的流言,是由逢化派人散播的,意图通过此方式与刘备谈判,迫使其妥协并赔偿。

  不料刘备采取了反击,发布了带有冀州牧大印的公告,公然与世家叫嚣。

  逢化愤怒,命令手下继续散播谣言,称公告上的大印是临摹的。

  逢瑾带着手下在邺城中传播这一消息。

  然而,在途中他遇到了史阿和张飞。

  逢瑾被张飞以强硬手段制服并带到地牢,同时他的手下也被抓获。

  接下来,他们将以以往的方式接受审讯。

  史阿询问着细节。

  张飞和史阿等人目睹了这一过程。

  只见一名小厮被带到他们面前,被固定在板床上,动弹不得。

  史阿询问小厮如何被指使,然而小厮却选择了沉默。

  史阿猜测他可能是逢氏府邸的死士,对于这类忠诚之人,想从他们口中得知消息并不容易。

  他命令将小厮泼醒后,带到锦衣卫的审讯地牢中。

  这里的犯人很少有能够活着离开的,这也是他们心中的共识。

  史阿让手下拿来了两只有强烈恐惧感的老鼠和一根小竹管。

  他命令将老鼠塞进死士的口中,沿着食道进入身体。

  老鼠的天性是畏光并寻找洞口钻进,一旦进入身体内部,便开始肆虐破坏。

  仅仅片刻工夫,死士就在痛苦中失去了意识。

  即使他拼尽全力挣扎也无济于事。

  这一幕让张飞感到头皮发麻,甚至不自觉地咽了口口水。

  史阿下令将一名死士抬走,准备让华佗先生进行手术实践。

  狱卒执行命令,将死士带走。

  有人议论华佗先生是否会用麻沸散来止痛,以及手术能否成功。

  逢瑾目睹这一切,惊恐之下选择招供。

  在与此同时,在邺城的逢家府邸里,逢化得知散播消息的死士全被抓获,震惊之余急忙赶往城北锦衣卫地牢。

  然而,他却被锦衣卫拦住,因为即便是冀州主簿的身份,也不能直接进入地牢。

  锦衣卫冷淡地表示,即使是二将军、三将军来了,没有主公的手令也无法进入。

  逢化愤怒至极。

  史阿持长剑威胁道:“逢主簿,你的言辞过于激烈了。”

  他提醒道:“在主公麾下,无论身份地位,若对主公不利,一律严惩不贷。”

  逢化反驳道:“我侄儿被锦衣卫无端抓走,他究竟犯了何罪?”

  史 ** 静地回应:“罪责是否成立,非你我所能决定。

  但凡是进入地牢的人,已有足够的证据指向其罪行。”

  逢化情绪激动:“我侄儿是冀州吏员,你们不能随意抓捕!”

  史阿眼神坚定:“我们的职责是维护主公的利益,无论对方身份如何,只要对主公不利,我们就会采取行动。”

  逢化怒不可遏:“刘备如此回报我们?纵容你们胡作非为?”

  史阿毫不畏惧,长剑一挥,削去逢化的官帽,发簪断裂,头发散落:“逢主簿,若你有异议,可找主公申诉。

  至于地牢之事,你无法插手。”

  逢化披头散发,惊恐后退,史阿的言辞让他无法反驳。

  逢化指着史阿,提醒他不要忘记头顶的官帽是主公赋予的。

  史阿则回应后,命人将逢化等人逐出长街。

  逢化愤怒地返回府邸,召集逢氏家族的所有子弟商议对策。

  他们纷纷表达对史阿以及背后刘备的不满和训斥,认为史阿只是刘备的爪牙,狐假虎威。

  有人提出建议,联合辛家等其他本地世家,一起到州牧府外 ** ,反对刘备的新政、官学和屯田等政策在魏郡实施。

  经过商议,逢化同意了这一计划。

  当晚,逢家府邸内灯火通明,冀州本地世家的代表们齐聚一堂。

  辛家的代表辛循对此表示担忧,不确定刘备会如何处理。

  但其他代表则无所畏惧,认为法不责众,刘备不会对他们采取过激行动。

  他们甚至表示,如果刘备处理他们,他们会一起辞官。

  第二天清晨,刘备刚起床吃早餐时,府邸守卫匆匆汇报,说州牧府门口聚集了一批冀州邺城的官吏,他们要求刘备放弃官学搭建和屯田推进工作。

  刘备皱眉头听到守卫转告的话语,他挥挥手表示不理会那些喧闹的人群。

  他所在府邸与州牧府毗邻,从府邸门口走出时,旁边州牧府的人群目光纷纷投来,他却毫不在意,径直离去。

  这一举动彻底激发了众人的愤怒,议论纷纷,指责刘备目中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