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井石根的怒吼通过电流,变成了钢铁的怒焰。
电话挂断,南京城外的黑暗中,十几处伪装网同时被掀开。被迫沉默的战争巨兽,再次露出獠牙。大场重信的炮兵联队,用最狂暴的姿态宣告了欺骗的终结。
“坐标,光华门东侧五百米区域,标尺三幺五,急速射!放!”
命令在各个炮位间飞速传递。炮手们赤裸上身,在冰冷的空气中蒸腾着热气,肌肉虬结的手臂奋力转动方向机和高低机。
沉重的炮闩在“咔哒”声中闭锁,他们脸上的表情混杂着兴奋与狰狞,在即将喷薄的火光映照下,显得可怖之极。
下一秒,二十四厘口径的攻城重炮,发出了它来到这片战场后,最为狂暴的一次怒吼。
沉闷的巨响不再是试探和点射,而是连成了一片,让脚下的大地都在痛苦地翻滚。炮口喷出的巨大火光,照亮半边夜空。
重达两百公斤的穿甲高爆弹,带着撕裂空气的尖啸,划过一道肉眼可见的红色轨迹,砸向刚刚让日军蒙受奇耻大辱的飞雷炮阵地区域。
地下指挥部里,李逍遥脚下的地面猛地向上颠簸。头顶用作支撑的粗大圆木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簌簌的尘土从缝隙中雨点般洒落。
墙壁上挂着的地图剧烈晃动,一名参谋脚下不稳,一头撞在沙盘的边角。
“狗日的!”顾不上擦拭额头上的血迹,他只是死死地盯着地图,牙齿咬得咯咯作响。整个指挥部弥漫着一股被压抑的愤怒和紧张,空气浑浊,充满了汗味、硝烟味,还有地下工事特有的潮湿土腥气。
李逍遥一言不发,走过去将那盏被震得摇摇欲坠的马灯重新挂好。昏黄的火光闪烁几下,最终稳定下来。
也就在这一刻,遍布南京城废墟的各个角落,上百个用生命构筑的观察哨里,几乎所有人都做出了同一个动作。
他们看到了远方那团一闪即逝的巨大火光。
“按表!”带队的军官发出简短而急促的命令。
每一名负责计时的士兵,都猛地按下了手中老旧怀表的秒针。时间,开始以一种令人窒息的方式流逝。光与声的赛跑,赌注是无数人的性命。
光华门外,一处被炸得只剩一半的钟楼顶上,两名来自教导总队的年轻士兵趴在瓦砾堆里。身上盖着一块破烂的,沾满灰尘的帆布,与周围的废墟融为一体。
寒风从钟楼的破洞里灌进来,刮在脸上像刀子一样,但两人一动不动。年长一些的士兵叫王根生,手里紧紧攥着一块秒表。另一名叫刘川的士兵则举着一架缴获来的日制望远镜,镜头死死地对着城外那片可疑的山峦。
死寂中,刘川的声音很轻,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根生哥,你说……等打跑了小鬼子,咱们还能回家不?”
他今年才十九岁,参军前是金陵大学的学生,满脑子都是书本里的道理和对未来的憧憬。可现在,那些东西都碎了,只剩下眼前这片冰冷的瓦砾和远方随时可能降临的毁灭。
王根生没有看他,眼睛依旧盯着远方,嘴里却回答道:“能。咋不能?等仗打完了,老子回山西老家,娶个婆姨,生七八个娃。让他们都去念书,不像老子,大字不识一个。”
“我才不念洋书了。”刘川缩了缩脖子,低声说,语气里有种与年龄不符的坚定,“我要去兵工厂,学造咱们自己的大炮。比鬼子这个还厉害的大炮。到时候,就没人敢再欺负咱们了。”
“有出息。”王根生咧嘴笑了笑,露出一口被硝烟熏黄的牙,“那就说定了,到时候你造炮,我让我家那几个兔崽子,都来给你当炮手。谁要是不听话,老子打断他的腿!”
话音未落,远方的天际线猛地一亮。那光芒如此强烈,仿佛凭空升起了一个太阳。
王根生的笑容瞬间凝固,嘴里爆喝一声:“按表!”
刘川也同时吼道:“方位,东南,三十五度!”
拇指重重按下,秒针开始转动。两人屏住呼吸,等待着那迟到的毁灭之声。一秒,两秒,空气安静得可怕,只有风声在耳边呜咽。时间在这一刻被无限拉长,每一秒都像一个世纪。
“轰隆!”
迟到了十几秒的巨大声响,终于传到他们耳朵里。那声音是滚雷,贴着地面碾压过来,震得整个钟楼都在摇晃,瓦砾碎石簌簌落下。王根生感觉自己的五脏六腑都被这声音狠狠地攥了一把。
他猛地按停了秒表,看了一眼上面的读数,迅速在一本小本子上记录下来,字迹潦草却清晰:“十四秒七!”
“方位,东南,三十五度!”刘川的声音也带着一丝完成任务后的激动。
数据通过一部手摇电话,迅速传向后方的中继站。电话线的另一头传来一个沙哑的声音:“收到。立刻转移,鬼子的第二轮炮击马上就到!”
“明白!”王根生挂断电话,拉了一把身边的刘川,“快,走!”
两人刚准备从钟楼的另一侧下去,一束刺眼的探照灯光束突然从日军的前沿阵地扫了过来,死死地锁定了他们所在的位置。冰冷的光柱中,两人无处遁形。
“不好!被发现了!”
一长串机枪子弹,带着尖锐的呼啸,扫射在他们身边的砖墙上,打得碎石四溅。刘川的后背爆出几团血花,他闷哼一声,向前扑倒。那架望远镜从他手中滑落,摔在瓦砾上,镜片碎裂。
他想说什么,一张嘴,涌出的却是大口的鲜血。
“小川!”王根生目眦欲裂,想去拉自己的战友,可刘川却用尽最后的力气,推了他一把。
“排长……走!把数据……带回去!”鲜血从他的嘴角涌出,他看着王根生,眼神里没有恐惧,只有恳求。他知道自己回不了家了,也造不成大炮了。
日军的脚步声已经从楼下传来,伴随着日语的叫嚷声。王根生看了一眼怀里揣着的数据本,又看了一眼已经没了声息的战友。他猛地一咬牙,从腰间拽出最后一颗德制长柄手榴弹,拧开盖子,拉着了引信。
他没有扔出去,而是紧紧地抱在怀里,对着楼梯口的方向,露出一抹惨烈的笑容。
“狗日的,来啊!”
轰然的爆炸声中,几名刚刚冲上来的日军士兵被气浪和弹片掀翻下去。钟楼在这次爆炸中彻底坍塌,将两个年轻的生命永远埋葬在了南京城的瓦砾之下。
相似的一幕,在南京城内外,不断上演。
城西的一处高地上,一个伪装成焦黑尸体的身影趴在一个巨大的弹坑里。他叫陈默,是全旅最优秀的侦察兵。他身上涂满了泥土、草木灰和凝固的血浆,使他与一具被烧焦的尸体无异。
这是他记录下的第三组数据。第一组,他失去了他的副手,一个刚满十八岁的农村兵,被一颗流弹击中了脑袋。第二组,他携带的步话机被弹片击毁,通讯断绝。
远方,又是一团火光亮起。
他按下了怀表。秒针不知疲倦地跳动。一秒,两秒,三秒……他全神贯注地等待着那决定生死的声音。他没有注意到,一颗刚刚发射的日军炮弹,因为膛线磨损的微小误差,偏离了预定的弹道,落在了距离他不到三十米的地方。
陈默甚至没有听到爆炸声。
一股足以摧毁一切的力量作用在他身上。巨大的冲击波将他整个人从弹坑里狠狠抛向空中,身体在半空中就已经失去了控制。他的内脏在冲击中被震成了碎片。
当他重新摔回地面时,已经没有了任何生命迹象。他的身体保持着向前爬行的姿势,那只攥着怀表和数据纸的手,因为肌肉的痉挛死死地握着,怎么也掰不开。鲜血从他的七窍中缓缓流出,浸湿了那张写满了数字和符号的纸。
地下指挥部里,气氛压抑到了极点。
李逍遥站在巨大的地图前,一动不动,像一尊石雕。他的身后,一名名参谋正在根据前线用生命换回来的数据,在地图上画着一条又一条代表着测算结果的直线。
一名通讯兵跌跌撞撞地跑了进来,脸上混杂着泪水和硝烟。“旅长!”他的声音带着哭腔,“三号观察哨……没了!全都没了!”
他将一份从牺牲战友怀里掏出来的,被鲜血浸透已经变得僵硬的纸张,递到了李逍遥的面前。
接过那张纸,李逍遥没有看上面的血迹,只是小心翼翼地用手指,将上面的褶皱一点点抚平。纸上,只有一个时间和方位,记录得匆忙而潦草。
“记下来。”他的声音沙哑得厉害,“给他们请功。告诉后勤,把最好的酒都给老子留着。等打完了这场仗,我亲自去敬他们。”
一夜之间,上百个观察哨损失了近三分之一。每一个伤亡报告,都像一把刀子,割在指挥部里每一个人的心上。但他们的牺牲没有白费。
当天色微亮,日军疯狂的报复性炮击终于因为炮管过热而暂时停歇时,地图上已经画满了密密麻麻的测算线。
十几条或长或短的线条,经历了无数次的修正和计算后,最终不约而同地交汇在了地图东北角,一个极小的区域内。
李逍遥拿起一支红色的铅笔。他的手很稳。
在那片交汇区里,他重重地圈出了三个紧紧挨在一起的山头。
找到了。
电话挂断,南京城外的黑暗中,十几处伪装网同时被掀开。被迫沉默的战争巨兽,再次露出獠牙。大场重信的炮兵联队,用最狂暴的姿态宣告了欺骗的终结。
“坐标,光华门东侧五百米区域,标尺三幺五,急速射!放!”
命令在各个炮位间飞速传递。炮手们赤裸上身,在冰冷的空气中蒸腾着热气,肌肉虬结的手臂奋力转动方向机和高低机。
沉重的炮闩在“咔哒”声中闭锁,他们脸上的表情混杂着兴奋与狰狞,在即将喷薄的火光映照下,显得可怖之极。
下一秒,二十四厘口径的攻城重炮,发出了它来到这片战场后,最为狂暴的一次怒吼。
沉闷的巨响不再是试探和点射,而是连成了一片,让脚下的大地都在痛苦地翻滚。炮口喷出的巨大火光,照亮半边夜空。
重达两百公斤的穿甲高爆弹,带着撕裂空气的尖啸,划过一道肉眼可见的红色轨迹,砸向刚刚让日军蒙受奇耻大辱的飞雷炮阵地区域。
地下指挥部里,李逍遥脚下的地面猛地向上颠簸。头顶用作支撑的粗大圆木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簌簌的尘土从缝隙中雨点般洒落。
墙壁上挂着的地图剧烈晃动,一名参谋脚下不稳,一头撞在沙盘的边角。
“狗日的!”顾不上擦拭额头上的血迹,他只是死死地盯着地图,牙齿咬得咯咯作响。整个指挥部弥漫着一股被压抑的愤怒和紧张,空气浑浊,充满了汗味、硝烟味,还有地下工事特有的潮湿土腥气。
李逍遥一言不发,走过去将那盏被震得摇摇欲坠的马灯重新挂好。昏黄的火光闪烁几下,最终稳定下来。
也就在这一刻,遍布南京城废墟的各个角落,上百个用生命构筑的观察哨里,几乎所有人都做出了同一个动作。
他们看到了远方那团一闪即逝的巨大火光。
“按表!”带队的军官发出简短而急促的命令。
每一名负责计时的士兵,都猛地按下了手中老旧怀表的秒针。时间,开始以一种令人窒息的方式流逝。光与声的赛跑,赌注是无数人的性命。
光华门外,一处被炸得只剩一半的钟楼顶上,两名来自教导总队的年轻士兵趴在瓦砾堆里。身上盖着一块破烂的,沾满灰尘的帆布,与周围的废墟融为一体。
寒风从钟楼的破洞里灌进来,刮在脸上像刀子一样,但两人一动不动。年长一些的士兵叫王根生,手里紧紧攥着一块秒表。另一名叫刘川的士兵则举着一架缴获来的日制望远镜,镜头死死地对着城外那片可疑的山峦。
死寂中,刘川的声音很轻,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根生哥,你说……等打跑了小鬼子,咱们还能回家不?”
他今年才十九岁,参军前是金陵大学的学生,满脑子都是书本里的道理和对未来的憧憬。可现在,那些东西都碎了,只剩下眼前这片冰冷的瓦砾和远方随时可能降临的毁灭。
王根生没有看他,眼睛依旧盯着远方,嘴里却回答道:“能。咋不能?等仗打完了,老子回山西老家,娶个婆姨,生七八个娃。让他们都去念书,不像老子,大字不识一个。”
“我才不念洋书了。”刘川缩了缩脖子,低声说,语气里有种与年龄不符的坚定,“我要去兵工厂,学造咱们自己的大炮。比鬼子这个还厉害的大炮。到时候,就没人敢再欺负咱们了。”
“有出息。”王根生咧嘴笑了笑,露出一口被硝烟熏黄的牙,“那就说定了,到时候你造炮,我让我家那几个兔崽子,都来给你当炮手。谁要是不听话,老子打断他的腿!”
话音未落,远方的天际线猛地一亮。那光芒如此强烈,仿佛凭空升起了一个太阳。
王根生的笑容瞬间凝固,嘴里爆喝一声:“按表!”
刘川也同时吼道:“方位,东南,三十五度!”
拇指重重按下,秒针开始转动。两人屏住呼吸,等待着那迟到的毁灭之声。一秒,两秒,空气安静得可怕,只有风声在耳边呜咽。时间在这一刻被无限拉长,每一秒都像一个世纪。
“轰隆!”
迟到了十几秒的巨大声响,终于传到他们耳朵里。那声音是滚雷,贴着地面碾压过来,震得整个钟楼都在摇晃,瓦砾碎石簌簌落下。王根生感觉自己的五脏六腑都被这声音狠狠地攥了一把。
他猛地按停了秒表,看了一眼上面的读数,迅速在一本小本子上记录下来,字迹潦草却清晰:“十四秒七!”
“方位,东南,三十五度!”刘川的声音也带着一丝完成任务后的激动。
数据通过一部手摇电话,迅速传向后方的中继站。电话线的另一头传来一个沙哑的声音:“收到。立刻转移,鬼子的第二轮炮击马上就到!”
“明白!”王根生挂断电话,拉了一把身边的刘川,“快,走!”
两人刚准备从钟楼的另一侧下去,一束刺眼的探照灯光束突然从日军的前沿阵地扫了过来,死死地锁定了他们所在的位置。冰冷的光柱中,两人无处遁形。
“不好!被发现了!”
一长串机枪子弹,带着尖锐的呼啸,扫射在他们身边的砖墙上,打得碎石四溅。刘川的后背爆出几团血花,他闷哼一声,向前扑倒。那架望远镜从他手中滑落,摔在瓦砾上,镜片碎裂。
他想说什么,一张嘴,涌出的却是大口的鲜血。
“小川!”王根生目眦欲裂,想去拉自己的战友,可刘川却用尽最后的力气,推了他一把。
“排长……走!把数据……带回去!”鲜血从他的嘴角涌出,他看着王根生,眼神里没有恐惧,只有恳求。他知道自己回不了家了,也造不成大炮了。
日军的脚步声已经从楼下传来,伴随着日语的叫嚷声。王根生看了一眼怀里揣着的数据本,又看了一眼已经没了声息的战友。他猛地一咬牙,从腰间拽出最后一颗德制长柄手榴弹,拧开盖子,拉着了引信。
他没有扔出去,而是紧紧地抱在怀里,对着楼梯口的方向,露出一抹惨烈的笑容。
“狗日的,来啊!”
轰然的爆炸声中,几名刚刚冲上来的日军士兵被气浪和弹片掀翻下去。钟楼在这次爆炸中彻底坍塌,将两个年轻的生命永远埋葬在了南京城的瓦砾之下。
相似的一幕,在南京城内外,不断上演。
城西的一处高地上,一个伪装成焦黑尸体的身影趴在一个巨大的弹坑里。他叫陈默,是全旅最优秀的侦察兵。他身上涂满了泥土、草木灰和凝固的血浆,使他与一具被烧焦的尸体无异。
这是他记录下的第三组数据。第一组,他失去了他的副手,一个刚满十八岁的农村兵,被一颗流弹击中了脑袋。第二组,他携带的步话机被弹片击毁,通讯断绝。
远方,又是一团火光亮起。
他按下了怀表。秒针不知疲倦地跳动。一秒,两秒,三秒……他全神贯注地等待着那决定生死的声音。他没有注意到,一颗刚刚发射的日军炮弹,因为膛线磨损的微小误差,偏离了预定的弹道,落在了距离他不到三十米的地方。
陈默甚至没有听到爆炸声。
一股足以摧毁一切的力量作用在他身上。巨大的冲击波将他整个人从弹坑里狠狠抛向空中,身体在半空中就已经失去了控制。他的内脏在冲击中被震成了碎片。
当他重新摔回地面时,已经没有了任何生命迹象。他的身体保持着向前爬行的姿势,那只攥着怀表和数据纸的手,因为肌肉的痉挛死死地握着,怎么也掰不开。鲜血从他的七窍中缓缓流出,浸湿了那张写满了数字和符号的纸。
地下指挥部里,气氛压抑到了极点。
李逍遥站在巨大的地图前,一动不动,像一尊石雕。他的身后,一名名参谋正在根据前线用生命换回来的数据,在地图上画着一条又一条代表着测算结果的直线。
一名通讯兵跌跌撞撞地跑了进来,脸上混杂着泪水和硝烟。“旅长!”他的声音带着哭腔,“三号观察哨……没了!全都没了!”
他将一份从牺牲战友怀里掏出来的,被鲜血浸透已经变得僵硬的纸张,递到了李逍遥的面前。
接过那张纸,李逍遥没有看上面的血迹,只是小心翼翼地用手指,将上面的褶皱一点点抚平。纸上,只有一个时间和方位,记录得匆忙而潦草。
“记下来。”他的声音沙哑得厉害,“给他们请功。告诉后勤,把最好的酒都给老子留着。等打完了这场仗,我亲自去敬他们。”
一夜之间,上百个观察哨损失了近三分之一。每一个伤亡报告,都像一把刀子,割在指挥部里每一个人的心上。但他们的牺牲没有白费。
当天色微亮,日军疯狂的报复性炮击终于因为炮管过热而暂时停歇时,地图上已经画满了密密麻麻的测算线。
十几条或长或短的线条,经历了无数次的修正和计算后,最终不约而同地交汇在了地图东北角,一个极小的区域内。
李逍遥拿起一支红色的铅笔。他的手很稳。
在那片交汇区里,他重重地圈出了三个紧紧挨在一起的山头。
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