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寨大捷带来的喧嚣,如同退潮后的海水,在最初的沸腾过后,留下的,是一片被现实冲刷得无比清晰的沙滩。
李逍遥站在指挥部的帐篷门口,目光投向远处田埂。那些刚刚分到土地的百姓,正在士兵们的帮助下开垦着荒地。
那是一幅充满希望的画面,却也像一根无形的绞索,勒得人喘不过气。
四十万张嘴。
这座大山,沉甸甸地压在心上。
缴获的粮食能吃一个月,两个月,之后呢?土地里的庄稼,要等到秋后才能收获。这期间的巨大缺口,如何填补?
更致命的,是那些工业品。盐、布、药品,这些维持一支军队和几十万人生存的必需品,根据地一样也造不出来。
靠缴获?那是没影的事。
靠交易?廖磊那种老狐狸,不趁机敲一笔竹杠,都算他良心发现。
归根结底,还是那句话,靠山山倒,靠人人跑。
只有自己手里有的,才是最牢靠的。
“不能再等了。”
转身走回帐篷,李逍遥对着正在整理文件的赵刚和萧山令开口。
声音里带着一股决断。
“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兵工厂。哪怕现在只能复装子弹,造最简单的手榴弹,也必须立刻开始!”
赵刚停下笔,抬起头。镜片后的眼睛里闪过忧虑。
“老李,想法是好的。可是,我们的条件……技术人员、机器设备、原料,我们几乎什么都没有。”
萧山令也叹了口气,这位前南京市长对工业建设的难度有着更清醒的认识。
“是啊,旅长。工业生产,不比打仗。它需要一个完整的体系,哪怕是最简陋的兵工厂,也需要稳定的电力,合格的钢材,还有一大批熟练的工人。这些,我们目前都不具备。”
走到地图前,李逍遥的手指在天堂寨周边画了一个圈。
“条件,是人创造出来的。我们从南京尸山血海里都能杀出来,难道还能被这点困难给憋死?”
目光扫过两人。
“技术人员,我们有。别忘了,我们从南京撤出来的时候,带走了一批金陵兵工厂和中央大学里的技术骨干。他们现在就分散在各个后勤单位里,埋没了他们的才能。”
“机器设备,我们也有。历次战斗,我们缴获了不少鬼子的工兵设备,还有一些可以修复的机床。虽然不多,但凑一凑,总能搭起一个架子。”
“至于原料……”李逍愈的脸上勾起一丝笑容,“战场上打坏的武器,被我们炸毁的铁轨,那些都是上好的钢材。只要我们有炉子,就能把它们融了,变成我们想要的东西!”
命令被迅速传达下去。
很快,一批之前身份并不显眼的人,从各个部队的后勤、维修单位里被挑选了出来。
他们中有头发花白的老技师,有戴着深度眼镜的大学教授,还有一些仅仅是在兵工厂里当过学徒的年轻人。
这些人,就是根据地最宝贵的工业火种。
同时,所有能找到的机器设备,都被集中了起来。
几台破旧的机床,一台缴获来的柴油发电机,还有一些残缺不全的冲压设备。
这些在别人眼里破铜烂铁般的东西,此刻却被小心翼翼地包裹起来,运往一个绝密地点。
兵工厂的选址,经过了反复的勘察,最终定在了天堂寨后山一个极其隐蔽的天然溶洞里。
这个溶洞入口狭小,洞内却别有洞天,空间巨大,而且顶部有天然的通风口,可以排出冶炼时产生的浓烟。
洞外,还有一条从山顶流下的溪流,可以提供宝贵的水源。
李逍遥亲自带着人,将这个山洞命名为“一号工坊”。
建设的过程,远比想象中要艰难。
最大的难题,是电力。那台缴获的柴油发电机功率太小,而且柴油是极其珍贵的战略物资,根本无法支撑长时间的生产。
“没有电,就用水!”
负责技术的总工程师,一位姓秦的老教授,熬了几个通宵,眼睛熬得通红,最终提出了一个方案。
利用山洞外的溪流,制造一个简易的水轮机。
用木头和铁皮打造的巨大水轮,在溪水的冲击下缓缓转动,通过一套复杂的齿轮和传动轴,将动力传递到山洞里的机床上。
嘎吱,嘎吱。
当第一台车床,在水力的带动下,第一次发出沉重而有节奏的转动声时,整个山洞里,爆发出了一阵压抑的欢呼。
所有技术人员,无论职位高低,都像孩子一样,激动得互相拥抱,不少人的眼眶都湿了。
有了动力,接下来就是攻克技术难关。
第一个目标,是复装七九步枪弹。
战场上收集回来的弹壳,被一个个进行筛选、清洗、整形。
然后,再小心翼翼地,用自制的简易工具,重新装填底火和发射药。
这是一个精细到极点,也危险到极点的活。
发射药的配比,多一分则炸膛,少一分则射程不足。底火的装填,稍有不慎,就会当场引爆。
一个年轻的技术员,因为操作失误,引爆了一颗底火,半个手掌都被炸得血肉模糊。
简单的包扎了一下,他就用另一只手,继续投入到了工作中。
失败,失败,再失败。
山洞里,日夜不分。煤油灯和火把,将每个人的脸都熏得漆黑,只露出一双布满血丝,却异常明亮的眼睛。
终于,在连续奋战了半个多月,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之后,秦教授亲手将一枚崭新的,还带着机油味的七九步枪弹,递到了李逍遥的手中。
“旅长,成功了。”
秦教授的声音沙哑,脸上满是疲惫,但那份自豪,却如同火焰一般,在他的眼中燃烧。
靶场上。
李逍遥亲自将这枚子弹压入一杆中正式步枪的枪膛。
举枪,瞄准,扣动扳机。
砰!
一声清脆的枪响。
远处一百五十米外的靶子,应声而倒。
“好!”
围观的李云龙和丁伟等人,齐声喝彩。
子弹复装成功,极大地鼓舞了所有人的士气。
紧接着,目标对准了手榴弹。
没有合格的铸铁,就将缴获来的日军炮弹壳,用钢锯,一段一段地锯开,作为手榴弹的外壳。
没有专业炸药,就自己熬制硝酸甘油,再混合木屑,制造出威力同样巨大的土制炸药。
过程同样充满了血与火。
一次炸药配比实验中,发生了剧烈的爆炸。
整个实验室被炸得一片狼藉,两名技术人员当场牺牲。
但没有人退缩。
擦干眼泪,掩埋了战友的尸体,转身又投入到了新一轮的实验中。
又是一个星期后。
第一颗“天堂寨造”手榴弹,被制造了出来。
它看起来有些粗糙,甚至有些丑陋。用炮弹壳做的外壳上,还能看到日军的编号。木柄,也是用普通的木头削成的。
但它沉甸甸的,充满了力量感。
试爆场选在了一个偏僻的山谷里。
一个技术员,亲手拧开后盖,拉动了引信,然后用尽全身力气,将它扔了出去。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死死地盯着那颗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的手榴弹。
轰!
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
比德制大瘤子手榴弹的爆炸声,还要沉闷,还要响亮!
爆炸产生的巨大气浪,将地面上的一块半人高的岩石,直接掀飞了出去,在空中翻滚了几圈,重重地砸在地上,摔成了无数碎片。
整个山谷,都在嗡嗡作响。
“好样的!”
李云龙第一个反应过来,兴奋地怪叫一声,一个箭步冲上去,一把抱住那个满脸黑灰,耳朵还嗡嗡作响的技术员,将他整个举了起来。
“好样的!你比我那个只会捅炮筒子的柱子,能耐多啦!哈哈哈!”
整个试爆场,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几天后。
在天堂寨最高军事会议上。
当一颗崭新的,还带着机油味的七九步枪弹,和一颗沉甸甸的,外形粗犷的“天堂寨造”手榴弹,被摆在李云龙、丁伟、孔捷、楚云飞等所有军事主官面前时。
整个指挥部,陷入了一片安静。
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看着桌上那两样东西,充满了难以置信的震撼。
伸出手,小心翼翼地,如同抚摸稀世珍宝一般,触摸着那金属外壳。
这意味着什么,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再清楚不过。
这意味着,他们这支军队,终于有了自己的造血能力。
他们再也不用为打一发少一发的子弹而心疼,再也不用数着手里的手榴弹过日子了。
这意味着,他们的腰杆,从今天起,才算是真正地,挺直了!
“老李……”楚云飞拿起那颗手榴弹,在手里掂了掂,感受着那惊人的分量,许久,才转过头,用一种极其复杂的眼神看着李逍遥,“你们……究竟是一支什么样的部队?”
这个问题,他以前也问过。
但这一次,他的问题里,不再仅仅是军事上的好奇。
亲眼目睹这从无到有的奇迹,楚云飞对李逍遥,和他所代表的那种主义,产生了一种超越军事层面的,浓厚的兴趣和深入的思考。
李逍遥站在指挥部的帐篷门口,目光投向远处田埂。那些刚刚分到土地的百姓,正在士兵们的帮助下开垦着荒地。
那是一幅充满希望的画面,却也像一根无形的绞索,勒得人喘不过气。
四十万张嘴。
这座大山,沉甸甸地压在心上。
缴获的粮食能吃一个月,两个月,之后呢?土地里的庄稼,要等到秋后才能收获。这期间的巨大缺口,如何填补?
更致命的,是那些工业品。盐、布、药品,这些维持一支军队和几十万人生存的必需品,根据地一样也造不出来。
靠缴获?那是没影的事。
靠交易?廖磊那种老狐狸,不趁机敲一笔竹杠,都算他良心发现。
归根结底,还是那句话,靠山山倒,靠人人跑。
只有自己手里有的,才是最牢靠的。
“不能再等了。”
转身走回帐篷,李逍遥对着正在整理文件的赵刚和萧山令开口。
声音里带着一股决断。
“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兵工厂。哪怕现在只能复装子弹,造最简单的手榴弹,也必须立刻开始!”
赵刚停下笔,抬起头。镜片后的眼睛里闪过忧虑。
“老李,想法是好的。可是,我们的条件……技术人员、机器设备、原料,我们几乎什么都没有。”
萧山令也叹了口气,这位前南京市长对工业建设的难度有着更清醒的认识。
“是啊,旅长。工业生产,不比打仗。它需要一个完整的体系,哪怕是最简陋的兵工厂,也需要稳定的电力,合格的钢材,还有一大批熟练的工人。这些,我们目前都不具备。”
走到地图前,李逍遥的手指在天堂寨周边画了一个圈。
“条件,是人创造出来的。我们从南京尸山血海里都能杀出来,难道还能被这点困难给憋死?”
目光扫过两人。
“技术人员,我们有。别忘了,我们从南京撤出来的时候,带走了一批金陵兵工厂和中央大学里的技术骨干。他们现在就分散在各个后勤单位里,埋没了他们的才能。”
“机器设备,我们也有。历次战斗,我们缴获了不少鬼子的工兵设备,还有一些可以修复的机床。虽然不多,但凑一凑,总能搭起一个架子。”
“至于原料……”李逍愈的脸上勾起一丝笑容,“战场上打坏的武器,被我们炸毁的铁轨,那些都是上好的钢材。只要我们有炉子,就能把它们融了,变成我们想要的东西!”
命令被迅速传达下去。
很快,一批之前身份并不显眼的人,从各个部队的后勤、维修单位里被挑选了出来。
他们中有头发花白的老技师,有戴着深度眼镜的大学教授,还有一些仅仅是在兵工厂里当过学徒的年轻人。
这些人,就是根据地最宝贵的工业火种。
同时,所有能找到的机器设备,都被集中了起来。
几台破旧的机床,一台缴获来的柴油发电机,还有一些残缺不全的冲压设备。
这些在别人眼里破铜烂铁般的东西,此刻却被小心翼翼地包裹起来,运往一个绝密地点。
兵工厂的选址,经过了反复的勘察,最终定在了天堂寨后山一个极其隐蔽的天然溶洞里。
这个溶洞入口狭小,洞内却别有洞天,空间巨大,而且顶部有天然的通风口,可以排出冶炼时产生的浓烟。
洞外,还有一条从山顶流下的溪流,可以提供宝贵的水源。
李逍遥亲自带着人,将这个山洞命名为“一号工坊”。
建设的过程,远比想象中要艰难。
最大的难题,是电力。那台缴获的柴油发电机功率太小,而且柴油是极其珍贵的战略物资,根本无法支撑长时间的生产。
“没有电,就用水!”
负责技术的总工程师,一位姓秦的老教授,熬了几个通宵,眼睛熬得通红,最终提出了一个方案。
利用山洞外的溪流,制造一个简易的水轮机。
用木头和铁皮打造的巨大水轮,在溪水的冲击下缓缓转动,通过一套复杂的齿轮和传动轴,将动力传递到山洞里的机床上。
嘎吱,嘎吱。
当第一台车床,在水力的带动下,第一次发出沉重而有节奏的转动声时,整个山洞里,爆发出了一阵压抑的欢呼。
所有技术人员,无论职位高低,都像孩子一样,激动得互相拥抱,不少人的眼眶都湿了。
有了动力,接下来就是攻克技术难关。
第一个目标,是复装七九步枪弹。
战场上收集回来的弹壳,被一个个进行筛选、清洗、整形。
然后,再小心翼翼地,用自制的简易工具,重新装填底火和发射药。
这是一个精细到极点,也危险到极点的活。
发射药的配比,多一分则炸膛,少一分则射程不足。底火的装填,稍有不慎,就会当场引爆。
一个年轻的技术员,因为操作失误,引爆了一颗底火,半个手掌都被炸得血肉模糊。
简单的包扎了一下,他就用另一只手,继续投入到了工作中。
失败,失败,再失败。
山洞里,日夜不分。煤油灯和火把,将每个人的脸都熏得漆黑,只露出一双布满血丝,却异常明亮的眼睛。
终于,在连续奋战了半个多月,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之后,秦教授亲手将一枚崭新的,还带着机油味的七九步枪弹,递到了李逍遥的手中。
“旅长,成功了。”
秦教授的声音沙哑,脸上满是疲惫,但那份自豪,却如同火焰一般,在他的眼中燃烧。
靶场上。
李逍遥亲自将这枚子弹压入一杆中正式步枪的枪膛。
举枪,瞄准,扣动扳机。
砰!
一声清脆的枪响。
远处一百五十米外的靶子,应声而倒。
“好!”
围观的李云龙和丁伟等人,齐声喝彩。
子弹复装成功,极大地鼓舞了所有人的士气。
紧接着,目标对准了手榴弹。
没有合格的铸铁,就将缴获来的日军炮弹壳,用钢锯,一段一段地锯开,作为手榴弹的外壳。
没有专业炸药,就自己熬制硝酸甘油,再混合木屑,制造出威力同样巨大的土制炸药。
过程同样充满了血与火。
一次炸药配比实验中,发生了剧烈的爆炸。
整个实验室被炸得一片狼藉,两名技术人员当场牺牲。
但没有人退缩。
擦干眼泪,掩埋了战友的尸体,转身又投入到了新一轮的实验中。
又是一个星期后。
第一颗“天堂寨造”手榴弹,被制造了出来。
它看起来有些粗糙,甚至有些丑陋。用炮弹壳做的外壳上,还能看到日军的编号。木柄,也是用普通的木头削成的。
但它沉甸甸的,充满了力量感。
试爆场选在了一个偏僻的山谷里。
一个技术员,亲手拧开后盖,拉动了引信,然后用尽全身力气,将它扔了出去。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死死地盯着那颗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的手榴弹。
轰!
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
比德制大瘤子手榴弹的爆炸声,还要沉闷,还要响亮!
爆炸产生的巨大气浪,将地面上的一块半人高的岩石,直接掀飞了出去,在空中翻滚了几圈,重重地砸在地上,摔成了无数碎片。
整个山谷,都在嗡嗡作响。
“好样的!”
李云龙第一个反应过来,兴奋地怪叫一声,一个箭步冲上去,一把抱住那个满脸黑灰,耳朵还嗡嗡作响的技术员,将他整个举了起来。
“好样的!你比我那个只会捅炮筒子的柱子,能耐多啦!哈哈哈!”
整个试爆场,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几天后。
在天堂寨最高军事会议上。
当一颗崭新的,还带着机油味的七九步枪弹,和一颗沉甸甸的,外形粗犷的“天堂寨造”手榴弹,被摆在李云龙、丁伟、孔捷、楚云飞等所有军事主官面前时。
整个指挥部,陷入了一片安静。
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看着桌上那两样东西,充满了难以置信的震撼。
伸出手,小心翼翼地,如同抚摸稀世珍宝一般,触摸着那金属外壳。
这意味着什么,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再清楚不过。
这意味着,他们这支军队,终于有了自己的造血能力。
他们再也不用为打一发少一发的子弹而心疼,再也不用数着手里的手榴弹过日子了。
这意味着,他们的腰杆,从今天起,才算是真正地,挺直了!
“老李……”楚云飞拿起那颗手榴弹,在手里掂了掂,感受着那惊人的分量,许久,才转过头,用一种极其复杂的眼神看着李逍遥,“你们……究竟是一支什么样的部队?”
这个问题,他以前也问过。
但这一次,他的问题里,不再仅仅是军事上的好奇。
亲眼目睹这从无到有的奇迹,楚云飞对李逍遥,和他所代表的那种主义,产生了一种超越军事层面的,浓厚的兴趣和深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