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王燕的野心-《重生后我从煤二代成了投资教父》

  张伟豪在魔都的一系列 “大动作”,西部地产横扫陆家嘴地块、注资 50 亿推进产业集群大厦。

  没几天就传到了杨斌的耳朵里。办公室里,杨斌看着下属递来的报告,眼神里多了几分赞许。

  在此之前,他只知道张伟豪在米国做空次贷赚了大钱,却不知道背后还有 “账户被冻、SEC 审问、被保尔森胁迫投资” 的委屈。

  直到那天办公室深谈、午宴细聊,他才真正摸清这个年轻人的底色.

  不是那种 “赚了钱就往海外跑” 的资本玩家,反而带着股 “被欺负后更要为国内做事” 的执拗。

  所以在给核心领导汇报工作时,杨斌特意把张伟豪的情况放在了前面,语气里满是认可:“您之前问过的那个年轻人张伟豪,最近动作不少,

  不仅把从米国转回来的资金全投在了国内实体经济上,还主动布局智能手机这种科创赛道,没半点含糊。”

  领导放下手里的文件,想起杨斌之前提过的 “米国胁迫” 细节,轻叹一口气:“这个米国,还是老样子,

  仗着自己的金融优势霸道惯了,连个年轻人的合法收益都要拿捏,也难怪人家心里有气。”

  “可不是嘛。” 杨斌接过话头,笑着补充,“我觉得有个词挺适合张伟豪的 ——‘愤青’。”

  听到 “愤青” 两个字,领导微微皱了皱眉,显然是觉得这个词带了点贬义。

  杨斌连忙解释:“您别误会,我这可不是贬义词。

  我是觉得,张伟豪这种年轻人,对米国那些西方发达国家没那么盲目崇拜,尤其是在米国受了那通委屈后,更是打心底里反感他们的‘双标’和霸道。”

  他顿了顿,想起那天张伟豪气愤说 “就是要从米国挣钱再投资国内” 的模样,语气更真切了:“他跟我聊天时还说,与其把钱留在米国看别人脸色,不如投回国内搞建设。

  现在看来,他不是随口说说最近确实不停地加强着对国内的投资。

  领导听完,缓缓点了点头,眼神里多了几分肯定:

  “这样的年轻人难得啊,有能力,有魄力,更重要的是有家国情怀,没被外面的名利迷了眼。

  对这种优秀的青年企业家,我们不仅要支持,还要好好扶持,不能让人家在自家地盘上受了委屈,寒了心。”

  他抬头看向杨斌,语气郑重:“以后张伟豪那边的事,你就多操心盯着点。

  他要是需要政策对接、资源协调,不用走太多流程,你直接牵头处理,务必让他感受到咱们的诚意。

  咱们要让更多像他这样的人知道,国内才是他们干事创业的好地方。”

  杨斌连忙应声:“您放心,我记着了。

  后续我会让秘书跟他保持沟通,有需要的话,我亲自跟地方部门对接,保证不耽误他的项目进度。”

  从领导办公室出来,杨斌心里有了底。

  有了高层的明确表态,张伟豪接下来的布局,只会更顺。

  他掏出手机,给张伟豪发了条简短的消息:“近期项目若遇瓶颈,可随时联系我。” 有些支持不用说得太满,点到为止,却足够让对方安心。

  张伟豪最近像上了发条的钟,从陆家嘴拿地到西部电子科技的筹备,从收购聚英到对接手机供应链,连轴转了近半个月,

  直到十一国庆假期,才终于抽出身,陪着林小巧一起回西省。

  这阵子两人虽没断了联系,却大多是电话里匆匆几句。

  张伟豪要么在开项目会,要么在跟团队对接细节,常常是林小巧刚说两句学校的趣事,他就得抱歉地说 “先不聊了,我这边还有事”。

  所以一见面,林小巧就像打开了话匣子,叽叽喳喳没停过:“我们宿舍国庆前搞了联谊,隔壁班那个男生居然把可乐撒在了吉他上”

  “杨老师说我现在水准能达到国家二级了呢”

  张伟豪拎着两人的行李,没怎能插话,就那么侧着头听,眼里满是宠溺。

  难得有这样不用想 “土地拍卖”“系统研发”“人才猎聘” 的时刻,耳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