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真正的大师-《重生后我从煤二代成了投资教父》

  张伟豪跟着走进屋内,目光不自觉地被细节吸引 ,客厅的沙发是浅棕色的皮质款,表面没有多余的装饰,却被擦拭得一尘不染;

  墙上挂着几幅印象派画作,风格简约却透着格调;

  连茶几上摆放的玻璃杯,都按照高低顺序整齐排列,杯口朝向一致。

  他心里暗叹:果然是 “细节狂魔”,连居家布置都如此讲究秩序与精致,这份对细节的执着,难怪会设计出水果那种艺术品级别的产品。

  “坐吧,不用拘谨。” 乔老爷子指了指沙发,转身走向厨房,

  “我这里没有佣人,平时都是自己打理,咖啡?”

  张伟豪点点头,刚坐下,就看见乔老爷子从橱柜里拿出两个马克杯,动作缓慢却有条不紊地冲着咖啡,连水量都控制得几乎一样多。

  他忽然想起网上流传的故事, 乔老爷子当年为了苹果产品的图标阴影角度,能和设计师争论十几个小时;

  为了机身的弧度,反复修改几十版模型。

  此刻亲眼见到他对 “倒水” 这种小事都如此认真,才真正明白,所谓 “细节狂魔”,从来不是刻意为之,而是刻在骨子里的习惯。

  乔老爷子端着咖啡坐在沙发上,瓷杯与杯碟轻轻碰撞的声响,在安静的客厅里格外清晰。

  “MINI one 的设计,我看了。” 乔老爷子端着咖啡走过来,坐在张伟豪对面,开门见山道, “屏幕的色温、机身的重量、交互的逻辑,都抓得很准,尤其是你在华夏做的语音助手,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想法,一定程度上能够解放双手。”

  他语气里没有丝毫前辈的傲慢,也没有倚老卖老的态度,反而像个同行在交流心得,

  “不过我注意到,系统的后台进程还有优化空间,你打算用什么方案解决?”

  张伟豪没想到乔老爷子一开口就聊技术细节,心里顿时多了几分敬佩,他认真回答:

  “我的想法是为了产品的操作体验更佳,应该跟您的水果一样,有一套自己的内部闭源系统。”

  当他听到张伟豪说 “好的硬件是肉体,操作系统是灵魂” 时,原本平和的眼神骤然亮了起来,身体不自觉前倾,追问道:

  “那你觉得,什么样的产品才算优质的肉体?”

  这个问题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张伟豪的话匣子。

  他没有急着罗列参数,反而话锋一转:“老实说,我的很多思路,其实源自您的水果 3G,甚至是您设计的笔记本电脑。”

  “电脑?” 乔老爷子皱了皱眉, 在他的认知里,笔记本与手机是完全不同的产品形态,

  一个侧重生产力,一个侧重便携交互,两者似乎很难找到直接关联。

  这份疑惑写在脸上,连目光都多了几分探究。

  “对,就是电脑。” 张伟豪点点头,“您的水果笔记本有个设计,

  很多人可能觉得无关紧要,但真正用习惯后就会发现,好设计从来都藏在点点滴滴里 , 那就是‘单手开合’。”

  话音刚落,乔老爷子的手猛地顿住,随即 “啪” 地一声拍在膝盖上,眼底瞬间泛起光彩。

  他盯着张伟豪,语气里满是意外与激动:“你居然注意到了这个。”

  要知道,当年设计水果笔记本时,为了实现 “单手开合”,团队前后修改了几十版版铰链结构 。

  从材质硬度到阻尼系数,从开合角度到受力平衡,每一个细节都反复调试,只为让用户能仅凭一根手指,就能轻松掀开屏幕。

  可上市后,大多数评测都聚焦在性能与屏幕上,很少有人提及这个 “不起眼” 的设计,连公司内部都有人觉得是 “过度追求细节”。

  “很多人觉得,笔记本能打开就行,单手还是双手没区别。” 乔老爷子的声音渐渐提高,带着几分找到知音的畅快,“但我不这么认为。

  用户拿电脑时,可能一只手拎着包,一只手要开门;可能手里拿着文件,只剩一根手指空闲 ,

  好的设计,就该在这种‘不经意的瞬间’帮到用户,而不是让用户去适应产品。”

  张伟豪用力点头,深有同感:“您说得太对了!

  就像 MINI one 的机身厚度,不是为了凑‘轻薄’的噱头,而是考虑到用户可能会把手机揣在衬衫口袋里,刚刚好;

  还有侧边按键的高度,我们调整了很多次,只为让用户盲按时能精准摸到,不用低头看。

  这些细节,就像您的‘单手开合’,看似微小,却直接影响着用户的日常体验。”

  乔老爷子看着张伟豪,眼神里的欣赏更浓了。

  他忽然明白,眼前这个年轻人,不是单纯借鉴自己的产品,而是真正读懂了自己的 “设计哲学”。

  产品不是冰冷的硬件堆砌,而是能与用户产生情感连接的 “伙伴”,每一个细节都该围绕 “人” 来展开。

  “你知道吗?”

  乔老爷子端起咖啡喝了一口,语气里带着几分感慨,“这些年,我见过很多做科技产品的年轻人,

  他们张口闭口都是‘市场份额’‘利润率’,很少有人像你这样,盯着‘单手开合’‘按键高度’这些‘细节’。”

  他放下杯子,目光落在张伟豪身上,像长辈对晚辈的期许,“但恰恰是这些小事,才能决定一款产品能不能真正走进用户心里。”

  阳光透过窗户,落在两人之间的茶几上,将两个相差几十岁的身影笼罩在温暖的光晕里。

  这一刻,没有 “行业前辈” 与 “后起之秀” 的区别,只有两个对产品细节执着到极致的 “匠人”。

  张伟豪坐在乔老爷子对面,听着老人不断追问 MINI one 设计背后的细节。

  从屏幕色温校准的参数,到语音助手唤醒词的发音频率,再到机身弧度与手掌贴合度的测算,

  每一个问题都精准落在 “设计逻辑” 的核心,异常认真。

  张伟豪心里生出几分汗颜。

  乔老爷子眼中的 “设计思路”,对他而言其实是 “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复刻”。

  他没有经历过反复试错的研发过程,只是凭着上一世对苹果产品的记忆,将成熟的设计直接落地。

  可看着老人专注的神情,那双布满细纹的眼睛里满是对 “好设计” 的渴求,他忽然无法将 “复刻” 两个字说出口。

  “当时做机身侧边弧度时,有没有考虑过不同手掌大小的用户体验?

  比如女性用户可能更习惯偏圆润的握持感。”

  乔老爷子又抛出一个问题,语气里没有丝毫居高临下,反而像个认真求教的学生,等着他分享 “创作心得”。

  张伟豪定了定神,顺着记忆里的产品细节,结合自己优化的部分回应:“确实做过调研,最终把弧度控制在 2.3 毫米,

  既不会让男性用户觉得握感太‘软’,也能让女性用户单手操作时更省力。”

  他尽量让回答听起来像是经过反复打磨的结果,

  可心里清楚,这份 “周全” 更多来自对前辈经验的借鉴。

  就在这时,乔老爷子忽然起身,从书房里拿出一本厚厚的笔记本,翻开后里面全是密密麻麻的手绘草图。

  有水果手机早期的机身设计,有笔记本铰链的结构拆解,甚至还有语音交互的逻辑流程图,每一页都标注着修改日期和优化思路。

  “你看,这是我当年想做语音助手时画的,后来因为技术不成熟搁置了。”

  乔老爷子指着一张草图,语气里带着几分遗憾,

  “现在看你的 MINI one,总算看到这个想法落地了,还做得这么细致,比我当年想的更周全。”

  看着笔记本上泛黄的纸页和清晰的笔触,张伟豪忽然想起一句游戏台词,

  “真正的大师,永远怀着一颗学徒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