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跨越时光的约定-《重生后我从煤二代成了投资教父》

  清晨七点十分,睡梦中的张伟豪被房间外的脚步声唤醒,拿起手机一看时间,便没再赖床,迅速穿好衣服起身。

  走到客厅时,他一眼看见乔老爷子正站在吧台前磨咖啡,咖啡豆研磨的细微声响在安静的晨光里格外清晰。

  “哈哈,是我吵到你了吧?” 乔老爷子转过身,笑着打趣,“年龄大了,觉就少了,早早醒了也睡不着。”

  “没有,本来也到该起的时间了。” 张伟豪摇摇头。

  “卫生间里给你备了新的洗漱用品,你先去收拾,洗完正好尝尝我冲的手磨咖啡,

  我妻子说我冲的咖啡是最好喝的咖啡,因为我控制每一处细节,包括咖啡豆的研磨,水温。”

  乔老爷子指了指卫生间的方向,又低头专注地调试咖啡粉的粗细。

  等张伟豪洗漱完出来,餐桌上已经摆好了简单的早餐 , 两片烤得金黄的面包,旁边放着一小罐果酱。

  两人刚坐下开始吃,乔老爷子忽然开口:“我本来计划这个月召开发布会,推出 3GS,就是 3G 的升级版。

  但看到你的 MINI one 后,我改主意了,发布会不去了,安心去做我的手术。”

  张伟豪握着面包的手顿了顿,心里泛起一丝沉重, 他记得上一世,大概是在苹果 4 发布后没多久,

  就看到了乔老爷子离世的消息,却没想到这场关乎生命的手术,竟来得这么早。

  见他没接话,乔老爷子又坦然补充:“是肝脏移植手术,医生说越早做越好。”

  “肝脏移植……” 张伟豪低声重复了一句,心里的怅然更甚,却不知该如何安慰, 他知道结局,却无法改变,只能沉默地听着。

  乔老爷子似乎不想让气氛太过沉重,话锋一转,忽然问到:“你能完全控制住 MINI 背后的股东会、董事会吗?”

  “可以。” 张伟豪没有丝毫犹豫,语气笃定 ,从西部系布局科技板块开始,他就牢牢握住了核心决策权,这一点他有十足的把握。

  听到肯定的答复,乔老爷子轻轻点了点头,目光望向窗外的晨光,语气里多了几分感慨:

  “一家公司刚成立的时候,总是最让人动心的 ——

  那时候所有人都只有一个念头,就是照着最初的规划,做出能改变世界的产品。

  可我不知道为什么,一旦公司开始盈利、越做越大,很多人就只想着怎么挣更多的钱,把当初成立公司时的誓言,全忘了。”

  他看着眼前的老人,忽然明白,乔老爷子问的不只是 “控制权”,更是在确认,他会不会为那个 “守住初心” 的人。

  乔老爷子捏着咖啡杯的手柄,语气里带着几分对自我的清醒认知:“我这种性格,其实更适合做个工程师,而不是企业家。

  企业家要盯着盈利,工程师满脑子只想做出更优秀的产品。”

  他抬眼看向张伟豪,目光里没有丝毫竞争的敌意,反而满是真诚的期许,

  “虽然咱们在手机业务上是对手,但我还是希望你能守住昨晚咱们聊的那些想法,别被市场被资本推着走。”

  张伟豪郑重点头,心里早有定数。

  昨晚听完乔老爷子对手机手感的执着,他就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

  大屏手机他肯定要做,毕竟市场有需求,你不做自然有别人做;但小屏手机,他绝不会放弃。

  他清楚,后世的手机市场里,大屏机确实占据主流,很多人用手机打游戏、刷视频,追求更强的功能和更大的屏幕。

  可总有一群人,更看重手机最本质的 “通话” 需求,偏爱单手就能掌控的便捷,

  在意人机交互的流畅, 对这些人来说,小屏手机不是 “落后”,而是 “适配需求”。

  哪怕在那个大屏泛滥的年代,4 英寸的手机可能卖不上爆款的销量,张伟豪也不想让它淹没在历史里。

  这不仅是对乔老爷子期许的回应,更是对 “产品该适配人,而非人适配产品” 的初心坚守。

  毕竟,好的市场,从来不是只有一种选择。

  早餐后的客厅里,阳光更显明朗,两人又围绕着 “未来手机” 的设想畅聊许久。

  张伟豪不得不承认,乔老爷子的远见远超常人。

  他不仅提出了 “人工智能赋能终端” 的构想,更坚定地认为,手机、PC 这类产品的核心是 “为人服务”,

  绝不能局限于当下的形态,必须依靠持续的硬件革新突破边界。

  甚至直言,当更便捷的交互技术出现时,如今的智能手机,终会像 BB 机、大哥大一样,被时代淘汰,消失在历史长河里。

  这番畅想让张伟豪心生共鸣。

  重生后实现财务自由,接触到上一世无法企及的顶层层面,他早已对所谓的 “大财阀”“大董事” 祛魅 。

  以自己当下打造 MINI one、布局智能终端的实践来看,那些被捧上神坛的资本力量,并非不可超越,甚至可以说 “不过尔尔”。

  张伟豪始终觉得,像乔老爷子这样真正懂技术、能看透科技本质的人,本就该被时代牢牢记住。

  但他没有把这份认可挂在嘴边。

  一来是明白 “行动比言语更有分量”,二来也清楚,眼下自己与乔老爷子终究还站在手机市场的竞争两端。

  他太了解老爷子对产品的敏感度了,若是把未来几年手机发展的具体脉络说出来,

  以老爷子对技术的把控力,说不定短短几天就能将构想落地成产品。

  所以他的话题也只轻轻带过重生前的印记。

  就像风清扬说的,“未来十年很好预测,明天却很难预测”,与其纠结眼前的竞争,不如一起望向更远的未来。

  张伟豪话锋一转,眼底带着对科技的畅想,笑着说道:“说不定再过几十年,手机真的会脱离‘实物’形态。

  做成戒指、耳钉、项链,甚至是能植入视网膜的隐形眼镜,到时候‘拿在手里’的手机,就真的成了历史。”

  “就是这个道理!” 乔老爷子连连点头,语气里满是认同,

  “科技的进步从来不是线性的,现在觉得不可能的事,只要找对方向,总有实现的一天。”

  两人相视一笑,客厅里的空气仿佛都变得轻快起来。

  这一刻,“前辈与后辈” 的辈分差异、“竞争对手” 的身份隔阂都消失了,只剩下两个对科技未来怀揣热忱的探索者,

  在晨光里共同勾勒着一幅尚未成型、却满是可能的蓝图。

  从乔老爷子家出来时,张伟豪怀里还揣着一本厚厚的设计草稿本。

  泛黄的纸页上,密密麻麻的手绘草图、标注详尽的参数修改、甚至还有手机系统的架构,每一笔都浸透着老爷子一辈子的心血。

  他接过这份馈赠时,连道谢的话都显得格外笨拙 ,

  这哪里是简单的资料,分明是一位产品大师对 “初心” 的托付。

  坐进车里,张伟豪眉头紧锁,思绪完全沉浸在老爷子临别时的话语里。

  “这是我一辈子的心血,跟水果公司无关”

  “我打听过你,知道你是‘东方镰刀’,那就是不缺钱”

  “我死后,苹果未必能守住我的思路,不知道厨子能不能稳住董事会”

  “希望这些能帮你,在我们说的未来还没有来的时候,让 4 英寸手机多存在几年”。

  每一句话都像重锤,砸在他心上,既有对生命的坦然,更有对 “好产品” 的不舍与期许。

  米丽萍和赵丽娜相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诧异。

  她们跟着张伟豪这么久,从没见过他这般凝重的模样。

  车厢里安静得只剩下引擎的轻响,没人敢轻易打断这份沉默,只隐约猜到,刚才在乔老爷子家,一定发生了远超 “普通交流” 的事。

  张伟豪轻轻翻开草稿本,看到一页画着 4 英寸机身的草图,旁边用红笔标注着 “手感最优区间,不可轻易妥协”,眼眶忽然有些发热。

  他忽然明白,老爷子送出的不只是资料,更是一份跨越时光的 “约定”。

  约定他守住那份对 “用户体验” 的执着,约定他不让小屏手机在大屏浪潮里彻底消失,约定他在追逐市场的同时,别忘了 “产品本应为人服务” 的初心。

  车窗外的加州街景缓缓倒退,张伟豪合起草稿本,将其紧紧抱在怀里,眉头依旧微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