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张伟豪还揣着几分期待。
既然到了德州,休斯顿火箭队的主场近在咫尺,他还想抽时间去现场看一场 NBA 比赛,感受下职业联赛的氛围。
可偏偏赶上休赛期,没了看球的安排,张伟豪便不再耽搁,转身登上私人飞机,直奔纽约。
看着舷窗外逐渐缩小的德州地貌,他忍不住在心里调侃自己:真不是刻意要搞 “私人飞机” 这种奢侈配置,实在是自己现在太忙,行程太赶。
前一天还在德州仪器总部谈芯片合作,后一天就要飞纽约对接财政部事宜,每天在天上飞来飞去,没有专属飞机,根本跟不上这样的节奏。
从德州飞回纽约后,张伟豪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没留,直接驱车前往美国财政部。
政坛向来是 “一朝天子一朝臣”,卢锡安上任后,美国财长的位置也从保尔森换成了盖特纳 ,而之前铸梦基金与美国政府签署的 500 亿美金投资协议,自然成了新财长上任后重点盯防的 “老项目”,张伟豪这趟来,就是要跟盖特纳做一次正式的对接。
一见到盖特纳,张伟豪就明显感觉到,他和保尔森是完全不同的两类人。
单从外形上看,差异就格外鲜明:保尔森身材高大挺拔,自带一股雷厉风行的气场,是典型的欧美精英模样;
而盖特纳身形偏娇小,还长着一张圆润的娃娃脸,眼神看起来温和无害,甚至让人忍不住生出几分亲切感。
但张伟豪心里很清楚,能坐到美国财长这个位置,绝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那张 “人畜无害” 的娃娃脸背后,藏着的必然是深不可测的城府和精准的算计。
毕竟,能在金融危机的漩涡中接下财政部的烂摊子,没点真本事,根本镇不住场子。
在给张伟豪亲自冲了一杯咖啡后。
在盖特纳的办公室两人相视而坐。
落地窗外是纽约金融区的繁华景象,室内的氛围却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紧绷。
盖特纳便率先开口,语气客气却藏着审视:“张先生,听说之前您和保尔森财长签订了 500 亿美金的投资意向书?”
张伟豪点头,语气从容:“没错。
我个人一直持续看好美国经济的长期发展,也愿意通过铸梦的投资,为市场注入一些信心。”
“非常感谢您的信任,” 盖特纳的笑容带着官方的温和,“尤其是在当前金融市场波动如此剧烈的阶段,您的投资尤为珍贵。”
“哈哈,我也只是替铸梦的股东们打工而已,最终还是要对投资回报负责。”
张伟豪刻意弱化自己的主导权, 他不确定保尔森离任前是否做过交接,
万一盖特纳对这笔 “外来投资” 心存疑虑,过度强调自己的决策权,反而可能引火烧身。
“能得到股东的认可,您一定是位优秀的 CEO。” 盖特纳顺着话题接话,目光却不经意间扫过张伟豪的资料文件。
寒暄过后,盖特纳话锋一转,直奔核心:“今天请您来,主要还是想了解下这笔投资的进展,
不知道您这边的资金落地情况如何?”
张伟豪早有准备,从公文包里取出整理好的文件,推到盖特纳面前:
“盖特纳部长,目前我们已完成 150 亿美金的投资,主要投向三个领域:中小企业纾困、基础设施建设,还有一部分潜力较大的新兴科技公司。
所有资金流向的明细报告都在这里,您可以过目。”
盖特纳拿起文件,快速翻阅着,手指在关键数据上停留片刻。忽然,他抬头看向张伟豪,
问了个看似无关却暗藏深意的问题:“张先生恕我冒昧,您是华裔美国人吗?”
“哦,我是华夏公民,目前还没有美国绿卡。”
张伟豪坦然回答,心里却警铃微动, 身份问题,果然是绕不开的坎。
听到答案,盖特纳的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一下,目光重新落回文件上。
报表里的投资明细清晰可见:最大的一笔是 50 亿美金的高盛优先股,其次是克莱斯勒大厦的收购,
还有两笔投向特普集团的业务,剩下的则分散在十几家科技与互联网公司。
“看来张先生对科技板块和互联网领域格外看好?”
盖特纳合上文件,语气听起来平淡,却像是在确认某种判断。
“确实,” 张伟豪不卑不亢,“我个人更倾向于投资‘有趣且能落地消费市场’的科技公司,
这类企业既能创造实际价值,也具备长期增长潜力,符合铸梦的投资逻辑。”
他心里很清楚,盖特纳的追问绝非偶然。
自己的华人身份,加上集中投向科技领域的资金,难免会让美国政府部门心生警惕。
好在他早有分寸:一来当前市场对芯片等核心技术的敏感度尚未达到后世的高度;
二来他对科技公司多是 “合作投资” 而非 “直接收购”,既规避了政策红线,也不会显得过于激进。
主要是,这些科技巨头本就不会轻易出让控制权。
“还是要再次感谢您对美国经济的支持,” 盖特纳的语气缓和了些,“不过目前落地的资金刚过 100 亿,关于后续的 300 多亿,您这边有大致的计划吗?”
“盖特纳先生,这一点还请您理解,” 张伟豪摊了摊手
“铸梦不是我个人的公司,所有投资项目都需要通过股东会和董事会的集体决策。
而且投资不是拍脑袋的事,每一个标的都要做大量的尽职调查,确保风险可控、回报可期 ,
这些流程上的严谨性,相信您作为财长,一定能理解。”
他刻意强调 “集体决策”,既是为了降低自己的 “存在感”,也是在委婉地拒绝对方过度干预投资细节。
盖特纳显然听出了他的弦外之音,却没有继续追问,反而摆出合作的姿态:“张先生说的这些,我都明白,也绝不是要逼迫您加快进度。
只是想提前了解下您后续的投资方向,看看财政部是否能提供一些政策支持,比如税收优惠、审批便利之类的,
帮您的投资更顺利些。”
这话看似释放善意,实则又是在进一步试探他的布局。
张伟豪心里通透,却没有接话茬,只是笑着耸耸肩:“具体的投资方向,其实很简单, 就是我们团队经过评估后,认为‘能赚到钱’的方向。
毕竟,对投资公司来说,为股东创造收益,才是最核心的目标。”
一句话把话题拉回 “商业本质”,既没有泄露具体计划,也维持了礼貌的分寸。
办公室里的对话看似平和,实则每一句都暗藏博弈。
盖特纳既想要铸梦的资金,又想摸清投资背后的 “意图”,张伟豪则要在守住底线的同时,不让合作氛围破裂。
盖特纳看着张伟豪,语气忽然变得热络,像是在分享 “优质商机”:
“其实美国还有很多值得布局的好项目,比如文化产业, 你们华夏来的投资者,不是一直对好莱坞很感兴趣吗?”
张伟豪一听瞬间明白,这哪里是推荐项目,分明是在 “引导” 他的投资方向。
盖特纳显然是觉得,铸梦的资金过多流向金融和科技领域,让他有些不安,所以想把钱往 “风险更低、对核心产业影响更小” 的文化产业引。
他面上不动声色,顺着话茬笑道:“确实,我个人也
既然到了德州,休斯顿火箭队的主场近在咫尺,他还想抽时间去现场看一场 NBA 比赛,感受下职业联赛的氛围。
可偏偏赶上休赛期,没了看球的安排,张伟豪便不再耽搁,转身登上私人飞机,直奔纽约。
看着舷窗外逐渐缩小的德州地貌,他忍不住在心里调侃自己:真不是刻意要搞 “私人飞机” 这种奢侈配置,实在是自己现在太忙,行程太赶。
前一天还在德州仪器总部谈芯片合作,后一天就要飞纽约对接财政部事宜,每天在天上飞来飞去,没有专属飞机,根本跟不上这样的节奏。
从德州飞回纽约后,张伟豪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没留,直接驱车前往美国财政部。
政坛向来是 “一朝天子一朝臣”,卢锡安上任后,美国财长的位置也从保尔森换成了盖特纳 ,而之前铸梦基金与美国政府签署的 500 亿美金投资协议,自然成了新财长上任后重点盯防的 “老项目”,张伟豪这趟来,就是要跟盖特纳做一次正式的对接。
一见到盖特纳,张伟豪就明显感觉到,他和保尔森是完全不同的两类人。
单从外形上看,差异就格外鲜明:保尔森身材高大挺拔,自带一股雷厉风行的气场,是典型的欧美精英模样;
而盖特纳身形偏娇小,还长着一张圆润的娃娃脸,眼神看起来温和无害,甚至让人忍不住生出几分亲切感。
但张伟豪心里很清楚,能坐到美国财长这个位置,绝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那张 “人畜无害” 的娃娃脸背后,藏着的必然是深不可测的城府和精准的算计。
毕竟,能在金融危机的漩涡中接下财政部的烂摊子,没点真本事,根本镇不住场子。
在给张伟豪亲自冲了一杯咖啡后。
在盖特纳的办公室两人相视而坐。
落地窗外是纽约金融区的繁华景象,室内的氛围却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紧绷。
盖特纳便率先开口,语气客气却藏着审视:“张先生,听说之前您和保尔森财长签订了 500 亿美金的投资意向书?”
张伟豪点头,语气从容:“没错。
我个人一直持续看好美国经济的长期发展,也愿意通过铸梦的投资,为市场注入一些信心。”
“非常感谢您的信任,” 盖特纳的笑容带着官方的温和,“尤其是在当前金融市场波动如此剧烈的阶段,您的投资尤为珍贵。”
“哈哈,我也只是替铸梦的股东们打工而已,最终还是要对投资回报负责。”
张伟豪刻意弱化自己的主导权, 他不确定保尔森离任前是否做过交接,
万一盖特纳对这笔 “外来投资” 心存疑虑,过度强调自己的决策权,反而可能引火烧身。
“能得到股东的认可,您一定是位优秀的 CEO。” 盖特纳顺着话题接话,目光却不经意间扫过张伟豪的资料文件。
寒暄过后,盖特纳话锋一转,直奔核心:“今天请您来,主要还是想了解下这笔投资的进展,
不知道您这边的资金落地情况如何?”
张伟豪早有准备,从公文包里取出整理好的文件,推到盖特纳面前:
“盖特纳部长,目前我们已完成 150 亿美金的投资,主要投向三个领域:中小企业纾困、基础设施建设,还有一部分潜力较大的新兴科技公司。
所有资金流向的明细报告都在这里,您可以过目。”
盖特纳拿起文件,快速翻阅着,手指在关键数据上停留片刻。忽然,他抬头看向张伟豪,
问了个看似无关却暗藏深意的问题:“张先生恕我冒昧,您是华裔美国人吗?”
“哦,我是华夏公民,目前还没有美国绿卡。”
张伟豪坦然回答,心里却警铃微动, 身份问题,果然是绕不开的坎。
听到答案,盖特纳的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一下,目光重新落回文件上。
报表里的投资明细清晰可见:最大的一笔是 50 亿美金的高盛优先股,其次是克莱斯勒大厦的收购,
还有两笔投向特普集团的业务,剩下的则分散在十几家科技与互联网公司。
“看来张先生对科技板块和互联网领域格外看好?”
盖特纳合上文件,语气听起来平淡,却像是在确认某种判断。
“确实,” 张伟豪不卑不亢,“我个人更倾向于投资‘有趣且能落地消费市场’的科技公司,
这类企业既能创造实际价值,也具备长期增长潜力,符合铸梦的投资逻辑。”
他心里很清楚,盖特纳的追问绝非偶然。
自己的华人身份,加上集中投向科技领域的资金,难免会让美国政府部门心生警惕。
好在他早有分寸:一来当前市场对芯片等核心技术的敏感度尚未达到后世的高度;
二来他对科技公司多是 “合作投资” 而非 “直接收购”,既规避了政策红线,也不会显得过于激进。
主要是,这些科技巨头本就不会轻易出让控制权。
“还是要再次感谢您对美国经济的支持,” 盖特纳的语气缓和了些,“不过目前落地的资金刚过 100 亿,关于后续的 300 多亿,您这边有大致的计划吗?”
“盖特纳先生,这一点还请您理解,” 张伟豪摊了摊手
“铸梦不是我个人的公司,所有投资项目都需要通过股东会和董事会的集体决策。
而且投资不是拍脑袋的事,每一个标的都要做大量的尽职调查,确保风险可控、回报可期 ,
这些流程上的严谨性,相信您作为财长,一定能理解。”
他刻意强调 “集体决策”,既是为了降低自己的 “存在感”,也是在委婉地拒绝对方过度干预投资细节。
盖特纳显然听出了他的弦外之音,却没有继续追问,反而摆出合作的姿态:“张先生说的这些,我都明白,也绝不是要逼迫您加快进度。
只是想提前了解下您后续的投资方向,看看财政部是否能提供一些政策支持,比如税收优惠、审批便利之类的,
帮您的投资更顺利些。”
这话看似释放善意,实则又是在进一步试探他的布局。
张伟豪心里通透,却没有接话茬,只是笑着耸耸肩:“具体的投资方向,其实很简单, 就是我们团队经过评估后,认为‘能赚到钱’的方向。
毕竟,对投资公司来说,为股东创造收益,才是最核心的目标。”
一句话把话题拉回 “商业本质”,既没有泄露具体计划,也维持了礼貌的分寸。
办公室里的对话看似平和,实则每一句都暗藏博弈。
盖特纳既想要铸梦的资金,又想摸清投资背后的 “意图”,张伟豪则要在守住底线的同时,不让合作氛围破裂。
盖特纳看着张伟豪,语气忽然变得热络,像是在分享 “优质商机”:
“其实美国还有很多值得布局的好项目,比如文化产业, 你们华夏来的投资者,不是一直对好莱坞很感兴趣吗?”
张伟豪一听瞬间明白,这哪里是推荐项目,分明是在 “引导” 他的投资方向。
盖特纳显然是觉得,铸梦的资金过多流向金融和科技领域,让他有些不安,所以想把钱往 “风险更低、对核心产业影响更小” 的文化产业引。
他面上不动声色,顺着话茬笑道:“确实,我个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