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章 知识就是力量-《重生后我从煤二代成了投资教父》

  林小巧得知张伟豪要专程陪自己十一出国旅游时,眼底瞬间迸发出亮闪闪的光,几乎是踩着轻快的步子冲向杨大师的练功房请假。

  原本按照原计划,整个十一假期她都要投身春晚选拔集训。

  十月中旬的选拔是她筹备了大半年的梦想,杨大师为她量身定制的集训方案更是关乎成败的关键。

  “小巧,这集训耽误不得!

  多少人抢着要这名额,你怎么说请假就请假?” 杨大师将集训计划表拍在桌上,语气里满是恨铁不成钢。

  可林小巧已经背好包带,川妹子的执拗在眉眼间藏都藏不住:“师傅,春晚我想上,但伟国庆假期我有比这重要十倍百倍的事。

  集训的事我回来补,要是选不上,我认!”

  任凭杨大师放出 “出了这门就别认我这个师傅” 的狠话,她也只是深深鞠了一躬,

  转身就往门外跑,风风火火的模样里全是奔赴心上人的坚定。

  张伟豪早已安排米丽萍统筹出行事宜。

  米丽萍看着行程表上泰国、新加坡、印尼的标注,指尖在键盘上敲得愈发轻快 。

  既能以工作名义随行处理突发事务,又能借机会体验异国风情,这份差事实在难得。

  她连夜赶制出详细攻略,从签证材料清单到当地特色餐厅预定,事无巨细整理成表格。

  九月末的午后,张伟豪刚敲定鹏城产业园的开工细节,手机就响起了熟悉的铃声,是李倩。

  “张总,十一回西省老家吗?” 电话那头的声音带着一股说不出的沉稳,又藏着几分不易察觉的熟稔。

  “今年就不回啦,打算带朋友出去放松几天。” 张伟豪靠在办公椅上,语气轻松。

  “果然是科技新贵,钱多任性啊。” 李倩轻笑一声,随即话锋一转,

  “说正事,之前你让我帮忙看看 ni 的系统,我整理了份分析报告,给我个邮箱我发你。”

  张伟豪这才恍然记起,ni 手机上市之初,他随手给同为西省乡党的李倩送过一台样机,闲聊时提了句 “系统还有优化空间”,本是随口一说,没承想这位学霸竟真的放在了心上。

  张伟豪点开邮件附件,一份命名为《ni 手机系统优化分析报告》的文档瞬间展开,从目录到结尾的参考资料,排版规整、逻辑严密,一看就是花了大量心思打磨的成果。

  他越往下翻,对李倩的欣赏就多一分 ,这份报告不仅有专业视角的技术拆解,还融入了真实用户的反馈。

  文档开篇,李倩先附上了几张 “ni 吧” 的截图。

  张伟豪有些意外,没想到自家手机竟有了专属贴吧,里面早已聚集了不少核心用户。

  截图里,一位自称 “数码拆解师” 的网友,详细拆解了 ni 手机的内部结构,最终给出结论:ni 的硬件配置堪称 “顶配堆料”——

  搭载的饕餮芯片是当前性能最强的移动处理器,摄

  像头采用三星最新款传感器,屏幕是 LG 定制的高色域 OLED 屏,

  连线性马达都是 Nidec 的旗舰型号,每一项都是行业巨头的核心产品。

  “没想到用户比我们还懂产品。” 张伟豪笑着摇头,继续往下看。

  到了系统分析部分,李倩的专业度彻底展现出来。她将反馈分为 “用户视角” 和 “技术视角” 两部分:从用户角度看,大部分反馈集中在 “轻度使用体验极佳”,

  但也有不少重度用户提到,后台同时运行 5个以上应用时,手机会出现明显卡顿,

  长时间玩游戏还会有发热现象;而从技术角度,李倩则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安卓系统的底层问题。

  她在报告里写道:“安卓 2.0 采用虚拟机运行机制,应用退到后台后仍能保持活跃状态(即‘真后台’),

  虽能快速恢复应用进程,但会持续占用内存与 CPU 资源,这是卡顿、耗电的核心原因。

  同时,基于安卓的 UI 渲染依赖主线程普通优先级,

  图形特效的计算与渲染几乎全靠 CPU 承载,一旦后台应用增多,CPU 运算压力陡增,卡顿现象便会凸显。”

  李倩的这份报告堪称 “专业与用心的双标杆”。

  每项结论都锚定真实数据,比如对比塞班、iOS 与安卓渲染机制时,直接附上三者在相同硬件环境下的帧率测试表:

  iOS 凭借 “硬件加速 独立渲染线程” 稳定 60 帧,

  塞班因 “单线程处理” 波动在 35-45 帧,

  而 ni 搭载的安卓 2.0 则因后台占用,帧率常跌破 30 帧,卡顿阈值数据一目了然。

  张伟豪是越看越惊奇,他知道李倩是清北的计算机专业,和手机系统这些是有所关联。

  但是这份软硬件兼顾的报告,绝对是李倩用心写出来的。

  张伟豪猜的一点都没错,这份深度背后,是李倩近四个月的全情投入。

  作为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学子,她拿到 ni 手机后并未急于下笔:先用两周沉浸式体验,记录下不同场景的卡顿、发热节点;

  接着泡在数码论坛、开发者社区,扒遍安卓的底层源码解析,甚至翻出谷歌官方的开发文档;

  为搞懂硬件适配逻辑,她带着手机拆解图请教系里的硬件工程教授,厘清 “芯片架构与系统调度的匹配关系”;

  最后干脆将优化建议当作课程论文来打磨,从框架搭建到数据验证,

  前后修改了不知道多少遍,还请专业课导师把关技术严谨性,确保每一条建议都 “落地无坑”。

  甚至自费买了水果的手机,就是为了亲自体验其中的区别。

  这种 “把随口嘱托当课题攻坚” 的态度,既藏着学霸的专业素养,更透着对这份信任的珍视。

  这才是真正的 “专业”和“信任”。

  把一句随口的嘱托,做成一份经得起推敲的专业报告;

  用扎实的学识,把看似不相关的硬件、软件、用户体验串联成完整的逻辑链。

  这也正是 “好好学习” 的意义所在:知识能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让一个人在自己的领域里闪闪发光,这就是学习的价值,也是清北大三学子的真正实力。

  这就是知识的力量,这就是第一生产力。

  张伟豪忍不住感慨,若不是带着前世记忆重生,自己在李倩这样的学霸面前,根本不是一个层次的对手。

  如今的他,早已为了事业放弃学业,而李倩依旧是清北的三好学生,在专业领域的深度上,比他强出不止一点半点。

  翻到报告最后一页,看着末尾那句 “若需进一步探讨,可随时联系”,张伟豪心里冒出一个清晰的念头。

  他要邀请李倩参与 ni 手机系统的研发。

  李倩所展现的专业能力绝对未来在工作岗位上能绽放出绚丽的烟花。

  而张伟豪现在有能力更有实力,让她到更广阔的舞台上施展,既能帮ni解决系统优化的难题,也是给这位有才华的同窗一个更快进步的机会。

  他当即拿起手机,编辑了一条消息发给李倩:“报告看完了,专业度远超预期。

  我想正式邀请你,以技术顾问的身份加入 ni 系统研发团队,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