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提了一级,手里稍微宽裕了点,我给雨水买了块新头绳,小丫头高兴了好几天。食堂里的氛围也明显好了许多,刘班长不再把我当纯粹的小工使唤,杨师傅偶尔也会让我上手炒个大锅菜,虽然只是最简单的白菜土豆,但也是个进步。许大茂来过食堂两次,阴阳怪气地说什么“傻柱走了狗屎运”,我没搭理他,他自觉没趣,也就偃旗息鼓了。
但我心里清楚,院里的平静只是暂时的。易中海看我的眼神一天比一天冷,贾张氏在院里碰见,也总是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的。阎埠贵倒是乐见其成,有次还悄悄跟我说:“柱子,行啊,听说你在厂里露脸了?这就对了,年轻人就得有上进心,别学某些人,整天就琢磨院里这点鸡毛蒜皮。”他这话指向性很明显。
我知道,必须趁热打铁,尽快弄清工作证的事,把主动权牢牢抓在手里。
这天下午,食堂活儿干得差不多了,我跟刘班长打了个招呼,说去厂里小卖部买点东西,溜达到了厂部办公楼。
人事科在二楼。我站在走廊口,深吸了一口气。这一步踏出去,可能风平浪静,也可能掀起惊涛骇浪。但无论如何,必须走。
整理了一下身上的旧工装,我走到挂着“人事科”牌子的办公室门口,敲了敲门。
“请进。”里面传来一个女人的声音。
我推门进去。办公室不大,放着两张办公桌。一个戴着套袖、约莫三十多岁的女干事正伏案写着什么,另一个年纪稍大、戴着眼镜的男干事则在看文件。
“同志,您好。”我走到女干事桌前,客气地说。
女干事抬起头,打量了我一下:“什么事?”
“您好,我是三食堂的何雨柱。”我掏出工作证,放在桌上,“我想查询一下我当初顶替我父亲何大清同志工作的原始档案记录,主要是想确认一下手续是否齐全,心里好有个底。”
女干事拿起工作证看了看,又看看我,眉头微蹙:“查档案?这得有正当理由,或者领导批条才行。你为什么要查这个?”
我早就想好了说辞,脸上露出适当的困惑和一丝不安:“同志,不瞒您说,我爸去年底离开得突然,当时我年纪小,很多事迷迷糊糊的。最近街道办王主任关心我们,问起这事,我就想着把手续彻底弄明白,怕当初有什么疏漏,影响以后转正评级。另外,院里一大爷易中海同志当时帮了忙,但我爸具体怎么跟厂里说的,我也不太清楚,就怕哪里不符合政策,给厂里添麻烦。”
我再次抬出了街道办王主任,又点明了易中海,还把“影响转正”、“给厂里添麻烦”这种冠冕堂皇的理由摆了出来。
女干事听我提到街道办和转正,神色认真了些。她犹豫了一下,看向旁边那个戴眼镜的男干事:“张科长,您看这……”
原来那个男的是人事科的副科长。
张科长推了推眼镜,放下文件,目光落在我身上,带着审视:“何雨柱?何大清的儿子?”
“是,张科长。”
“你想查顶替档案?”他慢悠悠地问。
“是的,科长,就想求个心安。”我态度放得很低。
张科长沉吟了片刻,对女干事说:“小陈,你去把去年底那批顶替职工的档案找出来,看看何雨柱的那份。”
“好的,科长。”陈干事起身走到靠墙的一排铁皮档案柜前,开始翻找。
办公室里安静下来,只有陈干事翻动纸张的沙沙声。张科长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目光偶尔扫过我,看不出什么情绪。
我心里有些打鼓。这张科长,看起来不太好对付。他和易中海会不会有什么关系?
过了一会儿,陈干事拿着一份牛皮纸文件夹走了过来:“科长,找到了。”
张科长接过文件夹,打开,仔细看了起来。我站在桌前,手心微微冒汗。
他看了大概两三分钟,期间手指在某一页上停顿了一下,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一瞬,随即又舒展开。这个小动作极其细微,若非我一直在仔细观察,几乎无法察觉。
终于,他合上文件夹,递还给陈干事,然后对我说道:“何雨柱同志,你的档案我们看过了。手续齐全,有厂里当时同意你顶岗的批复,有街道的转移备案表,也有你们院管事大爷(他用了这个词)易中海同志的担保书。没有问题,符合政策规定。”
他的语气很平稳,公事公办。
和我从街道办了解到的情况基本一致。明面上,一切合法合规。
但是,他刚才那个细微的停顿和皱眉,让我无法释怀。那页纸上,到底有什么?
“谢谢张科长,谢谢陈干事!”我连忙道谢,脸上露出“如释重负”的表情,“没问题我就放心了!打扰您工作了。”
“嗯,以后好好干。”张科长点点头,不再多说,重新拿起了桌上的文件。
陈干事也把档案归位。
我再次道谢,退出了人事科办公室。
走在回食堂的路上,我的心却沉了下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手续齐全,符合政策。张科长也是这么说的。
可越是如此,越让人觉得不对劲。易中海一个钳工,凭什么能让厂里这么快批复顶岗?还劳动人事科副科长亲自确认“符合政策”?
张科长那个细微的表情,像根刺扎在我心里。他肯定看到了什么不寻常的东西,但选择了掩盖过去。
那份档案里,绝对有猫腻!可能涉及到某个签字,某个批示,或者某个人的名字……一个让张科长都觉得需要皱眉,却又不能明说的东西。
易中海的手,难道已经伸到厂人事科了?还是说,这里面牵扯到了厂里更高层的人?
何大清的离开,易中海的“热心”,工作证的顺利办理……这一切串联起来,指向一个我目前还无法看清的漩涡。
我原本以为只是院里禽兽们的算计,现在看来,水比我想象的深得多,可能已经牵扯到了厂里的权力层面。
不能再轻举妄动了。至少在查清张科长的态度和那份档案里的具体玄机之前,不能再明着去查工作证的事。
回到食堂,刘班长看了我一眼,没多问。杨师傅依旧沉默地忙着自己的事。
我压下心中的波澜,像往常一样开始准备晚饭的食材。但我知道,有些东西已经不一样了。我触碰到了一个隐秘的角落,虽然还没看清全貌,但已经感受到了那下面的暗流汹涌。
易中海,你背后到底站着谁?何大清的离开,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但我心里清楚,院里的平静只是暂时的。易中海看我的眼神一天比一天冷,贾张氏在院里碰见,也总是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的。阎埠贵倒是乐见其成,有次还悄悄跟我说:“柱子,行啊,听说你在厂里露脸了?这就对了,年轻人就得有上进心,别学某些人,整天就琢磨院里这点鸡毛蒜皮。”他这话指向性很明显。
我知道,必须趁热打铁,尽快弄清工作证的事,把主动权牢牢抓在手里。
这天下午,食堂活儿干得差不多了,我跟刘班长打了个招呼,说去厂里小卖部买点东西,溜达到了厂部办公楼。
人事科在二楼。我站在走廊口,深吸了一口气。这一步踏出去,可能风平浪静,也可能掀起惊涛骇浪。但无论如何,必须走。
整理了一下身上的旧工装,我走到挂着“人事科”牌子的办公室门口,敲了敲门。
“请进。”里面传来一个女人的声音。
我推门进去。办公室不大,放着两张办公桌。一个戴着套袖、约莫三十多岁的女干事正伏案写着什么,另一个年纪稍大、戴着眼镜的男干事则在看文件。
“同志,您好。”我走到女干事桌前,客气地说。
女干事抬起头,打量了我一下:“什么事?”
“您好,我是三食堂的何雨柱。”我掏出工作证,放在桌上,“我想查询一下我当初顶替我父亲何大清同志工作的原始档案记录,主要是想确认一下手续是否齐全,心里好有个底。”
女干事拿起工作证看了看,又看看我,眉头微蹙:“查档案?这得有正当理由,或者领导批条才行。你为什么要查这个?”
我早就想好了说辞,脸上露出适当的困惑和一丝不安:“同志,不瞒您说,我爸去年底离开得突然,当时我年纪小,很多事迷迷糊糊的。最近街道办王主任关心我们,问起这事,我就想着把手续彻底弄明白,怕当初有什么疏漏,影响以后转正评级。另外,院里一大爷易中海同志当时帮了忙,但我爸具体怎么跟厂里说的,我也不太清楚,就怕哪里不符合政策,给厂里添麻烦。”
我再次抬出了街道办王主任,又点明了易中海,还把“影响转正”、“给厂里添麻烦”这种冠冕堂皇的理由摆了出来。
女干事听我提到街道办和转正,神色认真了些。她犹豫了一下,看向旁边那个戴眼镜的男干事:“张科长,您看这……”
原来那个男的是人事科的副科长。
张科长推了推眼镜,放下文件,目光落在我身上,带着审视:“何雨柱?何大清的儿子?”
“是,张科长。”
“你想查顶替档案?”他慢悠悠地问。
“是的,科长,就想求个心安。”我态度放得很低。
张科长沉吟了片刻,对女干事说:“小陈,你去把去年底那批顶替职工的档案找出来,看看何雨柱的那份。”
“好的,科长。”陈干事起身走到靠墙的一排铁皮档案柜前,开始翻找。
办公室里安静下来,只有陈干事翻动纸张的沙沙声。张科长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目光偶尔扫过我,看不出什么情绪。
我心里有些打鼓。这张科长,看起来不太好对付。他和易中海会不会有什么关系?
过了一会儿,陈干事拿着一份牛皮纸文件夹走了过来:“科长,找到了。”
张科长接过文件夹,打开,仔细看了起来。我站在桌前,手心微微冒汗。
他看了大概两三分钟,期间手指在某一页上停顿了一下,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一瞬,随即又舒展开。这个小动作极其细微,若非我一直在仔细观察,几乎无法察觉。
终于,他合上文件夹,递还给陈干事,然后对我说道:“何雨柱同志,你的档案我们看过了。手续齐全,有厂里当时同意你顶岗的批复,有街道的转移备案表,也有你们院管事大爷(他用了这个词)易中海同志的担保书。没有问题,符合政策规定。”
他的语气很平稳,公事公办。
和我从街道办了解到的情况基本一致。明面上,一切合法合规。
但是,他刚才那个细微的停顿和皱眉,让我无法释怀。那页纸上,到底有什么?
“谢谢张科长,谢谢陈干事!”我连忙道谢,脸上露出“如释重负”的表情,“没问题我就放心了!打扰您工作了。”
“嗯,以后好好干。”张科长点点头,不再多说,重新拿起了桌上的文件。
陈干事也把档案归位。
我再次道谢,退出了人事科办公室。
走在回食堂的路上,我的心却沉了下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手续齐全,符合政策。张科长也是这么说的。
可越是如此,越让人觉得不对劲。易中海一个钳工,凭什么能让厂里这么快批复顶岗?还劳动人事科副科长亲自确认“符合政策”?
张科长那个细微的表情,像根刺扎在我心里。他肯定看到了什么不寻常的东西,但选择了掩盖过去。
那份档案里,绝对有猫腻!可能涉及到某个签字,某个批示,或者某个人的名字……一个让张科长都觉得需要皱眉,却又不能明说的东西。
易中海的手,难道已经伸到厂人事科了?还是说,这里面牵扯到了厂里更高层的人?
何大清的离开,易中海的“热心”,工作证的顺利办理……这一切串联起来,指向一个我目前还无法看清的漩涡。
我原本以为只是院里禽兽们的算计,现在看来,水比我想象的深得多,可能已经牵扯到了厂里的权力层面。
不能再轻举妄动了。至少在查清张科长的态度和那份档案里的具体玄机之前,不能再明着去查工作证的事。
回到食堂,刘班长看了我一眼,没多问。杨师傅依旧沉默地忙着自己的事。
我压下心中的波澜,像往常一样开始准备晚饭的食材。但我知道,有些东西已经不一样了。我触碰到了一个隐秘的角落,虽然还没看清全貌,但已经感受到了那下面的暗流汹涌。
易中海,你背后到底站着谁?何大清的离开,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