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秒把最后一捆豆秸扔进柴房时,夕阳正往山坳里沉。金红的光斜斜地扫过坡地,给刚翻耕的土地镀上层暖色,连空气里都飘着股被晒透的泥土香。她直起身捶了捶腰,眼角的余光瞥见篱笆外的野蔷薇丛里,有团毛茸茸的影子在晃。
是那头小熊崽。
这小畜生比开春时长壮实了不止一圈,原本松垮的绒毛变得油亮,四条腿敦敦实实的,跑起来带风。此刻它正趴在蔷薇丛后,圆溜溜的眼睛盯着院里的玉米垛,鼻子一抽一抽地嗅着,却没像小时候那样急吼吼地往里闯。
三秒故意咳嗽了一声。小熊崽吓得一哆嗦,转身就想往林子里钻,却被随后赶来的母熊用尾巴卷住了后腿。母熊比去年清瘦了些,肋骨在灰黑的毛发下若隐隐现,显然是为了带崽儿耗费了不少气力,但那双眼睛依旧亮得惊人,隔着篱笆朝三秒望过来,没有了初见时的警惕,倒多了几分沉静。
“越来越懂规矩了。”三秒捡起地上的半根玉米,隔着篱笆扔了过去。小熊崽立刻挣脱母熊的尾巴,扑过去抱住玉米啃得欢实,黄澄澄的玉米粒溅得满脸都是。母熊只是站在一旁看着,偶尔用头蹭蹭崽儿的后背,喉咙里发出低低的呼噜声。
这样的场景,最近越来越常见。自从暴雨夜一起堵过洪水,这对母子就像是认准了她的院子,每天傍晚都会来转一圈。有时三秒会丢些红薯、玉米,有时只是隔着篱笆站一会儿,谁也不打扰谁。小熊崽见了她不再躲闪,甚至敢在她浇水时,大着胆子凑到篱笆边,用鼻尖蹭她递过去的野草。
这天收工回来,三秒刚推开院门,就被篱笆上挂着的东西晃了眼。那是串野葡萄,紫莹莹的颗粒足有拇指大,表面还凝着层薄薄的白霜,显然是刚从藤上摘下来的,连带着翠绿的藤蔓,被仔细地缠在蔷薇的枝桠上,正好是她伸手就能够到的高度。
“稀奇事。”三秒摘下葡萄,指尖触到冰凉的霜花,心里咯噔一下。这野葡萄长在鹰嘴崖的石缝里,那里地势陡峭,别说熊了,就是经验丰富的山民也很少去。她捏起一颗放进嘴里,酸甜的汁水在舌尖炸开,带着股清冽的山风味道。
“尝尝这个。”爷爷不知何时站在屋檐下,手里端着个粗瓷碗,里面盛着刚煮好的南瓜粥。三秒走过去,把野葡萄递给他看,老人只扫了一眼,就慢悠悠地说:“这是来辞行的。”
“辞行?”三秒愣住了,手里的葡萄差点掉在地上。
“山里的兽,懂时节。”爷爷舀了勺粥,吹了吹,“秋分过了,就得往深山里挪,那边背风,有岩洞能避雪。再晚走,就赶不上好时候了。”他指了指葡萄藤上的白霜,“这玩意儿娇贵,早摘了酸,晚摘了烂,现在正是最好的时候,特意给你留的。”
三秒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她想起开春时小熊崽瘸着腿的可怜模样,想起暴雨夜里母熊用身体撞石头的决绝,想起那些摆得整整齐齐的野核桃,还有此刻这串带着白霜的野葡萄——原来它们什么都懂,懂报恩,懂分寸,也懂离别。
“它们还会回来吗?”她问这话时,声音有点发紧。
爷爷笑了,眼角的皱纹挤在一起:“只要你还在这儿种豆,只要这片山还在,它们就会回来。”他放下粥碗,往篱笆外指了指,“你看那片南瓜地,明年开春,它们准会踩着新冒的芽儿来。”
三秒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暮色已经漫了上来,林子里的黑影渐渐模糊。她知道,母熊和小熊崽就在那里,或许正隔着暮色望着这边,像在做最后的告别。她忽然转身跑进厨房,把今天新收的“土红豆”装了满满一布袋,又抓了把炒得喷香的南瓜子,一股脑儿放在篱笆外的老地方。
做完这一切,她没立刻回屋,就站在蔷薇丛旁等着。晚风带着凉意吹过来,豆田的清香混着野葡萄的酸甜,在空气里慢慢散开。不知过了多久,林子里传来轻微的响动,三秒屏住呼吸,看见两道黑影悄悄溜到篱笆边,叼起布袋和瓜子,转身消失在夜色里。
没有低吼,没有呜咽,连脚步声都轻得像落雪。
回到屋里时,爷爷已经把野葡萄洗干净,盛在盘子里。三秒捏起一颗放进嘴里,酸甜的汁水滑进喉咙,却品出了点别的味道,像去年冬天灶膛里的余温,像暴雨夜里混着泥水的汗水,还像小熊崽第一次蹭她手心时的绒毛触感。
“山里的情义,不兴哭哭啼啼。”爷爷把一颗最大的葡萄塞进她嘴里,“它们往深山去,是为了活命;你守在这儿,是为了过日子。等明年春暧,自然会再碰头。”
三秒点点头,嘴里的葡萄忽然变得格外甜。她走到窗边,望着漆黑的山林,仿佛能看见两道黑影正在月光下赶路,布袋里的红豆和瓜子随着脚步轻轻晃动,像一串沉默的约定。
第二天一早,三秒去篱笆外查看,布袋和瓜子都不见了,地上只留着几串新鲜的野葡萄,比昨晚的那串还要饱满。她知道,这是它们最后的回礼,也是一句没说出口的“明年见”。
她把葡萄小心地收起来,晒成葡萄干,装进爷爷留下的玻璃罐里。罐子放在窗台上,阳光照进来,紫红色的果干闪着光,像一颗颗凝结的星辰。
是那头小熊崽。
这小畜生比开春时长壮实了不止一圈,原本松垮的绒毛变得油亮,四条腿敦敦实实的,跑起来带风。此刻它正趴在蔷薇丛后,圆溜溜的眼睛盯着院里的玉米垛,鼻子一抽一抽地嗅着,却没像小时候那样急吼吼地往里闯。
三秒故意咳嗽了一声。小熊崽吓得一哆嗦,转身就想往林子里钻,却被随后赶来的母熊用尾巴卷住了后腿。母熊比去年清瘦了些,肋骨在灰黑的毛发下若隐隐现,显然是为了带崽儿耗费了不少气力,但那双眼睛依旧亮得惊人,隔着篱笆朝三秒望过来,没有了初见时的警惕,倒多了几分沉静。
“越来越懂规矩了。”三秒捡起地上的半根玉米,隔着篱笆扔了过去。小熊崽立刻挣脱母熊的尾巴,扑过去抱住玉米啃得欢实,黄澄澄的玉米粒溅得满脸都是。母熊只是站在一旁看着,偶尔用头蹭蹭崽儿的后背,喉咙里发出低低的呼噜声。
这样的场景,最近越来越常见。自从暴雨夜一起堵过洪水,这对母子就像是认准了她的院子,每天傍晚都会来转一圈。有时三秒会丢些红薯、玉米,有时只是隔着篱笆站一会儿,谁也不打扰谁。小熊崽见了她不再躲闪,甚至敢在她浇水时,大着胆子凑到篱笆边,用鼻尖蹭她递过去的野草。
这天收工回来,三秒刚推开院门,就被篱笆上挂着的东西晃了眼。那是串野葡萄,紫莹莹的颗粒足有拇指大,表面还凝着层薄薄的白霜,显然是刚从藤上摘下来的,连带着翠绿的藤蔓,被仔细地缠在蔷薇的枝桠上,正好是她伸手就能够到的高度。
“稀奇事。”三秒摘下葡萄,指尖触到冰凉的霜花,心里咯噔一下。这野葡萄长在鹰嘴崖的石缝里,那里地势陡峭,别说熊了,就是经验丰富的山民也很少去。她捏起一颗放进嘴里,酸甜的汁水在舌尖炸开,带着股清冽的山风味道。
“尝尝这个。”爷爷不知何时站在屋檐下,手里端着个粗瓷碗,里面盛着刚煮好的南瓜粥。三秒走过去,把野葡萄递给他看,老人只扫了一眼,就慢悠悠地说:“这是来辞行的。”
“辞行?”三秒愣住了,手里的葡萄差点掉在地上。
“山里的兽,懂时节。”爷爷舀了勺粥,吹了吹,“秋分过了,就得往深山里挪,那边背风,有岩洞能避雪。再晚走,就赶不上好时候了。”他指了指葡萄藤上的白霜,“这玩意儿娇贵,早摘了酸,晚摘了烂,现在正是最好的时候,特意给你留的。”
三秒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她想起开春时小熊崽瘸着腿的可怜模样,想起暴雨夜里母熊用身体撞石头的决绝,想起那些摆得整整齐齐的野核桃,还有此刻这串带着白霜的野葡萄——原来它们什么都懂,懂报恩,懂分寸,也懂离别。
“它们还会回来吗?”她问这话时,声音有点发紧。
爷爷笑了,眼角的皱纹挤在一起:“只要你还在这儿种豆,只要这片山还在,它们就会回来。”他放下粥碗,往篱笆外指了指,“你看那片南瓜地,明年开春,它们准会踩着新冒的芽儿来。”
三秒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暮色已经漫了上来,林子里的黑影渐渐模糊。她知道,母熊和小熊崽就在那里,或许正隔着暮色望着这边,像在做最后的告别。她忽然转身跑进厨房,把今天新收的“土红豆”装了满满一布袋,又抓了把炒得喷香的南瓜子,一股脑儿放在篱笆外的老地方。
做完这一切,她没立刻回屋,就站在蔷薇丛旁等着。晚风带着凉意吹过来,豆田的清香混着野葡萄的酸甜,在空气里慢慢散开。不知过了多久,林子里传来轻微的响动,三秒屏住呼吸,看见两道黑影悄悄溜到篱笆边,叼起布袋和瓜子,转身消失在夜色里。
没有低吼,没有呜咽,连脚步声都轻得像落雪。
回到屋里时,爷爷已经把野葡萄洗干净,盛在盘子里。三秒捏起一颗放进嘴里,酸甜的汁水滑进喉咙,却品出了点别的味道,像去年冬天灶膛里的余温,像暴雨夜里混着泥水的汗水,还像小熊崽第一次蹭她手心时的绒毛触感。
“山里的情义,不兴哭哭啼啼。”爷爷把一颗最大的葡萄塞进她嘴里,“它们往深山去,是为了活命;你守在这儿,是为了过日子。等明年春暧,自然会再碰头。”
三秒点点头,嘴里的葡萄忽然变得格外甜。她走到窗边,望着漆黑的山林,仿佛能看见两道黑影正在月光下赶路,布袋里的红豆和瓜子随着脚步轻轻晃动,像一串沉默的约定。
第二天一早,三秒去篱笆外查看,布袋和瓜子都不见了,地上只留着几串新鲜的野葡萄,比昨晚的那串还要饱满。她知道,这是它们最后的回礼,也是一句没说出口的“明年见”。
她把葡萄小心地收起来,晒成葡萄干,装进爷爷留下的玻璃罐里。罐子放在窗台上,阳光照进来,紫红色的果干闪着光,像一颗颗凝结的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