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库的木门被晒得发烫,李大叔把唯一的台扇搬到长条桌旁,扇叶转得呼呼响,却吹不散满屋子的热气和兴奋。墙上的挂钟刚敲过三点,三秒的手机突然响了一声,她划开屏幕的手都在抖——您尾号3876的储蓄卡账户......入账人民币8500.00元......
到了!三秒的声音劈了个叉,像被风吹断的柳条,赵老板的货款到了!
陈老五正蹲在地上编筐,柳条地掉在脚边,他蹦起来时差点踩翻装烟丝的荷包:真到了?快念念,多少?
王二婶手里的针线活也停了,顶针还卡在中指上,亮晶晶的晃眼:别光顾着喊,快拿纸笔来,咱算算账!
李大叔早把算盘摆好了,算珠上的包浆在阳光下泛着油光。都别急,一个个来。他清了清嗓子,从怀里掏出个磨破边的笔记本,种子钱、化肥钱、水电费,还有买麻袋的钱,我都记着呢。
仓库里瞬间安静下来,只有台扇的呼呼声和李大叔翻本子的沙沙声。三秒把手机屏幕凑到众人面前,8500的数字在阳光下亮得刺眼,像堆小元宝。
种子是农科所特供的,一亩地45块,二十亩就是900。李大叔的算盘打得噼啪响,算珠碰撞的声音比台扇还热闹,羊粪是老五家的,不算钱,但雇人往地里运,花了300。
陈老五在旁边插了句:羊粪算我入股,不用算成本。他摸出烟袋想点,被王二婶一把夺过去:先算账,待会儿再抽!
化肥用的是有机肥,比普通化肥贵三成,花了1200。李大叔继续念叨,手指在算珠上翻飞,水电费、农药钱、买麻袋的钱,加起来750。他把算盘往中间一推,总成本3150,没错吧?
众人都点头,这些账平时都在合作社的黑板上记着,谁都能看见。
总收入8500,减去成本3150,还剩5350。三秒拿着计算器按了两遍,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雀跃,咱合作社一共五户,每户能分1070......
不对!陈老五突然喊了一声,蹲下去从鞋窠里摸出个皱巴巴的纸团,展开来是张收据,上次请农科所的专家来指导,我垫了50块饭钱,得算进成本里。
李大叔接过收据看了看,往算盘上添了50:那总成本就是3200,还剩5300,每户1060。
王二婶突然笑了:1060就1060,咱还能嫌少?她往仓库外指了指,去年我单干,种五亩土豆,累得腰都直不起来,最后才赚了800,今年跟着合作社,轻轻松松分一千多,知足了!
李大叔开始往信封里装钱,都是提前换好的零钱,一沓沓码得整整齐齐。老陈家1060,老李家1060......他把信封挨个递过去,每个人接过时都在手里掂了掂,像在掂量这半年的辛苦。
陈老五捏着钱在手里数,手指在粗糙的纸币上摩挲,数到第三遍才停。他突然抽出五张十块的,往桌上一拍:这50给三秒,买支好钢笔。他指了指三秒用了半截的铅笔,下次跟那些老板谈判,咱丫头也得有支像样的笔,别让人看扁了。
三秒赶紧摆手:叔,不用,我这铅笔挺好的。
咋不用?王二婶也掏出50,放在陈老五的钱旁边,这钱该花!要不是三秒懂行情,跟赵老板据理力争,咱哪能卖八毛?说不定真被压到五毛了。她往李大叔那边看,老李头,你也表个态。
李大叔嘿嘿笑了,从信封里数出50:我这把老骨头,不会跟人谈判,全靠三秒丫头。这钱我出得心甘情愿。
其他两户也跟着凑了钱,不一会儿,桌上就堆了三百块,整整齐齐的三大沓。
这......三秒看着桌上的钱,眼圈有点红。她来合作社帮忙,原本是想帮爷爷分担,没想着要啥回报。
拿着!陈老五把钱往她手里塞,烟袋锅在桌上磕了磕,这不是给你的,是给合作社的谈判基金。下次再跟老板谈价钱,你就用新钢笔,写出来的字都硬气!
李大叔把钱捋齐了,用红绳捆成一捆:三百块,能买支最好的钢笔,剩下的钱给丫头买本厚点的笔记本,记谈判的窍门,咱也学学怎么跟那些老板打交道。
仓库里的人都笑了,台扇把笑声吹得飘出老远。三秒捏着那捆钱,纸边有点硌手,心里却暖烘烘的,像揣了个小火炉。
那我就收下了。她把钱小心地放进帆布包的夹层,等买了钢笔,我天天带着,下次争取给大伙谈个更好的价钱!
这就对了!陈老五蹲下去捡起柳条,继续编筐,咱合作社就得这样,互帮互助,才能把日子过红火。
王二婶开始收拾桌子,把空信封叠起来收好:晚上我包饺子,猪肉土豆馅的,都来我家吃!
我带瓶好酒!李大叔笑着说,把算盘装进布套里。
夕阳透过仓库的窗棂照进来,在地上投下长长的光斑,钱上的油墨在光线下闪着柔和的光。三秒看着众人忙碌的身影,突然觉得这第一笔货款不只是钱,是望海坡的土豆结出的甜果,是合作社拧成一股绳的力量。
陈老五编完筐,往墙上挂时突然说:明年咱再多种十亩,争取每户分两千!
众人齐声应着,声音震得仓库顶上的尘土都掉了下来。
三秒摸了摸帆布包里的钱,心里暗暗盘算:钢笔要买最耐用的,笔记本要选带格子的,这样记谈判要点才清楚。她知道,这支钢笔不只是写字的工具,是大伙的信任,是合作社的希望,是望海坡的土地里长出来的底气。
仓库外的槐树上,麻雀叽叽喳喳地叫,像是在为这第一笔货款喝彩。三秒望着望海坡的方向,那里的土豆苗在晚霞里泛着金红色的光,仿佛在说:好好干,日子只会越来越甜。
到了!三秒的声音劈了个叉,像被风吹断的柳条,赵老板的货款到了!
陈老五正蹲在地上编筐,柳条地掉在脚边,他蹦起来时差点踩翻装烟丝的荷包:真到了?快念念,多少?
王二婶手里的针线活也停了,顶针还卡在中指上,亮晶晶的晃眼:别光顾着喊,快拿纸笔来,咱算算账!
李大叔早把算盘摆好了,算珠上的包浆在阳光下泛着油光。都别急,一个个来。他清了清嗓子,从怀里掏出个磨破边的笔记本,种子钱、化肥钱、水电费,还有买麻袋的钱,我都记着呢。
仓库里瞬间安静下来,只有台扇的呼呼声和李大叔翻本子的沙沙声。三秒把手机屏幕凑到众人面前,8500的数字在阳光下亮得刺眼,像堆小元宝。
种子是农科所特供的,一亩地45块,二十亩就是900。李大叔的算盘打得噼啪响,算珠碰撞的声音比台扇还热闹,羊粪是老五家的,不算钱,但雇人往地里运,花了300。
陈老五在旁边插了句:羊粪算我入股,不用算成本。他摸出烟袋想点,被王二婶一把夺过去:先算账,待会儿再抽!
化肥用的是有机肥,比普通化肥贵三成,花了1200。李大叔继续念叨,手指在算珠上翻飞,水电费、农药钱、买麻袋的钱,加起来750。他把算盘往中间一推,总成本3150,没错吧?
众人都点头,这些账平时都在合作社的黑板上记着,谁都能看见。
总收入8500,减去成本3150,还剩5350。三秒拿着计算器按了两遍,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雀跃,咱合作社一共五户,每户能分1070......
不对!陈老五突然喊了一声,蹲下去从鞋窠里摸出个皱巴巴的纸团,展开来是张收据,上次请农科所的专家来指导,我垫了50块饭钱,得算进成本里。
李大叔接过收据看了看,往算盘上添了50:那总成本就是3200,还剩5300,每户1060。
王二婶突然笑了:1060就1060,咱还能嫌少?她往仓库外指了指,去年我单干,种五亩土豆,累得腰都直不起来,最后才赚了800,今年跟着合作社,轻轻松松分一千多,知足了!
李大叔开始往信封里装钱,都是提前换好的零钱,一沓沓码得整整齐齐。老陈家1060,老李家1060......他把信封挨个递过去,每个人接过时都在手里掂了掂,像在掂量这半年的辛苦。
陈老五捏着钱在手里数,手指在粗糙的纸币上摩挲,数到第三遍才停。他突然抽出五张十块的,往桌上一拍:这50给三秒,买支好钢笔。他指了指三秒用了半截的铅笔,下次跟那些老板谈判,咱丫头也得有支像样的笔,别让人看扁了。
三秒赶紧摆手:叔,不用,我这铅笔挺好的。
咋不用?王二婶也掏出50,放在陈老五的钱旁边,这钱该花!要不是三秒懂行情,跟赵老板据理力争,咱哪能卖八毛?说不定真被压到五毛了。她往李大叔那边看,老李头,你也表个态。
李大叔嘿嘿笑了,从信封里数出50:我这把老骨头,不会跟人谈判,全靠三秒丫头。这钱我出得心甘情愿。
其他两户也跟着凑了钱,不一会儿,桌上就堆了三百块,整整齐齐的三大沓。
这......三秒看着桌上的钱,眼圈有点红。她来合作社帮忙,原本是想帮爷爷分担,没想着要啥回报。
拿着!陈老五把钱往她手里塞,烟袋锅在桌上磕了磕,这不是给你的,是给合作社的谈判基金。下次再跟老板谈价钱,你就用新钢笔,写出来的字都硬气!
李大叔把钱捋齐了,用红绳捆成一捆:三百块,能买支最好的钢笔,剩下的钱给丫头买本厚点的笔记本,记谈判的窍门,咱也学学怎么跟那些老板打交道。
仓库里的人都笑了,台扇把笑声吹得飘出老远。三秒捏着那捆钱,纸边有点硌手,心里却暖烘烘的,像揣了个小火炉。
那我就收下了。她把钱小心地放进帆布包的夹层,等买了钢笔,我天天带着,下次争取给大伙谈个更好的价钱!
这就对了!陈老五蹲下去捡起柳条,继续编筐,咱合作社就得这样,互帮互助,才能把日子过红火。
王二婶开始收拾桌子,把空信封叠起来收好:晚上我包饺子,猪肉土豆馅的,都来我家吃!
我带瓶好酒!李大叔笑着说,把算盘装进布套里。
夕阳透过仓库的窗棂照进来,在地上投下长长的光斑,钱上的油墨在光线下闪着柔和的光。三秒看着众人忙碌的身影,突然觉得这第一笔货款不只是钱,是望海坡的土豆结出的甜果,是合作社拧成一股绳的力量。
陈老五编完筐,往墙上挂时突然说:明年咱再多种十亩,争取每户分两千!
众人齐声应着,声音震得仓库顶上的尘土都掉了下来。
三秒摸了摸帆布包里的钱,心里暗暗盘算:钢笔要买最耐用的,笔记本要选带格子的,这样记谈判要点才清楚。她知道,这支钢笔不只是写字的工具,是大伙的信任,是合作社的希望,是望海坡的土地里长出来的底气。
仓库外的槐树上,麻雀叽叽喳喳地叫,像是在为这第一笔货款喝彩。三秒望着望海坡的方向,那里的土豆苗在晚霞里泛着金红色的光,仿佛在说:好好干,日子只会越来越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