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夜话的规矩》-《三秒种大田》

  十月的望海坡,夜里的风带着红薯叶的甜香,吹得田埂边的茅草轻轻晃。三秒提着马灯走在前面,光柱扫过齐腰高的红薯藤,叶子上的露水被灯光映得像碎钻,一碰就“簌簌”往下掉。春花跟在后面,手里攥着根竹竿,时不时拨开挡路的藤叶——今晚轮到他俩巡红薯地,这片红薯是村里的“宝贝疙瘩”,种的是老品种“蜜心红”,又甜又面,每年都能卖个好价钱。

  “你闻,这红薯叶的香味,比去年还浓呢。”春花深吸了口气,笑着说,“再过半个月就能挖了,到时候蒸一锅,肯定甜得流油。”三秒点点头,蹲下身摸了摸红薯藤根部的土——土是松的,带着潮气,是最适合红薯生长的状态。他想起春天种红薯的时候,社员们一起翻地、育苗,王二婶还特意从家里带来了自己留的老种子,说这“蜜心红”种了三十年,比外面买的种子靠谱。

  两人走到红薯地中间的土埂上,找了块干净的石头坐下。马灯放在旁边,暖黄的光把周围的红薯藤照得清清楚楚。春花从兜里掏出两个烤红薯,递了一个给三秒:“早上在灶上烤的,还热着,你尝尝。”三秒接过红薯,剥开焦黑的皮,里面的红薯肉是橙红色的,冒着热气,咬一口,甜得能粘住嘴唇。

  “好吃!比去年的还甜。”三秒赞不绝口。春花笑着说:“那是当然,今年咱们浇水、施肥都格外用心,能不好吃吗?对了,昨天张婶跟我说,邻村的老李来找她,想跟咱们换红薯种,说他那边有种新品种,叫‘红心蜜’,产量比咱们的‘蜜心红’高一半,还说要是换种,明年就能多收不少。”

  三秒听了,眉头一下子皱了起来:“换种?老李见过咱们的‘蜜心红’吗?知道咱们这品种适合望海坡的土吗?”春花摇摇头:“我问过张婶,老李就说新品种产量高,其他的也没说清楚。张婶还挺心动,说要是真能多收,换种也挺好。”

  三秒把手里的红薯皮扔进旁边的草堆里,语气严肃起来:“不行,不能随便换种。咱们望海坡的土是沙壤土,保水性差,‘蜜心红’是老辈人传下来的品种,耐旱、耐贫瘠,种了这么多年,早就适应了这儿的气候和土壤。新品种看着产量高,可要是不适合咱们的土,种下去要么长不好,要么口感差,到时候不仅卖不上价,还浪费了功夫。”

  春花点点头,她也觉得随便换种不妥,可又不知道该怎么跟张婶说。三秒看出了她的心思,接着说:“咱们合作社有规矩,不管是换种子还是试新肥料,都得先试种。明年春天,咱们先划出一小块地,把老李的‘红心蜜’种上,跟咱们的‘蜜心红’比一比,看看产量、口感、耐旱性怎么样。要是真比咱们的品种好,再推广给大家;要是不好,就别换,省得大家吃亏。”

  “对!这个规矩好!”春花一下子明白了,“我明天就跟张婶说,让她别着急,等咱们试种了再说。以前咱们种土豆,不也是先试种了三亩,确定产量和口感都好,才在全村推广的吗?”三秒笑了,伸手拍了拍她的肩膀:“就是这个理。庄稼人种地,不能只看眼前的好处,得稳扎稳打,守住规矩,才能不栽跟头。”

  两人又坐了会儿,聊起了明年的种植计划。春花说:“要是试种成功了,咱们还能把新老品种混种,这样既能保证产量,又能留住‘蜜心红’的老味道,说不定还能卖个更好的价钱。”三秒点点头:“这个主意好。咱们还得把试种的情况记下来,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施肥、浇了多少水、产量多少、口感怎么样,都记在巡夜本上,以后不管换什么品种,都有个参考。”

  第二天一早,三秒和春花就去找张婶。张婶正在院子里晒红薯干,看见他们来,赶紧停下手里的活:“你们来了,是不是为了换种的事?我昨天想了一夜,也觉得有点冒失,可老李说新品种产量高,我又有点心动。”

  春花笑着说:“张婶,您别着急,我们跟您想的一样,也觉得不能随便换种。咱们合作社有规矩,换种先试种,明年春天咱们先种一小块,看看情况再说。要是新品种真的好,再推广给大家,这样既保险,又不会浪费种子和土地。”

  三秒也补充道:“张婶,您想想,咱们的‘蜜心红’种了这么多年,顾客都认这个味道,每年收购商来收,都指定要咱们的‘蜜心红’。要是随便换了品种,口感变了,收购商不要了,咱们的红薯卖给谁啊?试种一下,心里有底,也能让大家放心。”

  张婶听了,恍然大悟:“你们说得对!我光顾着看产量了,忘了口感和销路的事。还是你们想得周到,听你们的,等试种了再说。我这就给老李回个话,跟他说清楚咱们的规矩。”

  没过几天,老李就来了。他听说望海坡合作社要先试种,一开始还有点不乐意:“这新品种在我们村种得好好的,产量高,口感也不差,你们直接种就行,还试种啥,浪费时间。”

  三秒把老李请进仓库,给他倒了杯热茶,又拿出巡夜本,翻到记录土豆试种的那几页:“李哥,您看,这是我们去年试种土豆新品种的记录,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施肥、产量多少,都记着呢。一开始我们也觉得新品种好,可试种了才发现,它不耐旱,咱们这边天旱,要是大面积种,肯定减产。后来还是种了老品种,才保住了收成。”

  他又拿出几个“蜜心红”红薯,递给老李:“您尝尝咱们的‘蜜心红’,甜得很,收购商就认这个味道。您的新品种虽然产量高,可不知道适不适合咱们的土,也不知道收购商认不认。试种一小块,就当是给咱们的红薯上了个保险,要是好,咱们明年一起大面积种,大家都能多赚钱,多好。”

  老李接过红薯,咬了一口,确实又甜又面,比他的新品种口感好。他想了想,点点头:“行,我听你们的,先试种。要是试种成功了,咱们就一起种,要是不行,我也不勉强你们。”

  三秒和春花都笑了,春花说:“李哥,谢谢您理解。明年春天播种的时候,您要是有空,也来看看,咱们一起把试种的地管好,争取有个好收成。”老李点点头,心里也踏实了——他原本还担心望海坡的人不信任他,现在看来,他们不仅踏实,还懂规矩,跟这样的人合作,放心。

  转眼到了第二年春天,合作社特意划出两亩地,一块种老李的“红心蜜”,一块种自家的“蜜心红”,两块地挨着,浇水、施肥、松土都一样,方便对比。三秒和春花每天都去地里查看,把生长情况记在巡夜本上——“3月15日,‘红心蜜’出苗,比‘蜜心红’早两天”“4月20日,‘蜜心红’藤叶更壮,‘红心蜜’藤叶较细”“5月10日,‘蜜心红’开始结薯,‘红心蜜’还没动静”。

  社员们也经常来地里看,王二婶每次来都要蹲下身摸一摸藤叶:“你看这‘蜜心红’,藤叶多壮,结的薯肯定大。‘红心蜜’看着弱,不知道能不能结出好薯。”张婶也说:“还是试种好,要是直接种了‘红心蜜’,现在看见它长得慢,咱们得多着急啊。”

  夏天的时候,雨水多,两块地的红薯都长得不错。可到了七月,天开始旱,没下过一场透雨。没过多久,“红心蜜”就出了问题——藤叶开始发黄,有的甚至枯萎了,而“蜜心红”依旧绿油油的,一点事都没有。

  三秒和春花赶紧给两块地浇水,可“红心蜜”还是不见好转。老李来看了,心里也着急:“这在我们村种得好好的,怎么到这儿就不行了?”三秒蹲下身,摸了摸地里的土:“李哥,咱们这边的土是沙壤土,保水性差,天旱的时候,水分流失快。您的‘红心蜜’不耐旱,需要的水分多,咱们这边浇水不方便,要是大面积种,天旱的时候肯定减产。‘蜜心红’耐旱,适合咱们这边的土,虽然产量没那么高,可稳当,不会因为天旱就减产。”

  老李叹了口气,点点头:“你说得对,是我没考虑到土壤和气候的问题。看来这新品种确实不适合你们,还是种‘蜜心红’吧。”三秒拍了拍他的肩膀:“李哥,别灰心。咱们这次试种也没白试,至少知道了‘红心蜜’不适合咱们这边,以后也不用走弯路了。要是你们村有适合咱们这边的品种,咱们再一起试种。”

  秋天挖红薯的时候,“蜜心红”果然没让人失望——每棵红薯藤下都结着三四个大红薯,橙红色的肉,甜得流油,产量虽然比“红心蜜”低一点,可口感好,收购商们抢着要,给的价格也比去年高了一毛钱。而试种的“红心蜜”,不仅产量低,口感也差,没几个收购商愿意要。

  社员们都庆幸当初没随便换种,张婶笑着说:“多亏了三秒和春花,守住了‘换种先试种’的规矩,不然咱们今年的红薯就砸手里了。这规矩真是个宝,以后不管换什么品种,都得照着做。”王二婶也说:“是啊,庄稼人种地,稳当最重要,不能贪多求快,守住规矩,才能有好收成。”

  后来,合作社把“换种先试种”的规矩写进了章程里,还加了一条——每次试种都要详细记录,包括土壤、气候、浇水施肥情况、产量、口感等,方便以后参考。邻村的人听说了,也都学着望海坡的样子,换种前先试种,避免了不少损失。

  有次,镇上的农业局局长来村里考察,听说了望海坡合作社的规矩,忍不住赞叹:“你们这个规矩太好了!现在很多农民盲目追求新品种,不考虑当地的土壤和气候,结果导致减产,你们的‘换种先试种’,既科学又稳妥,值得在全县推广!”

  三秒笑着说:“这都是我们从种地的经验里总结出来的,庄稼人不容易,不能让大家白忙活。守住规矩,就是守住大家的收成,守住大家的好日子。”局长点点头,当场决定,把望海坡合作社的“换种先试种”规矩写进全县的农业发展规划里,让更多的农民受益。

  又是一个十月的夜晚,三秒和春花又去巡红薯地。马灯的光洒在红薯藤上,叶子的香味依旧浓郁。春花笑着说:“你看,咱们的‘蜜心红’又长得这么好,今年肯定又能卖个好价钱。”三秒点点头,心里满是踏实:“是啊,守住规矩,就不会乱了品种,也不会乱了人心。以后不管种什么,咱们都得把这个规矩传下去,让望海坡的庄稼,一年比一年好。”

  风从红薯地吹过,带着甜香,也带着希望。两人的影子被马灯拉得很长,紧紧地靠在一起。他们知道,只要守住这些朴素的规矩,望海坡的日子,就会像地里的“蜜心红”一样,甜得长久,稳得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