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晨光刚漫过村东头的老槐树梢,三秒就踩着露水进了地。裤脚沾着田埂边的狗尾草籽,鞋尖裹着湿润的黄泥,可他顾不上拍,刚走到田垄头就定住了——不过半个月工夫,原本只冒尖的脱毒土豆芽,竟蹿到了半尺高,绿油油的叶片舒展着,像一把把撑开的小蒲扇,密密麻麻铺在田垄上,风一吹,叶尖轻轻晃着,连带着空气里都飘着股清润的土腥味,混着叶片的青草香,比村口井里的凉水还让人舒坦。
他蹲下身,指尖轻轻搭在一片最外层的叶片上。叶片比他想象中厚实,摸起来带着点绒绒的质感,不像普通土豆叶那样薄得透光,稍微用力就能掐出汁。他忽然想起昨天从隔壁张大爷地里摘的普通土豆叶——前几天张大爷还跟他念叨“老品种稳当,种了几十年从没出过错”,当时他特意掐了片叶子揣在兜里,想回头比对比对。
三秒赶紧从裤兜里掏出那片普通土豆叶,小心地展开——叶片边缘已经有点发蔫,颜色是浅淡的黄绿,像蒙了层薄灰。他把两片叶子并排放到田埂的石头上,眼睛一下子亮了:脱毒土豆的叶片竟比普通品种宽出一指还多,他用手指量了量,普通叶宽刚到他食指的第二关节,脱毒叶却能盖住整个食指尖;叶色更是差得明显,脱毒叶浓得发暗,像是被墨汁染过的绿绸,衬得普通叶片越发浅黄,连叶脉都看得不清晰。
“三秒,你蹲这儿跟两片叶子较劲呢?”身后传来脚步声,伴随着锄头把儿磕在田埂上的“笃笃”声。三秒回头一看,是李大叔——村里出了名的“老把式”,种土豆的年头比三秒的岁数还大,谁家地里的苗长得好、谁家的庄稼有毛病,他瞅一眼就能说出门道。这会儿李大叔扛着锄头,裤腿卷到膝盖,露出沾着泥点的小腿,显然是刚从自家地里过来。
“大叔,您来得正好,”三秒赶紧站起身,指着石头上的两片叶子,语气里带着点按捺不住的兴奋,“您看这脱毒苗的叶,比普通苗宽,颜色还深,王站长之前说这是‘长势旺’的征兆,您经验足,帮我瞅瞅是不是这么回事?”
李大叔没接话,反而弯腰蹲下身,粗糙的手指轻轻抚过脱毒土豆苗的叶片。他的指尖带着常年握锄头磨出的厚茧,蹭过叶片上的细绒毛时,三秒都替那嫩叶子捏了把汗。李大叔摸了好一会儿,又扒拉着叶片仔细看,眉头慢慢皱了起来,像是发现了啥不对劲的地方。
“你这叶,”李大叔终于开口,声音里带着点疑惑,“咋这么厚?颜色也太深了,别是缺啥东西,或者得了啥病吧?我种了三十年土豆,没见过叶色这么黑的苗。”
三秒早料到他会有这疑问,赶紧从兜里掏出那本快被翻烂的《脱毒土豆种植手册》——封面都磨得起了毛,里面夹着好几张红纸条,标记着重点内容。他翻到“苗期生长特征”那页,指着上面印的黑体字给李大叔看:“大叔您看,王站长这上面写得明明白白,脱毒种因为去除了病毒,根系比普通品种发达,吸收养分的能力强,所以叶片会更厚实,叶宽比普通品种增加0.5-1厘米,叶色深绿是叶绿素含量高的表现,能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不是生病。”
李大叔凑过去,老花眼眯成一条缝,盯着手册上的字看了半天。他认识不少字,年轻时还在村里当过记工员,可手册上有些术语他还是看不懂,比如“光合作用”“病毒去除”,但“根系发达”“叶宽增加”这几个字他是明白的。他直起身,又蹲到旁边几棵普通土豆苗前——这是三秒特意留的“对照苗”,就种在脱毒苗田垄的最边上,方便随时比对。
李大叔伸出手指,开始数普通土豆苗的叶片。他的手指有点抖,却看得格外认真,指尖点着叶片一片一片数:“一、二、三、四、五、六、七。”数完,他又挪到脱毒土豆苗前,重新数起来,指尖在浓绿的叶片上慢慢移,生怕数错:“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数完最后一片,李大叔猛地直起身,看着三秒,语气里满是惊讶,甚至带着点不可思议:“邪门了!普通苗长到半尺高,最多也就七片叶,你这玩意儿竟多两片!三秒,你说实话,这苗是不是长得‘虚’啊?别是光长叶子不结薯,到时候白忙活一场。”
这话戳中了三秒心里最担心的地方。其实他这些天也在琢磨,万一脱毒苗真像李大叔说的那样,只长叶不结薯,不仅自己的心血白费,还会让村民们更不相信新技术。可他转念一想,王站长是县农技站的老技术员,不会拿假东西糊弄人,手册上也写得清清楚楚,叶片数量多是正常现象。
三秒深吸一口气,拉着李大叔往脱毒苗的根部走:“大叔,您别着急下结论,咱看苗不能光看叶,还得看根。您不是常说,庄稼长得好不好,根系最关键吗?咱扒开土看看根就知道了。”
说着,三秒从田埂边拿起小铲子——这是他特意准备的,怕用锄头伤着根系——小心翼翼地在一棵脱毒苗旁边挖了个小坑。土一松,白色的根系立马露了出来,密密麻麻的须根缠在一起,像一团细细的毛线,深深扎进土里,连周围的土粒都被须根裹住了;他又在旁边的普通苗下挖了个坑,普通苗的根系只有几根细细的主根,须根少得可怜,轻轻一碰就有根须掉下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李大叔凑过去,伸手碰了碰脱毒苗的根系。须根轻轻缠上他的指尖,带着点韧劲,不像普通苗的根那样脆。他又扒拉了几下土,看到根系还在往下延伸,心里的疑惑少了些:“这根……倒真扎实,比普通苗的根密多了。”
“可不是嘛,”三秒见他态度松动,赶紧补充,“王站长说,脱毒苗的根系能扎到地下半米深,普通苗最多扎三十厘米,所以吸肥吸水的能力强,叶片才能长得这么壮。您看这叶片上,没有斑点,没有虫眼,摸起来也硬朗,要是虚长的苗,叶子早该软塌塌的了。”
李大叔点点头,又蹲下身,仔细看了看脱毒苗的叶心。叶心处还裹着新的小叶片,嫩得发绿,正慢慢往外舒展。他想起前几天村里的闲话,有人路过三秒的地时,看到这浓绿的苗就说“这是洋怪物,肯定长不出好土豆”,还有人劝三秒“别折腾了,赶紧换老品种”,现在看来,这“怪物”倒比普通苗长得精神。
“大叔,前阵子您总说老品种稳当,我也知道老品种种着放心,”三秒看着李大叔,语气里带着点期待,“可您也看到了,这脱毒苗不管是叶还是根,都比普通苗壮实。要是真能高产,咱村的日子就能更宽裕些,到时候您家那几亩地,也能多收点土豆,卖了钱给大婶买件新衣裳。”
李大叔被他说得笑了,拍了拍三秒的肩膀:“你这小子,嘴还挺甜。行,我信你一回!不过你也别大意,这苗长得快,养分得跟上,别到时候真跟我说的那样,光长叶不结薯。我可等着看你这脱毒土豆,到底能不能长出比粗瓷碗还大的块茎。”
“您放心,我每天都来地里转两圈,浇水、施肥都按手册来,绝对不会马虎,”三秒赶紧保证,“等现蕾期到了,我就按王站长说的,追一次钾肥,促进块茎生长。到时候结了土豆,我第一时间叫您来尝鲜,保证让您尝尝这脱毒土豆的味道。”
太阳渐渐升高,晨露慢慢散了,阳光洒在脱毒土豆苗上,叶片泛着油亮的光,像铺了一层碎绿宝石。李大叔扛着锄头准备走,又回头叮嘱:“要是苗有啥不对劲,比如叶子发黄、卷边,赶紧跟我说,我帮你瞅瞅。别不好意思,种地这事,多个人多份经验。”
“哎,谢谢您大叔!”三秒赶紧应着,看着李大叔的背影消失在田埂尽头,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一半。他又蹲下身,盯着脱毒苗的叶片看,数了数,一片、两片……九片,每一片都厚实、宽大连绵,叶尖微微上翘,像在跟他打招呼。
他想起播种时插的红布条,现在红布条被叶片遮得只露个边角,却像一个个小小的记号,标记着脱毒苗的成长。风又吹过来,叶片“沙沙”作响,像是在跟他说“放心吧,我们会好好长”。
三秒站起身,伸了伸腰,看着满田的脱毒土豆苗,浓绿的叶片在风里翻涌,像一片绿色的海洋。他掏出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面记满了每天的观察记录:“6月5日,脱毒苗高15厘米,叶片9片,叶宽4厘米,无病虫害”“6月6日,浇水一次,土壤湿度适中,苗长势良好”……他在今天的记录里又添了一笔:“6月7日,李大叔查看苗情,认可根系与叶片长势,无质疑。”
写完,他把本子揣回兜里,扛着小铲子往家走。路上遇到几个村民,大家见他从地里出来,都围过来问:“三秒,你那脱毒苗咋样了?长得还行不?”
三秒笑着说:“挺好的,叶片比普通苗宽一指,还多两片叶,根系也壮实,李大叔都看过了,说这苗长势好。再过段时间就能现蕾,到时候结薯就快了。”
村民们听了,有的点头,有的眼里露出期待。之前说闲话的几个人,也没再反驳,只是凑到田埂边往地里看,眼神里多了些好奇。三秒知道,这只是开始,要让所有村民都认可脱毒土豆,还得等最后的收成说话。
走到村口时,他遇到了张大爷。张大爷正坐在老槐树下抽烟袋,见三秒过来,指了指旁边的石凳:“坐会儿?”
三秒在石凳上坐下,张大爷递过来烟袋,他摆了摆手:“不了大叔,我还得回家跟兰花说苗的事。”
张大爷抽了口烟,慢悠悠地说:“我听说李大叔去你地里看了,说苗长得好?”
“嗯,大叔说根系和叶片都比普通苗壮,”三秒点头,“等结了土豆,我先给您送点尝尝。”
张大爷笑了,烟袋锅子在石凳上磕了磕:“行,我等着。之前是我老糊涂,总觉得老品种好,现在看来,你们年轻人敢尝试新东西,是对的。”
三秒心里一暖,没想到张大爷会主动提这事。他知道,张大爷是村里的老长辈,他能认可,对其他村民也是个鼓励。
回到家时,兰花正在院子里晒玉米,见他回来,赶紧迎上去:“今天苗咋样?没出啥问题吧?我早上听隔壁二婶说,李大叔去你地里了,他没说啥不好的话吧?”
“没有,”三秒笑着把手里的普通土豆叶递给她看,“李大叔看了苗的根和叶,都说长得好,还说等结了土豆要过来尝鲜呢。你看这脱毒苗的叶,比普通苗宽这么多,颜色也深,以后肯定能高产。”
兰花接过叶子比对了一下,也笑了:“还真不一样!早知道这苗这么壮实,我之前就不担心了。中午给你做你爱吃的炒土豆丝,用咱自己种的新土豆。”
“好嘞!”三秒应着,心里暖暖的。他走进屋,把小本子放在桌子上,又拿起种植手册翻了起来。手册上的字密密麻麻,可他越看越有信心——上面写着,脱毒土豆的亩产能比普通品种翻一番,要是真能达到,咱村每户人家都能多赚不少钱。
中午吃饭时,三秒嚼着喷香的土豆丝,忽然想起王站长第一次来村里推广脱毒种时说的话:“每一颗脱毒种子,都藏着丰收的希望。”他觉得,自己种的不只是土豆苗,更是全村人的希望。等秋天收获时,他要把最大的土豆摆在村口,让所有人都看看,这脱毒土豆,到底有多好。
下午,三秒又去了地里。他给脱毒苗浇了水,又仔细检查了每一棵苗的叶片,确保没有病虫害。夕阳西下时,他坐在田埂上,看着满田的浓绿,心里的期待越来越强烈。他知道,接下来的日子,脱毒苗还要经历现蕾、开花、结薯,可能还会遇到各种难关,可他有信心,只要用心照料,这些苗一定能长出饱满的土豆,让全村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
他蹲下身,指尖轻轻搭在一片最外层的叶片上。叶片比他想象中厚实,摸起来带着点绒绒的质感,不像普通土豆叶那样薄得透光,稍微用力就能掐出汁。他忽然想起昨天从隔壁张大爷地里摘的普通土豆叶——前几天张大爷还跟他念叨“老品种稳当,种了几十年从没出过错”,当时他特意掐了片叶子揣在兜里,想回头比对比对。
三秒赶紧从裤兜里掏出那片普通土豆叶,小心地展开——叶片边缘已经有点发蔫,颜色是浅淡的黄绿,像蒙了层薄灰。他把两片叶子并排放到田埂的石头上,眼睛一下子亮了:脱毒土豆的叶片竟比普通品种宽出一指还多,他用手指量了量,普通叶宽刚到他食指的第二关节,脱毒叶却能盖住整个食指尖;叶色更是差得明显,脱毒叶浓得发暗,像是被墨汁染过的绿绸,衬得普通叶片越发浅黄,连叶脉都看得不清晰。
“三秒,你蹲这儿跟两片叶子较劲呢?”身后传来脚步声,伴随着锄头把儿磕在田埂上的“笃笃”声。三秒回头一看,是李大叔——村里出了名的“老把式”,种土豆的年头比三秒的岁数还大,谁家地里的苗长得好、谁家的庄稼有毛病,他瞅一眼就能说出门道。这会儿李大叔扛着锄头,裤腿卷到膝盖,露出沾着泥点的小腿,显然是刚从自家地里过来。
“大叔,您来得正好,”三秒赶紧站起身,指着石头上的两片叶子,语气里带着点按捺不住的兴奋,“您看这脱毒苗的叶,比普通苗宽,颜色还深,王站长之前说这是‘长势旺’的征兆,您经验足,帮我瞅瞅是不是这么回事?”
李大叔没接话,反而弯腰蹲下身,粗糙的手指轻轻抚过脱毒土豆苗的叶片。他的指尖带着常年握锄头磨出的厚茧,蹭过叶片上的细绒毛时,三秒都替那嫩叶子捏了把汗。李大叔摸了好一会儿,又扒拉着叶片仔细看,眉头慢慢皱了起来,像是发现了啥不对劲的地方。
“你这叶,”李大叔终于开口,声音里带着点疑惑,“咋这么厚?颜色也太深了,别是缺啥东西,或者得了啥病吧?我种了三十年土豆,没见过叶色这么黑的苗。”
三秒早料到他会有这疑问,赶紧从兜里掏出那本快被翻烂的《脱毒土豆种植手册》——封面都磨得起了毛,里面夹着好几张红纸条,标记着重点内容。他翻到“苗期生长特征”那页,指着上面印的黑体字给李大叔看:“大叔您看,王站长这上面写得明明白白,脱毒种因为去除了病毒,根系比普通品种发达,吸收养分的能力强,所以叶片会更厚实,叶宽比普通品种增加0.5-1厘米,叶色深绿是叶绿素含量高的表现,能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不是生病。”
李大叔凑过去,老花眼眯成一条缝,盯着手册上的字看了半天。他认识不少字,年轻时还在村里当过记工员,可手册上有些术语他还是看不懂,比如“光合作用”“病毒去除”,但“根系发达”“叶宽增加”这几个字他是明白的。他直起身,又蹲到旁边几棵普通土豆苗前——这是三秒特意留的“对照苗”,就种在脱毒苗田垄的最边上,方便随时比对。
李大叔伸出手指,开始数普通土豆苗的叶片。他的手指有点抖,却看得格外认真,指尖点着叶片一片一片数:“一、二、三、四、五、六、七。”数完,他又挪到脱毒土豆苗前,重新数起来,指尖在浓绿的叶片上慢慢移,生怕数错:“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数完最后一片,李大叔猛地直起身,看着三秒,语气里满是惊讶,甚至带着点不可思议:“邪门了!普通苗长到半尺高,最多也就七片叶,你这玩意儿竟多两片!三秒,你说实话,这苗是不是长得‘虚’啊?别是光长叶子不结薯,到时候白忙活一场。”
这话戳中了三秒心里最担心的地方。其实他这些天也在琢磨,万一脱毒苗真像李大叔说的那样,只长叶不结薯,不仅自己的心血白费,还会让村民们更不相信新技术。可他转念一想,王站长是县农技站的老技术员,不会拿假东西糊弄人,手册上也写得清清楚楚,叶片数量多是正常现象。
三秒深吸一口气,拉着李大叔往脱毒苗的根部走:“大叔,您别着急下结论,咱看苗不能光看叶,还得看根。您不是常说,庄稼长得好不好,根系最关键吗?咱扒开土看看根就知道了。”
说着,三秒从田埂边拿起小铲子——这是他特意准备的,怕用锄头伤着根系——小心翼翼地在一棵脱毒苗旁边挖了个小坑。土一松,白色的根系立马露了出来,密密麻麻的须根缠在一起,像一团细细的毛线,深深扎进土里,连周围的土粒都被须根裹住了;他又在旁边的普通苗下挖了个坑,普通苗的根系只有几根细细的主根,须根少得可怜,轻轻一碰就有根须掉下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李大叔凑过去,伸手碰了碰脱毒苗的根系。须根轻轻缠上他的指尖,带着点韧劲,不像普通苗的根那样脆。他又扒拉了几下土,看到根系还在往下延伸,心里的疑惑少了些:“这根……倒真扎实,比普通苗的根密多了。”
“可不是嘛,”三秒见他态度松动,赶紧补充,“王站长说,脱毒苗的根系能扎到地下半米深,普通苗最多扎三十厘米,所以吸肥吸水的能力强,叶片才能长得这么壮。您看这叶片上,没有斑点,没有虫眼,摸起来也硬朗,要是虚长的苗,叶子早该软塌塌的了。”
李大叔点点头,又蹲下身,仔细看了看脱毒苗的叶心。叶心处还裹着新的小叶片,嫩得发绿,正慢慢往外舒展。他想起前几天村里的闲话,有人路过三秒的地时,看到这浓绿的苗就说“这是洋怪物,肯定长不出好土豆”,还有人劝三秒“别折腾了,赶紧换老品种”,现在看来,这“怪物”倒比普通苗长得精神。
“大叔,前阵子您总说老品种稳当,我也知道老品种种着放心,”三秒看着李大叔,语气里带着点期待,“可您也看到了,这脱毒苗不管是叶还是根,都比普通苗壮实。要是真能高产,咱村的日子就能更宽裕些,到时候您家那几亩地,也能多收点土豆,卖了钱给大婶买件新衣裳。”
李大叔被他说得笑了,拍了拍三秒的肩膀:“你这小子,嘴还挺甜。行,我信你一回!不过你也别大意,这苗长得快,养分得跟上,别到时候真跟我说的那样,光长叶不结薯。我可等着看你这脱毒土豆,到底能不能长出比粗瓷碗还大的块茎。”
“您放心,我每天都来地里转两圈,浇水、施肥都按手册来,绝对不会马虎,”三秒赶紧保证,“等现蕾期到了,我就按王站长说的,追一次钾肥,促进块茎生长。到时候结了土豆,我第一时间叫您来尝鲜,保证让您尝尝这脱毒土豆的味道。”
太阳渐渐升高,晨露慢慢散了,阳光洒在脱毒土豆苗上,叶片泛着油亮的光,像铺了一层碎绿宝石。李大叔扛着锄头准备走,又回头叮嘱:“要是苗有啥不对劲,比如叶子发黄、卷边,赶紧跟我说,我帮你瞅瞅。别不好意思,种地这事,多个人多份经验。”
“哎,谢谢您大叔!”三秒赶紧应着,看着李大叔的背影消失在田埂尽头,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一半。他又蹲下身,盯着脱毒苗的叶片看,数了数,一片、两片……九片,每一片都厚实、宽大连绵,叶尖微微上翘,像在跟他打招呼。
他想起播种时插的红布条,现在红布条被叶片遮得只露个边角,却像一个个小小的记号,标记着脱毒苗的成长。风又吹过来,叶片“沙沙”作响,像是在跟他说“放心吧,我们会好好长”。
三秒站起身,伸了伸腰,看着满田的脱毒土豆苗,浓绿的叶片在风里翻涌,像一片绿色的海洋。他掏出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面记满了每天的观察记录:“6月5日,脱毒苗高15厘米,叶片9片,叶宽4厘米,无病虫害”“6月6日,浇水一次,土壤湿度适中,苗长势良好”……他在今天的记录里又添了一笔:“6月7日,李大叔查看苗情,认可根系与叶片长势,无质疑。”
写完,他把本子揣回兜里,扛着小铲子往家走。路上遇到几个村民,大家见他从地里出来,都围过来问:“三秒,你那脱毒苗咋样了?长得还行不?”
三秒笑着说:“挺好的,叶片比普通苗宽一指,还多两片叶,根系也壮实,李大叔都看过了,说这苗长势好。再过段时间就能现蕾,到时候结薯就快了。”
村民们听了,有的点头,有的眼里露出期待。之前说闲话的几个人,也没再反驳,只是凑到田埂边往地里看,眼神里多了些好奇。三秒知道,这只是开始,要让所有村民都认可脱毒土豆,还得等最后的收成说话。
走到村口时,他遇到了张大爷。张大爷正坐在老槐树下抽烟袋,见三秒过来,指了指旁边的石凳:“坐会儿?”
三秒在石凳上坐下,张大爷递过来烟袋,他摆了摆手:“不了大叔,我还得回家跟兰花说苗的事。”
张大爷抽了口烟,慢悠悠地说:“我听说李大叔去你地里看了,说苗长得好?”
“嗯,大叔说根系和叶片都比普通苗壮,”三秒点头,“等结了土豆,我先给您送点尝尝。”
张大爷笑了,烟袋锅子在石凳上磕了磕:“行,我等着。之前是我老糊涂,总觉得老品种好,现在看来,你们年轻人敢尝试新东西,是对的。”
三秒心里一暖,没想到张大爷会主动提这事。他知道,张大爷是村里的老长辈,他能认可,对其他村民也是个鼓励。
回到家时,兰花正在院子里晒玉米,见他回来,赶紧迎上去:“今天苗咋样?没出啥问题吧?我早上听隔壁二婶说,李大叔去你地里了,他没说啥不好的话吧?”
“没有,”三秒笑着把手里的普通土豆叶递给她看,“李大叔看了苗的根和叶,都说长得好,还说等结了土豆要过来尝鲜呢。你看这脱毒苗的叶,比普通苗宽这么多,颜色也深,以后肯定能高产。”
兰花接过叶子比对了一下,也笑了:“还真不一样!早知道这苗这么壮实,我之前就不担心了。中午给你做你爱吃的炒土豆丝,用咱自己种的新土豆。”
“好嘞!”三秒应着,心里暖暖的。他走进屋,把小本子放在桌子上,又拿起种植手册翻了起来。手册上的字密密麻麻,可他越看越有信心——上面写着,脱毒土豆的亩产能比普通品种翻一番,要是真能达到,咱村每户人家都能多赚不少钱。
中午吃饭时,三秒嚼着喷香的土豆丝,忽然想起王站长第一次来村里推广脱毒种时说的话:“每一颗脱毒种子,都藏着丰收的希望。”他觉得,自己种的不只是土豆苗,更是全村人的希望。等秋天收获时,他要把最大的土豆摆在村口,让所有人都看看,这脱毒土豆,到底有多好。
下午,三秒又去了地里。他给脱毒苗浇了水,又仔细检查了每一棵苗的叶片,确保没有病虫害。夕阳西下时,他坐在田埂上,看着满田的浓绿,心里的期待越来越强烈。他知道,接下来的日子,脱毒苗还要经历现蕾、开花、结薯,可能还会遇到各种难关,可他有信心,只要用心照料,这些苗一定能长出饱满的土豆,让全村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