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水泥的讲究-《三秒种大田》

  晨光刚漫过望海坡的山头,李大叔家的土屋就飘起了炊烟。春花蹲在灶台前烧火,手里攥着一张揉得发皱的纸条,上面写着“水泥、沙子、钢筋”几个字,旁边还画着个小小的水渠示意图——今天要去镇上买修渠用的材料,她前一晚翻来覆去琢磨,生怕漏了啥关键东西。

  “春花,东西都收拾好了没?陈老五都在村口等着了。”李大叔扛着空麻袋从屋里出来,麻袋是准备装沙子用的,边角都缝了两层布,怕磨破漏沙。他看了眼春花手里的纸条,又叮嘱道,“水泥别买差了,上次修鸡窝用的便宜水泥,没半年就裂了,这水渠可是要管几十年的。”

  “爹,我知道。”春花把纸条叠好塞进兜里,站起身拍了拍围裙上的柴火灰,“我问过表哥了,他说修渠得用强度高的水泥,不然渠壁容易漏水。”说着,两人就往村口走,远远就看见陈老五蹲在老槐树下抽烟,身边停着辆三轮车,车斗里已经放了两把铁锹和一个竹筐。

  陈老五是村里出了名的“会过日子”,买东西总爱挑便宜的,上次村里修晒谷场,他非要买散装水泥,结果没晒几次粮,地面就起了沙。见李大叔和春花过来,他赶紧掐灭烟,笑着说:“可算来了,再等会儿太阳就晒人了。咱们赶紧去镇上,早去早回,还能赶上午饭。”

  三人坐上三轮车,李建军蹬着车,沿着土路上了省道。路上风大,春花用头巾裹住头,手里还紧紧攥着那张纸条,嘴里念叨着:“表哥说,水泥标号很重要,325号虽然便宜,但强度不够,425号贵点,可凝固后硬实,十年八年不用返修。”

  陈老五听了,立刻皱起眉头:“425号?那得多花不少钱!我上次问过,325号一袋才十五块,425号要二十块,咱们修渠至少得用十袋,这一下就多花五十块,不值当。”

  “叔,不是这么算的。”春花转过身,认真地说,“您想啊,要是用325号,过个三五年,渠壁裂了,又得重新买水泥修补,到时候又要花钱,还得耽误浇地。425号虽然贵,可十年不用返修,算下来反而更划算。”

  陈老五还是不乐意:“哪能那么容易裂?我看村里不少人家盖猪圈都用325号,不也好好的?”

  “猪圈和水渠不一样。”李大叔插话道,“水渠里常年有水,还得承受水流的冲击,强度不够肯定不行。上次我去邻村,他们前年用325号修的渠,今年就裂了好几道缝,漏得水都不够浇地,现在正返工呢,花的钱比当初买425号还多。”

  陈老五没说话,心里却还在犯嘀咕。三轮车很快到了镇上的建材店,老板是个五十多岁的中年人,见他们进来,立刻笑着迎上来:“是望海坡的乡亲吧?上次赵卫东同志还来问过,说你们要修渠,需要水泥和沙子。”

  “对,我们就是来买修渠材料的。”春花走上前,直接说,“老板,给我们来十袋425号水泥,再要两立方沙子。”

  老板点点头,刚要让人去搬,陈老五赶紧拦住:“等等!先给我们看看325号,我再比比。”

  老板笑着拿出两袋水泥,一袋印着“325”,一袋印着“425”,解释道:“大叔,您看,这325号主要用于室内装修、砌墙,强度确实不如425号。425号是工程专用的,凝固后抗压强度能达到42.5兆帕,像修水渠、铺路这种户外工程,都得用它,不然扛不住风吹日晒和水流冲击。”

  春花接过水泥袋,指着上面的参数说:“叔,您看这上面的说明,425号的初凝时间是45分钟,终凝时间不超过10小时,凝固速度快,还不容易收缩开裂。325号初凝时间长,凝固后容易起砂,根本不适合修水渠。”

  陈老五凑过去看了看,又摸了摸两袋水泥的质感——425号的水泥粉更细腻,抓在手里沉甸甸的,325号的则有些粗糙。老板又补充道:“上次邻村修渠,一开始也想用325号,我劝了半天没用,结果今年就返工了,现在他们又来买425号,还说早知道当初听我的,也省得麻烦。”

  陈老五这才松了口,挠了挠头说:“行吧,听你们的,就买425号。不过老板,能不能便宜点?咱们买得多,以后村里修东西,还来你这儿买。”

  老板笑着说:“看在你们是修渠为民的份上,我给你们算便宜点,425号一袋十九块,沙子也按批发价算,怎么样?”

  “好!谢谢老板!”春花高兴地说,又叮嘱道,“水泥您可得给我们拿新日期的,别拿存放太久的,不然影响强度。”

  老板拍着胸脯保证:“放心,都是上个月刚到的新货,我这店开了二十年,从不卖过期材料。”

  很快,工人就把水泥和沙子搬上了三轮车,李建军检查了一遍,确认水泥袋没破,沙子也干净,才付了钱。陈老五看着车上的水泥,笑着说:“春花,还是你细心,不然我今天要是买了325号,以后还得返工,那才叫得不偿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春花笑着说:“叔,这都是表哥教我的,他说修工程不能图便宜,得看长远。咱们修渠是为了两村的庄稼,可不能马虎。”

  三人骑着三轮车往回走,路上遇到了赵卫东,他正带着草海的乡亲们去望海坡的水渠边等着。看到车上的水泥,赵卫东赶紧迎上来:“买的是425号吧?我就知道你办事靠谱。”

  “是啊,表哥,多亏你提前告诉我们,不然陈老五叔还想买325号呢。”春花笑着说。

  赵卫东蹲下身,打开一袋水泥,用手捻了点水泥粉,又闻了闻:“不错,是新水泥,强度肯定够。咱们修渠的时候,水泥和沙子的比例要按1:3来配,水不能加太多,不然凝固后容易裂。”

  陈老五凑过来说:“卫东,你这么懂,是不是以前学过啊?”

  赵卫东笑着说:“我在农业站的时候,跟着技术员学过一点工程知识,修渠、铺路的基本常识还是知道的。等会儿咱们拌水泥的时候,我再教大家怎么配比例,保证修出来的渠壁结实耐用。”

  回到望海坡,乡亲们已经在水渠边等着了。张大哥、刘叔负责搬水泥,王大伯、李建军负责运沙子,春花和小芳则负责准备拌水泥的水桶和铁锹。赵卫东拿着一个大铁桶,先往桶里装了一袋水泥,再装三袋沙子,然后慢慢加水,用铁锹不停地搅拌:“大家看,拌水泥的时候,要一边加水一边搅拌,直到水泥浆变得均匀,用铁锹铲起来能成团,不会掉下来,这样的稠度正好。”

  大伙都围过来看,陈老五看得最认真,还时不时问几句:“卫东,要是水加少了,水泥浆太干怎么办?”

  “那就再加点水,慢慢加,别一次加太多。”赵卫东耐心地解释,“水泥浆太干,凝固后容易有缝隙,水会漏出来;太稀了,强度不够,容易裂。所以稠度一定要掌握好。”

  拌好水泥,大家就开始修补渠壁的缺口。刘叔和张大哥负责垒石头,他们先在石头上抹一层水泥浆,再把石头砌在缺口处,每砌一块,就用锤子敲一敲,让石头和水泥浆贴得更紧。春花和小芳则负责勾缝,她们用小铲子把水泥浆填进石头的缝隙里,再用抹子把表面抹平,动作熟练,一点也不含糊。

  陈老五也跟着一起干活,他负责递水泥浆,还时不时提醒大家:“慢点砌,别着急,咱们修一次,就修结实点,以后不用再返工。”

  下午的时候,镇上的技术员也来了,他是赵卫东特意请来检查修渠质量的。技术员沿着水渠走了一圈,又蹲下身,用锤子敲了敲刚砌好的渠壁,还查看了水泥浆的稠度,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不错不错,你们这水泥选得很专业,425号正好适合修水渠,强度够,凝固速度也快。水泥和沙子的比例也没问题,砌得也整齐,这样修出来的渠,至少能管十五年不用返修。”

  听到技术员的夸奖,大伙都笑了起来。陈老五凑过来说:“技术员,您没骗我们吧?真能管十五年?”

  技术员笑着说:“我还能骗你?425号水泥的抗压强度高,再加上你们配比得当,只要后期养护好,十五年肯定没问题。比用325号强多了,要是用325号,顶多三五年就得返工,到时候花的钱更多,还耽误浇地。”

  陈老五不好意思地笑了:“还是春花有远见,当初我还嫌贵,现在看来,真是买对了。”

  春花笑着说:“叔,这都是为了水渠好,为了咱们两村的庄稼好。只要水渠结实,咱们的日子就能越来越好。”

  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渠壁的缺口已经修补得差不多了。技术员又叮嘱大家:“接下来三天要注意养护,每天往渠壁上浇点水,让水泥慢慢凝固,这样强度会更高。”

  大伙都记下了,李大叔说:“我每天早上来浇水,保证养护好。”

  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新砌的渠壁上,水泥浆在阳光下泛着淡淡的光泽。大伙收拾好工具,坐在渠边的石头上,吃着王二婶带来的煎饼和玉米粥,聊着天。陈老五看着新砌的渠壁,笑着说:“以后再也不用担心渠壁漏水了,这425号水泥,花得值!”

  赵卫东也笑着说:“这就是‘一分钱一分货’,咱们做事不能只看眼前,得看长远。这水渠是两村的命根子,咱们得把它修得结结实实的,让它一直护着咱们的庄稼,护着咱们的日子。”

  大伙都点点头,心里都明白,选对水泥,不仅是选对了材料,更是选对了长远的安心。夜色渐浓,星星渐渐爬上天空,水渠边的杨树苗在微风中轻轻摇晃,像是在为这结实的渠壁,为这质朴的乡亲们,轻轻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