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集回来的第二天,春花一早就去合作社找三秒,手里还攥着张皱巴巴的纸,上面记着昨天顾客的反馈:“要更甜的”“粑再紧实点就更好了”。刚进合作社院子,就看见三秒蹲在玉米堆旁,手里拿着个玉米棒翻来覆去地看,眉头微微皱着。
“三秒,你也在琢磨玉米呢?”春花走过去,把纸条递给他,“昨天大家说玉米粑要是再甜点就好了,我想着今天多挑些好玉米,再试做一批。”
三秒接过纸条,扫了一眼,抬头笑着说:“我正想找你说这事呢。做玉米粑,玉米选得好不好,直接决定了粑的甜度和口感。上次你选的玉米虽说不错,但还能再挑挑,选出最甜的那种,做出来的粑准能让大家更满意。”
春花眼睛一亮:“那你快教教我,怎么挑才是最甜的玉米?我之前就看颗粒饱满不饱满,别的也不懂。”
三秒站起身,拿着手里的玉米棒给春花演示:“你看,挑甜玉米有三个诀窍,第一看须子,你看这玉米须,要是焦黑的,就说明玉米已经成熟透了,甜度够;要是须子还是青的,就没熟透,肯定不甜。”他又扒开一点苞叶,指着里面的玉米棒说:“第二看苞叶,苞叶得紧实,用手捏着硬邦邦的,说明玉米长得饱满,水分足;要是苞叶松松垮垮的,里面的玉米要么颗粒小,要么可能已经老了,口感不好。”
“那第三个诀窍呢?”春花听得认真,还掏出个小本子,把三秒说的话记下来。
“第三个看颗粒。”三秒把玉米棒递到春花手里,“你用手摸一摸颗粒,要是硬实的,按压下去不会瘪,就说明颗粒饱满,糖分足;要是摸起来软塌塌的,一按就瘪,那就是水分少,或者已经不新鲜了,做出来的粑肯定没味儿。”
春花拿着玉米棒,按照三秒说的诀窍一一对照:“这么说,须子焦黑、苞叶紧实、颗粒硬实,这三样都占了,就是最甜的玉米?”
“对!”三秒点头,“而且咱们合作社种的‘三秒种’甜玉米,本身品种就好,只要挑对了,甜度绝对够。走,咱们现在就去玉米地,我带你实战挑一次,你亲手挑过,就记住了。”
两人扛着个空竹篮,往合作社的玉米地走去。此时的玉米地一片翠绿,玉米棒垂在茎秆上,像一个个胖娃娃,风一吹,苞叶哗啦作响,满是生机。三秒带着春花走到最里面的一块地,说:“这块地的玉米种得最早,现在正是成熟的时候,甜玉米最多,咱们就在这儿挑。”
春花放下竹篮,迫不及待地钻进玉米地,学着三秒的样子,先看玉米须。她扒开一棵玉米的苞叶,看见里面的须子是青黄色的,就摇摇头,把苞叶合上,继续找下一棵。走了没几步,她发现一棵玉米的须子是焦黑色的,赶紧喊三秒:“三秒,你看这棵,须子是黑的!”
三秒走过去,扒开苞叶看了看,又用手捏了捏苞叶,笑着说:“不错啊,这棵苞叶也紧实,再摸摸颗粒。”
春花伸手摸了摸里面的颗粒,硬邦邦的,饱满得很,她高兴地说:“颗粒也硬实!这棵肯定甜!”说着,就小心翼翼地把玉米棒掰下来,放进竹篮里。
刚开始挑的时候,春花还时不时要问三秒,挑错了几次——有次把须子半黑半青的玉米掰了下来,三秒说“这棵还没完全熟透,甜度差点意思”;还有次挑了个苞叶紧实,但颗粒有点软的,三秒说“这棵可能水分流失了,口感会差”。但挑着挑着,春花就越来越熟练,不用三秒提醒,也能准确挑出符合“三诀窍”的玉米。
玉米地里的玉米须很扎人,没一会儿,春花的手指就被刺得发红,还有点痒,她却顾不上挠,一门心思地找好玉米。三秒看她这么认真,也没打扰她,自己也在一旁挑,时不时帮她把挑好的玉米放进竹篮里。
太阳渐渐升高,晒得人有些热,春花的额头上渗出了汗珠,后背的衣服也湿了一片,可竹篮里的玉米却越来越多,金黄的玉米棒堆在篮子里,看着就喜人。“三秒,你看,这些应该都是好玉米吧?”春花擦了擦汗,指着竹篮里的玉米问。
三秒走过来,随手拿起一个玉米棒,看了看须子,摸了摸颗粒,点头说:“不错不错,这次挑的比上次好太多了,这些玉米做出来的粑,甜度肯定能上一个台阶。”
两人提着满满一竹篮玉米回到合作社,称重一看,足足有二十斤。春花把玉米倒在案板上,开始挨个清洗、剥粒。剥粒的时候,她明显感觉到,这次挑的玉米颗粒比上次的更饱满,每一粒都金灿灿的,泛着油亮的光,凑近闻闻,已经能闻到淡淡的甜香。
接下来磨浆、发酵,春花都按照上次的步骤来,只是在发酵时,她特意多等了半小时,想着让玉米浆发酵得更充分些,甜度更足。等玉米浆发酵好,倒进蒸笼里蒸的时候,厨房里很快就弥漫开了甜香,这次的甜香比上次更浓郁,更醇厚,飘得满合作社都是。
合作社的陈老五路过厨房,闻到香味,忍不住探头进来:“春花,你这又做玉米粑呢?这次的香味咋比上次还浓?闻着就更甜!”
春花笑着说:“这次跟三秒学了挑玉米的诀窍,挑的都是最甜的玉米,等会儿蒸好了,您可得尝尝,看看是不是更甜了。”
没一会儿,玉米粑蒸好了。春花揭开蒸笼盖,一股热气扑面而来,伴随着更浓的甜香。蒸好的玉米粑比上次的颜色更金黄,看起来更紧实,用筷子夹起来,还能感觉到沉甸甸的。她先给三秒递了一个:“你先尝尝,看看甜度怎么样。”
三秒接过玉米粑,咬了一口,细细品了品,眼睛一亮:“甜!比上次甜多了,而且这甜不是齁甜,是那种很醇厚的甜,带着玉米本身的香味,口感也更紧实,好吃!”
陈老五也赶紧拿了一个,咬了一口,连连点头:“确实甜!比上次的好吃多了,这玉米选得好啊!春花,你这手艺越来越好了!”
春花自己也尝了一个,甜香在嘴里散开,比上次的玉米粑确实甜得更醇,口感也更好,她心里满是欢喜。她知道,这次能做出这么好吃的玉米粑,多亏了三秒教她挑玉米的诀窍。看来不管做什么事,都得讲究方法,找对了方法,才能把事情做好。
接下来的几天,春花又按照三秒教的诀窍挑玉米,做了好几批玉米粑,每次赶集都能卖得精光,顾客们都说“这次的玉米粑比上次更甜了”“越来越好吃了”。春花把挑玉米的诀窍也教给了合作社的其他社员,大家都说:“学会了挑玉米,以后咱们的玉米粑肯定能卖得更好!”
看着大家满意的笑容,春花心里也乐开了花。她知道,这小小的玉米粑,不仅承载着大家的期待,也藏着望海坡土地的馈赠。只要用心对待每一颗玉米,用心做好每一个玉米粑,就一定能让更多人尝到望海坡的甜,让望海坡的农产品走得更远。
“三秒,你也在琢磨玉米呢?”春花走过去,把纸条递给他,“昨天大家说玉米粑要是再甜点就好了,我想着今天多挑些好玉米,再试做一批。”
三秒接过纸条,扫了一眼,抬头笑着说:“我正想找你说这事呢。做玉米粑,玉米选得好不好,直接决定了粑的甜度和口感。上次你选的玉米虽说不错,但还能再挑挑,选出最甜的那种,做出来的粑准能让大家更满意。”
春花眼睛一亮:“那你快教教我,怎么挑才是最甜的玉米?我之前就看颗粒饱满不饱满,别的也不懂。”
三秒站起身,拿着手里的玉米棒给春花演示:“你看,挑甜玉米有三个诀窍,第一看须子,你看这玉米须,要是焦黑的,就说明玉米已经成熟透了,甜度够;要是须子还是青的,就没熟透,肯定不甜。”他又扒开一点苞叶,指着里面的玉米棒说:“第二看苞叶,苞叶得紧实,用手捏着硬邦邦的,说明玉米长得饱满,水分足;要是苞叶松松垮垮的,里面的玉米要么颗粒小,要么可能已经老了,口感不好。”
“那第三个诀窍呢?”春花听得认真,还掏出个小本子,把三秒说的话记下来。
“第三个看颗粒。”三秒把玉米棒递到春花手里,“你用手摸一摸颗粒,要是硬实的,按压下去不会瘪,就说明颗粒饱满,糖分足;要是摸起来软塌塌的,一按就瘪,那就是水分少,或者已经不新鲜了,做出来的粑肯定没味儿。”
春花拿着玉米棒,按照三秒说的诀窍一一对照:“这么说,须子焦黑、苞叶紧实、颗粒硬实,这三样都占了,就是最甜的玉米?”
“对!”三秒点头,“而且咱们合作社种的‘三秒种’甜玉米,本身品种就好,只要挑对了,甜度绝对够。走,咱们现在就去玉米地,我带你实战挑一次,你亲手挑过,就记住了。”
两人扛着个空竹篮,往合作社的玉米地走去。此时的玉米地一片翠绿,玉米棒垂在茎秆上,像一个个胖娃娃,风一吹,苞叶哗啦作响,满是生机。三秒带着春花走到最里面的一块地,说:“这块地的玉米种得最早,现在正是成熟的时候,甜玉米最多,咱们就在这儿挑。”
春花放下竹篮,迫不及待地钻进玉米地,学着三秒的样子,先看玉米须。她扒开一棵玉米的苞叶,看见里面的须子是青黄色的,就摇摇头,把苞叶合上,继续找下一棵。走了没几步,她发现一棵玉米的须子是焦黑色的,赶紧喊三秒:“三秒,你看这棵,须子是黑的!”
三秒走过去,扒开苞叶看了看,又用手捏了捏苞叶,笑着说:“不错啊,这棵苞叶也紧实,再摸摸颗粒。”
春花伸手摸了摸里面的颗粒,硬邦邦的,饱满得很,她高兴地说:“颗粒也硬实!这棵肯定甜!”说着,就小心翼翼地把玉米棒掰下来,放进竹篮里。
刚开始挑的时候,春花还时不时要问三秒,挑错了几次——有次把须子半黑半青的玉米掰了下来,三秒说“这棵还没完全熟透,甜度差点意思”;还有次挑了个苞叶紧实,但颗粒有点软的,三秒说“这棵可能水分流失了,口感会差”。但挑着挑着,春花就越来越熟练,不用三秒提醒,也能准确挑出符合“三诀窍”的玉米。
玉米地里的玉米须很扎人,没一会儿,春花的手指就被刺得发红,还有点痒,她却顾不上挠,一门心思地找好玉米。三秒看她这么认真,也没打扰她,自己也在一旁挑,时不时帮她把挑好的玉米放进竹篮里。
太阳渐渐升高,晒得人有些热,春花的额头上渗出了汗珠,后背的衣服也湿了一片,可竹篮里的玉米却越来越多,金黄的玉米棒堆在篮子里,看着就喜人。“三秒,你看,这些应该都是好玉米吧?”春花擦了擦汗,指着竹篮里的玉米问。
三秒走过来,随手拿起一个玉米棒,看了看须子,摸了摸颗粒,点头说:“不错不错,这次挑的比上次好太多了,这些玉米做出来的粑,甜度肯定能上一个台阶。”
两人提着满满一竹篮玉米回到合作社,称重一看,足足有二十斤。春花把玉米倒在案板上,开始挨个清洗、剥粒。剥粒的时候,她明显感觉到,这次挑的玉米颗粒比上次的更饱满,每一粒都金灿灿的,泛着油亮的光,凑近闻闻,已经能闻到淡淡的甜香。
接下来磨浆、发酵,春花都按照上次的步骤来,只是在发酵时,她特意多等了半小时,想着让玉米浆发酵得更充分些,甜度更足。等玉米浆发酵好,倒进蒸笼里蒸的时候,厨房里很快就弥漫开了甜香,这次的甜香比上次更浓郁,更醇厚,飘得满合作社都是。
合作社的陈老五路过厨房,闻到香味,忍不住探头进来:“春花,你这又做玉米粑呢?这次的香味咋比上次还浓?闻着就更甜!”
春花笑着说:“这次跟三秒学了挑玉米的诀窍,挑的都是最甜的玉米,等会儿蒸好了,您可得尝尝,看看是不是更甜了。”
没一会儿,玉米粑蒸好了。春花揭开蒸笼盖,一股热气扑面而来,伴随着更浓的甜香。蒸好的玉米粑比上次的颜色更金黄,看起来更紧实,用筷子夹起来,还能感觉到沉甸甸的。她先给三秒递了一个:“你先尝尝,看看甜度怎么样。”
三秒接过玉米粑,咬了一口,细细品了品,眼睛一亮:“甜!比上次甜多了,而且这甜不是齁甜,是那种很醇厚的甜,带着玉米本身的香味,口感也更紧实,好吃!”
陈老五也赶紧拿了一个,咬了一口,连连点头:“确实甜!比上次的好吃多了,这玉米选得好啊!春花,你这手艺越来越好了!”
春花自己也尝了一个,甜香在嘴里散开,比上次的玉米粑确实甜得更醇,口感也更好,她心里满是欢喜。她知道,这次能做出这么好吃的玉米粑,多亏了三秒教她挑玉米的诀窍。看来不管做什么事,都得讲究方法,找对了方法,才能把事情做好。
接下来的几天,春花又按照三秒教的诀窍挑玉米,做了好几批玉米粑,每次赶集都能卖得精光,顾客们都说“这次的玉米粑比上次更甜了”“越来越好吃了”。春花把挑玉米的诀窍也教给了合作社的其他社员,大家都说:“学会了挑玉米,以后咱们的玉米粑肯定能卖得更好!”
看着大家满意的笑容,春花心里也乐开了花。她知道,这小小的玉米粑,不仅承载着大家的期待,也藏着望海坡土地的馈赠。只要用心对待每一颗玉米,用心做好每一个玉米粑,就一定能让更多人尝到望海坡的甜,让望海坡的农产品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