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首单的纪念-《三秒种大田》

  合作社挂牌当天的午后,阳光变得格外柔和,透过牌楼的缝隙洒在地面上,形成斑驳的光影。社员们还围着刚上墙的章程讨论,远处就传来了货车的轰鸣声——贵阳超市的土豆订单到了。

  三秒赶紧迎了出去,只见一辆印着“望海坡合作社专供”的蓝色货车缓缓停下,车身上的白色字体在阳光下格外醒目。司机跳下车,笑着递过来一份订单:“三秒老板,这是贵阳超市的五千斤土豆,按你们的要求,每箱都贴了品质标签,您点点数。”

  三秒接过订单,指尖触到纸面时,心里泛起一阵暖意。订单上清晰地写着“购货方:贵阳惠民生鲜超市”“供货方:望海坡种植专业合作社”,日期正是挂牌当天,下方还盖着双方的红色公章。他小心翼翼地把订单折好,对身边的社员说:“这是咱挂了牌子后,挣的第一笔正经生意,得好好记着这份实在。”

  说完,他转身跑进合作社办公室,找了一瓶胶水,又搬来一张凳子,踩着凳子把订单复印件贴在了牌楼后的白墙上。他还特意找来一支红笔,在日期上画了个圆圆的圈,像是给这份订单盖了个“纪念章”。“以后不管走多远,看到这张订单,就能想起今天的日子,想起咱是从哪开始的。”三秒摸着墙上的订单,语气里满是感慨。

  社员们都围了过来,看着墙上的订单,脸上满是自豪。李大叔笑着说:“以前咱卖土豆,就是一张手写的小纸条,现在不一样了,有正规订单,还有合作社的牌子,咱也是‘正规军’了!”

  王二婶也凑上前,仔细看着订单上的字:“五千斤呢!这要是在以前,得卖好几天,现在一个订单就搞定了,还是合作社厉害。”

  接下来的日子里,订单一张接一张地来。遵义超市的两千斤土豆订单、县城超市的四千斤土豆订单、还有邻市经销商的三千斤土豆制品订单……每收到一张新订单,三秒都会把复印件贴在牌楼上,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渐渐贴满了整面墙。五颜六色的纸张在墙上铺开,有的是白色的A4纸,有的是粉色的便签纸,还有的是印着花纹的合同纸,远远看去,像一道彩色的瀑布,格外亮眼。

  有一次,贵阳超市的王采购员来合作社考察,看到墙上的订单墙,惊讶地说:“三秒,你这订单墙太有意义了!每张订单都是一个脚印,看着就觉得踏实。”

  三秒笑着说:“这些订单不仅是生意,更是大伙的信任。贵阳的订单、遵义的订单、县城的订单,每一张都记着谁帮了咱,咱得对得起这份信任。”

  王采购员点点头,指着最上面的那张贵阳订单说:“我还记得第一次跟你合作时,你说‘品质绝对没问题’,现在看来,你做到了。以后咱们还要继续合作,让你这订单墙贴得更满、更亮!”

  随着订单越来越多,订单墙成了望海坡的一道“风景”。村里的老人没事就会来看看,指着墙上的订单说:“这张是贵阳的,这张是遵义的,咱望海坡的土豆都卖到这么远的地方了!”孩子们也喜欢围着订单墙跑,还会指着上面的字问:“叔叔,这上面写的是什么呀?是不是都是买土豆的?”

  有一次,三秒的小侄子指着一张粉色订单问:“小叔,这张订单为什么是粉色的呀?”

  三秒蹲下身,指着订单上的“土豆粉条”字样说:“这是卖土豆粉条的订单,粉色代表香甜,就像咱的土豆粉条一样,又软又糯。”

  小侄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又问:“那以后还会有更多颜色的订单吗?”

  “会的。”三秒摸了摸侄子的头,眼里满是期待,“以后咱们还要开发更多产品,卖到更多地方,让这订单墙有红色、黄色、绿色,变成一道真正的彩虹墙。”

  夕阳西下时,三秒常常会站在订单墙前,一张一张地看那些订单,回忆着每一笔生意的故事。他知道,这些订单不仅是合作社成长的见证,更是望海坡人奋斗的足迹。从第一张贵阳订单,到后来的一张张订单,每一张都承载着信任与希望,每一张都指引着合作社向更远的地方前行。

  风吹过牌楼,墙上的订单轻轻晃动,像是在诉说着望海坡的故事。三秒相信,未来的日子里,这道“彩色瀑布”会越来越长,越来越亮,陪着合作社一起,把望海坡的名字,传遍更多、更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