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外来的参观-《三秒种大田》

  盛夏的望海坡,梯田里的土豆苗长势喜人,翠绿的叶片在风中轻轻摇曳。合作社的牌楼下,突然来了一群陌生面孔——邻村的张村长带着几个村民代表,手里拿着笔记本,正围着“望海坡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牌匾打量。

  三秒刚从地里回来,看到他们,赶紧热情地迎了上去:“张村长,稀客啊!快到合作社里坐,我给你们泡点玉米须茶。”

  张村长却没动,指着牌匾上的鎏金大字,开门见山地问:“三秒,不绕弯子了,我们今天来,就是想问问,加入你们合作社,到底能赚多少钱?我们村也想搞合作社,可大伙心里没底,就想来你们这取取经。”

  他身后的几个村民也跟着点头,其中一个中年汉子着急地说:“是啊,我们种了一辈子地,就怕搞合作社赚不到钱,还白忙活一场。你们这牌子挂得这么亮,肯定有赚钱的门道,给我们说说呗!”

  三秒听了,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笑着说:“张村长,钱的事急不得,我先领你们去仓库看看,你们看完就明白了。”

  他带着一行人来到合作社的仓库,仓库角落里放着几个铁皮柜,里面整齐地码着这些年的账本。三秒打开一个柜子,拿出去年的分红账本,翻到社员分红那一页,递到张村长面前:“您看,这是去年的分红记录。陈老五家有五亩地,还在合作社里负责分拣土豆,年底分了八千多;王二婶家三亩地,平时帮着包装土豆制品,分了五千多;就连家里只有一亩地、偶尔来帮忙的李大爷,也分了一千多。”

  张村长和村民代表们凑在一起,仔细看着账本上的数字,每一笔都记得清清楚楚,还有社员的签名和手印。那个中年汉子忍不住问:“这么说,加入合作社,最少也能多赚一千多?”

  “这只是分红,还没算平时干活的工钱。”三秒补充道,“社员在合作社里干活,每天有八十块的工钱,要是遇到采收旺季,工钱还能涨到一百块。而且,合作社统一采购种子、化肥,比个人买能便宜不少,这也是省钱的门道。”

  张村长放下账本,若有所思地问:“那你们这合作社,靠的就是多卖钱、多分红?”

  “不全是。”三秒摇了摇头,指着账本上的“品质检测记录”那一页说,“张村长,您看,我们合作社每天都会对采收的土豆进行品质检测,不达标的土豆,宁愿自己留着吃,也绝不卖给客户。去年有一次,一批土豆因为下雨,表皮有点瑕疵,我们直接销毁了,损失了两千多块,但也保住了‘望海坡’的牌子。”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格外认真:“这牌子本身不值钱,就是一块松木、一层鎏金。值钱的是牌子背后,咱大伙守着的规矩——‘实在种、实在卖’。种地不掺假,卖货不哄人,客户才愿意买咱的土豆,才愿意给咱高价钱;社员之间互相信任、互相帮衬,合作社才能长久,大伙才能一直赚钱。”

  张村长听了,沉默了片刻,又问:“那你们这合作社的章程,也是按这个规矩定的?”

  “对!”三秒领着他们来到牌楼下的章程墙前,“您看,这是我们的合作社章程,‘按地入股、按劳分红’‘品质第一、绝不掺假’,每一条都是大伙一起商量定的,谁也不能违反。要是有人想以次充好、耍小聪明,不仅会被取消分红,还会被赶出合作社。”

  张村长和村民代表们围着章程墙,一边看一边点头,那个中年汉子还掏出笔记本,把“品质第一、绝不掺假”“大事共议、小事协商”等条款认真记了下来。张村长感慨地说:“以前总觉得,搞合作社就是找个名头多卖钱,今天才明白,真正值钱的不是牌子,是牌子背后的人,是大伙一起守的规矩。你们这‘实在’二字,才是最金贵的。”

  临走时,张村长紧紧握住三秒的手:“三秒,今天真是没白来!你们的经验,我们记下了。回去后,我们也按你们的法子,先定规矩、聚人心,再慢慢搞合作社。以后要是遇到不懂的,还得向你们请教。”

  “没问题!”三秒爽快地答应,“都是乡里乡亲的,互相帮衬是应该的。只要大伙都实在种地、实在做事,不管哪个村的合作社,都能把牌子挂亮,把日子过好。”

  看着张村长一行人远去的背影,三秒心里格外踏实。他知道,合作社的价值,从来不是靠牌子的光鲜,而是靠大伙的诚信和坚守。只要守住“实在”二字,不管是望海坡的合作社,还是邻村的合作社,都能在土地上种出希望,种出红火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