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望海坡,梯田里的土豆苗已长到半尺高,翠绿的叶片在风中轻轻摇曳,空气中满是清新的泥土香。合作社的牌楼下,停着一辆陌生的货车,来自外地的客商周老板正围着“望海坡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牌匾打量,时不时伸手摸一摸木牌上的纹路,眼神里满是好奇。
三秒笑着迎上前,递过一杯刚泡好的玉米须茶:“周老板,一路辛苦。您先歇会儿,我给您讲讲这牌子的故事,听完您再决定要不要订咱的土豆。”
周老板愣了一下,随即笑着点头:“好啊!我走南闯北收了这么多年土豆,还是头一次听说看土豆前先听牌子故事的,我倒要听听这牌子里藏着啥门道。”
三秒领着周老板走到牌楼旁,指着挂在柱上的老锄头,缓缓开口:“这把锄头,是我爷爷用了三十年的老物件。以前咱望海坡的人,都是各干各的种地,种出的土豆要么卖不上价,要么没人收。我爷爷看着着急,就提议大伙合伙干,还把这把老锄头拿出来,说‘种地靠的是实在,合伙也得靠实在,这锄头能种出好土豆,咱合伙也能闯出好路子’。”
他顿了顿,又指向木牌上的木节:“这牌子是村里的陈老五叔做的,用的是后山的老松木,特意留了这几处木节。陈叔说‘木头有节才结实,合作社有规矩才长久’。刚开始办合作社的时候,大伙一起定章程,从‘按地入股、按劳分红’到‘品质第一、绝不掺假’,每一条都吵了好几回,最后才定下来,写在牌楼下的石板上,谁也不能违反。”
周老板听得认真,时不时点头,还掏出笔记本记了几笔。三秒继续说:“去年秋收的时候,有批土豆因为下雨,表皮有点瑕疵,虽然不影响口感,但不符合咱的品质标准。有人说‘偷偷混在好土豆里卖了吧,没人会发现’,但大伙都不同意,最后把那批土豆全销毁了,损失了两千多块。我爷爷说‘宁肯少赚钱,也不能让牌子蒙了尘,咱丢不起那人’。”
他还跟周老板讲了社员们的故事:李大叔用旧算盘算遍了每一季的收成,从不敢错一个数;王二婶的针线笸箩里,总装着给干活人缝补衣裳的针线;春花奶奶的老陶瓮,记着大伙一起熬过的苦日子……每一个故事,都透着望海坡人的实在与坚持。
周老板越听越动容,当三秒讲到外地收购商想多给两成钱让贴牌卖假土豆,三秒当场拒绝时,他忍不住拍了拍手:“好!就冲你们这份实在,这土豆我订了!不仅订,我还要多订一千斤!”
三秒有些意外:“周老板,您还没看咱的土豆呢,怎么就确定要订了?”
周老板笑着说:“不用看了!我收了这么多年土豆,最看重的就是人品和信誉。你们这牌子背后的故事,比任何好土豆都金贵——爷爷的老锄头藏着初心,社员的规矩透着实在,你们守着品质不掺假,这份‘实在劲儿’,比土豆的口感还重要。我买的不只是土豆,是你们这牌子背后的放心,值!”
说着,周老板从公文包里掏出合同,当场填了五千斤土豆的订单,还特意在备注里写了“优先供应,长期合作”。他握着三秒的手说:“以后我就认准你们望海坡的土豆了,也会介绍更多客商来,让更多人知道,这‘望海坡’的牌子,是靠实在做出来的!”
送走周老板后,陈老五正好路过,看到订单上的数字,笑着对三秒说:“还是你这办法好,给客商讲牌子的故事,比说多少句‘咱土豆好’都管用。这故事里藏着咱的真心,别人能听进去,也能信得过。”
三秒点点头:“是啊,这牌子的故事,就是咱望海坡人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记着咱怎么从各干各的,走到一起合伙过日子;记着咱怎么从没门路没渠道,到把土豆卖到贵阳、遵义,甚至外地。以后不管来多少新客商,我都要给他们讲这牌子的故事,让他们知道,‘望海坡’这三个字,不是随便说说的,是靠大伙一起干出来的。”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牌楼上,木牌上的鎏金大字和上方的铜牌交相辉映,格外温暖。三秒站在牌楼下,看着远处的梯田,心里满是踏实。他知道,这牌子的故事还会继续,会有更多客商听到这些故事,会有更多人知道望海坡的土豆,知道望海坡人的实在。而这“实在劲儿”,会像这老松木牌匾一样,经得起岁月的考验,让“望海坡”的名字,一直亮下去,一直传下去。
三秒笑着迎上前,递过一杯刚泡好的玉米须茶:“周老板,一路辛苦。您先歇会儿,我给您讲讲这牌子的故事,听完您再决定要不要订咱的土豆。”
周老板愣了一下,随即笑着点头:“好啊!我走南闯北收了这么多年土豆,还是头一次听说看土豆前先听牌子故事的,我倒要听听这牌子里藏着啥门道。”
三秒领着周老板走到牌楼旁,指着挂在柱上的老锄头,缓缓开口:“这把锄头,是我爷爷用了三十年的老物件。以前咱望海坡的人,都是各干各的种地,种出的土豆要么卖不上价,要么没人收。我爷爷看着着急,就提议大伙合伙干,还把这把老锄头拿出来,说‘种地靠的是实在,合伙也得靠实在,这锄头能种出好土豆,咱合伙也能闯出好路子’。”
他顿了顿,又指向木牌上的木节:“这牌子是村里的陈老五叔做的,用的是后山的老松木,特意留了这几处木节。陈叔说‘木头有节才结实,合作社有规矩才长久’。刚开始办合作社的时候,大伙一起定章程,从‘按地入股、按劳分红’到‘品质第一、绝不掺假’,每一条都吵了好几回,最后才定下来,写在牌楼下的石板上,谁也不能违反。”
周老板听得认真,时不时点头,还掏出笔记本记了几笔。三秒继续说:“去年秋收的时候,有批土豆因为下雨,表皮有点瑕疵,虽然不影响口感,但不符合咱的品质标准。有人说‘偷偷混在好土豆里卖了吧,没人会发现’,但大伙都不同意,最后把那批土豆全销毁了,损失了两千多块。我爷爷说‘宁肯少赚钱,也不能让牌子蒙了尘,咱丢不起那人’。”
他还跟周老板讲了社员们的故事:李大叔用旧算盘算遍了每一季的收成,从不敢错一个数;王二婶的针线笸箩里,总装着给干活人缝补衣裳的针线;春花奶奶的老陶瓮,记着大伙一起熬过的苦日子……每一个故事,都透着望海坡人的实在与坚持。
周老板越听越动容,当三秒讲到外地收购商想多给两成钱让贴牌卖假土豆,三秒当场拒绝时,他忍不住拍了拍手:“好!就冲你们这份实在,这土豆我订了!不仅订,我还要多订一千斤!”
三秒有些意外:“周老板,您还没看咱的土豆呢,怎么就确定要订了?”
周老板笑着说:“不用看了!我收了这么多年土豆,最看重的就是人品和信誉。你们这牌子背后的故事,比任何好土豆都金贵——爷爷的老锄头藏着初心,社员的规矩透着实在,你们守着品质不掺假,这份‘实在劲儿’,比土豆的口感还重要。我买的不只是土豆,是你们这牌子背后的放心,值!”
说着,周老板从公文包里掏出合同,当场填了五千斤土豆的订单,还特意在备注里写了“优先供应,长期合作”。他握着三秒的手说:“以后我就认准你们望海坡的土豆了,也会介绍更多客商来,让更多人知道,这‘望海坡’的牌子,是靠实在做出来的!”
送走周老板后,陈老五正好路过,看到订单上的数字,笑着对三秒说:“还是你这办法好,给客商讲牌子的故事,比说多少句‘咱土豆好’都管用。这故事里藏着咱的真心,别人能听进去,也能信得过。”
三秒点点头:“是啊,这牌子的故事,就是咱望海坡人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记着咱怎么从各干各的,走到一起合伙过日子;记着咱怎么从没门路没渠道,到把土豆卖到贵阳、遵义,甚至外地。以后不管来多少新客商,我都要给他们讲这牌子的故事,让他们知道,‘望海坡’这三个字,不是随便说说的,是靠大伙一起干出来的。”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牌楼上,木牌上的鎏金大字和上方的铜牌交相辉映,格外温暖。三秒站在牌楼下,看着远处的梯田,心里满是踏实。他知道,这牌子的故事还会继续,会有更多客商听到这些故事,会有更多人知道望海坡的土豆,知道望海坡人的实在。而这“实在劲儿”,会像这老松木牌匾一样,经得起岁月的考验,让“望海坡”的名字,一直亮下去,一直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