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第三十五回 第五节 太湖寻踪二-《溟渊水劫》

  太湖寻踪(二)

  扫描图里显示,马迹山水域下方三十米处,赫然呈现出一座庙宇的轮廓。虞明拿出手持扫描仪器打开,发现在主殿位置,有个明显的圆形物体正在发出微弱的磁场反应,探测仪器显示其材质为青铜。

  “看这里。” 海蓝蓝的指尖点在屏幕边缘,“声呐图的比例尺,和爷爷笔记里的潜水图完全一致。”

  虞明放大图像时,玉佩突然又开始发烫。

  “明天是农历七月十六,” 海蓝蓝突然开口,声音里带着难以置信的轻颤,“爷爷说过,月圆后的第一天,湖底的水流会形成特殊的漩涡通道。”

  风突然转向,带着湖水的腥甜掠过两人之间的空隙。虞明闻到海蓝蓝发间的清香与自己身上的防晒喷雾味道交织在一起,像某种无声的承诺。

  他伸手将被风吹乱的碎发别到她耳后,指尖触到那枚青铜莲花坠子时,玉佩的热度突然变得滚烫。

  “明天清晨,” 他听见自己的声音异常坚定,“我们去找那座古寺。”

  海蓝蓝抬头时,阳光恰好落在她眼底。虞明看见太湖的波光在她瞳孔里碎成千万点金芒,像有无数细碎的星辰坠入其中。他突然明白,母亲地图上的标记、海蓝蓝爷爷笔记里的密码、青铜镜的光斑,或许都在指引着同一个答案 —— 那个关于失踪者、关于水下古寺、关于他们彼此命运的终极谜题,即将在明日的晨光里,随着湖底升起的佛光一同揭晓。

  暮色渐浓时,他们在湖边的渔家客栈住下。晚饭时,老板娘端来刚捕捞的银鱼炒蛋,说起月圆之夜马迹山的传说:

  “老一辈人讲,明镜佛显灵的时候,水面会开出金色的莲花,能照见人心里最想见到的人。”

  海蓝蓝握着筷子的手顿了顿,望向窗外渐渐暗下去的湖面。虞明顺着她的目光望去,只见夕阳的余晖在水面铺成金色的道路,尽头处的马迹山影被暮色晕染成淡紫色,像幅正在慢慢干涸的水墨画。

  夜里,虞明被玉佩的灼烫惊醒。他走到窗边,看见海蓝蓝正站在客栈的露台上,手里捧着那本笔记。月光在她肩头织出层银纱,青铜莲花坠子在颈间轻轻晃动,与他胸前的玉佩产生着奇妙的共鸣。

  “睡不着?” 他走过去时,听见自己的脚步声在寂静里格外清晰。

  海蓝蓝转过头,月光在她脸上投下柔和的阴影:

  “爷爷失踪那天,也是这样的月夜。搜救队说湖底水流太乱,根本无法下潜。”

  虞明顺着她的目光望向湖面,月光在水波上碎成摇晃的银链。他突然注意到,那些波光粼粼的水纹里,似乎有微弱的光点在规律闪烁,像某种神秘的摩斯密码。

  “你看。” 他指向水面,“那些光斑的频率,和实验室探测到的磁场反应完全一致。”

  海蓝蓝翻开笔记最后一页,那里画着简单的波形图,旁边标注着 “佛灯频率”。当她将手机的手电筒对准页面时,墨迹突然泛起淡淡的银光,与湖面上的光斑产生了奇妙的共振。

  海蓝蓝的手指轻轻沿着那银色的波形滑动,眼神中透着神秘与专注,缓缓说道:

  “爷爷说这是古寺的钟声转化成的水流密码,只有特定的月圆之夜才会显现。”

  她的声音在静谧的空间里回荡,仿佛带着岁月的回响。提及爷爷,她的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

  爷爷一生痴迷于水下考古,对那座神秘的水下古寺更是有着深入的研究。在她的记忆中,爷爷总是对着一些古老的典籍和地图喃喃自语,那些日子里,家中弥漫着神秘的气息。

  后来爷爷意外离世,留下了许多未竟的研究,而这些关于水流密码的说法,便是从爷爷的笔记和偶尔的只言片语中得知的。

  虞明听着海蓝蓝的话,心中一动,突然想起了什么。他急忙蹲下身子,从背包里一阵翻找,最后小心翼翼地拿出那半块青铜镜。这半块青铜镜是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得到的,当时只觉得它造型古朴,有着独特的韵味,便一直带在身边。

  此刻,月光如水,透过窗户洒在青铜镜上。奇异的事情发生了,当月光穿过镜面时,反射在墙上的光斑突然排列成清晰的文字。

  虞明和海蓝蓝都瞪大了眼睛,紧紧盯着墙上的光斑。那些由光点组成的篆书,仿佛带着某种古老的魔力,在墙上闪烁着微光。两人凑近仔细辨认,翻译过来竟是 :

  “莲心涡,子母镜,合则见佛”。

  “子母镜……” 海蓝蓝的呼吸一下子变得急促起来,她的眼神中满是震惊与兴奋。“爷爷的笔记里提过,明镜佛的两面铜镜,分别刻着‘子’和‘母’。”

  她回忆起爷爷笔记中的记载,关于明镜佛的传说一直笼罩着神秘的色彩。据说这两面铜镜拥有神奇的力量,是开启古寺中某个重大秘密的关键。

  多年来,爷爷一直在寻找这两面铜镜的下落,却始终一无所获。如今,这半块青铜镜的出现,以及这神秘的文字,难道意味着他们已经接近了那个隐藏多年的秘密?

  虞明低头看向自己胸前挂着的玉佩,在月光的映照下,羊脂玉深处的莲花纹路似乎变得更加清晰。他的心中涌起一种强烈的预感,这枚玉佩或许不是普通的饰物,而是开启某个秘密的钥匙。

  这枚玉佩是母亲留给他的,从小他就佩戴在身上,母亲曾说这玉佩对家族有着特殊的意义,只是一直没有详细说明。如今看来,它和这一系列的线索似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就像海蓝蓝的青铜莲花坠,那是海蓝蓝家族传承下来的,据说也和水下古寺有关;像那半块青铜镜,看似偶然所得,实则可能是命运的安排;像虞明母亲留下的旧地图,上面标记着一些神秘的地点,一直以来虞明都不知道那些地点的含义,现在想来,所有的线索都在指向同一个终点 —— 那座神秘的水下古寺。

  他们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谜团之中,每一个线索都是解开谜团的关键拼图。而此刻,他们已经找到了几块重要的拼图,似乎距离揭开古寺那隐藏千年的秘密只有一步之遥。

  两人对视一眼,眼中都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们知道,无论前方等待着什么,都要顺着这些线索继续探寻下去,揭开古寺背后那神秘的面纱,让那些沉睡在水下的历史重见天日。

  夜色渐深,湖面的光斑渐渐隐去。海蓝蓝将笔记小心地收好,指尖无意中触碰到虞明的手背。两人同时缩回手,又在同一瞬间望向对方,月光下的对视里,有种难以言喻的情愫在悄然滋生。

  “明天,” 虞明率先打破沉默,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不管找到什么,我们一起面对。”

  海蓝蓝点头时,鬓角的碎发轻轻拂过脸颊。虞明看着她眼底跳动的月光,突然觉得胸口的玉佩不再那么烫了,那团微弱的火似乎变得温暖起来,像某种无声的守护。

  第二天清晨,天还没亮,两人就已经来到湖边。东方的天空泛起鱼肚白,湖面平静得像一面巨大的镜子。海蓝蓝将那半块青铜镜放在望湖亭的石碑上,虞明则取出手机,调出实验室的声呐图像。

  随着第一缕阳光越过马迹山的峰顶,奇迹发生了。青铜镜反射的光线与声呐图像的电子信号产生了共振,在湖面上投射出一道清晰的光柱。光柱所指的方向,正是声呐图中标注的古寺主殿位置。

  “看那里!” 海蓝蓝指着光柱入水的地方,水面正在形成一个小小的漩涡,漩涡中心泛着奇异的青绿色光芒。

  虞明低头看向玉佩,羊脂玉深处的莲花纹路已经完全显现,像一朵正在缓缓绽放的莲花。他忽然明白,母亲留下的地图、爷爷的潜水笔记、青铜镜的秘密,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引导他们来到这里,找到那座沉睡在湖底的古寺,解开那些尘封已久的谜团。

  当阳光完全升起,湖面的漩涡渐渐扩大。虞明和海蓝蓝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里看到了坚定。他们知道,接下来的旅程将会充满未知与危险,但他们也知道,只要在一起,就有勇气面对一切。

  两人整理好潜水装备,一步步走向湖边。水波漫过脚踝时,虞明握紧了海蓝蓝的手。她的指尖微凉,却带着让人安心的力量。

  他们的目光同时投向那片泛着青光的漩涡,那里不仅沉睡着一座千年古寺,还沉睡着两代人的记忆与秘密,以及等待他们去发现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