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十一年十二月十五,寒冬的雪粒子簌簌落在双时守护阁的青瓦上,却没挡住 “童守传习院” 里的暖意。四十余名小小守护者围着长桌,正忙着打包 “定制版暖冬包”—— 与往年不同,今年的暖冬包不再是统一规格,而是根据双时空特殊群体的需求精心准备:给独居老人的包里里多了防滑棉鞋和便携暖手炉,给残疾工匠的包里放了特制的工具手套和加热坐垫,给天启渔村的孩子们则准备了防水棉靴和绘图本,每个包裹上还系着红绳,挂着一张手写的 “守护联系卡”,上面印着小守护者的名字和时空共鸣镜的紧急联络码。
辰时刚过,阿海就背着一个鼓鼓的布包走进传习院。他穿着浅红色 “传习导师” 礼服,领口沾了点雪沫,布包里装着昨晚和阿蕊一起整理的 “暖冬关怀清单”,上面详细记录着每位受助者的需求:“张奶奶有风湿,需要加绒护膝;李爷爷是木匠,左手不便,要送带魔术贴的手套;天启的阿溪妹妹
辰时刚过,阿海就背着一个鼓鼓的布包走进传习院。他穿着浅红色 “传习导师” 礼服,领口沾了点雪沫,布包里装着昨晚和阿蕊一起整理的 “暖冬关怀清单”,上面详细记录着每位受助者的需求:“张奶奶有风湿,需要加绒护膝;李爷爷是木匠,左手不便,要送带魔术贴的手套;天启的阿溪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