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童守共建拓域?攻坚破双壁-《时空基石》

  宣德二十年三月廿九,暮春的风带着新生的暖意,吹进 “老艺共生工坊” 的跨时协作区。区内科创感十足的 “西域工坊规划图” 铺满整面墙,标注着老布染坊、竹编区、质检站的精确位置;时空共鸣镜前的研发台上,阿雅团队正对着欧洲宫廷纹样图谱,调试 “中西合璧” 的刺绣配色,阿波团队则测试老布的耐低温处理工艺 —— 今天,双时空老艺要启动西域 “双时老艺工坊” 的共建筹备,更要攻克欧洲宫廷挂毯的跨文化研发难题,让老艺的技术与标准真正扎根外邦,实现从 “输出产品” 到 “输出体系” 的跨越。

  辰时刚过,阿海就穿着绣着 “工坊共建总监” 字样的浅红色 “传习导师” 礼服,站在协作指挥台前核对规划细节。他的礼服口袋里装着《西域双时老艺工坊建设手册》,核心模块按 “本土化适配” 原则设计:“老布染坊:采用宣德草木染工艺 天启海水固色技术,配备西域当地易得的红柳皮染料;质检站:按双时空标准配置测针仪、防潮检测仪,同时培训 5 名西域本土质检员;产品定位:以西域游牧需求为核心,生产防水香囊、折叠竹编餐盒等实用品”。“共建不是‘照搬工坊’,是‘标准 本土化’的融合,” 阿海对着双时空的筹备团队说,“比如染料选择,红柳皮在西域随处可见,用它替代宣德的艾草染,既能降低成本,又能做出符合当地审美的暗红色,这才是可持续的本土化。”

  阿蕊这时正带着西域工匠代表(通过时空共鸣镜连线)参观宣德老艺工坊。西域工匠木合买提指着老布染缸里的染料,好奇地问:“红柳皮染出的布,能达到你们‘耐晒褪色率≤10%’的标准吗?” 阿蕊立刻让张奶奶现场演示:“我们昨天用红柳皮做了染色测试,” 张奶奶拿出样品,用模拟西域紫外线的仪器照射,“连续 72 小时照射后,褪色率只有 8%,完全达标,而且颜色比艾草染更符合你们的喜好。” 木合买提激动地记录下工艺参数,承诺会尽快在西域筹备染料采集点,为工坊建设铺路。

  新学员小辰和小妍负责 “欧洲宫廷挂毯研发组” 的辅助工作。小辰对着欧洲纹样图谱,分析中西审美差异:“欧洲宫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