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重开科举-《明末:坐拥十万死士,你让我低调》

  关闭系统面板,陈墨猛的从床上坐起。

  这两万名拥有特殊技能的死士,足以撼动整个世界!!!

  收复江南,平定内乱。

  这些不过是第一步。

  真正的重振华夏,不是单纯的武力征服。

  而是让华夏在各个领域。

  立于世界之巅!

  他缓缓睁开眼睛,六个全新的计划,在脑海中浮现。

  神火计划!

  核心便是火枪的全面革新和研究。

  从燧发枪的普及,到纸壳定装弹的量产。

  再到线膛枪的改良,以及刺刀的全面装配!

  最终的目标,是打造出一支能够碾压世界的无敌陆军!

  开山计划!

  核心在于火炮的迭代升级。

  从现有的青铜炮,到标准化铸造的铁炮。

  再到开花弹的研发,以及轻量化野战炮的实现。

  未来的火炮,不再是笨重的攻城器械。

  而是能跟着步兵协同作战,提供火力支援的战争利器!

  玄武计划!

  核心则是甲胄的革新。

  利用系统加强的冶炼技术,打造出更加坚韧的材料。

  制造出足以抵御火枪射击的胸甲。

  配合上超越这个时代的避弹弧设计。

  他旗下的玄甲军,便有了最强的矛和最强的盾!

  当然,军事力量的发展,也不能将民生给落下。

  第四个计划,神农计划!

  改良曲辕犁,推广联合水车灌溉,利用岐黄兵进行作物杂交优选。

  甚至,要开始研究草木灰、绿肥等原始的氮磷钾肥。

  从根源上,解决这片土地几千年都未曾真正吃饱过的百姓!

  岐黄计划,核心自然是医学的研究。

  有了岐黄兵。

  酒精消毒可以开始大规模推广。

  基础的外科手术员,也可以配备到每一个军团。

  让麾下的将士伤亡率,降到最低。

  让这个时代泛滥的瘟疫,不再是百姓的催命符。

  就是不知道能不能提前研究出青霉素之类的跨时代药品……

  不过……不去试试,怎么会知道呢?

  而最后一个计划,也是最重要的计划!

  叫什么名字没想好。

  不过倒是让陈墨想起了前世看过的一个梗。

  关于重生到阿斗身上,会对诸葛亮说什么。

  “相父……您看这水壶烧开之后,似乎可以产生力量,顶起壶盖!”

  不过当时也就当成一个乐子来看。

  回复说的也很对,三国时代,想发明蒸汽机,不管从哪个层面,都是不现实的。

  但现在是1645年!

  距离历史上发明蒸汽机的时间,只相差四十三年!

  距离瓦特突破蒸汽机的核心技术,也只有一百一十年!

  一切!皆有可能!

  提前三百年开启华夏工业革命,彻底改写历史走向。

  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梦!

  当然,这一切,还需要无数千千万万普通人的智慧。

  不过总算有了一个好的开始!

  想到这里,一盆冷水突然从天而降。

  十七世纪,最缺的是什么?

  人才!

  准确的说,是可以为他所用的人才!

  总不能是那些每天子曰子曰的儒生吧?

  他们好点的会吟诗作对。

  差点的整天的心思都是勾心斗角。

  要么就是让你站起来敬酒。

  指望他们去优化弹道?

  还是去拿着手术刀做手术?

  天方夜谭嘛!

  想到此处,陈墨冷静下来,那颗因获得新死士而躁动的心,也平静下来。

  他最大的弱点,终于暴露了出来。

  时代,终究是有局限性的。

  就算他有超越这个时代的知识储备,还有系统的辅助。

  也需要这个时代的人,能理解、执行他的想法。

  甚至发扬光大、

  而这些人才能从哪里来呢……

  当然是考试!

  也就是科举!

  要不?

  给这些古代人也来一场高考?感受一下他曾经的痛苦?

  第二日,皇极殿。

  大殿之中站满了所有朝中四品以上的官员。

  就连告病请假的大臣,都被叫了过来。

  所有人都预感到,今天肯定是要有什么大事发生。

  因为,今日是陈墨这一年来,第一次主动要求开晨会……

  额,就是早朝……

  崇祯坐在龙椅上,倒是满脸的轻松。

  见陈墨对他微微点点头,才清了清嗓子。

  “众爱卿,今日召尔等前来,是定国公有要事相商!”

  此言一出,百官心中皆是一惊。

  目光齐刷刷的看向那个负手而立的年轻人。

  定国公可从未在朝堂之上主动发过言。

  这次居然主动提出。

  可见这次的事情,非同小可。

  陈墨环视众人,台下众臣皆不自觉直了直身子,低头不敢与之直视。

  “各位大人,如今我华夏百废待兴,若要长治久安,非一人之力可为!”

  “更需天下有识之士,共同努力,才能共创盛世。”

  听到这里,大部分文臣都面露欣慰。

  他们还以为,定国公要重开科举,选拔人才了。

  这可是大好事。

  刚要高呼定国公英明,可陈墨的下一句话,却让所有人呆立当场。

  “我决定,三个月后,重开恩科!”

  “只不过,这次科举的内容,需要改一改!”

  “今后不再考四书五经,等八股文章!”

  “改成考格物、算学、地理、农桑、医工等实用学问。”

  ……

  “什么?!”

  一个大儒文臣第一个站了出来。

  气的胡子乱颤。

  “定国……定国公啊!万万不可!”

  “祖宗之法不可废,圣人之言不可弃啊!”

  “废弃经义,改考那些……奇技淫巧……”

  “此乃动摇国本,自毁根基之举啊!”

  另一个老臣也是老泪纵横,跪倒在地。

  “定国公三思,此举,必使天下读书人视我等为千古罪人啊!”

  一时间,朝堂之上,哭声,劝诫声响成一片。

  这些老臣,倒也不是为了自身的利益。

  而是发自内心觉得,陈墨这是在自取灭亡。

  史可法、李邦华等了解陈墨的老臣。

  也是低头皱眉,不知陈墨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只是凭借对陈墨的了解。

  觉得他不会无缘无故做此举动。

  只能暂时不发表意见。

  看着这群痛心疾首的老臣,陈墨反而笑了。

  “各位大人,你们先别急。”

  “满清还在关外蠢蠢欲动,华夏西南也并未尽数收复,未来,还有很多硬仗要打。”

  “所以,我想问问各位,为何这火炮打出去的炮弹,会划出一道弧线?”

  “又如何才能知道,如何计算,才能让这些炮弹,精准落在敌军军阵?”

  众人一愣,这算什么问题?

  打仗这些事,不都是将士拼命,将帅谋略吗?

  这还能算出来?

  见众人面面相觑,没有一人能答的上来。

  陈墨又看向户部官员。

  “我来问你,一块百亩良田,如何规划水渠,才能让每一寸土地都得到灌溉,又不会浪费水利资源?”

  那户部官员张了张嘴,同样哑口无言。

  这些东西,书里可不教啊!

  陈墨的声音在整个大殿响起。

  “你们口中的圣人之道,能让粮食增产吗?”

  “能让火炮威力更大,打的更远吗?”

  “能让染上疾病瘟疫的百姓,起死回生吗?”

  陈墨的声音猛的升高。

  “不能!”

  “既然不能!那便不是我要的!”

  “你们那些所谓的奇技淫巧,在我看来,才是真正让华夏富强的根本!”

  说到这里,陈墨叹了口气。

  “也不是说完全摒弃四书五经,只是在它的基础上,增加更多科目,为我华夏招纳更多类型的有识之士!”

  他知道是时代局限了他们的认知,废话也没啥用。

  他转头看向崇祯。

  “朱兄,我觉得这个事可行,你觉得呢?”

  被点名的崇祯一个激灵。

  咋还有我的事儿呢?

  想我背锅是吧……

  好好好,我背!

  “此事,朕与定国公意见相同,就暂且如此定下!先试行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