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兵临雄关-《明末:坐拥十万死士,你让我低调》

  西边的战役,就这么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落下了帷幕。

  关中的战报还未传开,东边,却刚刚迎来新的风暴。

  山海关。

  天下第一雄关,此刻正被一片黑色潮水无声包围。

  多铎率领八万八旗精锐主力,陈兵关外,连营十里。

  吴三桂身披重甲,立于城墙之上,双拳微微颤抖。

  他身后,关宁军的将领们一个个面色凝重,大气都不敢喘一口。

  多铎来了,不但来了,还带来了足以踏平山海关的兵力。

  数十门惊雷炮,就放在最前列。

  直勾勾的对着山海关的城楼。

  多铎没有攻城,而是派人捎来了一句话。

  打开关门,协同南征,共取京师!

  好一个协同南征。

  吴三桂心中冷笑,这分明就是赤裸裸的威胁。

  要么开门投降,要么关破人亡。

  他有的选吗?

  身后,是陈墨那双看不见的眼睛,时时刻刻盯着他。

  身前,是多铎八万大军,随时连同他和这座雄关一起碾碎。

  他就像被架在火上烤,进退两难。

  他不是没想过求助陈墨。

  可陈墨能不能及时赶到先不谈。

  若是陈墨领兵入关,那他的结局,恐怕比和多铎作何好不到哪去。

  “王爷……鞑子势大,不如我等……”

  一个亲信的副将刚一开口,却被吴三桂一个眼神瞪了回去。

  投降?说的轻巧。

  说好的共治天下呢?

  说好的合作呢?

  这怎么和海图上次来说的不一样?

  吴三桂心中纳闷。

  不是说即便南下,也是一年以后吗?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多尔衮为何会选择现在突然南下?

  难道陈墨那边……

  想不通,也没必要想。

  现在若是不投降。

  他下意识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的众将士。

  这些曾经对他忠心耿耿,唯命是从的眼神。

  有很多,似乎……已经变了。

  关宁军中,一处不起眼的军营帐内。

  中层军官王虎,正小心翼翼的将一袋子沉甸甸的饷银塞进自己的床底下的一块砖下。

  袋子里的银子,闪着诱人的光芒。

  每一锭银子,都刻着一行清晰的小字。

  “关中军饷,墨”

  这是京师专门为山海关将士打造的饷银,成色足,分量够。

  也是在无时无刻不在提醒这些将士。

  你们的银子,到底是谁发的。

  想起以前吴三桂欠发的军饷,都一年多了还没发。

  他无奈的笑了笑。

  一个手下的士兵凑了过来,笑嘻嘻的说道。

  “这南边的国公爷,就是不一样,这饷银,可都是实打实的!”

  “可不是嘛,听说在南边当兵的,不但顿顿管饱,军饷照发,家属还给分田地呢!”

  “可不是咋滴,受伤了免费医,就算是死了,家里老人孩子也有朝廷帮你养一辈子。”

  “哎,哪像咱们,跟着王爷,吃了上顿没下顿的。”

  “哎,南边简直是神仙过的日子啊!”

  几个士兵的议论声,一字不落的传进王虎耳朵里。

  他没有呵斥,只是默默的听着。

  他是个粗人,不懂什么家国大义。

  他只知道,谁给饭吃,给兄弟们活路,他们就给谁卖命。

  曾几何时,吴三桂在他们心中,就和神的地位差不多。

  可现在……

  哎,一言难尽……

  取而代之的,是那位远在京师,甚至连面都没见过一次的定国公。

  人心,散了。

  吴三桂听不到这些,他只知道,自己对这支军队的掌控力,正在以一种可怕的速度流失。

  平辽王府。

  吴三桂召来唐通。

  就是那个投降李自成,又被李自成派来劝降吴三桂,后来被扣下的那个唐通。

  再后来李自成被陈墨逼出京师,唐通彻底成了无主之人。

  话说,他本来就是吴三桂的人。

  时间久了,自然而然的又回到了吴三桂身边。

  “军中情况如何?将士们,可有异动?”

  吴三桂的声音,透着疲惫。

  唐通躬身抱拳,神色恭敬,看不出任何异样。

  “回王爷,将士们气势高昂,只等王爷一声令下,便与鞑子决一死战。”

  “哦?”

  吴三桂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他死死看着唐通。

  “当真如此?”

  “末将不敢欺瞒王爷。”

  唐通的腰弯的更低了。

  “末将不敢胡说八道,将士们感念王爷多年恩情,皆愿为王爷效死!”

  吴三桂没有追问,只是疲惫的挥了挥手。

  “知道了,你下去吧,让将士们,加强戒备。”

  “遵命!”

  唐通缓缓退出书房。

  转身的刹那,那张恭敬的脸上,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他抬头望向南方,眼中闪过一丝狡黠。

  没错,王爷,我又背叛你啦!

  没办法,定国公给的实在太多了!

  其实跟着定国公老老实实的混日子不好吗?

  非要自己称王称霸。

  又有什么用呢?

  你看看李自成,十万大军被陈墨五千兵马打的落荒而逃。

  再看看关外的鞑子,黑山头三千驻军就能镇的他们不敢从哪里经过。

  你还看不清楚形势吗?

  哎!

  我都能看的出来,未来这天下,必然姓陈。

  你怎么就想不明白呢!

  唐通心中嘀咕着,叹了口气。

  如今这山海关,经济上的渗透,舆论上的攻心,早就将这支铁板一块的关宁军。

  从内部瓦解了!

  如今的关宁军,面上还是姓吴,私底下,早就快姓陈了。

  关外,多铎大帐。

  副将指着地图上的黑山头,有些担忧。

  “王爷,黑山头有陈墨三千驻军,恐怕……”

  多铎不屑一笑。

  “三千?区区三千驻兵能掀起什么风浪?”

  他根本就没有把那三千玄甲军放在眼里。

  他现在要做的,就是马上逼吴三桂造反。

  多尔衮曾多次交代他,速战速决,迟则生变!

  是时候给吴三桂施加点压力了。

  次日清晨,一队满清信使,高举令旗,来到了山海关下。

  为首的信使,傲慢的抬着头,甚至都没有下马。

  “我们王爷有令!宣吴三桂,即刻出关,共商大计!”

  这口气,哪里是商议,分明就是命令。

  吴三桂站在城楼上,脸色铁青。

  他知道,自己拖不下去了。

  多铎这就是在逼他。

  去,还是不去?

  就在他纠结之时,又有一队人马疾驰而来。

  这次来的,是多铎的亲兵。

  亲兵统领翻身下马,从怀中掏出一份请帖。

  “我家王爷说了,先前多有误会,为表诚意,特于关外三里两军交界之地,欲与吴总兵共饮盟誓之酒,冰释前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