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第1章2.龙牺锄奸-《一剑照汗青》

  2. 龙牺锄奸

  队伍刚进入龙牺山脉,就遇到了一群山贼。为首的汉子满脸络腮胡,手里提着一把锈迹斑斑的大刀,拦在路中间,身后十几个山贼个个手持棍棒,气势汹汹:“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我拔出青锋剑,剑尖斜指地面,语气沉稳却带着威慑:“我等是抗元义军,奉文丞相之命赶赴汀州会师。尔等若愿弃暗投明,随我杀元军、保家国,往日劫掠之罪既往不咎;若执意阻拦,休怪我剑下无情,让你们葬身这龙牺山!”

  山贼们面面相觑,为首的络腮胡汉子愣了愣,眼神里闪过几分挣扎——乱世之中,山贼多是走投无路的百姓,并非天生作恶。他盯着我看了片刻,突然扔了大刀,“噗通”一声单膝跪地:“大人!小人周虎,本是山下农户,元军抢了我家粮食,杀了我爹娘,我才带着兄弟们上山为寇。我们早就想抗元,只是没人领头,若大人不嫌弃,小人愿率兄弟们跟随,哪怕战死沙场,也比做这打家劫舍的勾当强!”

  我伸手将他扶起,拍了拍他的肩膀:“好!从今日起,你们就是义军的一员,咱们一起保卫家国,为死去的亲人报仇!”周虎激动得眼眶发红,连忙招呼身后的山贼过来见礼,十几个汉子纷纷放下武器,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坚定——他们终于不再是四处劫掠的匪寇,而是有了家国目标的抗元志士。

  收编了周虎等人,队伍兵力多了十几人,士气也更盛了。继续前行途中,又遇到了三股山贼,有的是被逼无奈的百姓,有的是打散的宋军残部,听闻我们是抗元义军,都愿意加入。短短三日,队伍就从最初的五百余人,扩充到了七百多,沿途还缴获了不少粮食和兵器,算是意外之喜。

  行至泰宁境内时,我决定先去泰宁县城锄奸——据沿途百姓所说,泰宁县令早已降元,不仅为元军搜刮粮食,还四处抓捕抗元义士,百姓们敢怒不敢言。泰宁县城不大,城门上挂着元军的黑色旗帜,城门口的元兵正盘查来往行人,眼神凶狠,对百姓动辄打骂。我让队员们乔装成商贩,有的挑着担子,有的推着小车,分散进城,约定在县衙附近的客栈汇合。

  进了城,只见街道两旁的店铺大多关着门,偶尔有开门的,也只是偷偷摸摸做些生意。我跟着人流走到县衙附近,隐约听到县衙内传来说话声,便悄悄绕到后院墙根下,踮脚往里看——只见一名汉人官员正端着酒杯,谄媚地递给一名元军将领,嘴里说着:“大人放心,文天祥的队伍已经走水路去厦门了,咱们要不要派兵追击?小人这就去调兵!”

  元军将领喝了一口酒,冷哼一声,将酒杯放在桌上:“不必,李恒大人自有安排。你只需管好泰宁,别让义军在这里立足,若是放跑了一个抗元分子,小心你的脑袋!”汉人官员连忙点头哈腰:“是是是,小人一定尽心办事,绝不让大人失望!”

  我心中怒火中烧,悄悄招手让几名队员过来,指了指县衙后院的角门。趁元兵换岗的间隙,我们纵身跳上墙,院内的两名元兵还没反应过来,就被队员们捂住嘴,一刀封喉。汉人官员听到动静,刚要从后门逃跑,就被周虎拦住,一脚踹倒在地。“你这汉奸!为了荣华富贵,竟背叛家国,残害百姓!”周虎怒喝着,刀刃架在他脖子上。

  汉人官员吓得魂飞魄散,连连求饶:“大人饶命!大人饶命啊!我也是被逼的!元军拿我家人要挟,我不得不从啊!”我蹲下身,盯着他的眼睛:“念在你尚有一丝良知,未敢对百姓痛下杀手,今日饶你一命。但你需将元军搜刮的粮食全部交出,分给百姓,再随我们去城外山寨关押,若日后有悔改之意,再放你回家。”汉人官员连忙点头,如蒙大赦。

  处理完县衙的事,百姓们听说汉奸被抓,都纷纷走出家门,围在县衙外欢呼。我让队员们将元军粮仓里的粮食分给百姓,又贴出告示,号召有志之士加入抗元队伍,不多时就有几十名青壮年报名。趁着天色未晚,我带着几名队员去了泰宁景区——此处虽为乱世,却仍保留着几分古朴风貌。甘露寺的木构建筑在夕阳下显得格外庄重,“一柱插地,不假片瓦”的结构让人惊叹,据说这是南宋绍兴十六年修建的,历经百年仍完好无损。状元岩下,还有村民在祭拜邹应龙的雕像,相传这位南宋状元年少时曾在此隐居读书,是当地百姓的骄傲。

  一名老和尚见我们穿着义军服饰,双手合十走过来:“施主们是抗元的英雄吧?老衲这有一些干粮,你们带上,路上也好充饥。”我接过干粮,对着老和尚行了一礼:“多谢大师。我等定不负百姓所望,早日收复失地,还天下太平。”老和尚点点头,指着远处的金湖:“沿金湖走,可至梅口,那里有我们寺里的居士,也是义军的联络点,你们去了可安心休整。”

  离开泰宁景区,队伍沿金湖前行。湖水清澈见底,倒映着岸边的丹霞地貌,红色的山峰在夕阳下格外醒目。王婉婉指着远处的山峰,好奇地问:“刘云,你看这山峰都是红色的,是不是里面藏着什么特殊的矿石?”我想起之前阿黎说过的稀土矿石,便让队员们留意,若发现颜色异常的石块,便收集起来——说不定日后能用来改良兵器,增强战力。

  行至梅口时,天色已晚。我们在联络点休整,这是一处隐蔽的农家院落,主人是老和尚口中的居士,早已为我们准备好热水和饭菜。队员们围着篝火烤肉,欢声笑语驱散了连日赶路的疲惫。王婉婉帮我整理地图,突然轻声问道:“刘云,你说咱们真的能打赢元军吗?有时候我看着元军势大,总有些担心。”我看着篝火,火焰映在她眼里,带着几分迷茫。我坚定地说:“只要咱们众志成城,就没有打不赢的仗。你看,沿途的百姓都在支持咱们,泰宁的百姓、梅口的居士,还有那些弃暗投明的山贼,他们都是咱们的底气。元军虽强,却失了民心,民心向背,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深夜,我摸出怀里的身份证,对着篝火“拍照”——虽然屏幕是黑的,却早已成了习惯,我想把这段抗元史记录下来,让后人知道,在南宋末年,有一群人为了家国,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白砚之前问我为什么总拿着这个东西,我说“想让后人记得这段历史,记得这些为家国而战的人”,她当时似懂非懂,却还是帮我小心保管着。

  第二日清晨,队伍继续出发。沿大龙、夏坊、枫溪一路前行,沿途锄奸剿匪,又收服了不少义士,兵力扩充到了近千人。行至水茜镇时,遇到了一支元军小队,约有五十余人,正押着十几名百姓往县城去。我让队员们埋伏在山林里,等元军进入伏击圈,突然发起进攻。元军猝不及防,被打得晕头转向,不到半个时辰就被歼灭,百姓们也被成功解救。

  打扫战场时,我发现元军的兵器上涂着一层黑色的粉末,散发着淡淡的腥臭。阿黎之前说过,元军可能会用毒,我立刻让队员们退后,不要轻易触碰兵器。”我蹲下身,用树枝挑起一点黑色粉末,放在鼻尖轻嗅——气味刺鼻,与阿黎之前描述的“腐骨毒”特征极为相似,这种毒沾到伤口便会迅速扩散,半个时辰内就能让人毙命。

  王婉婉立刻从行囊里取出阿黎给的解毒药粉,倒出少许撒在黑色粉末上,两种粉末接触的瞬间,果然泛起白色泡沫,发出“滋滋”的轻响。“真的是毒!幸好阿黎早有准备。”她一边说着,一边将药粉分发给队员,“大家都在手上、兵器上涂一点,以防万一。”

  被解救的百姓里,有个年约六旬的老伯,他拄着拐杖走到我面前,颤声说:“大人,多谢你们救了我们!这元军太歹毒了,前几日在邻村,就是用这种毒箭,杀了好多反抗的乡亲……”说着,老伯抹起了眼泪,“我儿子就是因为不肯交粮,被他们用毒箭射伤,没撑到天黑就没了……”

  队员们听着老伯的话,个个眼神凝重。周虎攥紧拳头,咬牙道:“这群狗贼!咱们一定要杀尽元军,为乡亲们报仇!”我拍了拍老伯的肩膀,轻声安慰:“老伯放心,我们定会守住家国,不让元军再残害百姓。你们若无处可去,可随我们去前方的山寨暂避,那里有我们的人,能保你们安全。”老伯连连点头,其他百姓也纷纷附和,脸上露出了求生的希望。

  我们带着百姓继续前行,行至水茜镇外的山寨时,天色已暗。这处山寨是之前收编的山贼所住,虽简陋却隐蔽,正好用来安置百姓。山寨里的兄弟见我们带回了百姓,立刻腾出住处,还煮了热粥招待大家。老伯捧着粥碗,眼眶泛红:“多谢大人,多谢兄弟们!你们真是百姓的救命恩人啊!”

  深夜,我召集队员们议事。周虎率先开口:“大人,水茜镇的元军小队虽被歼灭,但县城里肯定还有更多元军,不如咱们趁夜去端了县城的元军据点,杀杀他们的气焰!”几名队员也跟着附和,眼神里满是战意。

  我沉思片刻,摇了摇头:“不可。咱们现在带着百姓,行动不便,且县城里元军兵力不明,贸然进攻容易吃亏。不如先在此处休整两日,派人去县城打探消息,摸清元军的部署,再做打算。”我顿了顿,看向身边的斥候队长:“老张,你带两名弟兄,乔装成商贩去县城打探,重点查探元军的兵力、粮草存放地,还有是否有援军动向,务必小心,三日内回来复命。”老张领命,当即挑选了两名精明的队员,准备连夜出发。

  接下来的两日,队员们一边在山寨操练,一边帮百姓修缮房屋、开垦荒地。王婉婉则带着几名懂草药的队员,去附近山林采摘草药,教大家辨认解毒、止血的草药,以防日后遇到毒攻时措手不及。白砚虽不在身边,但她之前教我的草药知识,我也一一传授给队员,想着若是日后遇到紧急情况,多一分知识就多一分生机。

  第三日清晨,老张带着两名队员回来了。他脸上带着疲惫,却难掩兴奋:“大人!打探清楚了!水茜县城里只有两百多号元军,粮草存放在城西的粮仓,由五十名元军看守。而且咱们还听到一个消息,元军的援军要五日后才到,咱们有足够的时间拿下县城!”

  我心中一喜,立刻召集队员们制定作战计划:“周虎,你带三十名弟兄,从县城东门佯攻,吸引元军注意力;老张,你带二十名斥候,绕到城西,趁机火烧粮仓,断了元军的粮草;我带剩下的弟兄,从北门突袭县衙,抓捕元军首领。记住,尽量减少伤亡,若遇到百姓,要保护好他们!”

  当晚三更,队伍兵分三路,悄悄向水茜县城进发。东门的周虎率先发起进攻,呐喊声、兵器碰撞声很快响彻夜空。县衙里的元军首领果然中计,立刻调派大部分兵力去东门支援。我趁机带着队员从北门潜入,一路杀到县衙,元军首领正坐在案前喝酒,见我们冲进来,吓得魂飞魄散,刚要拔刀反抗,就被我一剑刺穿肩膀,按在桌上动弹不得。

  与此同时,老张也成功火烧粮仓,火光冲天,映红了半边夜空。东门的元军见粮仓被烧,军心大乱,周虎趁机带领队员发起猛攻,元军溃不成军,纷纷弃城逃跑。不到一个时辰,水茜县城就被我们拿下。

  第二日清晨,百姓们听说元军被赶走,都纷纷走出家门,涌上街头欢呼。我让人贴出告示,宣布废除元军制定的苛捐杂税,将粮仓里剩下的粮食分给百姓,又号召青壮年加入义军。不到半日,就有一百多名百姓报名,队伍规模进一步扩大。

  离开水茜镇时,百姓们夹道相送,有的提着鸡蛋,有的拿着干粮,硬是往队员们手里塞。老伯拉着我的手,哽咽道:“大人,你们一定要多保重啊!我们等着你们收复失地的好消息!”我点点头,心中满是感动——有这样的百姓支持,何愁不能击退元军?

  队伍继续往宁化方向前进,走石壁镇、方田,途经治平镇时,远远就看到一群身着畲族服饰的人站在路边,为首的是个身材魁梧的汉子,手里拿着一把弯刀,眼神锐利地盯着我们。我让队伍停下,上前拱手道:“在下刘云,乃抗元义军将领,途经贵地,并无恶意,只是想借道前往汀州会师。”

  为首的畲族汉子上下打量了我一番,突然笑了:“我乃畲族首领蓝刚!早就听说有支义军在龙牺山一带锄奸抗元,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他走上前,拍了拍我的肩膀,“我们畲族人与汉人本是一家人,元军侵犯咱们的家园,我们也早就想反抗了!若大人不嫌弃,我愿率畲族勇士加入义军,与你们一起杀元军!”

  我大喜过望,连忙伸手与蓝刚相握:“蓝首领肯加入,真是太好了!有你们相助,咱们抗元的力量又壮大了!”蓝刚哈哈大笑,立刻召集了两百多名畲族勇士,加入队伍。畲族勇士个个身手矫健,擅长山林作战,正好弥补了我们在山地作战中的不足。

  在治平镇休整时,蓝刚提议在此建立屯兵屯粮基地:“治平镇地处龙牺山脉腹地,易守难攻,且周边山林里有不少野菜野果,还能开垦荒地种粮,适合长期驻扎。”我觉得蓝刚的提议很有道理,便决定留下五十名队员,与畲族百姓一起搭建营房、开垦荒地,建立基地。

  王婉婉则带着队员们,跟着畲族妇女学习辨认当地的草药,还教她们制作简易的止血药;我和周虎、蓝刚一起,勘察周边地形,规划防御工事,以防元军突袭。白砚之前收集的稀土矿石样本,我也交给了懂冶炼的队员,让他们尝试研究如何用矿石改良兵器——虽然暂时没有突破,但我相信,只要坚持下去,一定能造出更厉害的武器。

  几日后,基地初步建成,队员们也休整完毕。我与蓝刚告别,带着队伍继续往汀州前进。蓝刚送我们到镇外,郑重地说:“刘云兄弟,你们放心去汀州!这里有我们守着,定不让元军靠近一步!若有需要,派人送信来,我们立刻派兵支援!”我点点头,与蓝刚约定日后相互呼应,便带着队伍踏上了前往汀州的最后一段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