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保国院长半请半拉地把林杰让进了自己简陋的办公室,亲手泡上一杯家里带来的、平时舍不得喝的好茶,双手捧着递到林杰面前。
“林主任,您看,您这一回来就帮我们解决了大麻烦,真是……真是不知道该怎么感谢您才好!”王保国搓着手,脸上堆满了笑,眼神里却带着挥之不去的焦虑和期盼。
林杰没接茶,目光扫过斑驳的墙壁、吱呀作响的旧桌椅,最后落在王保国那张被生活和工作压榨得满是沟壑的脸上。“王院长,客套话就不说了。我时间有限,直接说正题。我这次回来,就是看到你的邮件,想实地看看。情况,比我预想的还要糟。”
王保国的笑容僵在脸上,他叹了口气,重重坐回椅子:“林主任,不瞒您说,医院现在……真的是快揭不开锅了。人才留不住,设备老化,病源流失,恶性循环啊。我这个院长,当得愧对父老乡亲……”
“光诉苦没用。”林杰打断他,语气冷静,“得想办法。我既然来了,就不会只看热闹。但帮扶不是给钱给物那么简单,得从根本上提升你们的‘造血’能力。”
王保国眼睛一亮,身子前倾:“林主任,您说,怎么干?我们都听您的!”
林杰拿出手机,一边快速翻找通讯录,一边说:“我大概能帮你们做三件事。第一,技术输血。第二,设备支援。第三,短期内的重点帮扶。”
他首先拨通了省医“青年近卫军”核心成员王鑫的电话。
电话几乎是秒接。
“林主任!”王鑫的声音透着兴奋,“您可算有消息了!在老家怎么样?有啥指示?”
“长话短说。”林杰语速很快,“清溪县医院,我老家这里,情况很困难。我需要你立刻做两件事。”
“您说!”
“第一,以省人民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办公室和我个人的名义,协调信息科,搭建一个临时的远程医疗会诊平台终端,对口清溪县医院。今天就落实技术对接。”
“没问题!包在我身上!”王鑫一口答应。
“第二,你牵头,组织我们‘近卫军’里内科、外科、儿科、急诊的骨干,排个班。从明天开始,每天下午固定两小时,通过远程平台,为县医院提供实时疑难病例会诊和教学指导。重点是常见病、多发病的规范诊疗和急危重症的早期识别处理。”
“明白!这可是积德的大好事,兄弟们肯定踊跃参加!我马上安排!”
“好,保持联系。”林杰挂了电话,没半句废话。
王保国在旁边听得目瞪口呆。一个电话,远程会诊平台和专家支援团队就这么……搞定了?这效率,他只在梦里见过。
林杰没停顿,接着拨通了京城专家团队里,那位来自华西医院、为人相对爽直的刘主任的电话。这次,他换了一种更客气但依旧直接的口吻。
“刘主任,您好,我是林杰。打扰您了。”
“哟,林专家!听说你回老家了?怎么样,有啥事?”刘主任那边背景音有点嘈杂,但语气还算热情。
“确实有事想请您,还有团队里的几位老师帮个忙。”林杰把清溪县医院的情况简单说了一下,重点强调了基层医生对最新技术规范和质控理念的渴求,“我想请您和几位中青年专家,抽空做一次系列的线上专题培训,内容围绕国家规范里基层最急需、最能落地的部分,比如合理用药、围术期管理、急危重症快速评估这些。”
刘主任沉吟了一下:“培训没问题,为基层出力应该的。不过林杰,你也知道,大家手头项目都多,时间……”
“时间您定,尽量安排在周末或者晚上,每次一到一个半小时就行。内容务求实战,不要太多理论。”林杰立刻接话,“算是我们专家组技术下沉的一次实践,后续在规范推广案例里,我可以把清溪作为典型上报。”
这话点到了关键。刘主任的声音立刻明朗起来:“哈哈,好!既然林专家你都规划好了,那我肯定支持!我这边没问题,回头我拉个小群,再联系孙教授、张主任他们,看看他们的时间。”
“太感谢刘主任了!具体细节我让县医院这边直接跟您秘书对接。”
“成!”
放下手机,林杰看向王保国:“技术培训这边,初步敲定了。京城顶尖专家团队的系列培训,机会难得,让你们的人准备好,别浪费。”
王保国已经激动得说不出话,只能一个劲儿地点头。
“最后是设备。”林杰微微皱眉,这个最实际,也往往最难。“省医每年都会淘汰一批旧设备,虽然型号老,但很多功能完好,精度也够,对于县医院来说,比你们现在用的强得多。”
他再次拿起手机,这次是打给省医的器械科科长。
这次通话就没那么顺利了。
“林主任,不是我不帮忙啊。”器械科科长的声音透着为难,“按规定,淘汰设备要么报废,要么统一由卫生厅调配给更需要的贫困地区。咱们医院自己处理……不合规矩,也容易惹麻烦。李厅长那边最近抓得特别紧……”
林杰眼神微冷,果然,李忠民的影子无处不在。
他不动声色:“规矩我懂。不需要医院违规操作。你只需要把今年计划淘汰的设备清单,尤其是那几台监护仪、那台老CT和一批基础手术器械,按照正规流程,走‘对口支援贫困地区医疗设备捐赠’的申请,报上去。理由就是支持清溪县医院,提升其基本医疗服务能力,这也是响应省里加强基层建设的号召。”
器械科长犹豫了一下:“走流程……倒是可以。但审批环节,尤其是在厅里那边,恐怕……”
“审批的事情你不用管,按流程报就行。”林杰语气笃定,“尽快把清单和申请报告弄出来。”
“……好吧,林主任,我听您的。”
结束通话,林杰看向王保国,神色严肃:“王院长,设备的事,我通过正规渠道帮你们争取。但你要有心理准备,流程可能会比较慢,甚至可能遇到阻力。你们这边,接收手续、存放场地、基本的安装调试人员要提前准备好。”
“一定!一定!”王保国连连保证,“只要设备能来,我们砸锅卖铁也把地方和人手准备好!”
接下来的几天,清溪县医院像是注入了一针强兴奋剂。
远程会诊平台在王鑫的远程指导下迅速搭建起来。
第一天下午的远程会诊,省医“青年近卫军”的几位骨干,对着县医院传上来的一个疑难心电图和肺部CT,进行了足足半小时的详细解读和教学,指出了县医院医生好几个习以为常却可能导致误判的阅片习惯,让参与旁听的医生们直呼“开了眼”。
周末晚上,京城刘主任主讲的《国家抗生素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在基层的实践》开讲,县医院能脱开身的医生几乎全挤在了会议室。
刘主任没有照本宣科,而是结合大量真实病例,讲得深入浅出,互动频频。
结束后,医生们还围着王保国,追问下次培训什么时候。
而林杰也没闲着。他穿着白大褂,穿梭在县医院的各个科室,参与早交班、查房,现场指导。
在内科,他纠正了一个慢性心衰患者不合理的利尿剂用法;在外科,他示范了一种更简便有效的清创缝合技巧;在药房,他指着几种辅助用药的异常消耗量,直接质问药剂科主任……
他的指导不留情面,却句句在点子上,让人无法反驳,又心服口服。
短短几天,这位年轻“国字号”专家的威望,在清溪县医院悄然树立起来。
一周后,林杰接到了省医器械科长的电话,语气带着一丝兴奋和难以置信。
“林主任,神了!捐赠申请报上去,按说这种小事,厅里压一两个月都正常。这回,才三天,批文竟然下来了!同意将那批设备捐赠给清溪县医院!我已经安排装车了,明天就能发过去!”
林杰握着手机,脸上并没有太多意外之色。
他清楚,这快速批复的背后,恐怕不是流程顺畅,而是有些人暂时不想为了这点“小事”,在明面上跟他这个风头正劲的“国家专家”硬碰硬。
对方可能在等待更合适的机会,或者,这批设备本身,就是对方设下的另一个陷阱的诱饵?
他对着电话平静地说:“好,知道了。麻烦把发货单和批文扫描件发我一份。”
挂了电话,林杰走到窗边,看着楼下县医院院子里那些眼巴巴盼着改变的医护人员。
设备即将到位,这只是第一步。他很清楚,李忠民绝不会让他如此顺利地把家乡医院扶起来。
“林主任,您看,您这一回来就帮我们解决了大麻烦,真是……真是不知道该怎么感谢您才好!”王保国搓着手,脸上堆满了笑,眼神里却带着挥之不去的焦虑和期盼。
林杰没接茶,目光扫过斑驳的墙壁、吱呀作响的旧桌椅,最后落在王保国那张被生活和工作压榨得满是沟壑的脸上。“王院长,客套话就不说了。我时间有限,直接说正题。我这次回来,就是看到你的邮件,想实地看看。情况,比我预想的还要糟。”
王保国的笑容僵在脸上,他叹了口气,重重坐回椅子:“林主任,不瞒您说,医院现在……真的是快揭不开锅了。人才留不住,设备老化,病源流失,恶性循环啊。我这个院长,当得愧对父老乡亲……”
“光诉苦没用。”林杰打断他,语气冷静,“得想办法。我既然来了,就不会只看热闹。但帮扶不是给钱给物那么简单,得从根本上提升你们的‘造血’能力。”
王保国眼睛一亮,身子前倾:“林主任,您说,怎么干?我们都听您的!”
林杰拿出手机,一边快速翻找通讯录,一边说:“我大概能帮你们做三件事。第一,技术输血。第二,设备支援。第三,短期内的重点帮扶。”
他首先拨通了省医“青年近卫军”核心成员王鑫的电话。
电话几乎是秒接。
“林主任!”王鑫的声音透着兴奋,“您可算有消息了!在老家怎么样?有啥指示?”
“长话短说。”林杰语速很快,“清溪县医院,我老家这里,情况很困难。我需要你立刻做两件事。”
“您说!”
“第一,以省人民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办公室和我个人的名义,协调信息科,搭建一个临时的远程医疗会诊平台终端,对口清溪县医院。今天就落实技术对接。”
“没问题!包在我身上!”王鑫一口答应。
“第二,你牵头,组织我们‘近卫军’里内科、外科、儿科、急诊的骨干,排个班。从明天开始,每天下午固定两小时,通过远程平台,为县医院提供实时疑难病例会诊和教学指导。重点是常见病、多发病的规范诊疗和急危重症的早期识别处理。”
“明白!这可是积德的大好事,兄弟们肯定踊跃参加!我马上安排!”
“好,保持联系。”林杰挂了电话,没半句废话。
王保国在旁边听得目瞪口呆。一个电话,远程会诊平台和专家支援团队就这么……搞定了?这效率,他只在梦里见过。
林杰没停顿,接着拨通了京城专家团队里,那位来自华西医院、为人相对爽直的刘主任的电话。这次,他换了一种更客气但依旧直接的口吻。
“刘主任,您好,我是林杰。打扰您了。”
“哟,林专家!听说你回老家了?怎么样,有啥事?”刘主任那边背景音有点嘈杂,但语气还算热情。
“确实有事想请您,还有团队里的几位老师帮个忙。”林杰把清溪县医院的情况简单说了一下,重点强调了基层医生对最新技术规范和质控理念的渴求,“我想请您和几位中青年专家,抽空做一次系列的线上专题培训,内容围绕国家规范里基层最急需、最能落地的部分,比如合理用药、围术期管理、急危重症快速评估这些。”
刘主任沉吟了一下:“培训没问题,为基层出力应该的。不过林杰,你也知道,大家手头项目都多,时间……”
“时间您定,尽量安排在周末或者晚上,每次一到一个半小时就行。内容务求实战,不要太多理论。”林杰立刻接话,“算是我们专家组技术下沉的一次实践,后续在规范推广案例里,我可以把清溪作为典型上报。”
这话点到了关键。刘主任的声音立刻明朗起来:“哈哈,好!既然林专家你都规划好了,那我肯定支持!我这边没问题,回头我拉个小群,再联系孙教授、张主任他们,看看他们的时间。”
“太感谢刘主任了!具体细节我让县医院这边直接跟您秘书对接。”
“成!”
放下手机,林杰看向王保国:“技术培训这边,初步敲定了。京城顶尖专家团队的系列培训,机会难得,让你们的人准备好,别浪费。”
王保国已经激动得说不出话,只能一个劲儿地点头。
“最后是设备。”林杰微微皱眉,这个最实际,也往往最难。“省医每年都会淘汰一批旧设备,虽然型号老,但很多功能完好,精度也够,对于县医院来说,比你们现在用的强得多。”
他再次拿起手机,这次是打给省医的器械科科长。
这次通话就没那么顺利了。
“林主任,不是我不帮忙啊。”器械科科长的声音透着为难,“按规定,淘汰设备要么报废,要么统一由卫生厅调配给更需要的贫困地区。咱们医院自己处理……不合规矩,也容易惹麻烦。李厅长那边最近抓得特别紧……”
林杰眼神微冷,果然,李忠民的影子无处不在。
他不动声色:“规矩我懂。不需要医院违规操作。你只需要把今年计划淘汰的设备清单,尤其是那几台监护仪、那台老CT和一批基础手术器械,按照正规流程,走‘对口支援贫困地区医疗设备捐赠’的申请,报上去。理由就是支持清溪县医院,提升其基本医疗服务能力,这也是响应省里加强基层建设的号召。”
器械科长犹豫了一下:“走流程……倒是可以。但审批环节,尤其是在厅里那边,恐怕……”
“审批的事情你不用管,按流程报就行。”林杰语气笃定,“尽快把清单和申请报告弄出来。”
“……好吧,林主任,我听您的。”
结束通话,林杰看向王保国,神色严肃:“王院长,设备的事,我通过正规渠道帮你们争取。但你要有心理准备,流程可能会比较慢,甚至可能遇到阻力。你们这边,接收手续、存放场地、基本的安装调试人员要提前准备好。”
“一定!一定!”王保国连连保证,“只要设备能来,我们砸锅卖铁也把地方和人手准备好!”
接下来的几天,清溪县医院像是注入了一针强兴奋剂。
远程会诊平台在王鑫的远程指导下迅速搭建起来。
第一天下午的远程会诊,省医“青年近卫军”的几位骨干,对着县医院传上来的一个疑难心电图和肺部CT,进行了足足半小时的详细解读和教学,指出了县医院医生好几个习以为常却可能导致误判的阅片习惯,让参与旁听的医生们直呼“开了眼”。
周末晚上,京城刘主任主讲的《国家抗生素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在基层的实践》开讲,县医院能脱开身的医生几乎全挤在了会议室。
刘主任没有照本宣科,而是结合大量真实病例,讲得深入浅出,互动频频。
结束后,医生们还围着王保国,追问下次培训什么时候。
而林杰也没闲着。他穿着白大褂,穿梭在县医院的各个科室,参与早交班、查房,现场指导。
在内科,他纠正了一个慢性心衰患者不合理的利尿剂用法;在外科,他示范了一种更简便有效的清创缝合技巧;在药房,他指着几种辅助用药的异常消耗量,直接质问药剂科主任……
他的指导不留情面,却句句在点子上,让人无法反驳,又心服口服。
短短几天,这位年轻“国字号”专家的威望,在清溪县医院悄然树立起来。
一周后,林杰接到了省医器械科长的电话,语气带着一丝兴奋和难以置信。
“林主任,神了!捐赠申请报上去,按说这种小事,厅里压一两个月都正常。这回,才三天,批文竟然下来了!同意将那批设备捐赠给清溪县医院!我已经安排装车了,明天就能发过去!”
林杰握着手机,脸上并没有太多意外之色。
他清楚,这快速批复的背后,恐怕不是流程顺畅,而是有些人暂时不想为了这点“小事”,在明面上跟他这个风头正劲的“国家专家”硬碰硬。
对方可能在等待更合适的机会,或者,这批设备本身,就是对方设下的另一个陷阱的诱饵?
他对着电话平静地说:“好,知道了。麻烦把发货单和批文扫描件发我一份。”
挂了电话,林杰走到窗边,看着楼下县医院院子里那些眼巴巴盼着改变的医护人员。
设备即将到位,这只是第一步。他很清楚,李忠民绝不会让他如此顺利地把家乡医院扶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