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打开锦囊-《医路青云之权力巅峰》

  林杰回到了家,走进书房,从随身携带的公文包内层夹袋里,取出了那个梁院士交给他的、略显陈旧的牛皮纸信封。

  他端详了片刻,封口处依旧粘得牢固,自他收到后,从未开启。

  梁院士当时郑重其事的样子还历历在目:“遇到解决不了的麻烦,打开它。”

  他小心地沿着封口处撕开。

  信封里面,只有一张素白色的名片。

  正面只有一个名字:韩剑锋。

  名字下方是一行小字:外交部 领事司。

  名片的背面,则是一个手写的手机号码,笔迹苍劲有力。

  领事司?

  林杰的心猛地一跳。

  梁院士竟然直接给了他一条直通外交部领事司的关系!

  领事司负责的正是海外公民领事保护、证件政策,以及与外国驻华领馆的沟通协调等工作。

  这简直是精准地对上了他眼下遇到的签证难题!

  这位韩剑锋,能在领事司任职,并且被梁院士如此郑重地作为“锦囊”交付,其身份和能量绝对不容小觑。

  这已不仅仅是学术圈的人脉,而是触及了国家外交行政体系的核心部门。

  林杰拿着这张轻飘飘的名片,却感觉重若千钧。

  他深知,动用这层关系,意味着他欠下梁院士一个巨大的人情,也意味着他将自己与更高层面的权力网络进行了某种绑定。

  这与他一直以来主要依靠自身能力和规则办事的风格有所不同。

  但是,有得必有失。

  要想在盘根错节的利益格局和无处不在的明枪暗箭中破局,有时候,就必须借助更强大的力量。

  这不是妥协,而是策略。

  他没有立刻拨打那个号码。

  现在时间已晚,不合适。

  他需要组织好语言,想清楚该如何开口。

  第二天上午,林杰选择了一个相对安静的时间,在医院办公室隔壁的小休息室里,拨通了那个手写的号码。

  电话响了几声后被接起,传来一个沉稳的中年男声:“你好,哪位?”

  “韩司长,您好。冒昧打扰,我是梁启华院士的学生,林杰。”林杰尽量使自己的语气保持恭敬而不卑不亢。

  对方似乎并不意外,语气平和:“林杰?嗯,梁老跟我提过你。听说你在江东省医搞得风生水起。有什么事吗?”

  没有多余的寒暄,直接切入主题,符合这类人物的办事风格。

  林杰迅速而清晰地将自己受邀参加柏林峰会,材料齐全却被德领馆以含糊理由拒签,以及背后可能存在的商业利益集团恶意中伤的情况,言简意赅地叙述了一遍。

  “韩司长,这次会议是一个向国际社会客观展示中国医改探索的重要机会,对方用这种不光彩的手段阻挠,不仅针对我个人,也可能影响国家形象。我们已经按程序提交申诉,但时间紧迫,恐怕来不及。所以,想请您看看,能否从外交层面,协助沟通一下,澄清事实?”林杰最后提出了请求。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几秒钟后,韩剑锋回复道:“情况我了解了。学术交流是好事,恶意阻挠不可取。你把会议邀请函编号、你的申请档案号,还有那份拒签信的照片发到我这个手机上来。我来过问一下。”

  他没有打包票,但“过问一下”这四个字,从他这个位置的人口中说出来,分量已然不同。

  “太感谢您了,韩司长!我马上发您!”林杰心中一块大石稍稍松动。

  “嗯。保持这个号码畅通。”韩剑锋说完,便挂了电话,整个过程干净利落,没有一句多余的话。

  林杰立刻按照要求,将相关信息整理好发了过去。

  做完这一切,他靠在椅背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他知道,自己已经做了所能做的一切。

  剩下的,就看韩剑锋那边的“过问”能起到多大效果,以及对方背后的能量究竟有多深了。

  这是一种奇特的体验。

  他一方面厌恶这种隐藏在规则之外的、依靠人脉和权力运作来解决问题的模式;

  另一方面,他又不得不承认,在特定情境下,这确实是打破僵局最有效的方式。

  这让他对“权力”和“规则”有了更复杂、也更现实的认识。

  接下来的两天,林杰表面如常地处理医院事务,但内心的弦一直紧绷着。

  苏琳那边,申诉材料已经正式提交,但如同石沉大海,没有任何回音。

  就在会议开幕前五天,一个普通的周三下午,林杰的手机响了。

  “林院长吗?这里是德国驻华领事馆签证处。”电话那头是一个女声,“关于您的签证申请,我们收到了新的情况说明。请您于明天上午方便的时候,携带您的护照,亲自来一趟领事馆。”

  林杰稳住心神,平静地回答:“好的,我明天上午九点准时到。”

  挂了电话,他走到窗边,看着外面车水马龙。

  韩剑锋的“过问”,看来是起作用了。而且效率高得惊人。

  这让他再次深刻体会到,在某些圈层里,一个关键的电话,其力量可能胜过下面人千百次的奔波和努力。

  但这并不意味着问题已经解决。

  亲自去领事馆,是福是祸,还未可知。

  对方是迫于压力改变决定,还是会有新的刁难?

  他拿起内线电话,打给苏琳:“准备一下,明天上午,跟我去一趟德国领事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