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副省长的关系-《医路青云之权力巅峰》

  林杰在前线指挥部主持召开了第一次追责问责的专题会议。

  与会者除了省里来的相关人员,还有云岩县县长李宏伟、分管文教卫的副县长赵卫国、县卫健委主任刘能、县教育局局长张海山等人。

  林杰直接将疾控中心的检测报告复印件摔在桌子上,对在场的每一位县级领导说:

  “事实很清楚,县一中群体性腹泻疫情,直接原因是学校自备水源井受到严重粪便污染!这是一起典型的、严重的校园公共卫生安全责任事件!现在,我们需要搞清楚几个问题:第一,水源是如何被污染的?是偶然事件还是长期管理漏洞?第二,疫情发生后,为何迟报、瞒报?是谁做出的决定?第三,相关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在这起事件中,分别应该承担什么责任?”

  他的问题直指核心,毫不留情。

  县长李宏伟首先表态,语气沉痛:“林主任,发生这样的事情,作为县政府主要负责人,我负有不可推卸的领导责任,我向省委省政府、向全体受害学生和家长诚恳道歉!我们一定积极配合调查,严肃追责问责,绝不姑息!”

  他的话听起来态度端正,但更像是程式化的检讨,把个人责任模糊地纳入“领导责任”这个筐里。

  副县长赵卫国和卫健委主任刘能则低着头,脸色惨白。

  水源安全和疫情报告,正是他们分管和主抓的领域,无论如何也逃不掉直接责任。

  教育局局长张海山,一个五十岁左右、戴着眼镜、看起来有些书卷气的男人,此刻也是坐立不安。

  学校的安全管理,教育局是主管部门。

  “张局长,”林杰的目光定格在张海山身上,“县一中的水源井日常管理、定期检测是由哪个部门负责?教育局有没有相关的制度和检查记录?”

  张海山推了推眼镜,声音有些发干:“林主任,学校后勤这一块,主要是学校自己在管理,教育局定期会组织安全检查,但……但主要侧重于消防、校舍安全方面,水源检测……这一块,通常是由卫生部门牵头……”

  他开始下意识地将责任往卫生部门推。

  “张局长!”县卫健委刘能立刻急了,抬起头反驳,“水源检测我们是有要求的!但日常管理维护的主体责任在学校,在教育主管部门!你们教育局的定期检查难道不包括饮用水安全吗?每次检查流于形式,盖章了事,现在出事了就想撇清关系?”

  两人当着省里领导的面,竟然互相指责起来。

  林杰冷眼看着这一幕,心中了然。

  这就是基层官场常见的“扯皮”现象,一出事,首先想的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如何划分责任,保全自己。

  “够了!”林杰喝止了他们的争吵,“现在不是争论该谁负责的时候!事实是,水源污染了,疫情发生了,而且被瞒报了!你们每一个相关部门,都脱不了干系!”

  他转向随行的省卫健委综合监督局副局长:“李局,你带人,立刻分别与县教育局、卫健委、一中负责人谈话,固定证据,查清管理链条上的每一个环节,以及瞒报决策的形成过程!”

  “是,林主任!”李副局长领命,立刻带着监督局的人开始分头行动。

  会议不欢而散。

  县长李宏伟等人垂头丧气地离开。

  会后,林杰把王鑫叫到一边,低声吩咐:“你私下找县里的一些老同志,或者消息灵通的人打听一下,这个教育局长张海山,有什么背景没有?我看他刚才推卸责任的样子,不像是单纯的害怕,更像是有恃无恐。”

  王鑫会意,点点头:“明白,林哥,我这就去。”

  调查在艰难中推进。阻力比预想的还要大。

  负责与教育局谈话的李副局长回来汇报,语气无奈:“林主任,教育局那边一口咬定他们每年都下发安全检查通知,有文件为证,但问到具体到一中的检查是否发现了水源井管理的隐患,他们就含糊其辞,说是学校隐瞒不报。那个张海山,滑不留手,说话滴水不漏,把所有责任都往下面推。”

  负责调查瞒报过程的另一组人也汇报,副县长赵卫国和卫健委主任刘能承认最初想“内部处理”,但把做出这个决定的动机归结为“担心引起社会恐慌,影响稳定”,绝口不提任何个人责任,更不承认有人授意。

  仿佛有一张无形的网,罩在真相上面,让你能看到轮廓,却难以触及核心。

  下午,县长李宏伟单独来到林杰的临时办公室。

  “林主任,忙了一天,辛苦了。”李宏伟脸上堆着笑容,亲自给林杰倒了杯水,“关于追责的问题,我们县里班子内部也进行了深刻反思。你看,这次事件,主要暴露的是我们基层在执行层面、操作层面的问题。赵卫国同志和刘能同志,认识到了错误,态度是诚恳的。张海山同志呢,平时工作也是勤勤恳恳……是不是……可以考虑在问责的时候,酌情处理,给他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毕竟,培养一个干部也不容易。”

  他开始说情了,话语委婉,但意思明确:希望大事化小,保住这几个直接责任人,尤其是张海山。

  林杰不动声色地看着他:“李县长,这不是普通的失职失误,这是涉及几百名学生健康安全的重大责任事件!而且存在瞒报行为!如果不严肃处理,如何向学生家长交代?如何向省委省政府交代?如何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李宏伟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叹了口气:“林主任,您说的道理我都懂。只是……唉,有些情况可能您不太了解。张海山局长……他爱人那边,有点特殊关系……是省里韩副省长的亲戚。当然,我这不是说要用关系来压人,只是……处理起来,是不是可以更……稳妥一些?”

  韩副省长!

  林杰心中一震。他终于明白那张无形的网来自哪里了!

  云岩县的教育局长,竟然是分管科教文卫的韩副省长的远房亲戚!

  难怪张海山有恃无恐,难怪李宏伟亲自来说情!

  这是一个重磅消息。韩副省长在省里位高权重,虽然不直接分管卫健委,但其影响力不容小觑。

  如果坚持严肃处理张海山,就等于直接得罪了韩副省长。

  压力,瞬间来到了林杰这一边。

  李宏伟观察着林杰的表情,继续说道:“林主任,您年轻有为,前途无量。有时候,坚持原则是好事,但也要懂得审时度势。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啊。只要能把疫情控制住,学生们都康复,这就是最大的政绩。至于追责……是不是可以侧重操作层面的具体人员,对主要领导干部,以批评教育为主?”

  他这是在赤裸裸地暗示林杰,用“控制疫情”的功劳,来交换对相关领导“从轻发落”。

  林杰沉默着,他知道,自己此刻的抉择,不仅关系到云岩县几个官员的命运,更可能影响到他自己未来的仕途。

  是顺势而下,做个“懂事”的官,皆大欢喜?

  还是顶住压力,坚持原则,可能因此得罪一位实权副省长?

  就在这时,他的手机响了,是高卫东书记打来的。

  林杰对李宏伟做了个抱歉的手势,走到窗边接通电话。

  “林杰,云岩县的情况怎么样?”高卫东的声音传来,听起来有些疲惫。

  “高书记,疫情基本控制住了,源头是学校水源污染,正在追责问责。”林杰简明扼要地汇报。

  “嗯,处置得不错。”高卫东顿了顿,语气似乎有些犹豫,“关于追责……我听到一些反映。云岩县的情况可能比较复杂,涉及到一些高级层面的关系。你在处理的时候,要把握分寸,注意方式方法,既要依规依纪,也要考虑……稳定大局。”

  高卫东的话说得很含蓄,但林杰听懂了。

  连高卫东都感受到了来自韩副省长那边的压力,在提醒他“把握分寸”。

  挂掉电话,林杰看着窗外云岩县略显陈旧的街景,心情沉重。

  追责的阻力,远比他想象的要大。

  这张由权力和关系编织成的网,已经悄然收紧。

  他这只想捅破网络的“手”,会不会被这张网缠住,甚至折断?

  他转过身,看着依旧等在原地、眼神中带着一丝期待的李宏伟,缓缓开口,声音清晰而坚定:

  “李县长,你的意思我明白了。但是,对不起。”

  “功是功,过是过。疫情防控是职责所在,谈不上功劳。而瞒报疫情、监管失职导致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这是严重的错误,必须严肃追究责任!”

  “别说他是韩副省长的亲戚,就是天王老子的亲戚,违反了党纪国法,也一样要处理!”

  “这个责,我追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