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省委的权衡-《医路青云之权力巅峰》

  省委书记马天河仔细阅读着这份措辞激烈、证据详实的材料,材料里描述的全省医疗数据混乱、医保结算瘫痪、患者投诉激增的情况,让他感到震惊和愤怒。

  作为封疆大吏,他深知民生领域的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演变成影响稳定的大事。

  “乱弹琴!”马书记将材料重重拍在桌上,对坐在对面的省长李建国和分管党群的副书记周明远说道,“这个张哲,才去卫健委几天?就搞出这么大的乱子!看看,下面医院系统崩溃,老百姓看病报销都成问题!这是严重的失职!”

  省长李建国性格相对持重,他拿起材料翻了翻,沉吟道:“老马,事情确实严重。不过,张哲同志是中央部委交流下来的干部,当初安排他去卫健委,也是考虑到他在地市担任过一把手,有驾驭全局的能力。这次失误,是能力问题,还是心态急躁?需要客观评估。而且,林杰他们三个党组成员联名反映一把手,这在程序上虽然允许,但影响……也需要考虑。”

  副书记周明远主管干部,考虑问题更侧重于组织和平衡:“天河书记,建国省长,张哲同志的问题,事实清楚,造成后果严重,必须处理。但怎么处理,需要慎重。直接撤换一个刚上任不久的党组书记,还是中央部委交流的干部,影响面太大,也容易让其他交流干部寒心。是不是可以先调离现岗位,冷处理?”

  马天河站起身,在办公室里踱了几步,语气沉痛:“我何尝不知道处理一个厅级干部要慎重?但是,同志们,我们要对江东六千多万老百姓的健康负责!医疗卫生出不得半点差错!张哲这次犯的错误,不是小打小闹,是动摇根基的!如果因为他是什么‘交流干部’就轻轻放过,我们怎么向全省人民交代?怎么体现省委的担当?”

  他停下来,目光扫过李建国和周明远:“至于林杰,这个同志能力是有的,魄力也足,之前的医改成绩有目共睹。但是,个性太强,不善于团结同志,也是事实。这次虽然是他牵头反映问题,算是立了一功,但如果立刻把他扶上一把手的位置,会不会助长这种‘以下犯上’的风气?其他班子成员会怎么想?会不会觉得只要工作能力强,就可以不讲究方式方法,甚至可以挑战组织原则?”

  李建国点了点头:“天河书记考虑得周全。林杰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能打开局面;用不好,可能会破坏班子团结,影响整体战斗力。他还年轻,需要磨练。”

  周明远补充道:“而且,这次是三人联名,除了林杰,还有赵卫国和孙梅。这也说明张哲在委内确实不得人心,但同时也反映出林杰具有一定的号召力,或者说,煽动力。这一点,组织上不能不考虑。”

  三位省委主要领导,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这是一个典型的官场难题:一个能力不足、犯了严重错误的一把手,和一个能力突出、但个性强硬、且有“犯上”前科的二把手。

  如何取舍,如何平衡,考验着领导者的智慧和魄力。

  “这样吧,”马天河最终做出了决断,“张哲同志不再适合担任省卫健委党组书记职务,调回省委政策研究室,担任巡视员,等待另行安排。这既是对他错误的处理,也是一种保护,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化。”

  李建国和周明远都表示同意。

  这是对犯错干部一种常见的“冷处理”方式,保留了级别,但剥夺了实权。

  “那卫健委这边……”周明远请示道。

  “党组书记暂时空缺。”马天河一锤定音,“由副主任赵卫国同志暂时主持省卫健委全面工作。赵卫国同志是老资格,性格稳重,在委内也有一定威信,有利于稳定当前局面。”

  这个决定出乎李建国和周明远的意料。

  他们没有提议林杰,但也没想到马书记会选择资历更老、但能力和锐气远不如林杰的赵卫国。

  马天河看出了他们的疑惑,解释道:“林杰同志,还需要再观察,再磨练。立刻把他推上去,不是爱护他,是害他。让他先在赵卫国同志领导下继续工作,看看他能否真正沉下心来,团结同志,扎扎实实做一些事情。这也是对他党性的一次考验。”

  他顿了顿,语气严肃地说:“明远同志,你代表省委,分别找张哲和林杰谈话。对张哲,要明确指出他的错误,要求他正确对待组织安排。对林杰,要肯定他敢于坚持原则、反映问题,但也要严肃指出他在团结同志、工作方式方法上存在的不足,要求他深刻反思,服从组织决定,全力支持赵卫国同志的工作。”

  “明白了,天河书记,我这就去安排。”周明远领命。

  省委的权衡,最终做出了一个看似折中,实则蕴含深意的决定:拿掉了引发众怒的张哲,但没有顺势提拔功劳最大的林杰,而是选择了更为稳妥的赵卫国来过渡。这既是对林杰的一种保护性“冷却”,也是对他个性的一次敲打和考验。

  消息很快传出,在省卫健委和省内医疗系统引发了新一轮的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