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夜走进量锐公司。
他来找老杨喝茶。
办公室内,杨立军和李铃音正站在一部电脑屏幕前。
屏幕上,复杂的三维K线图如同山脉般起伏,实时刷新的数字流像瀑布一样倾泻而下。
各种技术指标和模型预测图表在旁边的小窗口里快速跳动着。
“林总!”李铃音眼角的余光瞥见门口的身影,立刻转过身。
她脸上瞬间换上职业化的笑容,快步迎了上来。
她穿着一身剪裁合体的深灰色西装套裙,头发利落地挽在脑后,眼神明亮而锐利。
“夜哥,您来了。”杨立军也闻声回头。
他穿着简单的格子衬衫,头发有些蓬乱,但眼神依旧专注。
林夜走进办公室。
他的目光扫过室内。
桌子加了不少。
透过敞开的办公室门,能看到外面开放办公区的景象。
工位增加了两排,穿着各异的程序员们正埋头在电脑前。
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
靠近门口的区域是新辟出来的综合市场部。
几个年轻人正围在一起讨论着什么。
墙上贴着市场推广计划的海报。
客服部的区域传来隐约的电话铃声和轻声细语的解答声。
财务室的门关着,但能看到里面整齐的档案柜和忙碌的身影。
“公司变化不小哇。”
林夜哈哈笑道。
“是啊,”李铃音笑道,“我们量锐基金现在的规模已经突破两千万了。”
她微微侧身,指向外面,“为了匹配发展,我们新成立了综合市场部,负责品牌推广、渠道拓展和客户关系维护。”
“客服部专门处理投资者的日常咨询和反馈。”
“财务部也独立运作,把账目梳理得清清楚楚。”
“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投资者信心也在稳步提升。”
“可以啊,李经理,老杨,两千万啦?!发展远比我想象的快”
杨立军也走了过来。
他的声音带着技术人特有的笃定和一丝兴奋:
“林总,‘掘金者’软件已经迭代到3.5版本了,功能基本趋于完善。”
他调出“掘金者”的主界面——一个充满科技感的深色背景,上面布满了各种动态图表和控制面板。
“它的核心能力有几个方面,”杨立军指着屏幕开始介绍,语速不快但清晰。
“首先,是全市场扫描与微观洞察。”他放大了其中一个模块。
屏幕上瞬间显示出密密麻麻的股票代码和快速滚动的数据流。
“它能以毫秒级的速度,实时监控全球主要市场的股票、期货、外汇、加密货币等数万种金融产品的价格、成交量、盘口深度、资金流向等海量数据。”
“更重要的是,它内置的引擎能从中识别出极其微小的价格异动、异常的订单流模式、隐藏的机构建仓或出货痕迹,甚至能嗅到市场情绪微妙的转变。”
他切换了一个画面,展示出复杂的网络图。
“其次,是策略熔炉与动态优化。”屏幕上出现了一个名为“Strategy e”的模块。
里面不断有新的策略模型在生成、回测、优化、淘汰。
“这是‘掘金者’的大脑。”
“它基于庞大的历史数据库和实时的市场情绪分析,通过爬虫抓取新闻、社交媒体、分析师报告等,结合深度学习算法,能够自动生成、模拟回测并持续优化短线交易策略。”
“它像是一个不知疲倦、永不停歇的‘数字交易员’,24小时学习市场规律,寻找市场缝隙中的套利机会、趋势跟随点或反转信号。”
“目前跑下来的模拟盘和实盘小资金测试,”
杨立军调出一份收益曲线图,线条稳健上扬。
“年化收益相当可观,远超基准指数。”
他最后指向一个风险控制面板。
“当然,还有严格的风控体系。”
“所有策略都嵌入多层止损、仓位控制和实时风险暴露监控,确保在极端行情下也能最大限度保护资金安全。”
林夜安静地听着。
他的目光锐利地扫过屏幕上那些跳动的数据和复杂的模型。
他能感觉到,“掘金者”的进化速度超出了他的预期。
它不再仅仅是一个工具,更像是一个初具雏形、拥有自主学习和决策能力的“AI数字交易员”。
“老杨,李经理,你们记住,接下来,会有两年时间的牛市,你们要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大胆的冲,不要有任何顾虑,能冲多高,取决你们” 林夜说道。
“好!” 杨立军道。
“记住了!林总” 李铃音也难掩激动,别人说的她不信,但是林夜说的,她不能不信。
---
放了寒假的复交大学,仿佛被按下了静音键。
往日喧闹的林荫道上空无一人。
只有寒风卷起几片枯黄的梧桐叶,打着旋儿飘落,发出沙沙的轻响。
图书馆紧闭。
教学楼沉寂。
宿舍楼窗户大多黑洞洞的。
曾诚教授重重地靠在椅背上,发出一声沉闷的叹息。
他摘下那副厚重的黑框眼镜。
用拇指和食指用力揉着发胀的太阳穴,仿佛想驱散那深入骨髓的疲惫。
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数据图表、折线图、柱状图挤在一起,像一张张嘲讽的脸。
第128次优化实验报告就摊在桌上,纸张边缘有些卷曲。
报告首页,一行行精确到小数点后几位的数字,此刻却像冰冷的针。
“提取纯度99.8%……序列完美复刻天然贻贝粘蛋白核心肽段……分子量分布集中,多分散指数小于0.05……”
曾诚的声音沙哑,带着浓浓的疲惫和难以言喻的挫败感。
“可为什么?为什么一到模拟生理环境,它的粘附力就像泄了气的皮球?”
“峰值连理论值的五分之一都达不到?”
“衰减快得像手里的沙子,根本抓不住!”
他长长地叹了口气,那叹息声在安静的实验室里显得格外沉重,充满了无力感。
王复站在实验台旁,手里紧紧捏着刚出炉的细胞相容性报告。
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
报告上的数据同样令人沮丧——MAP-7样品在高浓度下对模拟皮肤细胞产生了轻微的毒性反应。
他抬起头。
目光落在实验台面上那一排试管上。
试管里装着淡蓝色的澄清液体,在冷光源下泛着晶莹的光泽——这就是耗费了团队数月心血、经过无数次纯化得到的高纯度MAP-7样品。
它们安静地躺在试管架上,看起来纯净无瑕。
却像被施了恶毒的诅咒,空有完美的“形”,却失去了关键的“神”。
“教授,”王复的声音有些干涩,打破了压抑的沉默,“所有我们能想到的参数,都调遍了。”
“pH值从酸性调到碱性。”
“离子强度从淡水调到海水浓度。”
“温度从低温到体温。”
“底物材质换了七八种。”
“涂布方式从旋涂到喷涂……”
“甚至试了七八种不同的交联剂,希望能增强它的稳定性。”
他顿了顿,声音更低了些,“效果……微乎其微。”
“会不会……我们复刻的肽段,虽然基因序列一模一样,但折叠出来的空间构象,或者那些关键的、像给机器零件上润滑油一样的翻译后修饰……跟天然的压根不是一回事?”
“导致它根本‘折叠’不成那个能在水下牢牢粘住的‘超级形态’?”
“折叠……构象……”曾诚喃喃自语,重复着这个词。
眼中闪过一丝微弱的亮光,像是抓住了什么。
但很快又被更深的困惑淹没。
他重新戴上眼镜。
拿起桌上一份厚厚的构象分析报告。
“我们做过圆二色谱、核磁……分析报告显示它的二级结构,α螺旋、β折叠的比例,跟天然提取物的相似度很高。”
他翻到一页,指着上面的图谱。
“至于翻译后修饰……”他叹了口气,拿起一支MAP-7样品试管,对着灯光晃了晃。
淡蓝色的液体在管壁上留下浅浅的挂痕。
“贻贝粘蛋白特有的多巴(DOPA)修饰,我们也在合成过程中绞尽脑汁模拟了。”
“效果……唉,差强人意。合成的DOPA类似物活性总是不如天然的高。”
他放下试管。
疲惫地靠在椅背上,目光有些失焦。
仿佛穿透了墙壁,看到了那片幽暗的深海。
“深海贻贝能在那种湍急、高盐、高压的鬼地方牢牢粘住礁石,它的蛋白构象一定是活的!”
“是能随着水流冲击、盐度变化而‘变形’的!”
“是高度动态的!”
“我们合成的这条肽链,可能……缺了一把‘锁’,一把能在关键时刻把它‘锁’成最强战斗形态的‘钥匙’!”
“它空有力量,却找不到释放的开关。”
“环境响应……动态折叠……”王复若有所思。
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冰冷的实验台面,发出轻微的“哒哒”声。
“就像一把绝世好剑,只有在特定的剑鞘里,或者遇到特定的对手时,才能激发出全部的锋芒?”
“我们的MAP-7,是不是缺了那个能激发它潜能的‘剑鞘’?或者那个能逼它出全力的‘对手’?”
就在这时,实验室的门被轻轻推开。
林夜走了进来。
他面色平静,步履沉稳,皮鞋踩在地板上发出轻微的声响。
但那双深邃的眼睛里,却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
像平静海面下涌动的暗流。
MAP-7的困境,像一块巨石压在他的心头。
这不仅是一个项目的停滞,更关乎丛生生物在高端生物材料领域能否真正站稳脚跟。
关乎整个战略布局的推进。
“林总。”
曾诚和王复立刻打起精 绪中抽离,站起身。
“进展如何?”林夜的目光扫过两人脸上难以掩饰的疲惫和眉宇间凝结的愁绪。
最后落在曾诚手边那份厚厚的、边角已经磨损的实验报告上。
曾诚拿起报告,苦笑着递过去。
“还是老问题啊!”
“粘附力峰值和稳定性……死活上不去。”
“我们怀疑,是肽链的‘活性形态’出了问题,要么是它自己稳不住那个最强姿态,要么是它对环境的‘信号’没反应,变不了身。”
“就像……一个空有蛮力的壮汉,却不懂发力技巧。”
林夜接过报告。
他来找老杨喝茶。
办公室内,杨立军和李铃音正站在一部电脑屏幕前。
屏幕上,复杂的三维K线图如同山脉般起伏,实时刷新的数字流像瀑布一样倾泻而下。
各种技术指标和模型预测图表在旁边的小窗口里快速跳动着。
“林总!”李铃音眼角的余光瞥见门口的身影,立刻转过身。
她脸上瞬间换上职业化的笑容,快步迎了上来。
她穿着一身剪裁合体的深灰色西装套裙,头发利落地挽在脑后,眼神明亮而锐利。
“夜哥,您来了。”杨立军也闻声回头。
他穿着简单的格子衬衫,头发有些蓬乱,但眼神依旧专注。
林夜走进办公室。
他的目光扫过室内。
桌子加了不少。
透过敞开的办公室门,能看到外面开放办公区的景象。
工位增加了两排,穿着各异的程序员们正埋头在电脑前。
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
靠近门口的区域是新辟出来的综合市场部。
几个年轻人正围在一起讨论着什么。
墙上贴着市场推广计划的海报。
客服部的区域传来隐约的电话铃声和轻声细语的解答声。
财务室的门关着,但能看到里面整齐的档案柜和忙碌的身影。
“公司变化不小哇。”
林夜哈哈笑道。
“是啊,”李铃音笑道,“我们量锐基金现在的规模已经突破两千万了。”
她微微侧身,指向外面,“为了匹配发展,我们新成立了综合市场部,负责品牌推广、渠道拓展和客户关系维护。”
“客服部专门处理投资者的日常咨询和反馈。”
“财务部也独立运作,把账目梳理得清清楚楚。”
“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投资者信心也在稳步提升。”
“可以啊,李经理,老杨,两千万啦?!发展远比我想象的快”
杨立军也走了过来。
他的声音带着技术人特有的笃定和一丝兴奋:
“林总,‘掘金者’软件已经迭代到3.5版本了,功能基本趋于完善。”
他调出“掘金者”的主界面——一个充满科技感的深色背景,上面布满了各种动态图表和控制面板。
“它的核心能力有几个方面,”杨立军指着屏幕开始介绍,语速不快但清晰。
“首先,是全市场扫描与微观洞察。”他放大了其中一个模块。
屏幕上瞬间显示出密密麻麻的股票代码和快速滚动的数据流。
“它能以毫秒级的速度,实时监控全球主要市场的股票、期货、外汇、加密货币等数万种金融产品的价格、成交量、盘口深度、资金流向等海量数据。”
“更重要的是,它内置的引擎能从中识别出极其微小的价格异动、异常的订单流模式、隐藏的机构建仓或出货痕迹,甚至能嗅到市场情绪微妙的转变。”
他切换了一个画面,展示出复杂的网络图。
“其次,是策略熔炉与动态优化。”屏幕上出现了一个名为“Strategy e”的模块。
里面不断有新的策略模型在生成、回测、优化、淘汰。
“这是‘掘金者’的大脑。”
“它基于庞大的历史数据库和实时的市场情绪分析,通过爬虫抓取新闻、社交媒体、分析师报告等,结合深度学习算法,能够自动生成、模拟回测并持续优化短线交易策略。”
“它像是一个不知疲倦、永不停歇的‘数字交易员’,24小时学习市场规律,寻找市场缝隙中的套利机会、趋势跟随点或反转信号。”
“目前跑下来的模拟盘和实盘小资金测试,”
杨立军调出一份收益曲线图,线条稳健上扬。
“年化收益相当可观,远超基准指数。”
他最后指向一个风险控制面板。
“当然,还有严格的风控体系。”
“所有策略都嵌入多层止损、仓位控制和实时风险暴露监控,确保在极端行情下也能最大限度保护资金安全。”
林夜安静地听着。
他的目光锐利地扫过屏幕上那些跳动的数据和复杂的模型。
他能感觉到,“掘金者”的进化速度超出了他的预期。
它不再仅仅是一个工具,更像是一个初具雏形、拥有自主学习和决策能力的“AI数字交易员”。
“老杨,李经理,你们记住,接下来,会有两年时间的牛市,你们要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大胆的冲,不要有任何顾虑,能冲多高,取决你们” 林夜说道。
“好!” 杨立军道。
“记住了!林总” 李铃音也难掩激动,别人说的她不信,但是林夜说的,她不能不信。
---
放了寒假的复交大学,仿佛被按下了静音键。
往日喧闹的林荫道上空无一人。
只有寒风卷起几片枯黄的梧桐叶,打着旋儿飘落,发出沙沙的轻响。
图书馆紧闭。
教学楼沉寂。
宿舍楼窗户大多黑洞洞的。
曾诚教授重重地靠在椅背上,发出一声沉闷的叹息。
他摘下那副厚重的黑框眼镜。
用拇指和食指用力揉着发胀的太阳穴,仿佛想驱散那深入骨髓的疲惫。
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数据图表、折线图、柱状图挤在一起,像一张张嘲讽的脸。
第128次优化实验报告就摊在桌上,纸张边缘有些卷曲。
报告首页,一行行精确到小数点后几位的数字,此刻却像冰冷的针。
“提取纯度99.8%……序列完美复刻天然贻贝粘蛋白核心肽段……分子量分布集中,多分散指数小于0.05……”
曾诚的声音沙哑,带着浓浓的疲惫和难以言喻的挫败感。
“可为什么?为什么一到模拟生理环境,它的粘附力就像泄了气的皮球?”
“峰值连理论值的五分之一都达不到?”
“衰减快得像手里的沙子,根本抓不住!”
他长长地叹了口气,那叹息声在安静的实验室里显得格外沉重,充满了无力感。
王复站在实验台旁,手里紧紧捏着刚出炉的细胞相容性报告。
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
报告上的数据同样令人沮丧——MAP-7样品在高浓度下对模拟皮肤细胞产生了轻微的毒性反应。
他抬起头。
目光落在实验台面上那一排试管上。
试管里装着淡蓝色的澄清液体,在冷光源下泛着晶莹的光泽——这就是耗费了团队数月心血、经过无数次纯化得到的高纯度MAP-7样品。
它们安静地躺在试管架上,看起来纯净无瑕。
却像被施了恶毒的诅咒,空有完美的“形”,却失去了关键的“神”。
“教授,”王复的声音有些干涩,打破了压抑的沉默,“所有我们能想到的参数,都调遍了。”
“pH值从酸性调到碱性。”
“离子强度从淡水调到海水浓度。”
“温度从低温到体温。”
“底物材质换了七八种。”
“涂布方式从旋涂到喷涂……”
“甚至试了七八种不同的交联剂,希望能增强它的稳定性。”
他顿了顿,声音更低了些,“效果……微乎其微。”
“会不会……我们复刻的肽段,虽然基因序列一模一样,但折叠出来的空间构象,或者那些关键的、像给机器零件上润滑油一样的翻译后修饰……跟天然的压根不是一回事?”
“导致它根本‘折叠’不成那个能在水下牢牢粘住的‘超级形态’?”
“折叠……构象……”曾诚喃喃自语,重复着这个词。
眼中闪过一丝微弱的亮光,像是抓住了什么。
但很快又被更深的困惑淹没。
他重新戴上眼镜。
拿起桌上一份厚厚的构象分析报告。
“我们做过圆二色谱、核磁……分析报告显示它的二级结构,α螺旋、β折叠的比例,跟天然提取物的相似度很高。”
他翻到一页,指着上面的图谱。
“至于翻译后修饰……”他叹了口气,拿起一支MAP-7样品试管,对着灯光晃了晃。
淡蓝色的液体在管壁上留下浅浅的挂痕。
“贻贝粘蛋白特有的多巴(DOPA)修饰,我们也在合成过程中绞尽脑汁模拟了。”
“效果……唉,差强人意。合成的DOPA类似物活性总是不如天然的高。”
他放下试管。
疲惫地靠在椅背上,目光有些失焦。
仿佛穿透了墙壁,看到了那片幽暗的深海。
“深海贻贝能在那种湍急、高盐、高压的鬼地方牢牢粘住礁石,它的蛋白构象一定是活的!”
“是能随着水流冲击、盐度变化而‘变形’的!”
“是高度动态的!”
“我们合成的这条肽链,可能……缺了一把‘锁’,一把能在关键时刻把它‘锁’成最强战斗形态的‘钥匙’!”
“它空有力量,却找不到释放的开关。”
“环境响应……动态折叠……”王复若有所思。
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冰冷的实验台面,发出轻微的“哒哒”声。
“就像一把绝世好剑,只有在特定的剑鞘里,或者遇到特定的对手时,才能激发出全部的锋芒?”
“我们的MAP-7,是不是缺了那个能激发它潜能的‘剑鞘’?或者那个能逼它出全力的‘对手’?”
就在这时,实验室的门被轻轻推开。
林夜走了进来。
他面色平静,步履沉稳,皮鞋踩在地板上发出轻微的声响。
但那双深邃的眼睛里,却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
像平静海面下涌动的暗流。
MAP-7的困境,像一块巨石压在他的心头。
这不仅是一个项目的停滞,更关乎丛生生物在高端生物材料领域能否真正站稳脚跟。
关乎整个战略布局的推进。
“林总。”
曾诚和王复立刻打起精 绪中抽离,站起身。
“进展如何?”林夜的目光扫过两人脸上难以掩饰的疲惫和眉宇间凝结的愁绪。
最后落在曾诚手边那份厚厚的、边角已经磨损的实验报告上。
曾诚拿起报告,苦笑着递过去。
“还是老问题啊!”
“粘附力峰值和稳定性……死活上不去。”
“我们怀疑,是肽链的‘活性形态’出了问题,要么是它自己稳不住那个最强姿态,要么是它对环境的‘信号’没反应,变不了身。”
“就像……一个空有蛮力的壮汉,却不懂发力技巧。”
林夜接过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