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企业家座谈会-《重生95,打造全球第一村》

  晨光穿透薄雾,在林家小洋楼的落地窗上碎成点点金斑。

  林夜刚放下筷子,门外突然传来汽车的声音。

  来人是一位身着藏青中山装的男子。

  衣领浆得笔挺,袖口磨出毛边却洗得发白,腋下夹着的黑色人造革公文包鼓鼓囊囊。

  他身后停着的桑塔纳2000,一看就知道是干部车。

  “林夜先生?”男子微微躬身,双手递上名片。

  纸张带着油墨香,抬头印着鲜红的国徽,

  “鄙人陈斌,宁县府办主任。罗格书记特嘱我务必面呈请柬。”

  林夜接过烫金请柬时,指尖触到对方掌心厚茧——那是常年写材料磨出的印记。

  罗格?

  重生记忆骤然翻涌:这个罗格做事踏实,主政一方,为基层实实在在做了不少事情,之后,官位一直做到正厅。

  “没想到丛生生物的创始人这么年轻,真是英雄出少年啊。宁县企业家座谈会两点开始,盼您一定到场。”

  “烦请转告罗书记,”林夜将请柬收进内袋,“我会准时参加。”

  下午两点,县政府大院梧桐萧瑟,会议室里却热气蒸腾。

  铁皮暖水瓶在墙角嘶嘶吐着白汽,二十几个搪瓷缸在长桌上列队,缸身“先进工作者”的红字已斑驳。

  陈斌将林夜引进会议室。

  他们边走边聊。

  从陈斌口中得知,黄启华出事之后,政府工作人员大换血,公务员队伍有一半都换掉了。

  现在没有了几前那个官僚之气,上上下下都是一股朝气,在罗格的带领下,势必把宁县干出点成绩来。

  当林夜踏进门槛时,满屋的卷烟味骤然凝滞。

  按照罗格吩咐,陈斌把林夜带到罗格面前。

  “罗书记,这是魔都丛生公司老板林夜先生……”

  罗格约莫三十五岁,西装领口有些歪,金丝眼镜腿上有重新焊接的痕迹。

  “林总!”

  罗格伸手的瞬间,林夜注意到他袖口磨白的线头,腕表却是老式上海牌机械表。

  “感谢你能来捧这个场子啊!”

  “你好罗书记!应该的”

  “真是一表人材年轻有为啊,来坐这边,大家入座吧。”

  座谈会开始!

  座谈会开始后,先发言的是个养猪大户:“罗书记,不是我不愿投资,去年说好修路,到现在还是泥巴路,我们的生猪都不好运出去啊!”

  一位纺织厂女老板也站起来,她更激动:“县里欠我八十万货款三年了,每次都说下个月,下个月!”

  罗格一直低头记录,钢笔在纸上沙沙作响。

  偶尔抬头问几句,都是关键问题:“路修到哪儿卡住了?”

  “财政局怎么说?”

  大家说的比较多的,简而言之就是政府工作效率低,承诺的事无法兑现。

  轮到林夜时,罗格亲自执壶斟茶。

  他说道:“这位是丛生生物林总,他研发的第伍肽疤痕灵正现在十分火爆!”

  满座哗然。

  “第伍肽疤痕灵?”

  “想不到创始人居然是我们宁县老乡”

  “这么年轻啊……”

  “真了不起!”

  众人纷纷议论。

  林夜起身,开门见山的说道:“大家时间宝贵,我就直说了。诸位回乡投资,要的是政策不朝令夕改,要的是公章不翻脸不认人!”他指向窗外残破的国道,“若今天承诺修路,明天资金挪作形象工程,谁敢把血汗钱埋进黄土?”

  “企业家投资要的是上面政令稳定。如果今天答应免税三年,明天换个人就不认账,别人我不知道,我肯定不敢投钱!

  大伙应该差不多都跟我一个意思,说来说简单,说来说去就两个事情,想要扩大招商,你们能拿出什么好的政策?这个政策能不能一直执行下去?解决这两个问题,我第一个考虑回乡办企业。”

  满室死寂中,罗格突然鼓掌。

  大家掌声跟着响起。

  “林总的讲话刀刀见血啊!”

  罗格笑道,接着拿起粉笔,在墙上小黑板上写了“招商引资保障规定”:

  “我去申请招商引资保障规定:一、招商政策入市里红头文件;二、重点项目市纪委全程监督;三、赖账官员就地免职!”

  粉笔断在“免”字最后一勾,粉尘簌簌落满肩头。

  “申请不下来,我会回家种田去!”

  众人纷纷点头。

  “如果这样,那倒是真不怕新接任领导赖账。”

  “就怕市里不通过啊。”

  ……

  “诸位,这些承诺我会一一去落实,到时候请大家监督我们政府工作。”

  罗格停了一小会,继续说道:“好,下面大家讨论优惠政策方面 的问题和意见……”

  散会后的小办公室,龙井在铝壶里翻滚。

  罗格拉着林夜留下来喝茶。

  他知道面前这位年轻人不简单,黄启华系列案件给宁县带来的震动,余波未消,而这个事件跟林夜有关系,当然,更让罗格佩服的还是他年纪轻轻便办了公司开了厂,工厂解决几千人的就业……

  书记办公室很简陋,文件堆得满地都是,墙上挂着宁县地图,用红蓝铅笔标满了记号。

  “不瞒您说,现在的宁县的情况啊,让我天天睡不着。”

  罗格泡茶时露出衬衫袖口,已经磨破了边。

  “县里欠债一点二亿,去年工业产值整整下降百分之二十八。”

  “如今除了黄土就是光棍,该从哪下刀?你这个大企业家指点指点如何?”

  罗格递给林夜一杯茶。林夜接过,是本地茶厂新茶。

  “大企业家我可不敢当,丛生生物科技公司目前只是一个初创公司而已。”林夜笑道。

  “不过,既然罗书记要我说,我就说一下我的看法。”

  前世宁县的腾飞实际上是从一个经过宁县的高速路建设开始的。

  林夜的指尖划过斑驳图纸:“东郊三百亩盐碱地,明年沪陕高速必经此处。”

  铅笔在县城边缘画圈,“先以扶贫名义低价征地,配套建完转工业用地,地价翻十倍不是问题。”

  “以此作为撬动地价的一个支点,将全县的房产市场拉起来,接下来道路硬化的钱就来了,之后可以顺势而为加大招商力度,只要政策没有问题,企业就进来了,解决了大量的就业问题,务工回乡就业的人就越来越多,他们再反哺有房产市场……”

  罗格越听越投入,越听越震惊。

  时不时在本子上记录着。

  “至于电子园,”林夜蘸着茶水在桌上画符,“深城有家叫富事康的公司,正愁内地成本高。您若敢给他们免税十年...未来他们将会带动几万人的就业。”

  林夜虽然说的不多,但是思路清晰,很有画面感,宁县经济腾飞的蓝图好像在林夜的话语间就在眼前。

  “真的吗?”

  话音未落,罗格已抓过暖瓶塞他怀里,抓起电话:“这宝贝归您!我马上打报告申请省级开发区!”

  他眼里燃着火,又仿佛看见荒坡上崛起的一片片工厂。

  电话打完,罗格拉着林夜,一直聊到快天黑。

  最后,罗格从抽屉取出红头文件:“宁县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委屈您挂个名。”

  见林夜挑眉,他急忙补充,“虚职!但能列席县委常委会——您那些金点子,总得有人护着落地不是?”

  “所以,还是有点权力的……以后你想要回来做点事,一般人也不敢随便拿捏你。”

  罗格心照不宣的拍了拍林夜的肩膀。

  林夜摩挲着文件上鲜红的公章。

  重生前他见过太多空头承诺,此刻却在这位书记磨破的袖口边,触到久违的真诚。

  林夜没有答应罗格邀请吃饭,互相留了名片就出来了。

  林夜刚走出县政府,就接到杨立军的讯息:

  夜哥,茶场的茶花开了,明天下午一起过来钓鱼烧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