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从德国汉堡来的机器到了-《重生95,打造全球第一村》

  此时,一场更为隐秘却至关重要的行动,已在万里之外悄然展开。

  德国,汉堡港码头。

  一艘即将启航前往东方港城的大型集装箱货轮,正在进行最后的装船作业。

  在众多标准集装箱中,几个规格特殊、加固处理、并贴有特殊封条的货柜被小心地吊装上船,安置在船舱深处不易受颠簸的位置。

  这正是老海因里希动用全部人脉和资源,以海因里希公司“本土技术研发”名义,绕过重重审查,从瑞士和德国几家顶级设备制造商手中,“暗渡陈仓”购得的那批对华禁运的核心装备。

  两台大型多功能复合材料成型设备和超高精度五轴联动加工中心。

  每一台设备都价值连城,其技术精度和复杂性远超普通工业母机,是真正能够决定一个国家高端制造业天花板的核心利器。

  为了它们,老海因里希几乎押上了公司的信誉和未来,其过程之曲折、风险之大,不足为外人道。

  货轮缓缓驶离汉堡港,融入漆黑的北海。

  设备的安全,仅仅完成了第一步。

  港城,维多利亚湾畔的顶级写字楼内。

  李铃音站在落地窗前,俯瞰着璀璨的夜景,手中加密电话的信号跨越重洋。

  “林总,汉堡那边确认,货物已顺利启航,预计二十五天后抵达港城。”

  “海因里希先生动用了非常规渠道,但德国相关部门似乎起了一些疑心,后续的审查可能会更严。这是最后一次大规模操作了。”

  林夜自然特别高兴,这是至关开生机械生产的重要一环,少了这两种机器,一切都是空话。

  “辛苦了,铃音。海因里希那边,后续的技术支持和技术人员交流,你要确保畅通,付出再大代价也要维持住这条线。”

  “明白。”李铃音点头,

  “港城这边,海关和转运渠道我已经初步接触,但这次货物太敏感,常规途径风险极高。我们需要一个绝对可靠、且有能力处理这种‘特殊物流’的人。”

  “找陈天福。”林夜几乎没有犹豫,

  “告诉他,是我请他帮忙。费用按他规矩的双倍支付,唯一的要求是:绝对安全,万无一失。”

  陈天福,这个张光辉的挚友,码头运输大王,其掌控的灰色渠道网络,在某些时候,比官方途径更加高效和隐秘。

  陈天福认识李铃音,正是李铃音的操盘,包括陈天福在内,炒了一波港股,赚了不少。

  “是,我立刻去办。”李铃音没有丝毫意外,干脆利落地应下。

  她知道,有些事,必须用非常规的手段。

  数日后,港城,一间看似普通的茶餐厅包间。

  李铃音与一位穿着唐装的中年男人对坐。

  正是陈天福。

  “林生开了金口,这个忙,我肯定要帮。”陈天福笑眯眯的,

  “东西到了,我会让它变成‘家具’、‘大型健身器材’,走我自己的船,直接进内地,绕过所有不必要的检查。放心,这条线我走了十几年,从来没出过纰漏。”

  “有劳陈总了。”李铃音将一张不记名支票轻轻推了过去,

  “这是定金。事成之后,另有重谢。”

  陈天福扫了一眼支票上的数字,笑容更盛:“太客气啦,自己兄弟,钱的事好说。”

  半个月后,深夜。

  章江市开生机械新厂区,一处绝对保密的核心车间内。

  所有窗帘紧闭,内部却亮如白昼。

  吴斗生、穆勒工程师以及几名绝对核心的技术骨干,正神情紧张而又无比激动地围在几个刚刚拆箱的庞然大物旁边。

  经过陈天福渠道的完美运作,那几台堪称“国宝级”的精密设备,安然无恙地抵达了目的地。

  “上帝啊…它们真的来了…”

  穆勒工程师抚摸着那台超高精度五轴联动加工中心冰冷而光滑的机身,激动不已。

  吴斗生虽然不太懂这些技术参数,但他从穆勒和几位国内高薪聘请来的专家那近乎崇拜的眼神中,明白这些东西究竟有多珍贵。

  他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心中的澎湃:

  “立刻组织安装调试!抽调最可靠的人,签最高级别的保密协议!这里的一切,不准记录,不准外传!”

  “是!”众人齐声应道。

  与此同时,开生机械常规产品线的生产,早已按部就班地展开。

  宽敞明亮的自动化车间里,机械臂精准挥舞,高精度数控机床正在运转。

  流水线上,拖拉机底盘、变速箱壳体、收割机割台等大型部件被有序地输送、装配、检测。

  一切都在高度智能化的系统中高效运转。

  工人们各司其职,神情专注,他们经过严格的培训,已经适应了这种全新的、技术与知识密集型的工作模式。

  第一批下线的“开生一号”原型拖拉机,已经披上红色的涂装,静静地停在成品区,流线型的车身和充满力量感的设计,无声地彰显着其不凡的血统。

  它们即将接受最严苛的田间测试。

  常规生产井然有序,暗地里,核心车间内,那几台“镇厂之宝”也在日夜不停地安装调试。

  穆勒工程师和中外技术团队几乎吃住在厂里,攻克着一个个技术难关。

  林夜偶尔会悄然莅临,他从不指手画脚,只是静静地看,偶尔与穆勒用英语交流几句。

  一切按部就班的进行。

  *

  工作忙完。

  闲下来的林夜想起来代悦和清华。

  他在老家的时候,去了几次清华家,房子是新盖的,五层洋房。

  因为林夜,杨立军,林寿生,清华家一幢幢洋楼盖起,村里人的平衡感被打破,一开始不知道什么原因突然就发财了。

  但是慢慢的,有些聪明的人意识到,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跟着林夜。

  家里陆陆续续有人来要工作,林夜也会看情况安排。

  现在的大工厂,足以容纳这些待业人员,这也是他投资乡里的目的之一。

  清华妈病彻底好了之后,人也长胖了,他都快想不起来她以前是什么样子了。

  清华妈硬是拉着林夜留下来吃午饭,可林夜哪里有这个心思。

  为了不引起清华妈妈焦虑,林夜不敢多问,只是问清华有没有常打电话回家什么的。

  清华妈说没有打过电话回来,她在你那边我也放心……

  清华没有消息,他决定再去美丽国找代悦。

  他答应过,林寿生找到后,会去看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