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深耕与远方-《重生之逆流职场》

  第十七章 深耕与远方

  米兰的秋意带着一丝慵懒,林舟牵着苏晴的手走在石板路上,教堂的钟声在巷弄间回荡。刚结束和意大利经销商的会谈,他特意留出两天时间履行结婚纪念日的约定。“你看那栋建筑的阳台,”苏晴指着街角的老房子,“栏杆上的花纹和你们新设计的智能门锁面板有点像呢。”

  林舟凑近看了一眼,笑着掏出手机拍下照片:“还真有点!回去让设计团队参考下,说不定能做出带文艺复兴元素的限量款。”苏晴嗔怪地拍了下他的胳膊:“出来玩都不忘工作,不过……这个想法确实不错。”

  纪念日的晚餐安排在一家能看到大教堂夜景的餐厅。林舟刚切开牛排,手机就收到了东南亚市场负责人的消息:印尼合作伙伴反馈,当地雨季频繁导致部分智能插座出现接触不良,需要紧急排查原因。他立刻回复:“让技术部连夜测试湿度耐受极限,供应链同步准备防潮材质的替代方案,我明天返程后召开专项会议。”

  苏晴看着他快速处理完工作,轻声问:“是不是每个市场都会遇到新问题?”“是啊,”林舟放下手机,“欧洲怕合规,东南亚怕环境,北美又怕专利壁垒。但解决问题的过程,其实就是在给产品‘打疫苗’,抗风险能力会越来越强。”

  回国后的专项会议上,技术团队发现问题出在插座的密封圈材质上——印尼雨季湿度常超过90%,原有的橡胶密封圈容易老化。林舟当即决定:针对高湿度地区开发“三防版本”,采用食品级硅胶密封圈,并增加防潮涂层工艺。这个调整虽然让成本上升了5%,但半年后印尼市场的复购率提升了20%,证明了投入的价值。

  与此同时,国际业务部的“本土化深耕计划”在各地开花结果。在东南亚,他们和当地家居品牌合作推出适配小户型的迷你智能家电;在北美,联合能源公司开发了接入区域电网的节能联动系统;在欧洲,那款融入文艺复兴元素的智能门锁限量款,成了古董公寓改造的热门选择。

  这天,林舟正在办公室整理年度报告,法务部突然敲门进来:“林总,我们被一家美国公司起诉专利侵权了,对方说我们的语音交互算法侵犯了他们的核心专利。”

  这个消息让会议室的气氛瞬间凝重。林舟接过起诉状仔细翻看,发现对方提到的专利申请时间比他们的研发立项晚了三个月。“别慌,”他很快冷静下来,“让研发部整理所有算法迭代的原始文档,法务部准备专利无效宣告申请,同时联系美国当地的律所应诉。我们不仅要赢,还要让行业看到中国品牌的技术底气。”

  接下来的半年,林舟一边推进日常业务,一边跟进诉讼案。团队熬夜整理了近千份研发记录,从最初的算法草图到每一次测试报告,完整还原了技术的独立研发过程。当美国法院最终裁定对方专利无效时,整个团队都沸腾了——这不仅是一场官司的胜利,更标志着他们的核心技术获得了国际认可。

  消息传开后,一家全球知名的智能家居平台主动找上门,提出战略合作:“我们需要真正懂全球市场的合作伙伴,而不是简单的代工厂。你们的本土化能力和技术原创性,正是我们看中的。”

  合作签约仪式那天,林舟特意邀请了德国环保局的那位官员——正是当年给他们开整改通知的人。对方笑着说:“我见证了你们从‘问题解决者’到‘行业引领者’的转变,这比任何奖杯都有说服力。”

  仪式结束后,林舟站在落地窗前看着夕阳,手机里弹出托马斯发来的照片:他在上海总部的智能工厂里,正跟着工程师学习生产线调试,脸上沾着点机油却笑得灿烂。配文是:“中国智造,名不虚传!等我学会了,把技术带回欧洲~”

  苏晴这时发来消息:“爸妈问我们春节能不能回趟老家,他们想看看你口中‘能听懂方言’的新一代语音助手。”林舟笑着回复:“没问题,正好带他们体验下针对中老年用户优化的简易操作模式。”

  他合上电脑,准备下班回家。走廊里,国际业务部的员工们还在忙碌,白板上贴满了下一年度的市场规划:进入中东市场、开发多语言离线交互系统、建立全球用户体验中心……每一个目标都清晰而坚定。

  电梯下行时,林舟看着玻璃映出的自己,想起刚接手欧洲项目时的忐忑。这一路,他经历过环保风波的急流,也收获过市场认可的暖阳;曾为跨文化沟通头疼,也因找到共鸣而欣喜。他渐渐明白,所谓“远方”,从来不是地理上的距离,而是不断突破自我边界的勇气;所谓“初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固执,而是在变化中始终坚守的用户价值。

  走出办公楼,晚风带着桂花的香气扑面而来。林舟加快脚步往家的方向走,他知道,家里有等待他的灯光,而远方,有等待中国智造的更广阔天地。属于他的故事,还在每一个充满挑战与希望的清晨,继续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