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书店邀约:纸墨间的竹篾设计
社区活动室里的欢呼还没散去,老陈的手机就“叮”地响了一声,屏幕上跳着陌生号码,备注栏里跟着弹出“青咖老板推荐-书店”的提示。他指尖一顿,立刻把手机举起来给孩子们看:“说曹操曹操到,书店老板联系咱们了!”
晓晓赶紧凑过来,把笔记本摊在旁边的木桌上,小虎则搬了把小椅子坐在老陈身边,耳朵几乎贴到手机上。老陈按下接听键,温和的声音传了出来:“您好,是做手工竹编杯垫的陈师傅吗?我是‘拾光书店’的老周,青咖的老板跟我提了你们的手艺,想跟你们订一批杯垫。”
“周老板您好!”老陈笑着应道,“您是想订跟咖啡店一样的款式,还是要定制花纹呀?”
“我这书店主打安静的阅读氛围,格子纹虽然清爽,但还是想贴近点书的感觉。”电话那头的老周顿了顿,似乎在打量店里的环境,“比如能不能编点小图案?像翻开的书、小书签,或者简单的文字,比如‘拾光’两个字,颜色不用太跳,跟原木书架搭得上就好。”
挂了电话,老陈把周老板的需求一条条念出来:“要30个杯垫,图案贴近‘阅读’,颜色偏浅,还要编上‘拾光书店’的名字,下周初要先看两个样品。”
话音刚落,编蔷薇的小女孩就举着手里没编完的竹篾跳起来:“翻开的书!我见过我妈妈的绘本,封皮翻开的时候像小翅膀,编在杯垫上肯定好看!”她一边说,一边蹲在地上,用竹条在水泥地上画了个简单的轮廓——左右两道弧线,中间一条直线,活脱脱一本摊开的小书。
小虎凑过去看了看,摇了摇头:“弧线会不会太难编?咱们之前编的都是直线格子,弧线要慢慢调整竹篾的角度,万一编歪了就不好看了。”他拿起桌上的竹片,试着弯了弯,浅棕色的竹篾带着韧性,却要在方寸杯垫上编出流畅的弧线,确实要费点功夫。
“那要不编书签?”另一个戴眼镜的小男孩推了推镜框,从书包里掏出自己的金属书签,“就编个细细的书签形状,旁边加个小挂坠的图案,简单又好认,客人看到也知道是书店的杯垫。”
晓晓没说话,只是在笔记本上画了三个小方框,分别写下“摊开的书”“小书签”“文字款”,然后抬头问大家:“咱们先想想每种款式的难点和好看的地方好不好?比如‘摊开的书’,虽然弧线难,但编好了最特别;‘小书签’简单,可是会不会太普通?文字款跟咖啡店的一样,但加上小图案会不会更生动?”
“我觉得可以把文字和图案结合起来!”小虎突然眼睛一亮,“把‘拾光’两个字编在中间,左边编个小书签,右边编半本翻开的书,这样又有名字,又有阅读的感觉,还不会太挤!”他说着,拿起一支铅笔,在晓晓的笔记本上补画起来——中间是工整的“拾光”,左右各一个小图案,布局刚好占满杯垫,不松不紧。
孩子们围过来看,都纷纷点头。编蔷薇的小女孩还补充道:“颜色就用原色和浅棕!原色编图案,浅棕编文字,这样图案能显出来,文字也不突兀,跟书店的原木桌子肯定配!”
老陈看着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手里的竹篾都忘了放下:“那咱们今天分两组,一组试着编‘摊开的书’和小书签的图案,一组练‘拾光’两个字的编织,明天早上咱们合起来做样品,怎么样?”
“好!”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立刻各自找了位置坐下,有的拿起竹篾量尺寸,有的对着笔记本上的图案比画,有的则在旧竹片上反复练习弧线的编织。阳光透过活动室的窗户,落在一张张认真的小脸上,竹篾在指尖翻飞,偶尔传来一两声“这里要再弯一点”“这个字的横要编直”的提醒,原本空荡的屋子,又被竹篾的清香和细碎的讨论声填满了。
晓晓坐在角落,看着笔记本上渐渐清晰的设计图,又看了看身边忙碌的小伙伴,悄悄在“书店杯垫(待联系)”后面画了个小对勾,再添上一句“样品设计:文字 书签 摊开的书,配色:原色 浅棕”。她知道,这两个小小的样品,不仅要编出竹篾的质感,更要编出书店里的安静与温暖,而这份新的期待,正跟着指尖的竹条,一点点成型。
社区活动室里的欢呼还没散去,老陈的手机就“叮”地响了一声,屏幕上跳着陌生号码,备注栏里跟着弹出“青咖老板推荐-书店”的提示。他指尖一顿,立刻把手机举起来给孩子们看:“说曹操曹操到,书店老板联系咱们了!”
晓晓赶紧凑过来,把笔记本摊在旁边的木桌上,小虎则搬了把小椅子坐在老陈身边,耳朵几乎贴到手机上。老陈按下接听键,温和的声音传了出来:“您好,是做手工竹编杯垫的陈师傅吗?我是‘拾光书店’的老周,青咖的老板跟我提了你们的手艺,想跟你们订一批杯垫。”
“周老板您好!”老陈笑着应道,“您是想订跟咖啡店一样的款式,还是要定制花纹呀?”
“我这书店主打安静的阅读氛围,格子纹虽然清爽,但还是想贴近点书的感觉。”电话那头的老周顿了顿,似乎在打量店里的环境,“比如能不能编点小图案?像翻开的书、小书签,或者简单的文字,比如‘拾光’两个字,颜色不用太跳,跟原木书架搭得上就好。”
挂了电话,老陈把周老板的需求一条条念出来:“要30个杯垫,图案贴近‘阅读’,颜色偏浅,还要编上‘拾光书店’的名字,下周初要先看两个样品。”
话音刚落,编蔷薇的小女孩就举着手里没编完的竹篾跳起来:“翻开的书!我见过我妈妈的绘本,封皮翻开的时候像小翅膀,编在杯垫上肯定好看!”她一边说,一边蹲在地上,用竹条在水泥地上画了个简单的轮廓——左右两道弧线,中间一条直线,活脱脱一本摊开的小书。
小虎凑过去看了看,摇了摇头:“弧线会不会太难编?咱们之前编的都是直线格子,弧线要慢慢调整竹篾的角度,万一编歪了就不好看了。”他拿起桌上的竹片,试着弯了弯,浅棕色的竹篾带着韧性,却要在方寸杯垫上编出流畅的弧线,确实要费点功夫。
“那要不编书签?”另一个戴眼镜的小男孩推了推镜框,从书包里掏出自己的金属书签,“就编个细细的书签形状,旁边加个小挂坠的图案,简单又好认,客人看到也知道是书店的杯垫。”
晓晓没说话,只是在笔记本上画了三个小方框,分别写下“摊开的书”“小书签”“文字款”,然后抬头问大家:“咱们先想想每种款式的难点和好看的地方好不好?比如‘摊开的书’,虽然弧线难,但编好了最特别;‘小书签’简单,可是会不会太普通?文字款跟咖啡店的一样,但加上小图案会不会更生动?”
“我觉得可以把文字和图案结合起来!”小虎突然眼睛一亮,“把‘拾光’两个字编在中间,左边编个小书签,右边编半本翻开的书,这样又有名字,又有阅读的感觉,还不会太挤!”他说着,拿起一支铅笔,在晓晓的笔记本上补画起来——中间是工整的“拾光”,左右各一个小图案,布局刚好占满杯垫,不松不紧。
孩子们围过来看,都纷纷点头。编蔷薇的小女孩还补充道:“颜色就用原色和浅棕!原色编图案,浅棕编文字,这样图案能显出来,文字也不突兀,跟书店的原木桌子肯定配!”
老陈看着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手里的竹篾都忘了放下:“那咱们今天分两组,一组试着编‘摊开的书’和小书签的图案,一组练‘拾光’两个字的编织,明天早上咱们合起来做样品,怎么样?”
“好!”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立刻各自找了位置坐下,有的拿起竹篾量尺寸,有的对着笔记本上的图案比画,有的则在旧竹片上反复练习弧线的编织。阳光透过活动室的窗户,落在一张张认真的小脸上,竹篾在指尖翻飞,偶尔传来一两声“这里要再弯一点”“这个字的横要编直”的提醒,原本空荡的屋子,又被竹篾的清香和细碎的讨论声填满了。
晓晓坐在角落,看着笔记本上渐渐清晰的设计图,又看了看身边忙碌的小伙伴,悄悄在“书店杯垫(待联系)”后面画了个小对勾,再添上一句“样品设计:文字 书签 摊开的书,配色:原色 浅棕”。她知道,这两个小小的样品,不仅要编出竹篾的质感,更要编出书店里的安静与温暖,而这份新的期待,正跟着指尖的竹条,一点点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