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京华初绽:竹影里的他乡与故乡-《重生之逆流职场》

  第二百八十九章 京华初绽:竹影里的他乡与故乡

  高铁穿梭过华北平原时,小宇总忍不住望向窗外。秋阳把成片的白杨树染成金褐色,风过时树影流动,竟让他想起春塘边簌簌作响的竹丛——只是少了那股清润的竹香。阿瑶把老篾匠的图谱平摊在小桌板上,指尖轻轻抚过“经篾选三年生竹”的字迹,忽然笑了:“你看,爷爷早把春塘的竹,藏进这些字里了。”

  全国手工艺展的展馆设在旧厂房改造的艺术区,红砖墙配着巨大的玻璃穹顶,阳光洒进来时,展区里的各色手工艺品都泛着暖光。春塘的展位在角落,却靠着一扇落地窗,小虎和朵朵刚把旧竹船、新竹篮摆进展柜,就有路过的观众停下脚步。“这竹船的蓝布帆真特别,”一位白发老人凑近看标签,“春塘?是南方那个养菱角的村子吗?”朵朵眼睛一亮,忙递上印着春塘风光的折页:“您去过?我们那儿的菱叶,编进竹器里可好看了!”

  展馆里人来人往,有捧着相机拍照的年轻人,也有拿着笔记本记录的专家。市非遗中心的工作人员陪着位穿灰布衫的老人走过来,介绍说这是国内顶尖的竹编艺人陈老。陈老没急着看展品,先拿起小虎铁盒里的草图翻了翻,指着其中一页“竹篾浸桐油防蛀”的批注,抬头看向小宇四人:“这记录的是老法子,现在少有人这么细了。”阿瑶连忙把老篾匠的图谱递过去:“这是我们师傅留下的,他说编竹得守着老规矩,也得看着新路子。”

  陈老翻开图谱,看到最后那幅孩子们学编竹篓的速写时,指尖顿了顿。“我认识你们师傅,”他忽然说,“三十年前在南方的竹编交流会上见过,他手里总攥着片新鲜竹篾,说要闻着竹香才编得好东西。”这话让小宇四人愣住了,阿瑶眼眶瞬间红了——原来师傅的手艺,早就在更远的地方留下过痕迹。

  傍晚闭馆后,四人坐在展位旁的台阶上吃盒饭。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下来,城市的灯光一盏盏亮起,比春塘的夜热闹得多,却也少了些烟火气。朵朵翻着白天拍的照片,忽然指着一张说:“你看这小朋友,盯着竹蜻蜓看了好久,跟当年咱们蹲在塘边看师傅编竹船一模一样。”小虎笑着把没吃完的盒饭放进保温袋:“明天咱们把孩子们编的迷你鱼篓摆到前面,说不定能让更多人想起小时候的事儿。”

  小宇望着展柜里的旧竹船,蓝印花布帆在晚风里轻轻晃。他想起出发前春塘的孩子们围着他说“要让全国人知道春塘竹编”,想起老篾匠说“编竹要用心,待人要真诚”,忽然觉得,这千里之外的展位,早已不是他乡——只要竹香还在,只要手艺还在,春塘就永远在身边。

  夜色渐深时,展馆里的灯光陆续熄灭,只有春塘展位的展柜还亮着一盏小灯。旧竹船与新竹篮在灯光下静静相对,像在诉说着跨越山海的故事,也像在等待着更多与竹有关的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