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大宋边关告急-《皇后们,这真不是后宫聊天群》

  “江先生可有什么发现?”

  见江祈年刚一进入此地,就闭上了眼睛,云华美眸一闪,心中闪过了一丝喜色。

  “的确有所发现。”

  江祈年点了点头:“此地似有天然地势大阵存在,能源源不断的汇聚地脉元气,只不过......”

  说到这里,他转头看向云华:“我能否喝一口这长春泉水试试?”

  “当然可以。”

  云华轻轻颔首,正准备去取一个石碗,却见泉眼中一道水龙冲天而起,落入了江祈年的口中。

  “这泉水的确有一股奇异的生机之气......”

  江祈年品尝后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这长春谷中的灵气,本身就混杂着生机之气,但与泉水中的生机之气比起来就要差了太多。

  “不过,这地势大阵汇聚而来的是地脉元气,可不是生机之气啊......”

  江祈年发现了盲点:“这生机之气又是从哪里来?”

  他将灵觉深入长春泉中,发现有一处石台似乎在缓慢吸收地脉之气,同时释放生机之气。

  “难道是这个石台的功效?”

  江祈年心中一动:“它能吸收地脉之气,然后转化成生机之气?”

  但随即,他便摇了摇头。

  那个石台在他灵觉之下,十分普通。

  “难道是神书玉简?”

  江祈年心中一动。

  那个石台,很明显就是原本供奉神书玉简之地。

  “可在群家园中,神书玉简也并未展现出将灵气转化为生机之气的功能啊。”

  “莫非......”

  一个大胆的猜想在江祈年心中浮现:“这地势大阵本身拥有转化之能,可将汇聚而来的地脉元气,根据阵眼处所置之物或本身特性,转化为相应的能量形态?”

  此前阵眼处应是那‘玉简神书’,神书本身蕴含大道法则,偏向生命与造化,故此地脉元气被转化为了磅礴的生命之气,形成了这长春泉。

  若阵眼处放置的是一块蕴含灵气的‘灵石’,是否就会转化为精纯的灵气?

  若放置的是一块庚金之精,是否会转化为庚金之气?”

  这个发现让江祈年心中微动。

  若猜想为真,此地无疑是一处宝地。

  想到这里,他立刻想进行验证。

  然而,念头刚起,便是一顿。

  灵石?

  庚金之精?

  他目前手头上,可并无这些东西。

  “看来只能等待以后有机会再来验证了。”

  江祈年摇摇头,心中有些遗憾。

  “先生......可有所得?”

  云华见江祈年又是点头,又是摇头,时而闭目感知,时而目光湛湛,忍不住轻声问道。

  她虽无法像江祈年那般清晰感知到地势的存在,但也能隐约察觉到江祈年似乎与这片天地产生了某种深层次的交流。

  江祈年收回思绪,看向云华,微微一笑:“略有所悟,贵谷这处泉眼,确实与神书玉简关系匪浅。”

  “还请先生指点。”

  云华十分恭敬。

  他们祖祖辈辈,在这里生活了数百年,也没搞清楚此地的玄妙。

  却不想,这位江先生不过在这里站了半个时辰而已,就似乎有所领悟了。

  这,就是差距吗?

  江祈年点点头,也没隐瞒:“其奥秘在于此地天然形成的一座地势大阵,玉简昔日置于阵眼,方有长春泉之生机,如今玉简不在,此泉神异渐衰,亦是此理。”

  “竟是如此?”

  云华闻言,美眸中闪过震惊与恍然。

  “不知......可有补救之法?”

  补救之法?

  江祈年闻言摇了摇头。

  按照原本的发展,长春谷的神异逐渐褪去。

  在七八十年后的天龙时代,长春谷已经是人去谷空。

  想要恢复长春泉延寿之神异,那就只能再将神书玉简给放回去,不过江祈年还要继续参悟,自然不可能献出来。

  云华张了张嘴,却也不好开口请求。

  江祈年见此思虑片刻后,开口道:“江某对贵谷依托此泉与对玉简的些许感悟所创的《长生神书》颇感兴趣,不知谷主可否允我一观?”

  虽说,他不可能将神书玉简还回去,但江祈年也想弥补一二,看看能否在参悟《长生神书》后有所领悟,将其修改一番。

  届时就算没有长春泉,也能延寿个数百载。

  云华几乎没有任何犹豫,立刻点头:“先生欲观《长生神书》,乃我谷之幸事,妾身这便去取来!”

  她心中清楚,自家先祖依据神书皮毛创出的《长生神书》,在他眼中恐怕已无多少秘密可言。

  相反,若能得他指点一二,或许正是弥补功法缺陷、为族人寻得新出路的契机!

  当下,云华匆匆离去。

  片刻后,她捧着一卷非丝非帛、颜色暗黄、散发着古朴气息的卷轴返回,郑重地交到江祈年手中。

  江祈年接过卷轴,入手温润,显然材质不凡。

  他就在这充满生机的泉眼旁盘膝坐下,展开卷轴......

  然而,就在这祥和氛围的另一端,大宋北疆,却是烽火连天,战云密布。

  汴京城内,刘娥端坐于珠帘之后,虽面容依旧保持着太后的威仪,但眼底深处的一丝疲惫和凝重却难以完全掩饰。

  御案上,堆积如山的奏报几乎全是边关告急文书。

  “太后,雄州前线急报,辽军先锋已连破我三处寨堡,守将殉国,军民死伤惨重!”

  “真定府军报,辽军主力已渡过滹沱河,兵锋直指府城,守军兵力不足,请求紧急支援!”

  “粮草转运使急奏,连日大雨,道路泥泞,第二批粮草恐要延误五日......”

  坏消息一个接一个传来,辽军铁骑在名将耶律斜轸的指挥下,攻势凌厉。

  宋军依托城池堡垒奋力抵抗,但损失颇大,战线不断被压缩。

  朝堂之上,虽经刘娥前番强力弹压,主和之声暂息,但那种恐慌和悲观的情绪,却在暗中蔓延。

  即便有范仲淹等忠臣良将竭力统筹、前线将士浴血奋战,但装备、训练和机动性的差距,使得宋军在野战中处于明显劣势,只能凭借城防苦苦支撑。

  小皇帝赵祯坐在龙椅上,小手紧紧抓着扶手,听着一个个不利的战报,小脸煞白。

  刘娥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她深知,越是这种时候,自己越不能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