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确定,团队立刻行动起来。
这一次,主导者变成了苏想。
她负责起草那份至关重要的补充说明报告。
她没有使用任何情绪化的语言,而是用最冷静、最客观的数据进行对比:
左边一栏,列明方启明项目所需进口设备清单、预估外汇金额(是一个令人咋舌的天文数字),
并附上该类设备目前被少数几家国外公司垄断、曾有过对他国进行技术禁运的先例说明。
右边一栏,清晰地列出【北斗团队】自主搭建集群的成本、已节省的外汇,
以及核心算法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已成功应用于多个关乎国计民生领域的案例。
报告最后,苏想写下了一段画龙点睛的结语:
“科技投入,既需仰望星空,更需脚踏实地。
尤其是在国家资源尚不丰沛的当下,将宝贵资金优先投入到那些能够自主可控、迅速形成战斗力、直接支撑国民经济与国防安全的关键领域,
或许是一种更负责任、也更符合国家长远利益的选择。”
这份报告,由陈知行润色确保逻辑无懈可击!
由周炽配上了直观的对比图表!
由李泽川通过他的渠道,确保它能越过常规流程,直接送达最具话语权的几位决策者案头。
这是一场无声的较量,比拼的是对大局的洞察和对国家需求的深刻理解。
就在报告递交后的第二天,苏想接到了协和医院的电话。
姐姐苏念在备考间隙,身体状况出现了一些小波动,需要调整用药。
苏想请了假,匆匆赶往医院。
在医院走廊,她再次偶遇了那位“沈工”——沈婕。
她似乎是来医院进行例行体检,身边只跟着一名女助理。
两人迎面走过。
这一次,沈婕的脚步放缓了些许,她的目光落在苏想脸上,不再是之前那种完全公事公办的审视,而是带着一丝极淡的、难以察觉的……探究。
苏想出于礼貌,微微点头示意。
沈婕也几不可察地点了下头,就在擦肩而过的瞬间,她忽然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苏想耳中:
“报告,写得不错。”
说完,她便与助理径直离开,没有多余的表情,也没有停留。
苏想愣在原地,心中掀起惊涛骇浪!
沈工看到了那份报告!而且她给出了正面评价!
这意味着,他们的论点,切中了要害!
一股巨大的信心和暖流,涌上苏想心头。
一周后,863计划年度预算分配方案正式下达。
方启明实验室的“人类基因组解读平台”项目,并未获得其申请的全额预算,
而是被大幅削减,仅批准了前期预研和部分设备国产化替代研究的经费。
批复意见中明确写道:
“……项目方向具有前瞻性,但需充分考虑国家现阶段外汇承受能力与技术自主可控要求,建议扎实做好基础研究,逐步推进。”
而【北斗团队】的“智能决策与复杂系统仿真”项目,不仅获得了原申请的全部预算,还因为其“突出的应用成效和自主创新价值”,额外追加了一笔可观的经费,专门用于自主计算集群的升级扩建和人才队伍建设!
消息传来,机房陷入了短暂的寂静,随即被巨大的欢呼声淹没!
“我们赢了!我们赢了!”
周炽激动地抱起苏想转了个圈,吓得苏想惊叫一声,脸颊绯红。
陈知行一向冷静的脸上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他看着苏想,目光中充满了认可与赞赏,第一次主动地、用力地拍了拍她的肩膀。
李泽川更是直接,不知从哪儿摸出几个二踢脚,作势要到楼道里去放,被陈知行严厉制止,但他脸上的得意和与有荣焉,怎么也藏不住。
“想想!这次多亏了你!”
周炽放下苏想,依旧兴奋难耐,
“要不是你想到外汇和自主可控这招,咱们肯定争不过那个方启明!”
陈知行点头:
“确实!苏想对问题本质的洞察,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李泽川走到苏想面前,双手插兜,低头看着她,眼神灼灼:“干得漂亮,小状元。以后看谁还敢说咱们只会死读书!”
面对伙伴们由衷的赞誉和围绕在身边的温暖,苏想的脸更红了,心中充满了巨大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她不再是团队里那个需要被保护、被指引的人,她已经可以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为团队、为项目赢得关键的胜利!
这是属于苏想的高光时刻。
然而,喜悦并未持续太久。
新的挑战接踵而至。
刘教授带来了新的任务通知:
由于在预算争夺中展现出的巨大应用潜力和自主价值,上级对“北斗”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一年内,将他们研发的“智能决策模型”,在一个真实的、大型的、跨区域的复杂系统中进行试点应用,并接受严格的实效检验!
这意味着,他们的研究将不再局限于实验室仿真,而是要直面真实世界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
同时,IMO国家队集训的出发日期也近在眼前。
陈知行、周炽和苏想即将暂时离开团队,奔赴赛场。
成功的喜悦还未细细品味,更艰巨的挑战和短暂的分离已然来临。
苏想看着身边的伙伴,目光坚定。
无论前路如何,他们都将一起面对。
协和医院的最后一次复查结果令人欣慰。
在优化后的药物方案和模型辅助监测下,苏念的心脏功能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平台期,
虽然无法根治,但只要避免过度劳累和强烈情绪波动,日常生活已无大碍。
医生终于点头,同意她可以离京返乡,度过寒假。
消息传来,苏念苍白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发自内心的轻松笑容。
那个困了她太久的病房,终于可以暂时告别了。
她迫不及待地开始收拾自己寥寥无几的行李,主要是几本书和笔记——她依然没有放弃明年高考的梦想。
苏想看着姐姐忙碌的、带着雀跃的背影,心中百感交集。
她向团队和学校请了短假,决定亲自送姐姐回平县。
这不仅是因为不放心姐姐独自长途跋涉,更是因为,那个家,那个县城,承载了太多复杂的记忆,她需要回去面对,也需要亲眼确认父亲康复后的状况。
这一次,主导者变成了苏想。
她负责起草那份至关重要的补充说明报告。
她没有使用任何情绪化的语言,而是用最冷静、最客观的数据进行对比:
左边一栏,列明方启明项目所需进口设备清单、预估外汇金额(是一个令人咋舌的天文数字),
并附上该类设备目前被少数几家国外公司垄断、曾有过对他国进行技术禁运的先例说明。
右边一栏,清晰地列出【北斗团队】自主搭建集群的成本、已节省的外汇,
以及核心算法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已成功应用于多个关乎国计民生领域的案例。
报告最后,苏想写下了一段画龙点睛的结语:
“科技投入,既需仰望星空,更需脚踏实地。
尤其是在国家资源尚不丰沛的当下,将宝贵资金优先投入到那些能够自主可控、迅速形成战斗力、直接支撑国民经济与国防安全的关键领域,
或许是一种更负责任、也更符合国家长远利益的选择。”
这份报告,由陈知行润色确保逻辑无懈可击!
由周炽配上了直观的对比图表!
由李泽川通过他的渠道,确保它能越过常规流程,直接送达最具话语权的几位决策者案头。
这是一场无声的较量,比拼的是对大局的洞察和对国家需求的深刻理解。
就在报告递交后的第二天,苏想接到了协和医院的电话。
姐姐苏念在备考间隙,身体状况出现了一些小波动,需要调整用药。
苏想请了假,匆匆赶往医院。
在医院走廊,她再次偶遇了那位“沈工”——沈婕。
她似乎是来医院进行例行体检,身边只跟着一名女助理。
两人迎面走过。
这一次,沈婕的脚步放缓了些许,她的目光落在苏想脸上,不再是之前那种完全公事公办的审视,而是带着一丝极淡的、难以察觉的……探究。
苏想出于礼貌,微微点头示意。
沈婕也几不可察地点了下头,就在擦肩而过的瞬间,她忽然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苏想耳中:
“报告,写得不错。”
说完,她便与助理径直离开,没有多余的表情,也没有停留。
苏想愣在原地,心中掀起惊涛骇浪!
沈工看到了那份报告!而且她给出了正面评价!
这意味着,他们的论点,切中了要害!
一股巨大的信心和暖流,涌上苏想心头。
一周后,863计划年度预算分配方案正式下达。
方启明实验室的“人类基因组解读平台”项目,并未获得其申请的全额预算,
而是被大幅削减,仅批准了前期预研和部分设备国产化替代研究的经费。
批复意见中明确写道:
“……项目方向具有前瞻性,但需充分考虑国家现阶段外汇承受能力与技术自主可控要求,建议扎实做好基础研究,逐步推进。”
而【北斗团队】的“智能决策与复杂系统仿真”项目,不仅获得了原申请的全部预算,还因为其“突出的应用成效和自主创新价值”,额外追加了一笔可观的经费,专门用于自主计算集群的升级扩建和人才队伍建设!
消息传来,机房陷入了短暂的寂静,随即被巨大的欢呼声淹没!
“我们赢了!我们赢了!”
周炽激动地抱起苏想转了个圈,吓得苏想惊叫一声,脸颊绯红。
陈知行一向冷静的脸上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他看着苏想,目光中充满了认可与赞赏,第一次主动地、用力地拍了拍她的肩膀。
李泽川更是直接,不知从哪儿摸出几个二踢脚,作势要到楼道里去放,被陈知行严厉制止,但他脸上的得意和与有荣焉,怎么也藏不住。
“想想!这次多亏了你!”
周炽放下苏想,依旧兴奋难耐,
“要不是你想到外汇和自主可控这招,咱们肯定争不过那个方启明!”
陈知行点头:
“确实!苏想对问题本质的洞察,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李泽川走到苏想面前,双手插兜,低头看着她,眼神灼灼:“干得漂亮,小状元。以后看谁还敢说咱们只会死读书!”
面对伙伴们由衷的赞誉和围绕在身边的温暖,苏想的脸更红了,心中充满了巨大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她不再是团队里那个需要被保护、被指引的人,她已经可以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为团队、为项目赢得关键的胜利!
这是属于苏想的高光时刻。
然而,喜悦并未持续太久。
新的挑战接踵而至。
刘教授带来了新的任务通知:
由于在预算争夺中展现出的巨大应用潜力和自主价值,上级对“北斗”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一年内,将他们研发的“智能决策模型”,在一个真实的、大型的、跨区域的复杂系统中进行试点应用,并接受严格的实效检验!
这意味着,他们的研究将不再局限于实验室仿真,而是要直面真实世界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
同时,IMO国家队集训的出发日期也近在眼前。
陈知行、周炽和苏想即将暂时离开团队,奔赴赛场。
成功的喜悦还未细细品味,更艰巨的挑战和短暂的分离已然来临。
苏想看着身边的伙伴,目光坚定。
无论前路如何,他们都将一起面对。
协和医院的最后一次复查结果令人欣慰。
在优化后的药物方案和模型辅助监测下,苏念的心脏功能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平台期,
虽然无法根治,但只要避免过度劳累和强烈情绪波动,日常生活已无大碍。
医生终于点头,同意她可以离京返乡,度过寒假。
消息传来,苏念苍白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发自内心的轻松笑容。
那个困了她太久的病房,终于可以暂时告别了。
她迫不及待地开始收拾自己寥寥无几的行李,主要是几本书和笔记——她依然没有放弃明年高考的梦想。
苏想看着姐姐忙碌的、带着雀跃的背影,心中百感交集。
她向团队和学校请了短假,决定亲自送姐姐回平县。
这不仅是因为不放心姐姐独自长途跋涉,更是因为,那个家,那个县城,承载了太多复杂的记忆,她需要回去面对,也需要亲眼确认父亲康复后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