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战战兢兢上北大!-《80年替考北大后我成了学术妲己》

  信寄出去后,便是焦灼的等待。

  每一天对苏想来说都是煎熬。

  课堂提问的阴影挥之不去,她变得更加沉默寡言,总是坐在教室最角落,恨不得自己能隐形。

  她害怕所有老师的目光,害怕任何需要发言的场合。

  周围的同学渐渐形成了自己的小圈子,讨论问题,一起去图书馆占座。只有她,形单影只,像个异类。

  “状元架子挺大啊,都不跟我们一起自习?”孙薇薇有一次半真半假地调侃。

  苏想只是苍白着脸摇摇头,抱着书匆匆躲开。

  她不是架子大,她是怕。怕一起自习,别人问她问题,她一个都答不上来。

  那个叫周炽的男生,似乎对她产生了某种兴趣。

  或许是源于课堂上那次尴尬的对比。

  有一次在图书馆,他主动坐到他旁边,推过来一本吉米多维奇习题集,指着上面一道题:“苏想同学,这道题你的思路是什么?我觉得答案好像有点问题。”

  苏想瞥了一眼那密密麻麻的符号,脑子嗡的一声,一片空白。

  她的手心瞬间湿透,心跳如擂鼓。

  “我……还没做到这里。”

  她声音发干,几乎是抢过自己的书包,落荒而逃,留下周炽一脸错愕地愣在原地。

  她跑出图书馆,冷风一吹,才意识到自己做了什么。

  完了,她又搞砸了。

  行为如此怪异,一定会引起更多怀疑。

  绝望像潮水般淹没了她。

  就在她快要撑不下去的时候,门房大爷叫住了她:“302的苏想!有你的信!”

  那一刻,苏想几乎听到了天籁之音!

  她冲过去,一把抓过那封薄薄的、来自老家的信,手指颤抖得几乎撕不开信封。

  躲到无人的湖边,她迫不及待地展开。

  信纸上,是姐姐那熟悉而略显虚弱的笔迹,用的是她们约定好的密码。

  没有一句废话,直接切入主题。

  “想想:见字如面。数分之基,在于极限,ε-δ语言之精髓,在于定量描述‘无限接近’……”

  姐姐的字迹略显潦草,显然是在身体极不舒服的情况下写的。但思路却清晰得吓人。

  她用最浅显的语言,配以具体的例子和图形,将困扰苏想的柯西准则拆解得明明白白。

  甚至预判了她可能会遇到的其它问题,将数分前三章的重点、难点、易错点都做了梳理,还列出了几本参考书的对应页码。

  信的最后,才有一句简短的家常话:“家中安好,勿念。姐身体尚可,不必担忧。专心学业,万事谨慎。”

  苏想贪婪地反复读着那些解题思路,如同久旱逢甘霖。

  姐姐的指导像一把钥匙,咔嚓一声,为她打开了一扇紧闭的门虽然门后的世界依旧浩瀚陌生,但至少,有了一条清晰的小径。

  她擦干眼泪,拿着信纸和课本,疯了一样跑到自习室,对照着姐姐的指引,一点点啃,一点点理解。

  通宵达旦。

  第二天,同一门数学分析课。

  教授布置了几道课堂练习。

  其中一道,正是姐姐在信中详细剖析过的题型!

  苏想的心脏怦怦直跳,手心里捏着汗。

  她深吸一口气,努力回忆姐姐的每一步推导,尝试着动笔。

  思路从未如此清晰过!

  虽然速度不快,但她竟然一步步做了出来!

  教授巡堂,走到她身边,脚步停住了。他低头,看着她的演算过程,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嗯?”

  他拿起苏想的草稿纸,仔细看了看,脸上露出赞许的神色,“很好!这个构造很巧妙,比标准答案的辅助函数更简洁!苏想同学,悟性很高啊!”

  教授的声音不大,但在安静的教室里却格外清晰。

  唰的一下,几乎全班的目光再次聚焦在她身上!

  这一次,不再是好奇和等待,而是惊讶、探究,甚至有一丝不服气。

  周炽转过头,看向她,明亮的眼睛里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和挑战意味。

  孙薇薇也挑了挑眉,似乎重新审视起这个沉默寡言的“状元”。

  苏想的脸又红了,但这一次,不仅仅是羞愧,还有一丝隐秘的、扭曲的激动和……虚荣。

  她第一次,在这些天才云集的同学中间,凭借姐姐的智慧,获得了真正的认可。

  虽然这认可建立在谎言之上,但那瞬间的满足感,依旧像毒品一样,让她眩晕。

  下课後,她几乎是飘着走出教室的。

  然而,这虚假的荣耀只持续了不到半天。

  下午的高等代数课,教授讲到了一个全新的、姐姐信中未曾提及的概念。

  刚刚建立起的一点虚假信心瞬间崩塌。

  她又变回了那个茫然无措、如听天书的学渣。

  提问环节,她死死低着头,躲避着教授的视线。

  她能感觉到,周围那刚刚缓和了一点的目光,又渐渐变得疑惑和……微妙起来。

  这种时而灵光乍现、时而愚钝不堪的巨大反差,让她在同学眼中变得更加怪异和难以捉摸。

  晚自习时,她听到后排有两个女生低声议论。

  “哎,你看那个苏想,上午数分还被老王夸呢,下午高代就跟不上了?”“怪人一个!成绩波动也太大了点吧?真是状元?”“谁知道呢……听说小地方来的,说不定……”

  窃窃私语声像毒蛇,钻进她的耳朵。

  苏想攥紧了笔,指甲掐进掌心。

  她逃也似的离开自习室,跑到图书馆后的电话亭,插进珍贵的电话卡,颤抖着拨通了老家县医院护士站的号码。

  漫长的等待后,终于有人接起。

  “喂?麻烦找一下304病房的苏念家属!”

  她声音急促,带着哭腔。

  电话那头嘈杂无比,传来护士不耐烦的声音:

  “304?病人情况不稳定,家属都在忙着呢!没空接电话!”

  啪嗒。

  电话被挂断了。

  忙音嘟嘟作响,像是对她无情的嘲讽。

  苏想握着冰冷的话筒,僵立在电话亭狭小的空间里,只觉得浑身发冷。

  姐姐情况不稳定……

  写信,太慢了!

  远水解不了近渴!

  下一次课堂提问怎么办?下一次突如其来的测验怎么办?

  她看着窗外北大校园的万家灯火,只觉得每一盏灯都是一只审视的眼睛,照得她无所遁形。

  那根刚刚接上的、名为“姐姐指导”的救命稻草,是如此脆弱。

  而她脚下的悬崖,深不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