亥时。
更夫的梆子声刚刚敲过三响,余音还在寂静的夜空中飘荡,便被一种更深沉的、令人心悸的死寂所吞没。玉京城仿佛一头蛰伏的巨兽,屏住了呼吸。
行动,开始了。
宫外,首辅府邸。
杨廷仪一身红色官袍,整齐得没有一丝褶皱。他最后看了一眼桌上那张简略的宫城舆图,然后毫不犹豫地将其凑近烛火。火焰腾起,瞬间吞噬了所有的线条与标记,只留下一地灰烬。他深吸一口气,对身后的丁显和刑宽两人微微颔首。没有言语,一切尽在不言中。
三人走出书房,夜风微凉,吹得官袍下摆轻轻摆动。在家丁的护卫下,他们穿过寂静的街道,迅速抵达皇宫的一处侧门。夜色中,赵崇明早已在此焦急等候,见杨廷仪到来,立刻快步迎上,压低声音,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慌乱:
“首辅大人,情况有变!宫内戒备比预想森严,下官……下官眼下能绝对调动的,只有值守的八百人!”
杨廷仪闻言,脸上没有丝毫慌张,冷静的说道:“八百就八百,足够了!我们从玄武门直入大内,目标玄霄宫(“大理石”宫)!”
他目光锐利地扫过赵崇明和丁显、刑宽,声音低沉却充满力量:“记住,关键在于速度!只要拿到传国玉玺,在那份诏书上落下印,再放庆王殿下的人马进城,一切……便大局已定!”
赵崇明见首辅如此镇定,心下稍安,不敢有丝毫耽搁:“下官明白!请随我来!” 他立刻转身,引着杨廷仪等人快步向玄武门方向走去。
玄武门城楼之上,守将孙腾紧握刀柄,手心全是冷汗。他紧张地眺望着黑暗中的宫道,当几声惟妙惟肖的布谷鸟叫(约定暗号)划破夜空时,他浑身一激灵,立刻嘶哑着下令:“开……开门!”
沉重的玄武门缓缓开启一道缝隙。孙腾几乎是跑下城楼,亲自迎接杨廷仪一行人。
赵崇明见孙腾额头布满细密的汗珠,呼吸急促,不禁皱眉低声问道:“孙将军,何以如此慌张?”
孙腾赶紧用袖子擦了擦汗,勉强挤出一丝笑容,慌忙解释:“没、没事!只是……只是首次参与此等大事,心中难免……难免有些惶恐,让诸位大人见笑了。”
杨廷仪那双深不见底的眼睛在孙腾脸上停留了一瞬,如同鹰隼掠过水面,锐利而短暂。他并未多言,只是淡淡道:“非常之时,难免紧张。孙将军,稳住心神,按计划行事即可。走,速去玄霄宫!”
说罢,杨廷仪不再多言,带着赵崇明、丁显、刑宽以及核心人手,加快脚步,迅速消失在通往内廷的宫道黑暗中。
孙腾率领他的百余名亲信士兵奉命殿后。眼见杨廷仪等人的身影彻底消失在视野中,孙腾脸上那丝惶恐瞬间消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决绝的冷静。他猛地拉过一名绝对心腹,语速极快地低声吩咐:“快!去告诉黄公公,鱼已入网,他们……往玄霄宫去了!”
心腹领命,如同狸猫般悄无声息地潜入另一条小道,直奔皇帝心腹黄大宝所在的方向。
通往玄霄宫的宫道漫长而幽深,两侧是高耸的宫墙,投下大片令人不安的阴影。灯笼的光线有限,只能照亮脚下数步之地,更远处是浓得化不开的黑暗。
越是深入,杨廷仪心中那丝不易察觉的不安便越是清晰。太安静了。除了他们这队人的脚步声和甲胄摩擦的细响,整个内廷仿佛一座空城。按常理,即便皇帝病重,宫内应有的巡逻、值守太监和宫女,绝不该如此稀少,甚至……不见踪影。
“首辅,”丁显也察觉到了异样,凑近低语,“这宫内……似乎静得有些反常。”
刑宽也面露忧色:“是啊,一路行来,未免太过顺利。”
杨廷仪脚步未停,目光平视前方那在夜色中轮廓愈发清晰的玄霄宫殿顶,声音沉稳得听不出波澜:“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圣上病重,宵禁森严,安静些也属正常。”
杨廷仪心头那抹不安如同毒蛇般缠绕,但他深知此刻已是箭在弦上,再无退路。任何迟疑都可能让谋划许久的计划付诸东流。他强行压下翻涌的思绪,眼神一凛,决绝地低喝道:
“走!速去玄霄宫!”
声音斩钉截铁,不容置疑。他不再去看身后众人各异的脸色,率先迈开步伐,几乎是带着一股破釜沉舟的气势,沿着幽深的宫道加速前行。绯红的官袍下摆在急促的脚步中猎猎作响,在昏暗的灯笼光下划出一道道凌厉的弧线。
丁显、刑宽和赵崇明等人见状,也不敢再有丝毫犹豫,连忙压下心中的忐忑,紧紧跟上。甲士们的脚步声变得更加密集而急促,在空旷的宫墙间回荡,打破了死寂,却也透出一股孤注一掷的仓皇。
终于,玄霄宫那宏伟的汉白玉台阶映入眼帘。宫殿如同蛰伏的巨兽,在夜色中沉默着,只有几扇窗户透出微弱的光,映衬得周遭愈发黑暗。
赵崇明手段干净利落,如同暗夜中的鬼魅,悄无声息地解决了玄霄宫外殿门前值守的几名护卫。整个过程几乎没有发出任何多余的声响,尸体被迅速拖到阴影处隐匿。
待一切扫平,宫门前暂时恢复了死寂。杨廷仪深吸一口气,对赵崇明低声道:“元泰,你带人守在外面,严密警戒,任何人不得靠近!”
“下官明白!”赵崇明重重点头,握紧佩剑,眼神警惕地扫视着四周的黑暗。
杨廷仪则整理了一下衣冠,尽管内心波涛汹涌,面上却竭力维持着镇定。他对丁显和刑宽使了个眼色,三人一同迈步,推开了那扇沉重的、象征着帝国最高权力中心的殿门。
“吱呀——”
门轴转动的声音在极度寂静中显得格外刺耳。
踏入殿内的瞬间,三人都不由自主地眯了一下眼睛,甚至下意识地停顿了脚步——
与外面深沉的黑夜和殿内他们想象中的昏暗病气截然不同,玄霄宫内竟是灯火通明!
数十盏巨大的宫灯和无数蜡烛将整个大殿照耀得亮如白昼,纤毫毕现。金砖铺地,光可鉴人;蟠龙金柱,在灯光下熠熠生辉。空气中弥漫的不再是想象中的浓郁药味,反而是一种清冷的、若有若无的檀香。
这过分的明亮和洁净,与皇帝“病重垂危”的设定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让杨廷仪三人心头猛地一沉,一股强烈的不祥预感瞬间攫住了他们。
而更让他们瞳孔骤缩的是——
就在大殿深处,那原本应是龙榻所在的位置之前,立着一面巨大的、绣着山河社稷图的屏风。屏风之后,清晰地映照出一个端坐着的、纹丝不动的人影!
那人影的姿态,并非卧病在床的孱弱,而是带着一种沉静的、仿佛等待已久的威严。
殿内空无一人,除了屏风后的那个影子。
明亮的灯光,寂静的空间,以及那个屏风后神秘的人影……这一切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极其诡异、令人窒息的画面。
杨廷仪的手心瞬间沁出了冷汗。丁显和刑宽也僵在原地,进退维谷,之前的急切和野心,在这突如其来的诡异场景面前,化为了巨大的惊疑和恐惧。
他们仿佛不是闯入者,而是……自投罗网的猎物,正步入一个早已精心布置好的舞台中央。
更夫的梆子声刚刚敲过三响,余音还在寂静的夜空中飘荡,便被一种更深沉的、令人心悸的死寂所吞没。玉京城仿佛一头蛰伏的巨兽,屏住了呼吸。
行动,开始了。
宫外,首辅府邸。
杨廷仪一身红色官袍,整齐得没有一丝褶皱。他最后看了一眼桌上那张简略的宫城舆图,然后毫不犹豫地将其凑近烛火。火焰腾起,瞬间吞噬了所有的线条与标记,只留下一地灰烬。他深吸一口气,对身后的丁显和刑宽两人微微颔首。没有言语,一切尽在不言中。
三人走出书房,夜风微凉,吹得官袍下摆轻轻摆动。在家丁的护卫下,他们穿过寂静的街道,迅速抵达皇宫的一处侧门。夜色中,赵崇明早已在此焦急等候,见杨廷仪到来,立刻快步迎上,压低声音,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慌乱:
“首辅大人,情况有变!宫内戒备比预想森严,下官……下官眼下能绝对调动的,只有值守的八百人!”
杨廷仪闻言,脸上没有丝毫慌张,冷静的说道:“八百就八百,足够了!我们从玄武门直入大内,目标玄霄宫(“大理石”宫)!”
他目光锐利地扫过赵崇明和丁显、刑宽,声音低沉却充满力量:“记住,关键在于速度!只要拿到传国玉玺,在那份诏书上落下印,再放庆王殿下的人马进城,一切……便大局已定!”
赵崇明见首辅如此镇定,心下稍安,不敢有丝毫耽搁:“下官明白!请随我来!” 他立刻转身,引着杨廷仪等人快步向玄武门方向走去。
玄武门城楼之上,守将孙腾紧握刀柄,手心全是冷汗。他紧张地眺望着黑暗中的宫道,当几声惟妙惟肖的布谷鸟叫(约定暗号)划破夜空时,他浑身一激灵,立刻嘶哑着下令:“开……开门!”
沉重的玄武门缓缓开启一道缝隙。孙腾几乎是跑下城楼,亲自迎接杨廷仪一行人。
赵崇明见孙腾额头布满细密的汗珠,呼吸急促,不禁皱眉低声问道:“孙将军,何以如此慌张?”
孙腾赶紧用袖子擦了擦汗,勉强挤出一丝笑容,慌忙解释:“没、没事!只是……只是首次参与此等大事,心中难免……难免有些惶恐,让诸位大人见笑了。”
杨廷仪那双深不见底的眼睛在孙腾脸上停留了一瞬,如同鹰隼掠过水面,锐利而短暂。他并未多言,只是淡淡道:“非常之时,难免紧张。孙将军,稳住心神,按计划行事即可。走,速去玄霄宫!”
说罢,杨廷仪不再多言,带着赵崇明、丁显、刑宽以及核心人手,加快脚步,迅速消失在通往内廷的宫道黑暗中。
孙腾率领他的百余名亲信士兵奉命殿后。眼见杨廷仪等人的身影彻底消失在视野中,孙腾脸上那丝惶恐瞬间消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决绝的冷静。他猛地拉过一名绝对心腹,语速极快地低声吩咐:“快!去告诉黄公公,鱼已入网,他们……往玄霄宫去了!”
心腹领命,如同狸猫般悄无声息地潜入另一条小道,直奔皇帝心腹黄大宝所在的方向。
通往玄霄宫的宫道漫长而幽深,两侧是高耸的宫墙,投下大片令人不安的阴影。灯笼的光线有限,只能照亮脚下数步之地,更远处是浓得化不开的黑暗。
越是深入,杨廷仪心中那丝不易察觉的不安便越是清晰。太安静了。除了他们这队人的脚步声和甲胄摩擦的细响,整个内廷仿佛一座空城。按常理,即便皇帝病重,宫内应有的巡逻、值守太监和宫女,绝不该如此稀少,甚至……不见踪影。
“首辅,”丁显也察觉到了异样,凑近低语,“这宫内……似乎静得有些反常。”
刑宽也面露忧色:“是啊,一路行来,未免太过顺利。”
杨廷仪脚步未停,目光平视前方那在夜色中轮廓愈发清晰的玄霄宫殿顶,声音沉稳得听不出波澜:“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圣上病重,宵禁森严,安静些也属正常。”
杨廷仪心头那抹不安如同毒蛇般缠绕,但他深知此刻已是箭在弦上,再无退路。任何迟疑都可能让谋划许久的计划付诸东流。他强行压下翻涌的思绪,眼神一凛,决绝地低喝道:
“走!速去玄霄宫!”
声音斩钉截铁,不容置疑。他不再去看身后众人各异的脸色,率先迈开步伐,几乎是带着一股破釜沉舟的气势,沿着幽深的宫道加速前行。绯红的官袍下摆在急促的脚步中猎猎作响,在昏暗的灯笼光下划出一道道凌厉的弧线。
丁显、刑宽和赵崇明等人见状,也不敢再有丝毫犹豫,连忙压下心中的忐忑,紧紧跟上。甲士们的脚步声变得更加密集而急促,在空旷的宫墙间回荡,打破了死寂,却也透出一股孤注一掷的仓皇。
终于,玄霄宫那宏伟的汉白玉台阶映入眼帘。宫殿如同蛰伏的巨兽,在夜色中沉默着,只有几扇窗户透出微弱的光,映衬得周遭愈发黑暗。
赵崇明手段干净利落,如同暗夜中的鬼魅,悄无声息地解决了玄霄宫外殿门前值守的几名护卫。整个过程几乎没有发出任何多余的声响,尸体被迅速拖到阴影处隐匿。
待一切扫平,宫门前暂时恢复了死寂。杨廷仪深吸一口气,对赵崇明低声道:“元泰,你带人守在外面,严密警戒,任何人不得靠近!”
“下官明白!”赵崇明重重点头,握紧佩剑,眼神警惕地扫视着四周的黑暗。
杨廷仪则整理了一下衣冠,尽管内心波涛汹涌,面上却竭力维持着镇定。他对丁显和刑宽使了个眼色,三人一同迈步,推开了那扇沉重的、象征着帝国最高权力中心的殿门。
“吱呀——”
门轴转动的声音在极度寂静中显得格外刺耳。
踏入殿内的瞬间,三人都不由自主地眯了一下眼睛,甚至下意识地停顿了脚步——
与外面深沉的黑夜和殿内他们想象中的昏暗病气截然不同,玄霄宫内竟是灯火通明!
数十盏巨大的宫灯和无数蜡烛将整个大殿照耀得亮如白昼,纤毫毕现。金砖铺地,光可鉴人;蟠龙金柱,在灯光下熠熠生辉。空气中弥漫的不再是想象中的浓郁药味,反而是一种清冷的、若有若无的檀香。
这过分的明亮和洁净,与皇帝“病重垂危”的设定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让杨廷仪三人心头猛地一沉,一股强烈的不祥预感瞬间攫住了他们。
而更让他们瞳孔骤缩的是——
就在大殿深处,那原本应是龙榻所在的位置之前,立着一面巨大的、绣着山河社稷图的屏风。屏风之后,清晰地映照出一个端坐着的、纹丝不动的人影!
那人影的姿态,并非卧病在床的孱弱,而是带着一种沉静的、仿佛等待已久的威严。
殿内空无一人,除了屏风后的那个影子。
明亮的灯光,寂静的空间,以及那个屏风后神秘的人影……这一切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极其诡异、令人窒息的画面。
杨廷仪的手心瞬间沁出了冷汗。丁显和刑宽也僵在原地,进退维谷,之前的急切和野心,在这突如其来的诡异场景面前,化为了巨大的惊疑和恐惧。
他们仿佛不是闯入者,而是……自投罗网的猎物,正步入一个早已精心布置好的舞台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