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登基-《世子去哪了?》

  “今天我就要登基了,好激动!可惜没有摄影机,要不然一定要记录下来。彭启丰晚上又把之前教的流程温习了一遍,还叮嘱我要三辞三让,说实话我很反感这种几近于形式主义的事,但也是没办法的事。流程十分繁琐,天不亮就开始准备,即便没怎么睡,我也不觉得困,那种兴奋感代替了困倦,摸着那十二章的衮龙袍,我仿佛摸到了至高无上的权柄!”——李华《世子升职记》

  卯正三刻,通州行宫的大铜壶滴漏“当”一声坠箭。

  李华抬眼——

  寅时遣去打前站的萧时中还未回,京师的轮廓却已浮在晨雾里,像巨兽蹲伏。他深吸一口潮冷的风,抬手系紧胸前最后一粒金钮。今日要穿的十二章衮龙袍昨夜熨得极平,五爪金龙在微光里张牙舞爪,似也知时辰将至。

  “殿下——”彭启丰捧着镂银漆盘趋入,盘上覆一方大红云绫。他嗓音发哑,“萧首辅回辕了,仪仗已齐,只等受笺。”

  李华“嗯”了一声,目光却落在漆盘里:上是叠得方方正正的《劝进表》青绸册,旁搁一管新淬朱砂的象管笔。那一点红,像雪里初凝的血。

  李华轻笑,提袍出殿。

  行宫门外,三百名京营铁甲已沿驰道列成「人巷」,枪尖挑着曙色。道中央,丹陛卤簿一路铺展:龙旗十二面、豹尾枪二十四、金钺斧四对,象辂前两头青花大象正甩鼻,铜铃叮当作响。

  萧时中立在仪门,手捧圣旨,身后是乌纱如潮——内阁、九卿、科道、勋戚,俱在凌晨被从被窝里拽来,脸色或青或白,却齐刷刷躬身。

  “殿下——”萧时中迎前两步,双手捧上一只鎏金云龙匣,“臣奉皇太后谕,率百官恭上笺表,请殿下早正大位,以安人心。

  李华抬手虚扶,指尖并未触及那只匣子,只朗声道:“先帝梓宫未哭,焘何忍便居大位?”声音不高,却顺着寒风送出数十步。这是「一辞」。

  话音落地,鸿胪寺鸣赞官立刻高唱:“礼——百官跪——”

  哗啦啦衣甲响,黑压压跪成一片。最前排的薛灏双手举过头顶,展开第二卷《劝进表》,声音嘶哑却字字铿锵:

  “……社稷不可一日无君,万机不可一日无统。殿下仁明,实天生德,伏愿上体祖宗,下慰黎元,早登宸极……”

  念罢,薛灏俯身,额头重重叩在青砖,「砰」一声脆响。众官跟着呼啦啦叩首,齐声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华仍不答,只侧身向北,似在眺望京师城楼。这是「二辞」。

  鼓声三通,天色已微亮。萧时中捧匣再进,第三次展开表文,这一次他单膝跪下,双手高举,声音沉稳得像铁锤钉棺:

  “臣等再拜稽首——殿下若固辞,是弃祖宗之天下!臣等唯有长跪不起!”

  说罢,竟真的一掀袍角,「咚」地跪定。身后百官随之伏地,一片绯红青绿铺成人海,竟无一人抬头。

  晨风猎猎,吹得李华鬓边金冠丝绦翻飞。他垂目,看见萧时中后颈一层细汗,也看见薛灏因久跪而微颤的臂膀。时机到了。

  少年忽然长叹,似万般无奈,双手接过那只鎏金云龙匣,指尖在「急」字铜符上轻轻一摩,朗声道:

  “既诸公以社稷为请,焘——不敢不竭驽钝!”

  “受——笺——!”鸿胪寺官拔高的嗓音划破长空。

  咚——咚咚——

  钟鼓齐鸣,炮声自通州城头炸起,震得脚下大地微颤。李华捧匣转身,踏上午门早已备好的丹墀。那一刻,朝阳跳出地平线,金光像洪水泻下,恰好打在他肩背——五爪金龙瞬间活了,张牙舞爪,似欲腾空。

  “嗣皇帝万岁——!”三百铁甲同时举枪,枪尖映出万点寒光,呼声如怒潮卷过驰道,一路涌向四十里外的北京城。

  李华抬手,示意百官平身,声音不高,却足够让前排几人听得清清楚楚:

  “进城——太康门。”

  萧时中低首应“遵旨”,却在起身瞬间,用只有两人能闻的声音补了一句:

  “殿下,下一步——哭梓宫、告天地,就在今日午后。”

  李华微一颔首,象辂启动,铜铃叮当。他目视前方,晨风里轻声道:

  “朕知道。”

  辰正一刻,京师晨雾尚未散尽,太康门城楼上铁索“哗啦啦”一阵响,两扇朱漆铜钉巨门被二十名旗手齐推而开。

  门洞幽深,像巨兽张口,一道逆光劈进来,恰好铺在青石御道上,亮得耀眼。

  先出来的,是一面织金日旗——杏黄缎面,赤乌展翅,边缘火焰纹被晨风扯得猎猎作响。

  紧随其后,便是那头青花大象,颈悬铜铃,一步一响,象背金鞍上端坐着李华。

  他仍穿那领玄色衮龙袍,却在外面加了一层麻布衰绖,以示丧礼未除。日月章纹被粗麻半掩,金龙只露一鳞半爪,却更显狰狞。

  玉圭斜倚膝前,圭首一点苍璧冷光,映得少年下颌线如削。

  御道两侧,九千名京营兵早已单膝点地,枪尖斜挑,连成一条寒光闪烁的峡谷。

  无人敢呼“万岁”,只齐声低喝:“开门迎驾——”

  声音像闷雷,从门洞一直滚到千步外的金水桥。

  象辂行至门槛,李华忽然抬手。

  驭象奴会意,喝令“跪——”。巨象两条前腿“扑通”跪地,金鞍前倾。

  少年顺势微俯身,指尖在麻衣上轻轻一扯,衰绖垂落,露出胸前整条正龙。

  ——这是向城阙里供奉的“太祖高皇帝”御容致意,也是告诉守阙武将:我来了,却未忘臣礼。

  守门将总兵贺以忠伏在门侧,双手高举铜符验契。

  检验后,象辂再起,铜铃换作鼓点。

  每走一步,鼓手便敲一下“龙皮大鼓”,共千下,象征“千里江山一步收”。

  李华端坐,目光笔直穿过牌楼、穿过午门雉堞,落在远处隐约的白幔——那里,先帝梓宫停灵在仁智殿。

  此时,他开口,声音不高,却刚好让左右伴驾的萧时中、薛灏听见:

  “孤今日踏的是御道,却也是先帝灵柩前最后一程麻衣。

  再往前,便无‘孤’,只有‘朕’了。”

  ——这是“孤”李华第一自称“孤”,也是最后一次。

  行至外金水桥,吴伯宗率鸿胪寺官拦路。

  按制,新君须在此“止辇易位”——下象换辇,以示“敬天法祖”。

  吴伯宗捧铜盘,盘上一卷黄绫,正是告天文。

  他双膝跪地,高举过头:“请殿下易辇,奉告昊天!”

  李华撩袍而下,麻衣下摆被风卷得猎猎。

  他并未立刻登小辇,而是转身,面向桥下列阵的京营,忽然拔高声音:

  “三军听真——

  先帝晏驾,国无君父;

  尔等今日立于烈日下,非为迎孤,乃为迎社稷!

  孤若负天下,请尔等以此枪,刺孤于桥下!”

  说罢,将玉圭高高举起,阳光下苍璧透出一道碧虹。

  九千人先是一静,随即爆出一声山呼:

  “敢不为圣上效死!”

  呼声震得金水河面水纹簌簌。

  小辇行至奉天门外,铜壶滴漏恰指午正。

  丹墀上早已设好黄幄,太祖、太宗御容悬于北壁,香案居中,三牲列俎,烛火在风中颤也不颤。

  鼓声三严,钟鸣九下。

  李华独身入幄,衰绖尽去,只余玄色衮龙袍。

  鸿胪寺鸣赞官唱:

  “告天——”

  “兴——”

  “拜——”

  他撩袍跪地,额头重重叩在金砖,五爪金龙随之一伏。

  案上黄绫告天文被火舌卷起,烟灰腾空,像一条灰龙直上天穹。

  火尽,宦官捧盘而前,盘中赫然是“皇帝奉天之宝”。

  李华双手接过,玉玺入掌的一瞬,他抬眼望向高空,轻声吐出两个字——

  “朕,受。”

  声音不大,却如钟磬,在丹墀上滚出回声。

  左右史官提笔急书:

  “弘启二十七年十月二十二日午正,上于奉天门告天,即皇帝位,始称‘朕’。”

  玺印落定,李华转身,面向文武。

  日光恰好从奉天门门洞斜射进来,给他镀上一层金边。

  他深吸一口气,声音不高,却压得万籁俱寂:

  “朕——

  以大康天子之名,赦天下死罪以下,蠲本年田租之半。

  其先朝冤系诸臣,咸与辨雪。

  卿等其各扬乃职,毋负社稷。”

  “万岁——万岁——万万岁!”

  声浪冲霄,惊起檐角一群白鸽,振翅掠过紫禁城上空,羽翼被阳光映得如碎金。

  李华立于丹陛顶端,垂目看向自己袖口——

  那条金龙正昂首相向,金角恰好抵住他脉搏,一跳,一跳。

  “我的梦想成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