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夜话江山托重器,女帝深思定乾坤-《大唐:投资武则天我成了万古一帝》

  从东宫出来,已是三更时分。

  月华如水,宫道幽长,陆羽的影子被拉得斜长。晚风带着一丝凉意,吹得袍袖微微鼓动,却吹不散他心头那份激荡。

  李旦那最后一眼,以及【权力之网】中窥见的那一缕猩红如血的【君临】丝线,像一根无形的刺,扎进了陆羽的思绪深处。

  这池水,比想象中还要深。

  原以为李旦只是一条懂得蛰伏、等待时机的锦鲤,却不想,他心中藏着的,竟是一头随时可能破水而出的蛟龙。

  这很有趣。

  一个懂得用袈裟作伪装的太子,远比一个真正懦弱无能的太子,更具投资价值。他今日种下的因,未来能结出怎样的果,实在令人期待。

  陆羽不自觉地运转起刚刚获得的技能【龙气蛰伏】。刹那间,他身上那种因手握大权、智珠在握而自然散发出的锋锐之气,如同潮水般退去,尽数收敛于内。此刻的他,走在这幽深的宫道上,看上去就像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儒雅文官,温和,无害,甚至还有几分深夜奔波的疲惫。

  这正是他要去面见武则天时,最需要的状态。

  宣政殿的灯火依旧未熄,像一只永远不会疲倦的眼睛,注视着整个神都洛阳。

  陆羽踏入殿门时,武则天正站在那幅巨大的《江山社稷图》前,手中端着一杯尚有余温的参茶,只是久久未曾饮下。

  “回来了。”她没有回头,声音里听不出情绪。

  “臣,幸不辱命。”陆羽躬身行礼,声音平稳。

  武则天缓缓转过身,将茶杯放在一旁的案几上,凤目之中,审视的意味不加掩饰。“说吧,朕的太子,是何反应?”

  陆羽抬起头,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恭敬与一丝感慨:“回陛下,太子殿下……起初确有不解,但在臣转述了陛下的口谕,尤其是陛下那句‘佛心与仁政需融会贯通,方不负苍生’之后,太子殿下当场怔立良久。”

  他稍作停顿,观察着武则天的神色,见她眉宇间流露出一丝专注,便继续说道:“随后,太子殿下热泪盈眶,对着皇城的方向遥遥叩拜。他说,‘世人皆以为母后重权,唯孤知母后爱子之心,重逾山海’。他还说,‘母后之深意,如醍醐灌顶,让他幡然醒悟,知晓了何为储君之本分’。”

  这番话,半真半假。李旦确实行礼感谢了,但陆羽将这份感谢的对象,从自己身上,巧妙地转移并升华,完全归功于了武则天的“母爱”与“君威”。

  他没有描述李旦的城府,没有提及任何关于伪装的说辞,只是将一出完美的“母慈子孝,浪子回头”的戏码,呈现在了武则天面前。

  因为他知道,帝王需要的,从来不是真相,而是她想看到的那个结果。

  果然,武则天听完,那紧绷的嘴角,终于缓缓舒展开来。她眼中的锐利与审视,化作了深深的满意,甚至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欣慰。

  “算他还有些良心。”她淡淡地说了一句,但谁都听得出,这平淡之下,是龙心大悦。

  她走下御座,来到陆羽面前,语气也变得随意了些:“你做得很好。既全了朕的威严,也保全了太子的体面。这分寸,拿捏得比狄仁杰那老头子还要精妙。”

  “皆是仰赖陛下天威,臣不过是传声之人。”陆羽谦恭地回答。

  “行了,在朕面前,就别说这些虚话了。”武则天摆了摆手,示意他不必拘礼,“坐。”

  内侍搬来锦墩,陆羽谢恩后坐下。

  大殿内的气氛,从方才的君臣奏对,悄然转为一种更为私密和深沉的氛围。

  武则天没有再提李旦,仿佛那件烦心事已经彻底翻篇。她重新走回那幅《江山社稷图》前,沉默了许久,才幽幽开口:“陆羽,你再看这江山。朕清洗了武氏,提拔了寒门,迁都洛阳,改唐为周。你觉得,朕这大周的基业,如今……算是稳固了吗?”

  这个问题,已经完全超出了一个臣子应该回答的范畴。

  这不再是策问,而是一种近乎交心的探讨。

  陆羽心中一凛,他知道,真正的考验来了。武则天这是在衡量他的器量,看他究竟是一只能解一时之忧的猎鹰,还是一只能与她共览天下大势的鲲鹏。

  他站起身,走到武则天身侧,目光同样落在那壮丽的图卷之上。

  “回陛下,若论威势,大周如今如日中天,四海臣服,八方来朝,前所未有之稳固。”他的声音沉稳有力,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随即,他话锋一转:“但若论长治久安,臣以为,尚有三处隐忧。”

  “讲。”武则天吐出一个字,眼神变得格外专注。

  “其一,在‘根’。”陆羽伸出手指,虚虚地点在地图上那些星罗棋布的州县,“陛下提拔寒门,打破门阀垄断,乃不世之功。然,这些新晋的官员,如新栽的树苗,虽有朝气,根基尚浅。而那些盘踞地方数百年的世家大族,虽枝叶被修剪,其深埋地下的根系,却依旧盘根错节。朝廷政令出洛阳,到了州县,是否还能原样执行,全看地方官吏的良心,更看地方豪强的脸色。此为国之基石的隐忧。”

  武则天的目光微微一凝,显然,陆羽说到了她的心病上。

  “其二,在‘利’。”陆羽的手指移向了边疆和沿海,“武氏倒台,皇商司重整,朝廷收拢了大量财权。但天下之利,如川流入海,堵不如疏。旧的利益格局被打破,新的利益格局尚未完全建立。这其中,既有巨大的机遇,也藏着无尽的祸患。若不能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财富流转之法,让国库充盈,让百姓获利,那么今日被压制的贪欲,明日便会以更凶猛的方式反扑。此为国之血脉的隐忧。”

  “其三,”陆羽的声音压低了几分,带上了一种洞悉人性的深邃,“在‘心’。陛下是万古未有之女帝,您的存在,本身就是对天下所有旧秩序、旧观念的最大挑战。支持您的人,视您为天命;反对您的人,在暗中切齿。如今朝堂清明,反对之声蛰伏,但人心之变,最是难测。如何让天下人,尤其是那些手握笔杆子的读书人,从心底里真正认同大周,认同女帝,而非仅仅慑于权威。这,才是能让大周江山传之万代的,真正的定海神针。”

  一番话说完,宣政殿内,落针可闻。

  武则天久久没有言语。她只是静静地看着陆羽,那双曾让无数英雄豪杰胆寒的凤目中,此刻翻涌着震惊、激赏、乃至一种寻得知音的复杂情绪。

  这些问题,她日思夜想,却从未有人能像陆羽这般,将其剖析得如此清晰、透彻,直指本质。

  他说的不是具体的某件事,某个人,而是关乎国家运转的制度、经济与思想,这三个最根本的层面。

  这已经不是臣子的建言,这是一个顶级战略家的宏观擘画。

  良久,武则(上”下“则”)天长长地吐出一口气,那口气中,仿佛带走了积压多年的孤高与疲惫。

  她忽然笑了,笑得畅快而欣慰。

  “好,好一个陆羽!”她伸手,重重地拍了拍陆羽的肩膀,这在君臣之间,是极为罕见的亲近之举,“朕总以为,这天下,只有朕一人在背负着这片江山独行。今日方知,朕……觅得同道了!”

  她看着陆羽的眼神,再无半分君王的审视,而是充满了绝对的信任与倚重。

  【权力之网】的视角下,那根连接着她与陆羽的赤金色丝线,此刻已经璀璨到了极致,甚至隐隐有紫气环绕,那是帝王之气与权臣之运深度交融的征兆!

  “你说的这三处隐忧,朕都懂。”武则天的声音变得无比郑重,“只是,朕需要一双能替朕看清地方根系的手,一把能为朕梳理天下脉络的刀,一张能为朕说服天下人心的嘴。”

  她转过身,从堆积如山的奏章中,抽出了一份用黑色封皮包裹的密奏,递到陆羽面前。

  “你先看看这个。”

  陆羽接过密奏,入手微沉。打开封口,抽出里面的奏报,只看了几眼,他的瞳孔便微微一缩。

  密奏来自监察御史,上面罗列的,全是江南、淮南、剑南数道,地方豪强与被贬官员相互勾结,私蓄部曲,兼并土地,对抗朝廷清丈田亩之政令的桩桩件件。其中,甚至有豪强公然宣称“天子远在洛阳,管不到我xx坞堡”,其嚣张气焰,跃然纸上。

  这已经不是隐忧,而是即将爆发的脓疮。

  陆羽合上密奏,心中已然明了。

  “朕的酷吏,能杀人头,却收不回人心。”武则天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响,带着一丝冰冷的决断,“朕的将军,能踏平坞堡,却理不清田亩。这件事,朕要你去做。”

  她深深地看着陆羽,一字一句,重若千钧:

  “朕封你为‘巡查天下、总督诸道事宜特使’,赐金牌,予王命旗牌。凡副总管以下,可先斩后奏。地方府库、驻军,皆可由你调度。”

  “朕,给你……临机专断之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