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时初刻的晨雾还未散尽,剑门关下已腾起遮天蔽日的尘烟。
高行周跨在乌骓马上,手中铁枪往空中一挑,三千精骑立刻如离弦之箭般冲向关前隘口。
擂鼓!他粗哑的吼声混着战鼓轰鸣,震得甲叶都在发颤。
身后步卒扛着云梯、撞木潮水般涌来,前排盾牌手组成龟甲阵,将箭雨叮叮当当挡在半空。
城楼上,赵思绾正往嘴里灌着烧刀子。
酒液顺着络腮胡往下淌,他却笑得前仰后合:老子就说那酸儒不敢硬来!手中酒坛地砸在女墙,碎瓷片溅到城下士兵脸上,给老子把弩机压低点!
射人腿!
射马眼!
偏将凑上来:将军,侧翼哨探回报,淮南军只留了百来号人晃旗子......
赵思绾反手抽了偏将一记耳光,全给老子调过来!
正面压不住,要你这脑袋何用?他扯下腰间玉佩砸向侧翼方向,留两个老卒守着就行——李昭真敢绕山,老子把剑门倒着刻他名!
此时山后密林中,李昭的玄色披风被山风卷起一角。
三百亲卫像影子般贴在岩壁上,腰间短刃的牛皮鞘擦过石缝,发出细碎的沙沙声。
他摸了摸怀中的星盘,前世《九国志》里剑门东侧山涧可容百人的记载清晰浮现在脑海——赵思绾把侧翼当摆设,倒省了他凿山开路的功夫。
火折子。他低喝一声。
亲卫首领立刻递上用油纸裹着的火把,火星溅在引信上,地窜起幽蓝火苗。
李昭抬头望天时,恰好见火星正从月亮右侧划过,暗红色的星轨像道血线,把夜幕撕出个口子。
举火。他的声音比山风更冷。
三百支火把同时亮起,在陡峭的崖壁上连成一条火龙。
山脚下的守军先发现了动静,惊呼声像炸雷般滚过关隘:鬼火!
是通天道人的鬼火!赵思绾正弯腰去捡滚落的酒坛,忽听背后炸响,转身时差点栽下女墙——只见平日鸟都飞不过的悬崖上,密密麻麻的火把正往下压,火光里隐约能看见淮南王的玄色大旗。
反了!
反了!他踉跄着去抓腰刀,刀鞘却卡在甲缝里。
偏将哆哆嗦嗦拽他衣袖:将军,侧翼...侧翼的兵早调走了......
李昭的亲卫已冲到关后营寨,短刃砍翻守夜的火头军,火把地扔进草料堆。
火势腾地窜起,映得守军脸上一片惨白。
有人跪下来磕头:仙人饶命!有人抱着脑袋往城墙缝里钻,把自家弩机都撞翻了。
正面的高行周听得背后动静,铁枪重重砸在地上:儿郎们!
狗日的赵思绾后院起火了!他一马当先冲过护城河,铁枪挑飞挡路的长戟,跟老子杀上城楼!
赵思绾终于拔出刀,却砍在了自己人的后背上——溃兵像决堤的水,把他往城墙边挤。
他踹翻个哭嚎的小兵,刀尖刚指到李昭的方向,就见玄色披风的身影在火光中越逼越近,腰间玉佩突然地裂成两半。
李昭的声音混着喊杀声撞进他耳朵,你守剑门是为王家小儿,我要的是蜀中百姓活路。
赵思绾的刀落地。
他望着满地打滚的伤兵,又望了望正被高行周部下扯下来的军旗,突然跪下来,额头重重磕在带血的碎石上:末将愿降。
嘉陵江面上,段凝的战船正逆水而行。
他扶着船舷,望着远处被火光映红的天际线,嘴角还挂着冷笑——等他截断李昭退路,这淮南王的脑袋就能换个节度使当。
报——探马从岸边策马冲来,缰绳几乎勒断马脖子,剑门...剑门失陷!
赵将军被俘!
段凝的茶盏地碎在船板上。
他盯着溅在绣金蟒纹官服上的茶渍,突然扯着嗓子喊:转舵!
全速回撤利州!船工们手忙脚乱扳动船桨,几艘战船地撞在一起,士兵落水的惊呼混着木片断裂声,在江面上荡起层层恐慌。
李昭踩着还在冒烟的关隘石砖进城时,晨雾已散得干干净净。
街道两边的百姓不知何时围了过来,有老妇捧着青瓷碗递水,有孩童举着刚摘的野桃,最前面的白胡子老头颤巍巍举起香案:早听说淮南王仁德,今日总算见着活菩萨了。
韩保贞挤到前面,青绸衫上沾着草屑:王爷,这是城南粮栈的钥匙。
小老儿已让人把粮车往军营送了。他指着街角堆成山的糙米,眼里闪着光,您瞧,乡亲们都说,跟着能吃饱饭的主子,比跟着只会抽丁的王衍强。
李昭翻身下马,接过老妇的水碗喝了一口。
凉水顺着喉咙往下淌,他突然想起前世史书中蜀地百姓易主如换衣的记载——哪里是易主,不过是求个能活的主。
传我令。他把空碗轻轻放回香案,剑门百姓免三年徭役,田赋减两成。人群中爆发出欢呼,有妇人抹着眼泪喊青天大老爷,有汉子把儿子举过头顶:看看,这就是救咱们的王爷!
韩保贞搓着手笑:王爷放心,小老儿这就带乡老们去各坊贴告示。他刚要走,李昭却叫住他:韩公且慢。从怀中摸出块虎符递过去,剑门粮道就交你管,缺什么跟军需官说。
韩保贞捧着虎符,白发都在发抖:王爷信得过草民?
信得过。李昭拍了拍他肩膀,你昨日送的是粮,今日送的是心。
话音未落,马蹄声如雷般从关外接近。
信使滚鞍下马,军报上还沾着未干的血:启禀王爷,成都张格联合旧臣,要拥王宗弼幼子为新主,正调兵守北门。
李昭的手指缓缓收紧,玄色披风下的甲叶发出轻响。
他望着远处连绵的蜀道,山风卷着旌旗猎猎作响,旗面上字在阳光下泛着冷光。
传高将军。他转身对亲卫道,整军,明日启程。又顿了顿,派人给利州的段凝送封信——就说,本王的大军,三日后到城下。
残阳把他的影子拉得老长,落在关隘的二字上,像把即将出鞘的剑。
高行周跨在乌骓马上,手中铁枪往空中一挑,三千精骑立刻如离弦之箭般冲向关前隘口。
擂鼓!他粗哑的吼声混着战鼓轰鸣,震得甲叶都在发颤。
身后步卒扛着云梯、撞木潮水般涌来,前排盾牌手组成龟甲阵,将箭雨叮叮当当挡在半空。
城楼上,赵思绾正往嘴里灌着烧刀子。
酒液顺着络腮胡往下淌,他却笑得前仰后合:老子就说那酸儒不敢硬来!手中酒坛地砸在女墙,碎瓷片溅到城下士兵脸上,给老子把弩机压低点!
射人腿!
射马眼!
偏将凑上来:将军,侧翼哨探回报,淮南军只留了百来号人晃旗子......
赵思绾反手抽了偏将一记耳光,全给老子调过来!
正面压不住,要你这脑袋何用?他扯下腰间玉佩砸向侧翼方向,留两个老卒守着就行——李昭真敢绕山,老子把剑门倒着刻他名!
此时山后密林中,李昭的玄色披风被山风卷起一角。
三百亲卫像影子般贴在岩壁上,腰间短刃的牛皮鞘擦过石缝,发出细碎的沙沙声。
他摸了摸怀中的星盘,前世《九国志》里剑门东侧山涧可容百人的记载清晰浮现在脑海——赵思绾把侧翼当摆设,倒省了他凿山开路的功夫。
火折子。他低喝一声。
亲卫首领立刻递上用油纸裹着的火把,火星溅在引信上,地窜起幽蓝火苗。
李昭抬头望天时,恰好见火星正从月亮右侧划过,暗红色的星轨像道血线,把夜幕撕出个口子。
举火。他的声音比山风更冷。
三百支火把同时亮起,在陡峭的崖壁上连成一条火龙。
山脚下的守军先发现了动静,惊呼声像炸雷般滚过关隘:鬼火!
是通天道人的鬼火!赵思绾正弯腰去捡滚落的酒坛,忽听背后炸响,转身时差点栽下女墙——只见平日鸟都飞不过的悬崖上,密密麻麻的火把正往下压,火光里隐约能看见淮南王的玄色大旗。
反了!
反了!他踉跄着去抓腰刀,刀鞘却卡在甲缝里。
偏将哆哆嗦嗦拽他衣袖:将军,侧翼...侧翼的兵早调走了......
李昭的亲卫已冲到关后营寨,短刃砍翻守夜的火头军,火把地扔进草料堆。
火势腾地窜起,映得守军脸上一片惨白。
有人跪下来磕头:仙人饶命!有人抱着脑袋往城墙缝里钻,把自家弩机都撞翻了。
正面的高行周听得背后动静,铁枪重重砸在地上:儿郎们!
狗日的赵思绾后院起火了!他一马当先冲过护城河,铁枪挑飞挡路的长戟,跟老子杀上城楼!
赵思绾终于拔出刀,却砍在了自己人的后背上——溃兵像决堤的水,把他往城墙边挤。
他踹翻个哭嚎的小兵,刀尖刚指到李昭的方向,就见玄色披风的身影在火光中越逼越近,腰间玉佩突然地裂成两半。
李昭的声音混着喊杀声撞进他耳朵,你守剑门是为王家小儿,我要的是蜀中百姓活路。
赵思绾的刀落地。
他望着满地打滚的伤兵,又望了望正被高行周部下扯下来的军旗,突然跪下来,额头重重磕在带血的碎石上:末将愿降。
嘉陵江面上,段凝的战船正逆水而行。
他扶着船舷,望着远处被火光映红的天际线,嘴角还挂着冷笑——等他截断李昭退路,这淮南王的脑袋就能换个节度使当。
报——探马从岸边策马冲来,缰绳几乎勒断马脖子,剑门...剑门失陷!
赵将军被俘!
段凝的茶盏地碎在船板上。
他盯着溅在绣金蟒纹官服上的茶渍,突然扯着嗓子喊:转舵!
全速回撤利州!船工们手忙脚乱扳动船桨,几艘战船地撞在一起,士兵落水的惊呼混着木片断裂声,在江面上荡起层层恐慌。
李昭踩着还在冒烟的关隘石砖进城时,晨雾已散得干干净净。
街道两边的百姓不知何时围了过来,有老妇捧着青瓷碗递水,有孩童举着刚摘的野桃,最前面的白胡子老头颤巍巍举起香案:早听说淮南王仁德,今日总算见着活菩萨了。
韩保贞挤到前面,青绸衫上沾着草屑:王爷,这是城南粮栈的钥匙。
小老儿已让人把粮车往军营送了。他指着街角堆成山的糙米,眼里闪着光,您瞧,乡亲们都说,跟着能吃饱饭的主子,比跟着只会抽丁的王衍强。
李昭翻身下马,接过老妇的水碗喝了一口。
凉水顺着喉咙往下淌,他突然想起前世史书中蜀地百姓易主如换衣的记载——哪里是易主,不过是求个能活的主。
传我令。他把空碗轻轻放回香案,剑门百姓免三年徭役,田赋减两成。人群中爆发出欢呼,有妇人抹着眼泪喊青天大老爷,有汉子把儿子举过头顶:看看,这就是救咱们的王爷!
韩保贞搓着手笑:王爷放心,小老儿这就带乡老们去各坊贴告示。他刚要走,李昭却叫住他:韩公且慢。从怀中摸出块虎符递过去,剑门粮道就交你管,缺什么跟军需官说。
韩保贞捧着虎符,白发都在发抖:王爷信得过草民?
信得过。李昭拍了拍他肩膀,你昨日送的是粮,今日送的是心。
话音未落,马蹄声如雷般从关外接近。
信使滚鞍下马,军报上还沾着未干的血:启禀王爷,成都张格联合旧臣,要拥王宗弼幼子为新主,正调兵守北门。
李昭的手指缓缓收紧,玄色披风下的甲叶发出轻响。
他望着远处连绵的蜀道,山风卷着旌旗猎猎作响,旗面上字在阳光下泛着冷光。
传高将军。他转身对亲卫道,整军,明日启程。又顿了顿,派人给利州的段凝送封信——就说,本王的大军,三日后到城下。
残阳把他的影子拉得老长,落在关隘的二字上,像把即将出鞘的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