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金戈铁马,长安烽烟-《魂穿五代,我占寿州为王》

  灵州帅帐里的牛油灯芯“噼啪”爆了个花,火星子溅在羊皮地图上,烧出个焦黑的小洞。

  李昭盯着那洞,眼前却叠映出徐知诰昨日递来的樱桃——殷红的果子盛在羊脂玉盘里,他亲手捏着递过来时,指节白得近乎透明,像极了洛阳城冬雪覆盖的汉白玉栏杆。

  “陛下?”斥候的声音发颤,铠甲上的沙粒还在往毡毯上掉,“吐蕃使者的箱子......确实是徐枢密使的封泥。”

  李昭突然抬手,帐内所有声音瞬间凝固。

  他的拇指抵着太阳穴,那里突突跳着,像前世熬夜查史料时犯的偏头疼。

  徐知诰跟着他从寿州打到长安,从牙将做到枢密使,这两年总说“臣老了,想回金陵种橘树”,可上个月还亲手替他研墨写《均田令》,墨迹未干呢。

  “裴先生。”他转身时锁子甲擦过案几,带翻了茶盏,“你明日带五百轻骑回洛阳。”

  裴仲堪正捏着那枚西夏将官的首级查看,闻言指尖一松,首级“咚”地砸在案上。

  他抬眼时眉峰紧拧,眼底泛着青:“陛下要亲涉险地?贺兰山口的伏兵......”

  “苏皇后那边更险。”李昭弯腰捡起茶盏,青瓷碎片割破掌心,血珠落在地图上,晕开一片暗红,“洛阳驿马少了十二匹——昨夜慕烟在我耳边说这话时,我以为是商队调货。”他甩了甩手上的血,“现在看来,那十二匹马该是去了河东。”

  帐外突然刮起沙暴,毡布被吹得猎猎作响。

  张令铎猛地掀帘进来,披风上的沙粒扑了李昭一脸:“末将愿带三千骑跟陛下南下!灵州有折氏三部,野利仁荣残部翻不起浪!”

  李昭抹了把脸上的沙,突然笑了:“张将军的三千骑,留给灵州守盐池。”他抽出腰间横刀,刀锋在烛火下泛着冷光,“朕带玄甲军八千。”

  “陛下!”裴仲堪急得往前一步,官靴踩住了帐角的流苏,“玄甲军是北境精锐,南下需过渭水关,王延嗣若真与徐党勾结......”

  “所以才要急。”李昭用刀尖挑起案上的密报,火折子“滋”地窜起,泛黄的纸页瞬间卷曲,“徐知诰等的就是朕被西夏拖住。他若能联合王延嗣占了长安,洛阳的苏皇后......”他没说完,刀尖重重扎进地图上的渭水关,“今夜子时拔营。”

  子时三刻,灵州城外。

  玄甲军的火把连成一条火龙,映得沙丘像浸在血里。

  李昭翻身上马时,张令铎突然扯住他的马缰:“陛下若有差池,末将提头来见!”他的手劲大得惊人,指节泛白如骨。

  “守好盐池。”李昭拍了拍他手背,“明年春天,朕要在长安喝你送的葡萄酒。”

  马蹄声碾碎了晨露。

  八千人的队伍像把淬毒的剑,直插向南。

  李昭走在最前,风灌进锁子甲,冷得他打了个寒颤。

  他摸出怀里的玉牌——那是苏慕烟亲手雕的,刻着“长安月”三个字,边缘还留着她指甲的划痕。

  三日后,洛阳。

  苏慕烟站在含元殿的飞檐下,望着远处的市舶司。

  她怀里的琵琶套有些发潮,是昨夜蹲在染坊后巷时沾的露水。

  “阿竹,”她对身边穿靛青布衣的小丫鬟说,“去把西市卖胡饼的老张头叫来。”

  阿竹刚要走,廊下突然传来脚步声。

  穿锦缎团花裙的尚宫捧着鎏金托盘过来:“皇后娘娘,徐枢密使送了新贡的碧螺春。”

  苏慕烟垂眸看那茶盏,青瓷上的冰裂纹里,浮着片蜷曲的茶叶——和昨日在徐府门房袖中发现的一模一样。

  她指尖轻轻一推,茶盏“当啷”掉在地上,碎瓷片溅到尚宫脚边:“本宫近日口淡,不爱喝绿茶。”她抬头时眼尾微挑,“倒是听说徐府的管事最近常去北市药铺?替本宫带句话,药材要选干净的,别沾了脏东西。”

  尚宫的额头瞬间沁出冷汗,福身时差点撞翻托盘。

  苏慕烟望着她踉跄的背影,摸了摸琵琶弦——第二根弦松了,是昨夜在裁缝铺后墙听墙角时,被风刮断的。

  她对阿竹使了个眼色,小丫鬟立刻钻进人群,蓝布裙角扫过满地茶渣。

  与此同时,渭水关。

  王延嗣正蹲在火盆边烤手,铜炉里的炭块噼啪作响。

  他盯着帐外的月光,总觉得有哪里不对——往常这个时候,巡逻的梆子该敲了,可今夜连更夫的咳嗽声都没有。

  “将军!”亲卫撞开帐门,铠甲上还沾着草屑,“营外有马......”

  话音未落,喊杀声像炸雷般劈开夜色。

  王延嗣刚抓起佩刀,帐帘就被刀尖挑开。

  月光下,玄甲军的银盔映着冷光,为首那人的锁子甲上还沾着未干的血——是李昭。

  “陛下?”王延嗣的刀当啷落地,“末将不知您......”

  “不知朕会来?”李昭的横刀抵住他咽喉,“你与徐知诰的密信,朕在灵州就收到了。”他的声音像浸在冰里,“你以为贺兰山口能拖住朕?”

  王延嗣的冷汗顺着下巴滴在刀面上,映出他扭曲的脸:“陛下明鉴!是徐枢密使说......”

  “说什么?”李昭手腕一翻,刀锋划开他的喉管,“说朕死在西夏人手里,你就能做河东节度使?”

  血溅在李昭脸上,他却笑了。

  帐外火把齐亮,照见王延嗣的亲卫们跪在地上,甲胄丢了一地。

  李昭擦了擦脸上的血,对身后的偏将说:“传朕的令,降者不杀,抗者......”他看了眼王延嗣逐渐冰冷的尸体,“同他一个下场。”

  五日后,长安。

  朱雀大街的青石板被人群踩得发烫。

  李昭站在承天门上,望着城下跪了一片的百姓,手里的《安民诏》被风吹得哗哗响。

  “朕知尔等苦战乱久矣。”他的声音混着号角声,传得很远,“自今日起,关中三年免赋,流离者复田,孤寡者月给米三斗!”

  人群里爆发出欢呼。

  有白胡子老头举着破碗哭,有妇人把怀里的孩子举得老高,让他看城楼上的皇帝。

  李昭摸着城砖上的刀痕——那是当年黄巢军攻城时留下的,现在被百姓的手摸得发亮。

  “陛下。”贴身侍从捧着个漆盒过来,“洛阳急递。”

  李昭打开盒子,里面躺着块带血的碎瓷——是那日在灵州摔碎的茶盏。

  盒底压着张纸条,苏慕烟的小楷力透纸背:“徐府西院地窖,挖出吐蕃金佛十二尊。”

  他刚要说话,又有小黄门跑上来,手里攥着封染了尘的密信:“陛下,渭水关来的斥候......说吐蕃使者并未离开凉州,而是换了身行头,昨夜进了洛阳徐府......”

  李昭的手指突然收紧,捏得纸页发出脆响。

  他望着远处的终南山,山尖的雪在阳光下白得刺眼,像极了徐知诰递樱桃时的指节。

  风卷着《安民诏》的边角,扫过他的脸,带来一丝若有若无的腥气——是血,还是将起的狼烟?

  “宣裴仲堪。”他对侍从说,声音轻得像叹息,“让他带长安的地图来。”

  殿外的铜鹤香炉里,龙涎香正烧得旺盛。

  可李昭知道,这香气底下,藏着比沙暴更猛烈的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