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苏晴顶着红肿的眼睛去上课,迎面撞见容光焕发的刘军和一脸春意的林薇正从食堂走出来。
刘军看到她,眼神闪过一丝慌乱,随即恢复了冷漠,甚至带着一丝挑衅。林薇则迅速低下头,脸上飞起红霞,快步走开了。
那一刻,苏晴清楚地知道,这个婚姻,已经彻底死亡了。她所有的忍耐和试图挽回,都成了笑话。
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很快降临。
学校每季度的优秀教师评选开始。无论是教学成绩、班主任工作还是学生评价,苏晴都名列前茅,是公认的有力竞争者。
她自己也抱着一线希望,或许这个荣誉,能给她灰暗的生活带来一丝慰藉和肯定。
然而,评选结果公示时,苏晴再次落选。而获得推荐的人,竟然是实习期还未结束的林薇!公示理由写得冠冕堂皇:“林薇老师虽然年轻,但工作积极努力,富有创新精神,尤其在近期公开课中表现突出,展现了巨大的潜力。”
这荒谬的结果如同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扇在苏晴脸上,也引起了校内不少老师的私下议论和不平。谁都看得出来,这背后赤裸裸的权力操作和肮脏交易。
苏晴直接冲进了王校长的办公室,她再也无法保持冷静:“王校长,我想请问一下,林薇老师的评选结果,是否符合学校的规章制度?她的教学成绩和资历,哪一点够得上优秀教师的标准?甚至她工作时间还没满三个月,怎么有资格参与季度优秀评选?”
王校长早就料到她会来,不慌不忙地靠在椅背上,皮笑肉不笑地说:“苏老师啊,不要激动嘛。评选是综合考量的,不仅要看过去,更要看未来潜力嘛。林薇老师年轻,有冲劲,我们学校要鼓励年轻人。至于资历问题,特殊情况特殊处理,这也是局里的意思。”
他特意强调了“局里的意思”
“局里的意思?就可以无视公平公正吗?”苏晴气得浑身发抖。
“苏晴!”王校长脸色一沉,“注意你的态度!评选结果是经过领导小组集体讨论决定的,你有意见可以保留,但要服从组织安排!不要因为个人情绪影响工作!”
个人情绪?苏晴看着王校长那副道貌岸然的嘴脸,突然感到一阵恶心和彻底的无力。
在这个由权力和关系编织的网里,她的努力、她的付出、她的委屈,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那么可笑。
她失魂落魄地走出校长办公室,天空灰蒙蒙的,就像她的心情。她漫无目的地在街上走着,不知该去向何方。那个所谓的“家”,她一刻也不想回去。
鬼使神差地,她走到了县城的火车站。
看着电子屏幕上滚动的目的地,一个熟悉的地名跳入眼帘,那个志远所在的城市。
那个生她养她的地方!
一股强烈的冲动涌上心头,她想立刻买一张票,逃离这个令人窒息的地方,逃回那个曾经给予她温暖和安心的怀抱。
可是,当她走到售票窗口,看着玻璃后售票员麻木的脸,她却迟迟开不了口。
她以什么身份回去?一个婚姻失败、狼狈不堪的逃兵?一个曾经背弃了誓言、现在又想去寻求安慰的可怜虫?
志远会怎么看她?是同情,还是嘲笑?他身边……是不是已经有了新的陪伴?
巨大的羞愧和自卑,像一座大山,压得她喘不过气,也阻断了她的退路。她最终还是没有买票,转身离开了车站,背影孤单而决绝。
晚上,刘军难得地回来了,脸上甚至带着一丝施舍般的得意,或许是想看看苏晴受挫后的狼狈。
他瞥了一眼沉默地坐在桌边的苏晴,轻描淡写地说:“听说你没评上优?很正常,要认清自己的位置。薇薇确实比你更懂得如何争取机会。”
苏晴抬起头,静静地看着他,眼神里没有了往日的痛苦和愤怒,只剩下一种冰冷的、近乎绝望的平静。她没有说话,但那眼神却让刘军莫名地感到一阵心悸,讪讪地闭了嘴。
苏晴知道,她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为了这样的人,这样的生活消耗自己,不值得。她必须为自己寻找一条出路,哪怕前路漫漫,布满荆棘。
或许,离开这里,重新开始,才是唯一的生路。一个模糊的、关于逃离和自救的念头,开始在她心中萌芽。
而远方的志远,则成了这黑暗深渊里,唯一一缕微弱却执拗的光,虽然遥不可及,却指引着她不甘沉沦的方向。
苏晴的沉默和平静,并未换来刘军的丝毫收敛,反而让他觉得苏晴已经彻底屈服,更加有恃无恐。
他与林薇的交往几乎半公开化,有时甚至毫不避讳地一起出现在学校附近的餐馆、商店。
风言风语已经成了公开的秘密,苏晴所到之处,总能感受到背后指指点点的目光和同情的、或幸灾乐祸的窃窃私语。
她成了众人眼中的可怜虫,一个被丈夫公然背叛却无能为力的失败者。这种无形的压力,比刘军的冷漠和侮辱更让她窒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她感觉自己像生活在一个透明的玻璃罩里,每一次呼吸都伴随着屈辱。
然而,极致的羞辱和痛苦,也催生了极致的清醒和勇气。苏晴不再夜不能寐,不再以泪洗面。
她开始冷静地思考未来。这个婚姻,除了法律上的一纸束缚和无尽的伤害,还能带给她什么?答案是否定的。
她偷偷咨询了律师,了解了离婚的程序和可能面临的情况。她知道,和刘军离婚,绝不会顺利,刘军和他家庭很可能会设置重重障碍。但无论如何,她必须离开。
她开始悄悄整理自己的东西,将重要的证件、证书、以及一些有纪念意义的物品(主要是支教时期和与学生们合影,她小心地避开了所有与志远有关的痕迹)打包收好。
她减少了不必要的开销,默默积攒着一笔小小的“逃生基金”。她甚至开始留意招聘信息,尤其是那些远离这个县城、甚至外省的教育岗位。她需要一份新的工作,一个全新的环境。
这个过程孤独而艰难,但每做一点准备,她内心就多一分力量。她不再是被动承受命运的弱者,她在为自己争取挣脱牢笼的机会。
一个周五的下午,苏晴刚下课回到办公室,手机响起,是一个陌生的本地号码。她犹豫了一下,接了起来。
“喂,是……是苏晴姐吗?”电话那头,传来一个有些熟悉、带着浓重口音、略显迟疑的男声。
刘军看到她,眼神闪过一丝慌乱,随即恢复了冷漠,甚至带着一丝挑衅。林薇则迅速低下头,脸上飞起红霞,快步走开了。
那一刻,苏晴清楚地知道,这个婚姻,已经彻底死亡了。她所有的忍耐和试图挽回,都成了笑话。
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很快降临。
学校每季度的优秀教师评选开始。无论是教学成绩、班主任工作还是学生评价,苏晴都名列前茅,是公认的有力竞争者。
她自己也抱着一线希望,或许这个荣誉,能给她灰暗的生活带来一丝慰藉和肯定。
然而,评选结果公示时,苏晴再次落选。而获得推荐的人,竟然是实习期还未结束的林薇!公示理由写得冠冕堂皇:“林薇老师虽然年轻,但工作积极努力,富有创新精神,尤其在近期公开课中表现突出,展现了巨大的潜力。”
这荒谬的结果如同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扇在苏晴脸上,也引起了校内不少老师的私下议论和不平。谁都看得出来,这背后赤裸裸的权力操作和肮脏交易。
苏晴直接冲进了王校长的办公室,她再也无法保持冷静:“王校长,我想请问一下,林薇老师的评选结果,是否符合学校的规章制度?她的教学成绩和资历,哪一点够得上优秀教师的标准?甚至她工作时间还没满三个月,怎么有资格参与季度优秀评选?”
王校长早就料到她会来,不慌不忙地靠在椅背上,皮笑肉不笑地说:“苏老师啊,不要激动嘛。评选是综合考量的,不仅要看过去,更要看未来潜力嘛。林薇老师年轻,有冲劲,我们学校要鼓励年轻人。至于资历问题,特殊情况特殊处理,这也是局里的意思。”
他特意强调了“局里的意思”
“局里的意思?就可以无视公平公正吗?”苏晴气得浑身发抖。
“苏晴!”王校长脸色一沉,“注意你的态度!评选结果是经过领导小组集体讨论决定的,你有意见可以保留,但要服从组织安排!不要因为个人情绪影响工作!”
个人情绪?苏晴看着王校长那副道貌岸然的嘴脸,突然感到一阵恶心和彻底的无力。
在这个由权力和关系编织的网里,她的努力、她的付出、她的委屈,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那么可笑。
她失魂落魄地走出校长办公室,天空灰蒙蒙的,就像她的心情。她漫无目的地在街上走着,不知该去向何方。那个所谓的“家”,她一刻也不想回去。
鬼使神差地,她走到了县城的火车站。
看着电子屏幕上滚动的目的地,一个熟悉的地名跳入眼帘,那个志远所在的城市。
那个生她养她的地方!
一股强烈的冲动涌上心头,她想立刻买一张票,逃离这个令人窒息的地方,逃回那个曾经给予她温暖和安心的怀抱。
可是,当她走到售票窗口,看着玻璃后售票员麻木的脸,她却迟迟开不了口。
她以什么身份回去?一个婚姻失败、狼狈不堪的逃兵?一个曾经背弃了誓言、现在又想去寻求安慰的可怜虫?
志远会怎么看她?是同情,还是嘲笑?他身边……是不是已经有了新的陪伴?
巨大的羞愧和自卑,像一座大山,压得她喘不过气,也阻断了她的退路。她最终还是没有买票,转身离开了车站,背影孤单而决绝。
晚上,刘军难得地回来了,脸上甚至带着一丝施舍般的得意,或许是想看看苏晴受挫后的狼狈。
他瞥了一眼沉默地坐在桌边的苏晴,轻描淡写地说:“听说你没评上优?很正常,要认清自己的位置。薇薇确实比你更懂得如何争取机会。”
苏晴抬起头,静静地看着他,眼神里没有了往日的痛苦和愤怒,只剩下一种冰冷的、近乎绝望的平静。她没有说话,但那眼神却让刘军莫名地感到一阵心悸,讪讪地闭了嘴。
苏晴知道,她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为了这样的人,这样的生活消耗自己,不值得。她必须为自己寻找一条出路,哪怕前路漫漫,布满荆棘。
或许,离开这里,重新开始,才是唯一的生路。一个模糊的、关于逃离和自救的念头,开始在她心中萌芽。
而远方的志远,则成了这黑暗深渊里,唯一一缕微弱却执拗的光,虽然遥不可及,却指引着她不甘沉沦的方向。
苏晴的沉默和平静,并未换来刘军的丝毫收敛,反而让他觉得苏晴已经彻底屈服,更加有恃无恐。
他与林薇的交往几乎半公开化,有时甚至毫不避讳地一起出现在学校附近的餐馆、商店。
风言风语已经成了公开的秘密,苏晴所到之处,总能感受到背后指指点点的目光和同情的、或幸灾乐祸的窃窃私语。
她成了众人眼中的可怜虫,一个被丈夫公然背叛却无能为力的失败者。这种无形的压力,比刘军的冷漠和侮辱更让她窒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她感觉自己像生活在一个透明的玻璃罩里,每一次呼吸都伴随着屈辱。
然而,极致的羞辱和痛苦,也催生了极致的清醒和勇气。苏晴不再夜不能寐,不再以泪洗面。
她开始冷静地思考未来。这个婚姻,除了法律上的一纸束缚和无尽的伤害,还能带给她什么?答案是否定的。
她偷偷咨询了律师,了解了离婚的程序和可能面临的情况。她知道,和刘军离婚,绝不会顺利,刘军和他家庭很可能会设置重重障碍。但无论如何,她必须离开。
她开始悄悄整理自己的东西,将重要的证件、证书、以及一些有纪念意义的物品(主要是支教时期和与学生们合影,她小心地避开了所有与志远有关的痕迹)打包收好。
她减少了不必要的开销,默默积攒着一笔小小的“逃生基金”。她甚至开始留意招聘信息,尤其是那些远离这个县城、甚至外省的教育岗位。她需要一份新的工作,一个全新的环境。
这个过程孤独而艰难,但每做一点准备,她内心就多一分力量。她不再是被动承受命运的弱者,她在为自己争取挣脱牢笼的机会。
一个周五的下午,苏晴刚下课回到办公室,手机响起,是一个陌生的本地号码。她犹豫了一下,接了起来。
“喂,是……是苏晴姐吗?”电话那头,传来一个有些熟悉、带着浓重口音、略显迟疑的男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