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沃野千里始于锄(上)-《开局砍树,我砍出个五代盛世》

  新政颁布,如同在焦土镇这潭死水中投入了一块巨石,激起的涟漪迅速扩散至每个角落。

  最初的混乱和适应期过后,在陈稳有意无意的引导和“能力赋予”的暗中催化下。

  一种前所未有的活力开始迸发出来。

  第一个显着的变化,发生在工建司。

  修复城墙和房屋是当务之急。

  石墩带着一群铁匠和壮劳力,围着那截被撞得最惨的城门段发愁。

  木材需要从后山砍伐,运输费力,加工缓慢。

  陈稳巡视至此,并未多言,只是看似随意地指了指人群中几个看起来机灵又肯卖力气的年轻小伙。

  “你,你,还有你,过来跟着石师傅搭把手,多用点心学。”

  同时,意念微动。

  集中赋予——目标,选定三人,效果,约2倍!(侧重于力量、耐力及手艺领悟力)

  那三个被点名的年轻人先是愣了一下,随即感到身体一热,一股使不完的劲儿涌了上来。

  更重要的是,看着石墩讲解如何榫卯、如何加固,脑子里变得异常清楚!

  平时觉得复杂无比的木工技巧,此刻仿佛一点就通。

  “咦?你这小子,悟性不错啊!”

  石墩很快发现了异常,其中一个叫二狗的青年。

  昨天还笨手笨脚,今天竟然能独立完成一个颇为复杂的加固结构了。

  而且力气也见长,扛木头都不带喘大气的。

  另外两人也是如此,工作效率远超旁人。

  石墩大喜过望,只当是这几个小子开了窍。

  或是被战事激发了潜能,更加用心教导。

  在这三个“尖子生”的带动下,整个工建司的效率竟然提升了一大截。

  修复进度肉眼可见地加快。

  原本预计需要半个月才能修复的城墙缺口,看来十天之内就能完成。

  陈稳默默观察,心中满意。

  这种小范围的、针对性的能力赋予,消耗极小,效果却立竿见影!

  尤其适合在关键环节培养“技术骨干”,从而带动整体。

  第二个变化,体现在农垦司。

  春耕在即,但经过战乱,许多农具损坏遗失,耕牛更是稀缺。

  赵老蔫愁得在田埂上转圈。

  陈稳找到他,提出了一个想法:

  “赵叔,光靠人力太慢。”

  “我看后山溪流水量不小,能不能想法子弄个水车,或者改进一下犁具?”

  赵老蔫一脸为难:

  “头儿,这……水车老汉听说过。”

  “可那精巧玩意儿,咱没人会造啊。”

  “犁具倒是能改,可怎么改才好?”

  陈稳没有直接给出图纸

  ——那太过惊世骇俗。

  毕竟是16倍的思维灵感碰撞出来的东西。

  他只是召集了几个老农和工建司里手巧的人,一起蹲在地头商量。

  讨论中,陈稳看似无意地提出几个方向:

  “能不能把犁头做得更尖利些?能不能做个架子,让人在前面拉省力点?”

  同时,他再次悄然动用能力。

  广泛赋予——目标,参与讨论的工匠和老农,效果,约1.5倍!(侧重于思维敏捷度、经验联想与创造力)

  顿时,原本有些僵滞的讨论氛围活跃起来。

  一个老农拍着大腿道:

  “对对对!我记得我爷爷那辈用过一种‘曲辕犁’,好像就是比直辕的省力!”

  另一个工匠眼睛一亮:

  “犁头用上次剿匪得来的废铁打,肯定耐用!”

  “水车咱造不了复杂的,弄个简单的翻车提水灌田,或许能试试!”

  灵感碰撞之下,改进犁具的方案很快成型,甚至连简易翻车的构造也有了雏形。

  虽然只是最原始的改进,但对于生产力低下的时代,任何一点进步都意义重大。

  赵老蔫看着热火朝天的讨论,激动得胡子直翘,仿佛看到了秋天丰收的希望。

  内务司的压力最大。

  统计伤亡抚恤、分配粮食物资、登记户籍贡献点……

  千头万绪,王婶和几个略识字的妇人忙得脚不沾地,眼看就要撑不住了。

  这天傍晚,陈稳来到临时充作办公处的棚子。

  只见王婶正对着一堆竹简和粗糙的纸张发愁,眼圈泛黑。

  “王婶,这样不成。”

  陈稳拿起一份记录混乱的名单。

  “得有个更简便的法子。”

  他拿起一根木炭,在一块平整的木板上画了起来。

  “你看,我们把所有镇民按户编号。”

  “每户一张硬纸片,上面简单记录人口、劳力、已获得的贡献点。”

  “发放物资时,按户核对,划掉相应的点数。”

  “是不是比翻竹简快多了?”

  这其实就是最原始的卡片台账制度。

  同时,他再次对王婶和核心的几个文书人员进行了

  【广泛赋予】(2倍效果,侧重于记忆、细心和数据处理能力)。

  王婶原本混沌的脑子如同被清泉洗过,瞬间明白了陈稳的意图,

  甚至举一反三:

  “对对对!还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石子代表不同的贡献项目。”

  “比如红色代表出战,白色代表耕作,一目了然!”

  在能力加持下,内务司的工作效率陡然提升,混乱的账目开始变得井井有条。

  虽然依旧忙碌,但至少看到了完成的希望。

  几天下来,焦土镇仿佛一台生锈的机器,被注入了润滑油,各个部件开始加速运转。

  人们惊讶地发现,镇子里能人似乎变多了!

  以前解决不了的难题,现在好像总能想出办法;

  以前干起来费劲的活计,现在好像也轻松了些。

  他们自然地将这一切归功于“新政”带来的秩序感和“贡献点”激发的积极性,以及陈稳首领的“英明领导”。

  唯有陈稳自己知道,那无形中流转的“能力赋予”,才是这变化背后最关键的催化剂。

  他脑海中的 【成长进度条】,在这些看似琐碎却至关重要的建设工作中,悄然爬升到了 【12%】 。

  而那缕金色势运,也似乎变得更加凝实、活跃,仿佛随着这片土地生机复苏而茁壮成长。

  种田的魅力,不在于一时的爆发,而在于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中,将荒芜变为沃野,将散沙聚成高塔。

  陈稳深知,这才是立足乱世的根本。

  他的“牛马系统”,终于开始在这片焦土上。

  展现出它超越战斗之外的、真正恐怖的力量——那便是创造与建设的伟力。